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一人醫骨科團隊「改良版」微創全髖關節置換術將推廣

2020-12-21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12月16日鎮江訊 12月10日,徐先生在鎮江第一人民醫院關節外科病房內看護著正在下床行走的母親,對其不久前進行的全髖置換術連連稱讚。據了解,此次一人醫骨科團隊為患者進行的全髖關節置換手術使用了他們在國內研發首創的CH-DSA新技術,該手術參考了國外多種微創術的優點,並根據我國國情進行了改良,從年初開展至今已成功為百名患者完成手術。

這名72歲的患者有高血壓、骨質疏鬆以及中風後遺症等慢性病,幾年前還做過胃部腫瘤切除手術,身體狀況欠佳。12月5日,患者下樓時不小心跌倒,造成了右側股骨頸骨折,右髖部疼痛劇烈。臥床休息一日後,家人將情況加重的患者送來了一人醫骨科進行救治。經檢查,患者被診斷為右側股骨頸骨折伴有重度骨質疏鬆,需要及時進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主任醫師唐品愷和副主任醫師姚翔等4位醫生對其病情進行研討後,決定為患者實施CH-DSA,即微創後側上關節囊入路全髖置換術。8日上午,患者進行了近一個小時的手術。患者兒子徐先生回憶當日的情形說:「手術後明顯感覺我母親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就不一樣了,麻藥過去後問她疼不疼,她說一點也不疼,第二天就下床了。我們全家人都特別驚喜,沒想到效果這麼好。」

「CH-DSA是我們自己發明的手術入路,以前我們學習引入的是國外微創手術入路,雖然效果不錯,但所有設備、手術器械都依靠別人,很多地方受限制,加上醫療體制的不同,手術中很多細節也並不適合中國的醫院。」骨科主任醫師謝軍介紹,在這樣的背景下,他與章洪喜、唐品愷醫生帶著關節外科團隊共同研發了全新的CH-DSA技術,使用國內醫院現有的設備和器械,探索出新的手術入路。該技術的研發代表著,今後進行微創全髖置換術,國內醫生可以不再受制於國外技術等多方限制,患者手術費用也可隨之降低。

據了解,經過改良後的微創手術入路具有手術時間短、手術出血少、手術視野清楚、植入物位置可靠等優點。用謝軍的話說,手術效果已經超出了設計預期。下一步他們將對此技術申請專利,並開設培訓班,讓更多的中國醫生學習使用,造福更多患者。(王露 朱研)

