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溧陽市天目湖鎮楊村的一個叫馮家邊自然村,普查員夏婷仙一邊拿著鎮普查辦發的建築物底圖,一邊熟練地打開手機,快速地調出了普查頁面。只見她先是對馮家邊村的建築物位置進行核實,再重點核對建築物住戶等信息,在PDA內置的人口普查標繪APP上錄入相關信息……不過10幾分鐘,夏婷仙就採集完了一棟建築物信息。
據悉,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即將開展。天目湖鎮楊村在接到上級任務指令後,快速行動起來,組織部署相關工作、走村入戶進企業、準確錄入信息,僅半個月就完成了2690個建築物的標繪工作。這得益於夏婷仙18年來勤勤懇懇的經驗積累,作為村會計,夏婷仙參加過兩次經濟普查、兩次農業普查和一次人口普查,對於部署村一級普查工作,她有著自己的規劃和想法。
「楊村是丘陵山區,區域面積較大但人口分散。光農業企業就散落在幾千畝土地上,要把這裡面的建築全部摸清,光憑几個人的力量肯定是不夠的。」在拿到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任務後,夏婷仙心裡就開始思量著,怎樣把這件事情做好,她經過深思熟慮,把自己的思路向村黨組織書記朱建軍作了匯報,得到了書記的肯定和支持。
夏婷仙先是把去年農村宅基地工作中保存的圖紙找了出來,核對楊村2152個戶籍、6534個戶籍人口和28.5平方公裡的村面積,和其他普查員商討出了具體做法:
一要明確分工,發動村幹部負責熟悉的村建築物標繪,即定人、定時間、定區域;
二不能單槍匹馬,要多多藉助群眾的力量,多讓周邊村民、隊長或者老幹部指點迷津;
三不能紙上談兵,要實實在在地「走下去」。對於有疑問的地方及時到現場核實,通過底圖與現場的結合,確保錄入信息和實際匹配,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夏婷仙所在的楊村是天目湖鎮11個行政村(社區)裡面積最大、標註建築物最多的村莊。此次,她共負責9個自然村的普查工作,工作任務十分艱巨。夏婷仙平日裡主要負責人力資源、水庫移民、土地承包、財政惠農等諸多繁雜工作,因而人口普查工作只能在上班前、下班後和利用周末時間加班加點進行。她和工作團隊常常頂著太陽進山,淋著大雨下山,只為再次對建築物名稱相同、亦或地址相同的建築物逐一進行審核、修改。
「您好,我是楊村人口普查工作人員,來對你家的房屋及人口居住信息進行登記,因為我們馬上要開展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這是夏婷仙入戶進行人口普查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夏婷仙坦言,人口普查工作最困難的就是遭遇村民的不理解。「大多數人對於人口普查的概念很模糊,有人會覺得你在調查他的隱私,不願意多說。」在這種時候,夏婷仙就會耐下性子和村民逐一解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句句細緻的介紹,一聲聲體貼的關懷,村民的牴觸情緒被她一一撫平。正是這種較真勁,調動著夏婷仙團隊成員以及村裡其他普查員工作的積極性和嚴謹度。
僅半個月時間,天目湖鎮楊村就完成了2690個建築物的標繪工作,成為天目湖鎮完成最多、效率最高的村莊。而在這次建築物標繪工作中,夏婷仙個人完成全村近四分之一的建築物標繪,彰顯了作為一名村幹部的智慧與擔當。
「普查工作很辛苦但意義重大,讓村民從不理解變得主動配合讓我很有成就感。」夏婷仙笑著說,「我覺得任何工作都沒有捷徑,真誠、熱情地投入其中,就能讓別人接納我們,自然就能幹好一份工作。」
內容來源 | 溧陽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