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的評選標準是什麼?它們有沒有被替代的可能?

2020-12-12 待曉兒

關於「四大名著」,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常識。但是你可知道這些作品又是如何評選出來的呢?

既然能從浩如煙海的古典文學作品中被評選出來,那麼一定是有一個固定的標準來衡量的。

如果了解了這個標準,就能知道其實這些作品並不能代表整個古典文學,並且他們在古典時期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什麼樣的作品才能參與「四大名著」的評選?

「四大名著」只是一種文學類別中最優秀作品的簡稱,它們都屬於「古典通俗長篇白話文小說」。

來看看這些限定的詞彙:

古典、通俗、長篇、白話文、小說

第一,參與評選的文學必須是古典文學,並且是小說體例。那麼古典文學中的詩詞歌賦等等形式,以及近代以來用現代漢語寫就的小說,比如魯迅、矛盾、張恨水等人的作品,是被排除在外的。

這也就意味著,「四大名著」形成了固定的作品,就是特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以及《紅樓夢》這四部作品,以後再也不會有其他作品將其取代。

總不能在現代寫出來古典文學的作品,這是一個已經完成閉環的文學範疇,沒有新的作品再誕生了,自然就不會衝擊到「四大名著」的地位。

第二,參與評選的必須是以通俗白話文寫就的長篇作品。很多人一提起小說,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那些長長的故事,其實不是,在古典文學裡同樣不缺乏優秀的短篇作品。

那麼,根據這樣的限制,諸如以文言寫就的短篇雅文學作品《世說新語》、以文言寫就的短篇通俗文學作品《聊齋志異》、以白話文寫就的短篇通俗作品《笑林廣記》以及以文言文寫就的志怪、地理故事《山海經》等等,就都不在評選範圍之內。

只有同時滿足這五點要求,才有參與評選「四大名著」的資格。那麼就有很多同樣優秀的作品被排除在外了。

所以,「四大名著」只是一個狹窄類別中的優質作品而已,並不能代表整個古典文學,甚至它們的地位在古典文學中是比較低級的。

因為通俗文學在古典文學中都是地位較低的,佔據文壇主流的只有「詩」和「文」,連「詞」、「曲」等作品都屬於邊緣化的娛樂形式。

所以古典通俗小說的作者有很多都是成謎的,就是因為這些作者不願意讓別人知道他們寫了通俗小說這種內容,這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

像《金瓶梅》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根本不知道他到底是誰,在今天的研究中,它的備選作者就有七十多人。像四大名著中《西遊記》的作者只是暫定為「吳承恩」,但也不知道最初署名為「華陽洞天主人」的到底是誰。

但是,地位低並不等同的其價值低,這是兩回事兒。

「四大名著」為何是如今的這四部作品?

「四大名著」的前身叫做「四大奇書」,在《紅樓夢》沒有問世之前,由《金瓶梅》佔據了這一位置。

那麼,為什麼要以這些作品為「四大名著」呢?難道其他作品就不如它們寫得好嗎?

講過了「四大名著」的評選範圍,我們再來說說「四大名著」內部的評選機制。

古代和現在一樣,都會把小說分為各種類別,比如今天網文這種通俗文學中就有「玄幻」、「架空」、「都市」、「言情」、「盜墓」、「靈異」、「懸疑」、「驚悚」等等種類,古典小說同樣有類似的分類。

這些分類還不少,但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個大類,分別是:

講史、俠義、神魔、世情。

這四個類別中還分有若干小類,就像今天「玄幻」題材中也有「西方魔法」和「東方修真」的差別,比如「俠義」小說中就有純粹寫武俠故事的作品,同樣也有俠客與清官合作的公案作品。後者才是主流。

最明顯的組合就是包拯和展昭,如今電視劇中狄仁傑和李元芳的配合其實也屬於這種故事模式的翻版。

「四大名著」就是從這四種類別中挑選出來的最優質的作品。

「講史」類作品中以《三國演義》寫得最好;「俠義」類作品中以《水滸傳》寫得最好;「神魔」類作品中以《西遊記》寫得最好;「世情」類作品中最初以《金瓶梅》寫得最好,後來被《紅樓夢》所超越,所以被替換下來。

從這一過程我們能得出兩個非常重要的結論:

第一,有「四大名著」這一類頭銜的作品在古代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有新的古典作品誕生,那麼隨時都有被改寫的可能。第二,「四大名著」中的作品都是與同類作品進行比較,並不代表所有古典通俗小說中最優質的的四部作品。我們可以做一個假設,就更容易理解了。

「講史」類作品不僅僅有《三國演義》,還有《東周列國志》、《隋唐演義》、《殘唐五代史演義》等等,它們的質量同樣不低,只不過傳播程度和故事架構比《三國演義》略遜一籌。

而「神魔」類作品也不僅僅有《西遊記》,還有《封神演義》等作品。

但是,假設《東周列國志》的質量要超過《西遊記》的話,是不是就能取代《西遊記》成為新的「四大名著」呢?

