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的農村,人們根本沒有鐘錶,早上起床主要是聽公雞打鳴。當然每個季節,雞叫的時間都不同,一般雞叫三遍之後也就天亮了。有時候母雞也會叫,但是兩者的叫聲卻不同。有句農村俗語叫做:「母雞叫疼,公雞叫停」,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母雞叫疼
大家都知道,母雞的叫聲一般都比較低沉,「咯咯噠、咯咯噠」的聲音還時斷時續,一般情況下,母雞隻有在下蛋之後才會叫的。因此在母雞下蛋之後,主人就會專門給母雞撒一些糧食吃,也可以說是用來安慰母雞的下蛋功勞吧。
因此人們就覺得母雞的叫聲是為了告訴主人下蛋了,向主人討要食物的聲音。其實細心的朋友也發現了,母雞除了在下蛋之後會叫,還有一些情況也會叫,比如和公雞打架的時候,或者是被人追趕的時候,有時候母雞帶小雞的時候,有人靠近時也會叫,只不過叫聲不同而已。
所以母雞叫有兩種情況,一種就是感到疼了,一種就是感到危險了,就像母雞帶著小雞的時候,叫聲短而脆,像是一種警告。而下蛋之後的叫聲就顯得低沉多了,像是在呻吟,因此,母雞在下蛋之後的叫聲是因為疼才叫的。
因為一顆雞蛋的直徑至少在三釐米以上,這比母雞的肛門大多了,所以母雞在下蛋之前的叫聲是因為憋的疼,下蛋之後是因為撐的疼,而下蛋之後,母雞的叫聲也會越來越小,說明疼痛感越來越小了。因此才有了「母雞叫疼」的說法。
公雞叫停
相比母雞的叫聲,公雞的叫聲就響亮的多了,公雞的叫聲主要由體內的生物鐘控制,但是外在的光線和聲音也可以誘發公雞打鳴,這也就是以前的地主周扒皮半夜學雞叫的原因,只要一隻雞叫了,周圍其它的公雞也就會跟著叫起來,這就是通過聲音來刺激公雞打鳴的。
有人說公雞打鳴是為了送走晚上的髒東西,其實公雞在晚上是根本看不見東西的,除了貓頭鷹等一些少數鳥類可以在晚上看清東西,大部分鳥類在晚上是看不見的,而公雞就是看不見東西的一類,所以在晚上,公雞會感到非常不安全。
等到天氣稍微亮一些,公雞就又能看見東西了,它們就會感到興奮,因此這時候公雞的叫聲是為了表達興奮之情,意思是眼睛又可以看到東西了。這就是光線對公雞的刺激,但是長此以往,公雞打鳴也就成了一種習慣,所以即便是眼睛看不見,體內的生物鐘也會提醒它該打鳴了。
其實公雞打鳴有兩層意思,一個就是告訴其它公雞,這裡是它的領地,別過來找麻煩。另一層意思就是告訴母雞,這裡有一隻帥氣的大公雞,是用來吸引母雞的。因此公雞的叫聲一般是有警告的意思,讓別的公雞停下來別隨意走進它的領地。所以才有了「公雞叫停」的說法。
「母雞叫疼,公雞叫停」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母雞的叫聲一般是為了表達疼痛,而公雞則是為了阻止其它公雞跑過來,當然每一種動物的叫聲都是多種多樣的,這只是其中的一種意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