最近看了之前期待已久的電影《金剛川》,電影的敘事情節手法、特效、還有吳京、張譯兩位大咖精彩的演技,都十分震撼,我挺喜歡的,自從看了《湄公河行動》、《戰狼2》、《紅海行動》以後,好久都沒有這樣令人熱淚盈眶的精神盛宴片子了。
網上評價褒貶不一,有網友說這部電影歪曲了歷史事實,沒有根據歷史上金城戰役真實事實進行拍攝,畫面多次重播,甚至對我們「最可愛的人」有些含沙射影的污衊,還有網友說導演的這種改編水平是在赤裸裸的侮辱觀眾的智商。
其實了解真實歷史的人,都知道當年抗美援朝最後一場戰役——金城戰役遠比電影中的畫面要慘烈的多,當時志願軍的武器火力裝備要比美軍差很多,但是在金城戰役中,我們那些最可愛的人——人民志願軍也是英勇鬥敵,出奇制勝,尤其是在修建修復金剛川大橋的時候,儘管敵人戰機在轟炸騷擾、炮彈在爆炸,但是當時前線志願軍還是先後反反覆覆歷經7次將金剛川修復起來,確保物資的輸送、人員及時到達前線。不像電影中展現的那樣單調,甚至是把志願軍塑造的有些悲壯、無謂犧牲,最後好像是因為美軍的仁慈放過我們志願軍一樣,這也是被一些網友詬病所在。其實在電影中,通過三個不同的角度,再現了戰爭的慘烈、以及志願軍的英勇不屈精神。正如管虎導演在電影宣傳中強調的,全篇的主題是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每個人對真實事件的感受、理解思考方向不同,而作為一部商業片製作展現的主題與一些觀眾感受錯位。這也是在所難免,不同的觀眾,看後有不同的感受、理解不同,這也是正常的。
歷史不應該被遺忘,歷史是我們每個中國人需要銘記的,在祖國今年正值抗美援朝70周年之際,而抗美援朝也是中國20世紀在國際上的立國之戰,正所謂無實力而乞和平,則和平危,有實力而衛和平,則和平存,他鄉青山埋忠魂,那些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逝去的英雄、先輩英烈,是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在心、感念在心,前些年由於考慮到國際影響的問題,抗美援朝題材向來都是影視的禁區,而《金剛川》作為題材解禁以後的第一部這方面的影視作品,時間倉促之內能推出這樣的首部電影,實屬不易。
彭德懷總司令在評價抗美援朝戰爭的時候說道:「抗美援朝戰爭雄辯的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一個覺醒了的、敢於為祖國榮光、獨立和安全而奮起戰鬥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而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也向世人揭示了一個深入人心的真理:大國之間的博弈,和平是要靠背後強有力的武裝力量鬥爭、震懾去爭取,而談判也是要以背後實力為堅強後盾。中國今天能走在世界前列,離不開這些先烈英雄精神的代際傳承,正是因為這些英勇不屈不撓的精神,才使得中國在短短幾十年完成了西方國家數百年才歷經的工業化進程。可以說這部電影的拍攝,能喚起一代人的記憶,更能帶我們走進當年戰火紛飛年代,深刻感受當年戰爭的慘烈以及緬懷先輩的英烈風採,更加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盛世太平。
本身眾口難調,而且商業電影本就作為一種商業性質的文藝創作,導演、製片方以及整個團隊在製作的時候有自身團隊、背後資本運作利益的考量等眾多因素,而且如果真正的按照歷史真實事件進行拍攝,那就成紀錄片了,藝術來源於真實,但是有時候創作意境高於真實事件,這個無可厚非,而且仁者見仁,每個人的觀影感受、理解不同,畢竟製作方、導演、整個團隊在製作的時候要考慮能否過審、後期盈利等因素。你可以不喜歡,可以有批評的意見,但是不能因為沒有尊重歷史事實而對影片做過多的解讀,甚至是吹毛求疵的謾罵,甚至是對導演以及製作團隊進行人身侮辱、攻擊。這都是不理性、不客觀的思考。說句不好聽的話,你要是覺得別人拍攝的不好,沒有尊重歷史事實等因素而不合你的胃口,那你來拍啊。畢竟每一部商業影片的製作、播出都是有利益考慮等因素,這是首要的,而且在今年這種特殊的時期,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電影市場停工停產幾乎長達半年之久,尤其是電影《金剛川》要求在規定的時間拍攝出來,8月初的時候電影宣布主創陣容,9月加班加點的拍攝完畢,原本上映時間為10月25日,最後提檔10月23日上映,而這也向世界解釋了什麼叫「中國速度」。
我想說的是每一部好的影視作品,首先能在商業上取得很大的成就,這就是可取之處,不能說你拍出來的片子立意、思想境界很高,但是最後票房很低,這最後的結果就是整個製作團隊面臨虧本的局面。《金剛川》截止到今天已經累計票房11多億,年度票房排行第四,可以說在商業上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而至於其傳達表現的思想性的深刻,這是個人的理解不同所導致。