這是不行的,因為要進行比較的是同類作品。

想要取代《西遊記》的地位,那麼必須是「神魔」類作品超越了《西遊記》才可以。

《紅樓夢》之所以會擠掉《金瓶梅》的位置,不是因為《金瓶梅》的質量在原「四大奇書」中是最低的,而是因為二者同屬於「世情」類小說。

所以,「四大名著」並不代表古典文學中最為優質的作品,僅僅是古典通俗長篇小說中「講史」、「神魔」、「俠義」、「世情」四個大類中的代表而已。

讓普通人也能寫出好詩,要從一種叫做「永明體」的詩歌說起

相關焦點

  • 中國有四大奇書和四大名著,但是七大名著真的存在嗎?
    原來四大名著是假的,真正的叫法應該是七大名著。一時間流量飛起,輿論譁然,當然這個輿論只限於一些喜歡獵奇,又不愛動腦的人。這些人大概是沒有讀過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可能根本不知道,在民國之前,小說家可沒有太高的地位,即便有洛陽紙貴,也不會被官方大力推崇。你去看看當年歷史上對三國、水滸、西遊、紅樓。哪一個是被列為官方經典的。
  • 四大名著是人生必讀作品,分別用一個字總結它們,你會用什麼?
    四大名著是人生必讀作品,分別用一個字總結它們,你會用什麼?文|青衫人未還家關於四大名著,想必幾乎每個人都聽說過,並且在上學的時候也曾學習過四大名著中每一本作品的名字,甚至還有很多關於四大名著的諺語。而在現在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會去解讀這四部作品,他對人們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並且這些作品都拍成了電視劇。四大名著是人生必讀作品,分別用一個字總結它們,你會用什麼?一,《三國演義》。它所講述的是三國時期的事情,主要內容就是說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的爭鬥,不過東吳就等於說是一個配角,蜀漢和曹魏之間的爭鬥才是重點。
  • 六大名著為何變成四大名著?剩下的兩本是什麼書?你知道嗎?
    提到四大名著,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它們分別是《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和《水滸傳》,在我國的古典文學中,四大名著想必是較為出名的代表作了,這些著作裡的故事精彩,又能告訴人們某些深刻的道理,所以非常的經典。甚至都被翻拍成了電視劇,也非常的受歡迎。但你知道嗎?
  • 彩繪「四大名著」圖書上市:畫出來才知道我們的四大名著有多絕
    《群雄逐鹿:彩繪三國演義》中的「劉豫州敗走漢津口」□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峰我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數百年來廣為流傳,然而在現代快節奏閱讀習慣的影響下,閱讀習慣逐漸碎片化,青年讀者就有了看不下去的感覺。日前,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了解到,「彩繪四大名著」系列圖書上市,為何要用「插畫+文字」的形式呈現名著?
  • 都知道四大名著,很少人知道六大名著,被刪除的兩本書叫什麼?
    眾所周知,我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是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以及《紅樓夢》四本書。它們是我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是我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具有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書中的人物、故事,對國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有很大影響。
  • 創作「四大名著」等通俗文學作品,當時的作者會有「稿費」嗎?
    古代人創作「四大名著」這樣的作品,到底能不能從中獲利呢?如果能知道古代這一類別的書籍到底是如何編纂、發行,作何用途,就能知道這樣的作品背後是有著巨大的經濟效益的。通俗小說等文學作品在最初是如何誕生並發行的?
  • 歷史上有「七大名著」,後來只剩「四大名著」?另外三部是什麼書
    中國歷史上確實有「七大名著」,其分別為:《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聊齋志異》、《儒林外傳》、《金瓶梅》。後來之所以只剩「四大名著」是因為當時國家為了文化普及和弘揚正能量,需要出版四部長篇小說,在考量許久後,刪除了三部,最後只有「四大名著」。那麼為什麼,《金瓶梅》、《儒林外傳》、《聊齋志異》會被剔除呢?
  • 中國原本有六大名著,為何建國後變成了四大名著?少了哪兩本書?
    例如我國現在的四大名著。裡面育人的道理到了現在都毫不過時。在古代外國從中國偷書回國屢見不鮮。其實在我國新中國成立之前並不是四大名著,而是六大名著。在建立新中國之後剔除了兩本。剔除得是那兩本呢?原因又是為何?最開始的四大名著是由明朝的大文學家王世貞提出的這一概念。
  • 「四大名著」與人生
    「四大名著」, 是國人婦孺皆知的精典故事,是中國歷史小說史上的一座豐碑,以其知識性、趣味性、傳奇性和人物刻畫的逼真、形象而令人記憶深刻。小說畢竟是小說,歷史故事畢竟是歷史故事,如果像「四大名著」裡的人物去生活,那麼這個人生可能就是一部悲劇。
  • 四大名著,帶你讀懂人生
    我國古代文學上有著四大名著,分別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以及《紅樓夢》。對於我們泱泱大國來說,這四本名著的存在早已經深入人心,不管是誰都是知道我國四大名著的名字,可見它們在我國文學史上的重要性。
