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正式殺入醫療器械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2020-12-26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投資界」(ID:pedaily2012),作者:任倩 閆啟,36氪經授權發布。

華為吹響了進軍醫療器械的號角。

投資界消息,近日華為通過廣東省註冊人試點成功拿到註冊證,受託方為歌爾股份。產品為腕部單導心電採集器,屬於可穿戴醫療器械。由此,華為將經營範圍拓展到醫療器械開發、生產銷售。

事實上,盯上醫療器械這塊蛋糕的巨頭,遠不止華為。騰訊、阿里、百度、京東、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早已紛紛闖入這個行業,甚至格力、瑞幸也都紛紛跨界而來。並且,眾多VC/PE早已洶湧殺入。

「就在今年,醫療器械突然又成了香餑餑。」北京一家FA機構合伙人在走訪中發現,今年幾乎所有參加行業會議的醫療投資基金,無一不提到醫療器械。在他看來,疫情或許會為國內的醫療器械行業開啟一個特殊的「黃金十年」。

籌謀已久:華為,正式生產醫療器械

華為首款醫療器械產品浮出水面。

投資界獲悉,11月2日廣東省藥監局發布了《廣東省醫療器械註冊人試點品種清單》,在品種清單中華為終端有限公司作為申請註冊人申請了醫療器械--腕部單導心電採集器(VID-B99)。據了解,華為已經通過廣東省註冊人試點拿到了註冊證。

投資界通過國家藥監局查詢發現,該產品註冊編號為粵械註冊20202071705,註冊人為華為終端有限公司,產品管理類為第二類,適用的範圍或預期用途:供成人腕部單導心電數據的採集用。

至此,華為殺入醫療器械的野心浮出水面。

自2020年以來,華為在醫療器械領域的動作頻繁。天眼查顯示,2020年4月1日榮耀終端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3億人民幣,其經營範圍包括了醫療器械(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及產品的配套產品,並提供技術諮詢和售後服務。該公司由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全資持股,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擔任公司董事長。

目前來看,華為殺入醫療器械的切入點僅僅是可穿戴設備,但未來會不會向其他領域擴張當前還難以揣測。但是,沒有人會懷疑華為向其他醫療器械領域擴張的能力。

當然,華為在醫療行業的野心遠不止於醫療器械。早在2016年,華為就發布了《5G的5大行業應用方向白皮書》。其中一項就是5G在醫療行業的應用,包括遠程監控可穿戴醫療、遠程手術、遠程影像會診、遠程醫療、資產監管五大方面。

華為官網顯示,華為醫療目前已經服務超過3000家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尤其是在今年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華為聯合國家遠程醫療中心,完成了河南省18個地市、108個縣的147家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隔離病區遠程會診系統的建設。又一個版圖隱隱浮現。

網際網路巨頭搶灘:集齊BAT,京東、美團也來了

如今,醫療器械成了科技巨頭們搶灘登陸的一塊寶地。

就在華為拿到註冊證的同時,另一家網際網路巨頭——騰訊也通過騰訊醫療健康(深圳)有限公司成功拿到二類醫療器械註冊證。

不過,騰訊在醫療器械的切入點並不是在可穿戴上。此次騰訊獲證產品為醫學影像存儲與傳輸系統軟體,預期用途為醫學影像的管理、接收、顯示、存儲、輸出和處理,供臨床診療使用。

事實上,騰訊在醫療器械的速度和華為並駕齊驅。今年4月1日,榮耀終端有限公司成立的同一天,騰訊也悄悄將經營範圍擴大到醫療器械銷售。

在AI技術深耕更久的百度,同樣在醫療器械上早早布局。2019年2月,百度的經營範圍就增加了銷售醫療器械二類、三類業務,此後又投資東軟醫療,進軍醫療器械的決心可見一斑。

此外,國內的電商兩大巨頭阿里和京東,也瞄準了醫療器械這個市場。

今年4月,南通潤邗商業有限公司成立,經營範圍包括第一類醫療器械銷售、第二類醫療器械銷售等,該公司的全資大股東為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鮮生。京東更不用說,隨著京東健康拆分上市,醫療健康對於京東集團的戰略意義不言自明,而醫療器械更是其中重要一環。今年3月,無錫京東乾丞貿易有限公司成立,第二類醫療器械銷售赫然在其經營範圍之內。

