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焰軍,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宣部馬克思主義研究與建設工程專家組成員,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研究創新工程課題組首席專家。
山西省右玉縣位於毛烏素沙漠的天然風口地帶,風沙成患、山川貧瘠。右玉縣委率領全縣幹部群眾,一任接著一任幹,把「不毛之地」變成了「塞上綠洲」。圖為今年4月15日,朔州市黨員幹部在右玉縣新城鎮袁家村柳溝山上植樹。(右玉縣紀委監委供圖)
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發揚「右玉精神」。「右玉精神」的核心是「久久為功、利在長遠」,體現的是一種「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的釘釘子精神。「發揚釘釘子的精神,一張好的藍圖一幹到底」是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的一個重要方法論。如何正確理解、全面把握釘釘子精神的科學內涵?在決戰決勝關鍵期如何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圍繞相關問題,本期欄目對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戴焰軍教授進行了專訪。
釘釘子精神就是盯住既定目標堅持幹下去
記者: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決戰決勝靠的是抓落實。在抓落實上,我們黨有一個重要方法論,即發揚釘釘子精神,做到一張好的藍圖一幹到底,切實幹出成效來。我們如何正確理解、全面把握釘釘子精神的科學內涵?
戴焰軍:釘釘子精神,首先強調的是一種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就是我們解決任何問題,幹任何事情,任務和目標一旦確定,就不能有絲毫的猶疑和彷徨,就要聚精會神、全力以赴地為完成任務、實現目標而奮鬥。我們今天的成就,就是持續奮鬥的結果。就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目標的實現來說,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鄧小平提出「三步走」戰略目標算起,已經40餘年了。從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算起也已經快20年了,這麼多年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帶領人民為完成這一目標任務灑下許多汗水,為我們今天的最後衝刺奠定了堅實基礎。這種盯住既定目標堅持幹下去的精神,就是釘釘子精神。
其次,釘釘子精神強調的是一種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有了完成任務和實現目標的堅定信心和堅強決心,還需要正確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每一個建設項目、每一項扶貧任務,都需要認真對待、紮實推進,都需要以堅韌的工作精神堅持不懈地幹到底。全面建成小康、完成「十三五」規劃、打贏脫貧攻堅戰,都是百年大計,是要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如果沒有扎紮實實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就很難保質保量地實現目標。比如扶貧,要在某一個時間點上實現貧困人口脫貧,相對比較容易,但要保證脫貧之後不會輕易返貧,難度就比較大,因為這要解決的是脫貧的長效機制問題,必須經過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面對這一類需要付出很多勞動,經過艱苦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務,淺嘗輒止的態度和作風是沒有辦法完成的,必須有釘釘子精神,對準一個點,一錘一錘接著敲,直到把釘子釘實釘牢。
越是事關長遠的規劃越需要一茬接一茬堅持幹到底
記者:在我們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目標任務的過程中,應該如何體現釘釘子精神?
戴焰軍:現實中,我們有個別黨員幹部對於工作創新存在一種很膚淺的理解,總把工作創新理解為制定新規劃,喊出新口號。而不斷創新,就是不斷制定新規劃,喊出新口號。這種錯誤觀念在實際工作中是非常有害的,比如一個城市許多年沒有一個像樣的長期發展規劃,拆了建,建了拆,一個城市廣場,今天變成草坪,明天變成噴泉,今天栽樹,明天挖樹種花。提倡釘釘子精神,一個很重要的意義,就是要克服這種不正確的觀念。對於一個地方、一個部門、一個單位來說,完成中央所提出的目標和任務,當然要結合自己的實際制定出具體的規劃,形成自己的藍圖,但這種規劃的制定,需要科學的論證和廣泛聽取各個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儘可能保證其科學性和穩定性。而且規劃一旦制定,就要通過艱苦的努力和紮實的工作來具體落實。
比如山西省右玉縣,它的出名並不是由於十幾任縣委書記都制定出了新規劃,喊出了新口號,恰恰相反,是因為十幾任縣委書記都認定了一個目標,那就是植樹造林,正是因為這種幾十年始終如一的堅持,使這個昔日荒沙覆蓋的地方變成了一片綠洲。無獨有偶,我們這些年號召黨員幹部學習的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等優秀領導幹部,也都是致力於種樹而造福於一方的。其實,偶然中有必然,因為種樹是很難在當時就顯現出政績的一項工作,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只有願意長久造福於人民的領導幹部才肯去下功夫幹這樣的事,而歷史和人民卻永遠銘記著他們。從這點上說,釘釘子精神也是一種政績觀的表現。一般來講,越是關係長遠的規劃,其落實中越是需要有明確的目標意識,一茬接一茬堅持幹到底。不能見異思遷、好高騖遠,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追求短期效應,那樣只會干擾和貽誤既定目標的如期實現。
記者:「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決勝之年,在抓落實這件事上您覺得我們還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方面或問題?