這部片子的亮點也是可圈可點,表現出的意境也很是深刻,首先是通過再現志願軍的不畏犧牲、英勇精神來展現了中國軍人英勇不畏困苦戰勝困難的軍魂風貌,同時向世界展現了中國人不畏艱難敢於迎難而戰、創造神跡的鋼鐵般意志堅定精神。看到《金剛川》裡最後志願軍以自己的血肉撐起橋面讓其他部隊過河的畫面,不禁讓人聯想到國歌裡「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我們新的長城,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的歌詞,這種英雄誓死如歸、大義凜然、可歌可泣的悲壯場景,不得不讓人憶念起那些曾經在前線奮勇的先烈,今人如今享受著這盛世太平時代的安逸正是那些逝去的英魂用他們自己的熱血、身軀換來的;其次是通過張譯飾演的張飛、吳京飾演的關磊塑造的這種硬漢鐵血角色,再現中華男兒的血性感,正義英勇,為了祖國的榮譽和安穩,能夠拋頭顱、灑熱血的偉大犧牲精神,我們當代的年輕人,太需要有這樣的血性硬漢鐵血不畏苦難犧牲精神激勵,重塑當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同時塑造我們國人的自信感、自豪感,我們當代的年輕人亟需有正確的偶像崇拜價值觀了,不能整天都在盲目崇拜小鮮肉路上奔跑,而這樣的影視宣傳有利於讓我們的當代年輕人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偶像,什麼人才是真正被銘記、被崇拜的偶像。
在目前的紛爭的國際社會背景下,中國太需要有這樣振奮人心、場面恢弘向世界宣傳展示中國形象的影視作品,長期以來我們國家在世界舞臺上的話語權比較低,正面有效宣傳的影視作品也比較少,導致西方社會民眾對現在的中國了解相對膚淺、甚至是誤解也比較深,同時加上西方政府的惡意造謠中傷以及流氓媒體的惡意宣傳誤導,再加上國內的一些買辦、公知對國人的宣傳誤導,一些買辦階層、國內公知喜歡將問題危機化、擴大化、撕裂扭曲化,給民眾製造恐慌感,給民眾造成一種在當今的國際社會中,中國還是不行,總體實力還是很低,總比西方國家低人一等的感覺。而這樣的影片拍攝,也更多的能承載向世界宣傳展示中國形象的角色。
我以前很少去電影院看電影,印象中,以前想看電影的時候每次打開購票軟體的時候,排片很多的都是好萊塢大片,還有很多小清新的文藝片,一來是英語功底也不咋樣,實在聽不懂,也不想花那個錢,給外國片貢獻票房,二來是由於我自身的性格原因,不喜歡看那些風花雪月的小清新類型的影片,受此原因,我一直都是「燒剩飯」,把那些經典的港片看了又看,那時候內心有些失落吧,總是在嘆息,為什麼國內不能拍出一些讓人看著過癮、甚者是煽情、震撼人心的商業大片,直到《湄公河行動》、《戰狼》、《戰狼2》、《紅海行動》、《八佰》的出現,到這次的《金剛川》的上映,確實讓人感到內心的震撼,精神享受,起到振奮人心的作用,甚至是煽情的讓人潸然淚下,內心澎湃不已。正如有些網友說道:「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華夏人」。
現在的中國已經不再是一百年前那個任人宰割的時代了,我們經歷了幾十年的改革開放發展,經濟體量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國,我相信不久就會成為世界第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躍居世界第一,綜合國力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深刻的事實感受就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初期,黨和政府第一時間採取措施、從全國上下動員群眾居家隔離封城、按下經濟暫停鍵,不惜一切代價應排盡排、應收盡收、全力救治,而這一切背後都是大量白花花的銀子作為後盾。在經濟停滯的一二季度,財政收入也好不到哪裡去,可是雪上加霜的是又面臨這麼大幅的開支,而且三四季度為了復甦經濟,黨和政府帶頭「縮衣節食」、實施減稅降負,社會經濟復甦的困難、國家財政背後的難處,又有多少人想起過,有些抱怨甚至是挖苦諷刺的聲音充斥網上,又有多少人生在這個國家、享受著國家、時代給提供的這份安穩、掙著國內錢,自身過著光鮮亮麗的生活,然後又說這個國家的這也不好、那也不好,甚至是跑到國外去為虎作倀,污衊中國,這種人就是祖國民族的敗類,社會的毒瘤。截止目前,新冠肺炎全球確診7000多萬,死亡破159萬,這逐日突飛猛進的數字背後,國外還在為封城、戴口罩而吵鬧不休,甚至是走上街頭進行抗議暴動,還在想盡一切辦法污衊中國。
但是一些國人面對當今中國取得這些成就還是顯得極度的不自信,罔顧事實真相,總是有意惡意中傷造謠、甚至是歪曲事實,總是認為西方的月亮比國內的圓,而當下也亟需一些向世界宣傳展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國精神風貌的高質量的影視作品,在積極對外宣傳之時,同時能夠喚醒時代自覺、再塑民族自信,讓國人對祖國有自信感、自豪感。用《戰狼2》中一句振奮人心的臺詞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國強則人民安全感強、自信感強。也期望國內的電影市場能大量湧現出這樣正能量、場面恢弘的、振奮人心的影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