就連家電起家的格力,如今也要來分一杯羹。在疫情期間做口罩和新冠病毒淨化器之餘,董明珠特別提出,要拿出10億元投資在醫療設備領域。她解釋,國家缺少了很多沒有掌握核心科技而出現的醫療設備短板,因此格力要進軍這個領域,做高端醫療。

其實,垂涎醫療器械的網際網路巨頭遠不止於以上的幾家,美團、聯想甚至是瑞幸都已經紛紛行動起來。隨著各行業巨頭的強勢入局,目前醫療器械領域的競爭格局也逐漸發生著變化,傳統的醫療器械行業正迎接來自跨界大佬們的挑戰。

這個行業錢景:市值最高達4500億,全行業營收破萬億

網際網路巨頭魚貫而入,自然有它的道理。翻開國內醫療器械企業的成績單,似乎可以找到答案。

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爆發,部分醫療設備全球需求大幅增長,醫療器械成為急需補給的產品。受此影響,國內71家A股上市醫療器械企業的業績整體上漲。

根據眾成醫械統計,截至2020年8月31日發布的年中報,上半年國內A股71家醫療器械企業實現總營收835億元,同比增長43.9%;總淨利潤226.6億元,同比增長340.5%,這與A股整體企業的營收表現形成極大反差。而從營收規模看,71家企業梯度分化明顯,2020年上半年共有21家企業營收在10億元以上。

其中,邁瑞醫療以不可撼動的105億元營收位居首位,憑著4550億市值穩穩佔據國內醫療器械企業第一梯隊。以迪安診斷、英科醫療、樂普醫療、華大基因、新華醫療等8家企業為代表的第二梯隊,營收居於40-50億元之間;以振德醫療、金域醫學和魚躍醫療3家企業為代表的第三梯隊,營收居於30-40億元之間。而以藍帆醫療、奧美醫療、達安基因和聖湘生物等4家企業為代表的第四梯隊,營收居於20-30億元之間。

值得注意的是,這71家A股醫療器械企業中有超過6成企業已經正增長,行業平均增速達72.6%。

在淨利潤方面,邁瑞醫療同樣領跑國內醫療器械市場,以34.54億元的淨利潤穩居榜首;英科醫療、華大基因位列二三,淨利潤分別達到19.21億元和16.51億元;聖湘生物、樂普醫療和魚躍醫療3家企業淨利潤也均在10億元以上。

在淨利潤增速上,71家企業中超70%實現正增長,其中「黑馬」聖湘生物同比增長14687.2%,摘得A股業績增速王;英科醫療同比增長2611.9%,僅次於聖湘生物,盈利水平接近過去七年總和的3倍;康泰醫療、振德醫療、東方生物、達安基因同比增長超過1000%;九安醫療上半年扭虧為盈,同比增長618.1%;魚躍醫療經營現金流半年超四年。

事實上,即使沒有新冠疫情,我國的醫療器械行業仍然極具潛力。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約為5304億元,同比增長19.86%,接近全球醫療器械增速的4倍,2021-2022年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主營收入將有望突破萬億元,中國市場未來一段時間將維持高速擴容態勢。

半年吸金200億,VC/PE瘋狂湧入,醫療器械開啟黃金十年

事實上,醫療器械這塊超級大蛋糕,不止網際網路巨頭盯著,眾多VC/PE早已洶湧殺入。

「就在今年,醫療器械突然又成了香餑餑。」北京一家FA機構合伙人在走訪中發現,今年幾乎所有參加行業會議的醫療投資基金,無一不提到醫療器械。在他看來,疫情或許會為國內的醫療器械行業開啟一個特殊的「黃金十年」。

一組數據可以佐證。根據眾成醫械研究院所不完全統計,2020年1-6月,國內醫療器械領域共發生122起融資事件,融資規模超過203億元(不包括IPO、定向增發等),同比2019年約330億元的規模,今年上半年的融資額已經佔據去年的60%以上。

具體來看,大額融資在今年頻頻出現。比如5月,深圳華大智造完成10億美元B輪融資,這是國內基因領域最大融資額;6月,北京博奧晶典完成超8億元Pre-IPO輪融資,獲得國內體外診斷領域最大融資額;同月北京美聯泰科生完成1億元B輪融資,這也是迄今為止國內POCT化學發光領域單筆最大融資額之一。

