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挑選好用的工具,可以在忙碌的育兒生活裡節省下許多時間,而且合適的餐具會更容易幫助孩子培養吃飯的興趣。今天分享一些在輔食階段發揮過作用的工具,供媽媽們參考。梓妹的推薦,最符合自己所要求的高性價比,未必價格最便宜,但在我看來,一步到位買到對的產品,才最省錢。
烤箱
媽媽們讓推薦烤箱的呼聲很高。因為長著中國胃,所以在有孩子之前,家裡是沒有配備烤箱的。為了讓孩子吃到沒有添加劑,美味又健康的蛋糕,麵包,小零食,烤箱就成了家裡的標配。做了很多功課後,我買了中國的長帝,日本的松下和瑞典的伊萊克斯。但對於烤箱,我不得不吐槽,松下實在砸牌子,非常的不推薦,價格比長帝高,表現比長帝差。
選擇烤箱,個人覺得參數方面有幾點需要特別注意:
一、容量。建議買30L+的容量,使用時總嫌烤盤不夠大,是我最直觀的感受。
二、獨立溫控。這個功能不是每個牌子都有。雖然理論上講,烤箱是靠空氣傳播熱輻射來工作,不靠烤管。可在我的長期實踐中,上下分開控溫,對做出賣相更好的成品,還是有作用的。
三、低溫發酵。這個功能是做麵包時需要用到的,但現在很多家庭有麵包機,所以這個功能並不是很重要。但長帝的低溫發酵,溫控非常不準,確實坑爹沒商量的,浪費我無數時間手工揉出的麵團,每次發酵出來都是酸的,一直以為是我的技術問題,後來買了溫度計測試才發現是溫度不準。
至於控溫是電子的還是機械的,就看個人喜好啦。具體型號,烤箱一直在更新換代,在滿足自己偏好的基礎上選品牌裡最高端的,應該就不太容易錯。
就三個品牌而言,我個人用下來的感受:
餐椅
從五六個月開始坐餐椅,現在三歲還每餐都用,但餐椅我不太有發言權,因為五個月的時候,爺爺給她從美國帶回一個費雪可攜式可躺可坐的,一歲多換了宜家99元那款後,因為夠用了,就沒怎麼折騰過。
選購餐椅,我覺得主要有幾點需要考慮吧:
一、穩定性。有些飯店選的劣質餐椅,還是站起來或者別人碰一下,能整個摔倒,那可是非常嚇人的。
二、有綁帶。個人覺得這點兒很重要,小寶寶在適應餐椅前,總會想吃飯的時候站一下,為了安全,為了強制養成好習慣,儘量綁上。
三、好清洗。我家是一歲左右就自主進食的,所以打掃戰場是逃不開的工作,特別喜歡宜家,就是因為沒哪款比它更好清洗了。
四、根據年齡調整。雖然我很推薦宜家的那款,典型的價格便宜又好用,但剛開始吃輔食的六個月左右小寶寶,是不適合那款的。六個月左右的小寶寶,最好選擇柔軟,有靠背,舒適,坐累了可以休息的餐椅。很多餐椅是可以根據年齡段調整角度的,所以一個也能用好幾年。
輔食機or攪拌棒
很適合懶媽媽,蒸打一體比較方便,食材洗淨切塊後丟進去就好,而且打出的肉泥菜泥果泥都非常細膩。
缺點:太小份的食物打不出來,而且,使用的時間太短,使用次數太少,個人覺得比較雞肋的一個物件。
因為寶寶的輔食性狀需要逐步脫離精細,以鍛鍊咀嚼能力,所以吃泥狀食物的時間很短。而且孩子又喜歡稍微大顆粒的食物,所以在吃泥狀食物階段,水果,南瓜,山藥之類的,輔食碾磨碗就搞定了,不會很麻煩用輔食機。
推薦:蒸鍋+飛利浦攪拌棒,即使孩子不做輔食了,攪拌棒還是有很多用處,平時打個泥攪個肉啥的都不錯。
Nuk輔食研磨碗
優點:超高性價比的一款研磨工具,優點是方便攜帶、清洗、儲存,可以處理少量的食物。雖然手工研磨出食物的細膩程度跟輔食機、攪拌棒不能比,成品顆粒較粗大,不太適合剛嘗試輔食的小寶寶,但根據自家孩子的表現判斷,我家六個多月就用這個了。
缺點:果泥、菜泥、魚泥還能湊合,肉的纖維太結實,碾磨碗搞不定。
日本制GINO輔食剪刀
輔食剪很適合出門攜帶,很小巧,但是去煙臺旅遊的時候丟了,搞的我們很不方便,臨時買了幾把不滿意,一定要讓再買個GINO。輔食剪可以把大人的食物,比如說麵條,青菜,很爛的肉都切成很小的塊兒,方便孩子咀嚼。可能個人的習慣不同,有人偏好小綠芽,但我們家都更喜歡這個。小巧的輔食剪很適合出門攜帶。
刀具:雙立人
雖然我很偏好日系用品,雖然我很喜歡京瓷的外貌,但刀具,一定要好用才行的。京瓷的陶瓷刀據說抗菌,不生鏽,不串味,去日本旅行時我也買了,但鋒利程度和從歐洲帶回的雙立人沒法比。如果要給食物製作過程拍照的話,京瓷可以,否則還是買雙立人吧。如果特別喜歡京瓷的小清新,那就買把刀,削皮刀真心不好用。
砧板
京瓷和JOSEPH都不錯,一個勝在貌美,一個勝在功能的設計感。刀沒必要專門給孩子輔食準備上,但砧板太容易滋生細菌了,建議給寶寶配置專門的。我這一年多來用的是JOSEPH這兩款,但京瓷的性價比更高,也比較推薦。
未完待續
敬請期待
武漢梓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