戴焰軍:古人講「行百裡者半九十」,就是說越是到最後關頭,就越要加倍努力,不可鬆懈。對於我們來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三五」規劃和脫貧攻堅,今年都到了最後衝刺階段,本就需要更加努力,又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這樣一個突發問題,無疑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面對這樣的硬任務,我覺得我們在抓落實上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科學清醒地認識和把握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所面臨的情況,有哪些有利條件、哪些不利條件,哪些主要矛盾、哪些次要矛盾,做到心中有數,特別是要有打硬仗的充分思想準備。
其次,要有正確的思想方法和科學的工作方法,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調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調查研究是我們做好工作的基本功。黨的十九大明確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政方針,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關鍵是抓好貫徹落實。正確的決策離不開調查研究,正確的貫徹落實同樣也離不開調查研究。」這就好比釘釘子要釘到點上,不然釘子要打歪。如何找到這個正確的點?就要靠深入的調研。
第三,及時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把握規律,不斷提高工作水平。要發揚釘釘子的精神,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保證不出現或少出現偏差,就要善於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把握工作的規律性,及時矯正工作中的問題。一種工作方式對於完成工作任務長期有效,必然有其內在的規律性。把握了這種規律性,後面的工作就會更加得心應手,事半功倍。而且,對於那些被實踐證明了的好經驗,應該及時加以推廣,這會使別的地方從中獲益,避免在同等條件下出現不必要的失誤和損失。
發揚釘釘子精神就要克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
記者: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鍵在人,關鍵在幹部隊伍作風。當前,我們應該如何把幹部幹事創業的手腳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桎梏、「套路」中解脫出來,以優良作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
戴焰軍:路線方向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實現三大目標,幹部是關鍵。領導部門和幹部隊伍的良好作風,是我們實現目標的重要保證。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幹部作風問題特別是克服形式主義的問題,中共中央辦公廳前不久專門發布了《關於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各種表現,是和發揚釘釘子精神完全背道而馳的,發揚釘釘子的精神一層深刻的含義就是克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堅持良好的思想作風、領導作風和工作作風。首先,我們要堅定「四個意識」,從政治和大局的高度,認識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危害。實現全面小康、完成「十三五」規劃、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黨的工作大局,是關係國家長遠發展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大事,決不能讓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影響到我們這些目標的如期實現。各地各部門黨委(黨組)要履行主體責任,緊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新動向新表現,拿出有效管用的整治措施。各地各部門黨委(黨組)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要樹立正確政績觀,不做「只留痕不留績」的事。
其次,我們要不斷健全完善相關制度,紮緊防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制度籠子。防範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制度的健全完善具有根本意義。當然,防範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制度建設,是一個綜合性的要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目前針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一些突出表現,有針對性、有重點地解決好一些制度層面的問題則是十分可行的。比如,對當前重複發文、層層開會、各種不必要的檢查、各種繁瑣的報表給基層帶來沉重負擔的問題,要按照中央要求,作出明確制度規定來加以解決。
第三,要把對基層幹部和一線工作人員的嚴格管理和激勵關懷統一起來,越是時間緊、任務急,越要嚴格管理以防工作出現紕漏。特別是對於那些缺乏責任感和主動性的幹部,更需要嚴格管理。這些年來,絕大多數基層幹部和一線工作人員是非常努力的,沒有他們的努力,我們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績。所以,必須充分肯定他們的工作,並進一步完善對於基層幹部和一線工作人員的激勵關懷機制,充分調動廣大基層幹部和一線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特別是在面對各種急難險重的任務時,要讓幹部敢於擔當,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勇於給那些敢擔當的幹部擔當,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第四,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的工作要沉下去,把工作重心向下移。我們要實現的目標,在中央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劃和藍圖以後,大量的工作任務是在基層一線的,所謂落實,主要就是這個層面的落實。而要保證落實,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就要不斷改進作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下情。這不但對於保證我們的工作更加符合實際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而且對於凝聚人心、調動各個層級的積極性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王雅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