眾所周知,器械細分行業眾多,僅按種類劃分也相當繁雜,比如醫療設備可分成診斷設備(影像診斷如DR、彩超、磁共振)、治療設備(各類手術器械、放射治療機械)等眾多分支;體外診斷(如生化、免疫、分子檢測)、植入耗材(如人工關節、人工晶體、種植牙)、消費器械(如隱形眼鏡、OK鏡、電子血壓計)等。

目前,中國醫療器械企業在中、低端市場佔據份額比例最大,競爭格局呈現多而散的局面。而在高端市場中,因多種因素限制,產品目前仍然主要依賴進口,也因此諸多公司在各自細分賽道多屬於「小而美」的角色。但這絲毫不影響其在國內VC/PE中受歡迎的程度——在醫療大健康領域,醫療器械已經成為僅次於創新藥的第二大賽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三年中,大健康企業IPO速度迅速加快。來自中康產業資本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共有30家企業上市,直逼2017年,融資規模也突破歷史新高,達到395.06億元。而這 30家企業中,有14家是醫療器械類企業,佔比近50%。

沛嘉醫療在今年5月港股IPO,公開發售超額認購近1200倍,凍資額超過2600億元,成為新股「吸金王」,開盤大漲74.48%,目前市值超160億港元。同月,體外診斷企業深圳新產業生物在創業板掛牌上市,首日收漲43.99%,歷經連續11個交易日漲停後,公司較發行時市值翻了近四倍、衝破480億元,如今市值近700億元。4月登陸A股主板的萬泰生物,曾因上市50天內的28個漲停板,成為一支明星股票,目前市值840億。

「醫療大健康會是中國未來最大的產業,沒有之一。」不久前,某位院士在中關村論壇上直言。眼下,包括醫療器械在內的整個大健康產業炙手可熱,但華蓋資本創始合伙人、董事長許小林提醒,醫療大健康終將成為投資界第一大糧倉,但這不是一個可以靠砸錢快速賺錢的行業。