  • 「彈幕版」四大名著電視劇緣何受年輕人追捧
    B站上線經典版四大名著電視劇緣何如此火爆?「經典+彈幕」的形式為何受到年輕人的追捧?我們從中能獲得什麼啟示?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教授梁海燕認為,「四大名著中的英雄神魔、兒女柔情以及那些鮮活的人物形象經過數百年的傳播,在我國文學史上以及廣大學者、讀者心中已經確立了無可撼動的地位。」  四大名著均有大量翻拍的影視版本,1986年版《西遊記》、1987年版《紅樓夢》、1994年版《三國演義》和1998年版《水滸傳》是公認的經典,是無數觀眾心中不可逾越的巔峰之作。
  • B站上架《四大名著》引發熱議,原來名著還有這樣的一面?
    對於很多人來說,「四大名著」系列都是我們的童年回憶,從小就被爸爸媽媽教導要多看名著。看著看著,就愛上了......名著成為名著不是沒有道理的,裡面的內容很多都歷久彌新,常看常新,還被改編成了多個版本的電視劇,火遍大江南北。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86版的《西遊記》了。
  • 百萬好書推薦活動:四大名著全套4本青少年版,青少年必看的名著
    ,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青少年版四大名著。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簡稱四大名著,是指《水滸傳》、《三國演義》 、《西遊記》 、《紅樓夢》這四部巨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
  • 中國的四大名著是什麼 作者和朝代分別是什麼?
    中國的四大名著是《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此四部巨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分高低的,都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
  • 中華小說千千萬,看四大名著是怎麼煉成的?
    本文轉載自【百度百科:說文解物】,經作者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與原文作者聯繫中國的四大名著在中國的文學界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在眾多的中國的經典中,為何偏偏選擇了《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這四本書作為四大名著呢?
  •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系列《四大名著珍郵》大版票典藏冊橫空出世
    四大名著一起深刻的思想性,高超的藝術性,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四大名著承載著無數文化精華,在浩瀚如煙的古典小說領域中如四座屹立不倒的高山,任滄海桑田如何變幻,其偉岸身姿始終不被湮滅。不論是在藝術手法還是在思維深度上,它們都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是悠悠中國文學史上燦爛輝煌的一筆 。
  • 武亦姝:四大名著200題,小學、初中、高中都在考,背熟不再扣1分
    武亦姝:四大名著200題,小學、初中、高中都在考,背熟不再扣1分!縱觀歷年來的升學考試,不難發現語文測試中,大多都會涉及到文學常識的考察,尤其是關於中國四大名著部分知識內容的考察,基本上在小學、初中、高中的語文考試中都有涉及,所以拿下這部分知識內容考點,對於同學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 建國後,六大名著「刪掉」兩本成為四大名著,你知道是哪兩本嗎?
    歷史中,詩詞之數何止千百,但長篇著作可謂少之又少,能被稱為名著的更是鳳毛麟角,如今我們熟知也不過四本,即我們所說的四大名著。四大名著的火熱程度經久不衰,神魔小說《西遊記》不知被翻拍了多少遍,《紅樓夢》之經典更是興起了一陣「紅學」熱潮,《水滸傳》與《三國演義》令人印象深刻,更是傳出「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的警句。
  • 中國只有「四大名著」?不,其實是六大名著,只是被刪除了2本
    雖然有許多的文學著作被湮滅於歷史的長河,但流傳至今的也不在少數。文學,是一種藝術,既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我國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便是歷史文學的傑出作品,這不僅僅是四部名著,更具有非常高的文學地位與研究價值,是我國的一大瑰寶。
  • 中小學人手一份,四大名著文學常識100題,逢考必有!
    四大名著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在語文教學中,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也逐漸提高,無論是日常小考還是中高考,四大名著也幾乎是逢考必有。從小讓孩子讀四大名著,不僅能夠開闊孩子眼界,汲取其中的精神養分,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還能借鑑名著中的文字瑰寶,學以致用,提高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