相關焦點

  • 郴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開展郴州市首例Superpath微創髖關節置換術
    2020年12月19日上午,郴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主任胡偉文教授帶領的優秀團隊,在手術室、麻醉科、供應室等科室的積極配合下,成功為患者實施「Super path微創全髖關節置換術」,目前患者恢復良好,此手術的開展開創了郴州市骨科Super path微創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的先河,推動了郴州市骨科技術的進一步向前發展
  • 郴州三醫院骨科為77歲老人成功實施微創髖關節置換術
    12月19日上午,郴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成功為一名77歲股骨頸骨折的患者實施Super path微創全髖關節置換術。目前,該名患者恢復情況良好,將於近期出院。「在家上廁所時摔了一跤,本來以為沒什麼事。後來腿越來越疼,走不了路,也站不住,只能躺著。
  • 切口小、「下床」快,全髖關節置換術向微創發展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18日訊(通訊員 蘇冰悅 )12月15日,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戴祝教授團隊為一名79歲高齡患者成功進行了Supercap髖關節置換手術。患者手術切口僅6釐米,手術後第2天就能下床走路。
  • 黔南州中醫醫院完成人工智慧輔助下精準全髖關節置換術
    2020年11月10日,黔南州中醫院骨傷科任一主任醫師關節團隊完成首例人工智慧(AI)輔助下精準全髖關節置換術,這在黔南州是首例。 本次接受手術的患者,強直性脊柱炎雙側強直髖。入院後關節醫師團隊經過詳細討論,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徵求患方意見,確定手術方案。本手術中,該病例使用人工智慧輔助下髖關節假體尺寸和定位設計,術前假體設計(通過人工智慧,三維重建解剖模型,智能識別解剖位點及智能匹配最適假體型號及安放位置。人工智慧按醫師要求自動匹配最適合的人工關節假體型號,並規劃出精準的截骨參數)。
  • 人工智慧助力 幫老人精準置換全髖關節
    近日,南方醫院增城分院骨科利用AI HIP人工智慧輔助關節置換術前規劃系統,成功為一名62歲的骨折患者張先生進行了全髖關節置換術。據了解,這是廣州市首例成功應用AI HIP 人工智慧輔助關節置換術前規劃系統進行的全髖關節置換術。
  • 重慶巫山:完成全國縣級醫院首例人工智慧輔助全髖關節置換術
    導讀: 複雜的全髖關節置換術,一直以來困擾著眾多骨科醫生。近日,重慶市巫山縣中醫院在煙臺對口幫扶醫院——煙臺山醫院教授張樹棟和北京長木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支持下,帶領醫護人員一起為左髖疼痛患者完成了全國縣級醫院首例人工智慧輔助全髖關節置換術(AI HIP)。
  •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成功開展Supercap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切口僅...
    紅網時刻衡陽12月25日訊(通訊員 吳彪)12月15日,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戴祝教授與其團隊默契配合為一名79歲高齡患者成功進行了Supercap髖關節置換手術。患者手術切口僅6釐米,手術後第2天就能下床走路。
  • 骨科微創手術+快速康復理念 更多患者在市人民醫院獲益
    但命運坎坷,11月4日,任婆婆又因髖關節發生嚴重的退行性病變,在骨科中心關節外科接受了髖關節置換術。這次術後第3天,她就能下床在床邊站立,第4天就能推著「學步車」行走。如果股骨頭病理結果沒問題,就可以出院了。
  • 第一骨科 脊柱關節外科病房脊柱微創團隊順利完成斜外側腰椎椎間...
    >2020-09-24-->>--> 近日,第一骨科 脊柱關節外科病房脊柱微創團隊在主任付勤的支持下,順利完成斜外側腰椎椎間融合(OLIF)經皮螺釘內固定手術。患者術後第二天便可自主下床活動,術前症狀全部消失,術後第4天康復出院。
  • 2020日照保髖保膝學術研討會召開,醫學專家「華山論劍」共話骨關節...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賈斌 日照報導12月20日上午,日照市第四屆保髖保膝學術研討會暨日照市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關節學組年會、日照市首屆保髖保膝專科聯盟學術會議、魯東南微創骨科關節置換培訓中心掛牌儀式在日照萬興源大酒店順利召開
  • 鎮江骨科醫生國內首創「中國入路」
    這不可思議的背後,是市一院骨科專家團隊的重大突破:鎮江骨科醫生在國內首創了髖關節微創手術的「中國入路」。這個英文簡稱被命名為CH—DSA的入路方式,改變了國內髖關節微創手術「只能學習效仿國外」的局面。就醫後的檢查結果顯示,田阿姨右側股骨頸骨折,而高血壓、骨質疏鬆等慢性疾病又為手術方案的選擇設置了障礙。
  • 博鰲超級醫院成功施行強生全新人工全髖關節假體置換術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19日消息(記者蘇桂除)12月18日,樹蘭醫療集團特聘的專家團隊在博鰲樂城先行區完成了全球領先的強生關節Actis人工股骨柄假體在國內首次臨床應用,標誌著樂城先行區在骨科領域的破冰及手術基礎支撐條件的飛躍。
  • 骨科常見手術:膝關節置換術
    這些畸形將採用放射學檢查進行明確地評估。觸診 — 應觸診膝關節以檢查是否存在積液。將一隻手放在髕骨上,同時讓膝關節進行一定範圍的被動運動,能使臨床醫生檢查到患者是否有髕股關節捻發音。觸診時內側和外側關節接縫的壓痛通常見於關節炎,但也可能提示半月板病變。也應評估遠端動脈的搏動,包括足背動脈和脛後動脈。
  • 一臺關節置換裡程碑式的手術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手術室暖意融融,這裡正在進行一臺史無前例的關節置換手術——山東首例Mako機器人輔助髖關節置換手術,這也是一臺關節置換裡程碑式的手術。手術由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骨科醫院副院長,運動醫學科主任、碩士、博士、博士後導師於騰波和他的團隊完成。
  • 滬上醫生成功使用首臺國產骨科手術機器人完成全膝關節置換術
    圖說: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團隊為女性患者完成了全膝關節置換術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左妍 通訊員 徐英 翟贊京)對於患者而言,儘管機器人輔助手術有諸多優勢,但相對昂貴的手術費用也是一個問題。
  • 首款個性化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上崗,比人工更精準
    「這款機器人將手術精度控制在1度以內,堪稱接近『完美』。」北京積水潭醫院矯形骨科主治醫師唐浩說。今天下午,該院舉辦第二屆醫工結合科技創新大賽,唐浩和團隊成員參與研發的「基於運動學與力學個性化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系統項目」在比賽中獲得一等獎。
  • 在進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前,你需要了解:這4種材料可以選擇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是目前公認的治療中晚期髖關節疾病的終極手段。自從20世紀60年代一線醫生等對人工全髖關節假體的設計做出了巨大改進,隨著手術技術、假體材料和製造工藝的完善,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迄今為止,全髖關節置換術是最成熟和有效的骨科手術之一它有效地延長了患者的壽命,提高了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