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主持人馬辰 經典947
「開心麻花」,想必大家對這個ID特別熟悉,就算你沒有走進劇場看過戲,在影視、綜藝節目等方面也見到過他們的身影,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具有本土化氣息的演出團體。
你知道嗎?其實在上世紀70年代,英國也有一個類似團體,他們從劇場到電視、電影、再到綜藝都可以說是英國喜劇界的「扛把子」,簡直就是英國版的「開心麻花」。這個團體就是——蒙提派森。
這是一個1969年登陸英國喜劇屆的六人團體,其地位被稱為「喜劇屆的披頭四」。他們不但擅長搞笑,在編劇、導演、填詞譜曲方面,也都有著令人驚奇的表現。
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英國蒙提派森團隊在2005年製作的一部Cult風十足的音樂劇《Monty Python's Spamalot》(蒙提派森的火腿騎士)。
名詞小百科:Cult
Cult是指某種在小圈子內被支持者喜愛及推崇的藝術。它指表現手法獨特、題材詭異、劍走偏鋒、風格異常、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富有爭議性的作品。
然而在音樂劇中也不乏有「Cult」題材的音樂劇,吸收了Cult電影的特色製作而成,小成本,劇情荒誕。
音樂劇《Monty Python's Spamalot》(蒙提派森的火腿騎士)以英國傳說中的亞瑟王與圓桌騎士一起尋找聖杯的故事作為藍本。
歷史上對於亞瑟王這個題材進行創作的作品有很多,然而這部劇卻走了一個Cult風格——它通篇充滿了噱頭、笑話和嘲笑捉弄的場面,幽默地諷刺了社會中的弊端,製作成本不高,可以說是音樂劇中較少見的荒誕劇種。
然而這並不代表它是粗製濫造的低廉劇目,在2005年,它一舉斬獲了託尼獎14項提名,成為有史以來入圍獎項最多的劇目之一,並最終擊敗強勁對手——音樂劇《晴光翡冷翠》,獲得最佳音樂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三項大獎。
火腿和騎士到底有什麼關係?
《蒙提派森的火腿騎士》改編自這個團體1974年拍攝的同名電影。從起名開始,就讓人匪夷所思,火腿和騎士到底有什麼關係?他們又和亞瑟王有何關聯?是在給火腿品牌做廣告嗎?
No!之所以有這麼一個名字其實還是因為主創人員在創作時把臺詞、歌詞中暗指亞瑟王宮Camelot(卡米洛特)的字進行了喜劇二次創作,他們創造了Spamalot這個仿音字,恰巧根據原意拆分成"Spam a lot",意即"很多午餐肉"的意思。
劇中那些搞笑的梗
你都看懂了嗎?
音樂劇開場前,主創艾瑞克·艾鐸特地錄製了不一樣的觀前提示:「你可以讓你的手機和尋呼機隨意地響起來,這樣我們舞臺上全副武裝的騎士就有理由把你拖上舞臺,刺穿你。」
你會在舞臺上看到各種無釐頭劇情,比如在劇中,五位騎士聚集的亞瑟王宮,竟然被設計成了一個拉斯維加斯的亞瑟王宮主題度假村,還配有表演女郎、超大骰子。
注意圖片中間上部的轉盤機
值得一提的是,「蒙提派森」團隊特別喜歡挖苦所有英國人最珍愛的傳統,甚至連英國女王也逃不過被他們嘲弄的命運。
這不,他們就在劇中把英國最重要的音樂劇大師安德魯·勞埃德-韋伯給吐槽了一把。
甚至連百老匯音樂劇也沒逃過被吐槽的「厄運」,騎士們會模仿《屋頂上的小提琴手》當中的片段,與此同時,群舞們身著音樂劇中的各種角色的衣服出現在舞臺上。在這些角色中有貓(音樂劇《貓》)、魅影(音樂劇《劇院魅影》)、肯尼基(音樂劇《油脂》)、金(音樂劇《西貢小姐》)等等。
如果你有機會到劇場觀看,現場會有很多有趣的互動以及迷之幽默的梗撲面而來,記得要提前做好功課。
那種充滿韌勁的「中二」
是喜歡他們的理由
1969年五月,英國BBC電視網推出了一檔電視戲劇節目《蒙提派森之飛行馬戲團(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他們以令人歇斯底裡的爆笑風格一舉成名,並且收穫了大批死忠粉。
於是,他們開始進行巡迴演出,錄製專輯、出版搞笑書籍,拍攝電影,套路是不是和「開心麻花」一樣。
這些演出的共同特色,就是他們都穿著類似小丑的服飾,把千百年前的古老故事改頭換面,加上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情節與音樂風格,讓觀眾笑破肚皮。
值得一提的是,蒙提派森的成員們不僅會演,還身兼編劇和作曲,其中一位還是來自美國的動畫好手。
最後,為大家推薦一首音樂劇《蒙提派森的火腿騎士》當中的充滿正能量的歌曲《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今天下午5-6點播出的《妙侃音樂劇》節目也將為大家放送這部音樂劇中許多好聽的歌曲。
這首歌並不是那種詞面上歡欣雀躍,給你打氣,讓你充滿正能量的,相反,它的歌詞描述的是被生活一次次打倒在地,滿臉是泥全身溼透又冷又餓,可還是告訴自己生命是光亮的,不要服輸,這更多的是一種充滿韌勁的「中二」。
無論何時,這算是最狠最倔強的對生活的戰書了。
撰文:馬辰
編輯:應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