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開局在即,彭州經濟將迎發展新篇,而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成都平原經濟帶來不少衝擊。此下,成都市彭州生態環境局在彭州市委市政府和成都市生態環境局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疫情防控不放鬆、項目促建不放慢,主動作為,以超常規的思路和幹勁高效服務項目落地,堅決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當好生態環境「奠基石」。
《破除阻梗 提質增效 讓項目落地「再」快一些》典型案例:
成都亞中生物製藥有限責任公司擬投資10億元在天府中藥城建設生物醫藥研發製造基地項目,主要進行中藥提取、原料藥和固體製劑的生產和銷售。彭州生態環境局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主動「擔擔子」,提前介入,靠前服務,從招引準入、落地選址、汙染防治、運行管理等方面精準服務「釘釘子」,在促進項目落地建設上取得較好效果。
2020年12月初,彭州生態環境局得知企業編制環評中受阻暫停工作,賡即聯繫企業根據該項目面臨的生產廢氣VOCs排放量和生產廢水排放量相對較大兩個問題採取環評預審服務,充分考慮項目的建設內容和產汙特點,邀請廢水和廢氣設計單位、治理單位、行業專家、環評專家、天府中藥城管委會和北控水務相關單位進行環評指導服務,先期介入預判,優化技術方案。
通過服務幫助企業在生產工藝上優中選優,汙染防治措施上精益求精,堅持分質分流源頭減量,過程嚴控,末端利用相結合的汙染防治方式,進一步優化生產工藝和三廢處理工藝,提高生產用水循環利用率及處理效率等,幫助企業實現廢氣、廢水、固廢減量,破除後期環評審查可能存在的梗阻,極大地提高環評報告編制效率,縮短項目環評審批時間,更快更好促進項目落地建設。
通過主動「擔擔子」,以「釘釘子」精神探索解決環評編制審批過程中存在各種問題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真正站在企業設計階段,減少汙染物排放,實現為企業減負,為環境擴容,促進項目精準落地,最大限度找準「公約數」,實現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取得最好效果。
一、項目招引提前介入,主動服務
項目招引階段,一是成立項目促建工作專班,明確一名責任領導,主動與功能區管委會對接,了解項目生產工藝及擬選址情況,梳理項目特點,根據各產業園區規劃環評制定的項目準入條件,提出選址建議,避免項目環評階段出現梗阻;二是安排專人「一對一」服務,跟進項目招引進度,暢通企業溝通渠道,及時為企業答疑解惑,做好環評服務工作;三是結合項目審批級別,主動向省、市兩級審批部門溝通匯報,爭取上級部門支持,為項目順利落地保駕護航。
二、項目落地一企一策,優質服務
項目環評編制階段,一是針對項目特點,採取「一對一」、「多對一」的方式,與企業充分溝通後,形成「一企一策」環評服務模式;二是建立項目環評進度管理臺帳,專人跟進項目環評文本編制情況,配合企業督促環評單位加快環評文本編制;三是針對環評編制中遇到的問題,主動擔當,組織行業專家、環評專家及各相關單位,共同協商為企業提供多種解決方案,解除企業的後顧之憂。
三、項目環評提質增效,精準服務
項目環評審批階段,一是精簡審批事項,取消汙染物總量指標審核環節,對符合審批承諾制的建設項目不再進行實質性審查,創新審批機制,實行 「邊審查邊公示邊審批」並聯審批模式,確保審批效率再提速;二是開闢審批綠色通道,環評文件依法通過審查前,建設單位可啟動地質勘探、平整場地、臨時建築等前期建設,為項目建設提升「加速度」;三是強化「三同時」管理,將「保姆式」服務貫穿項目建設投產,施工中深入項目現場,核查項目環保設施建設情況,竣工時協助企業通過建設項目環保竣工驗收,投運後定期組織專家開展「把脈問診」提高企業環境保護管理水平。
【來源:成都市生態環境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