相關焦點

  • Kr8 Weekly | 亞馬遜開發遊戲;百度上線電商直播;華為悄悄殺入醫療...
    原標題:Kr8Weekly|亞馬遜開發遊戲;百度上線電商直播;華為悄悄殺入醫療器械科技創新中國移動在港啟動5G服務,計劃年內實現地級以上城市5G落地中國移動香港公司(00941.HK)4月1日凌晨於官方公眾號宣布,正式在香港啟動5G服務,並出臺5G商用套餐和服務等舉措。
  • 中概股 | 深氪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一個曾在某醫療公司工作了數年的人士對36氪透露,他最近在收集該公司造假證據,他曾用技術分析發現,該公司用半小時增長了十幾萬假用戶;此外,他發現該平臺上的商家幾乎很難賺錢——一旦找到證據,他就會找做空機構接洽。「你們36氪對發我這個報告有興趣嗎?」他問。 「現在正是做空最好的時機」,上述對衝基金人士對36氪說,除了跟誰學外,他還在準備針對另一家港股上市中國公司的做空。
  • 王興,又投了一個兄弟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王興又出手了。 上周,魅族前高級副總裁、CMO李楠在微博上正式宣布成立珠海市怒喵科技有限公司(Angry Miao),獲美團龍珠資本數千萬元天使輪獨家投資。 經營範圍包括網絡科技、信息科技、電子商務、網際網路文化活動、銷售廚房用品、日用雜貨、化妝品、醫療器械類等。目前,李楠持有該公司63.64%的股份。 對於成立這一品牌的初衷,李楠在公開信中指出,份額之戰已經終結,心智之戰剛剛開始。「我們這一代創業者的使命,是讓Premium的中國品牌,真正佔領全球消費者的心智。」
  • 小米這回大意了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市界」(ID:ishijie2018),作者:楓冉、沙行,編輯:胡劉繼、廖影,36氪經授權發布。 華為在高端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讓「衝擊高端才有活路」,成為所有手機廠商的共識。 11月18日,2020亞布力論壇上,雷軍談到了外界對小米的三個誤解,其中最先提到的就是小米產品尤其是小米手機的高端化問題。 他說:大家理解的高端手機是什麼?是賣得貴嗎?我不知道。但是,我想小米產品只有在貴的產品中立住,大家才能真正認可我們為國貨做出的努力。
  • 鵝組的十年奇幻漂流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鹿鳴財經」(ID:luminglab),作者:陳妍如 周有輝,36氪經授權發布。 豆瓣鵝組就像一個酒館,上演了一出網際網路角落邊上的群像戲——消息靈通的八卦人士,靜靜聆聽的沉默者,大發厥詞的鼓動者,站在桌子上講著瘋話的演說家,隨時準備砸桌子的酒鬼,在一旁品鑑好戲的老主顧,站在門外的信使,看著酒館監控的安保。
  • 韓妝退潮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零售商業評論」(ID:xinlingshou1001),作者:何意,36氪經授權發布。 從愛茉莉太平洋發布的最新財報來看,關店傳聞似乎與其業績表現不無關係。 2020年第二季度,集團營業額下降24.7%至1.2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0億元),營業利潤下降67.2%至362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1億元)。
  • 如果直播是場劇本殺?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網際網路指北」(ID:hlwzhibei),作者:指北BB組 大淺,36氪經授權發布。 一周前開始出現百度將收購YY的傳聞時,我曾經和一個朋友聊起過這個話題。與其他平臺不同,入行較晚的YY並沒有第一時間跟進技術先進的視頻直播,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優先推出了基於語音系統的直播服務。 從現在的視角來看,在2010年前後,國內的視頻直播環境其實並不成熟,一方面,PC還沒有普及到每家每戶,網吧才是當時社會上主流的上網模式。另一方面,與網吧同樣流行的是當時方興未艾的端遊,如魔獸世界,CF,劍網3,這些大型端遊在遊戲過程中都特別依賴即時的語音互動。
  • 寵物「氪金」肥了誰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年紀輕輕,貓狗雙全」成了這屆年輕人定義人生贏家的一大標準。 根據最新發布的前三季度財報,這兩家公司不僅「營利雙增」,淨利潤更是同比翻了一番。 寵物經濟的日漸升溫,也吸引了新玩家跑步進場。僅2018年就有30多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額超過15億元,高瓴資本、紀源資本、IDG資本、天圖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先後進場。 其中,高瓴資本最為積極,布局賽道眾多,先後投資了芭比堂、寵物家、愛諾、龜與熊貓、瑞鵬集團等寵物品牌。 到2019年,國內寵物行業融資事件有41起,累計吸金規模超過42億元。
  • ACG行業事件Top100,重新發現2019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靠譜二次元」(ID:kpACGN),作者靠譜ACG編輯部,36氪經授權發布。 2019年真是不平凡的一年。 36、晉江被查處,起點被約談 「事件回顧」5月23日,晉江文學城被北京「掃黃打非」部門查處。
  • 韓國獨角獸盤點(中)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VentureSquare」(ID:venturesquare),作者:林祖權,36氪經授權發布。 韓國獨角獸盤點(上)介紹了截至 2018 年進入獨角獸榜單的公司,本篇中篇將介紹 2019 年的新晉獨角獸公司。2019 年是韓國獨角獸企業增長最快的一年,共新產生了 5 家獨角獸。
  • 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Iger)突然向包括 36 氪在內的中國記者發問:「我有一個問題想問你們。廣東、北京和上海現在的實際情況怎麼樣?你們復工了嗎?電影院開門了嗎?」 隔離在美國家中的艾格很操心太平洋彼岸的疫情。儘管 69 歲的他在今年 2 月已經「光榮退役」,結束了執掌迪士尼 15 年的 CEO 生涯,把這個位置交給了 61 歲的鮑伯·查佩克(Bob Chapek)。
  • 張一鳴不得不做電商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36氪經授權發布。 張一鳴終於正式向電商領域發起挑戰了。 要知道,這位理性、務實得被稱作有點像「機器人」的字節跳動CEO,在未對當下有清晰的判斷之前,是不會如此高調「宣戰」的。他曾經在《財經》的採訪中提到過拓展業務邊界的原則:儘量不做別人已經做好的事,不能比別人做得更好就不做,除非是業務防禦。
  • 不被原諒的範冰冰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豹變」(ID:baobiannews),作者 黃小芳,36氪經授權發布。原文標題:《人民不肯原諒範冰冰》。 逃稅風波後,她的微博正式重啟則是2019年3月。從2018年10月算起,沉寂的這5個月,範冰冰沒閒著,做起了線下實業。 3月底,一家叫「妙美膚殿堂」的美容院盛大開業,範冰冰、李晨、張鈞甯、馬蘇等眾明星一起為其站臺。
  • 天津商業觀察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商業地產志」(ID:CRRCHINA),作者:CRR,36氪經授權發布。 天津,這座地處北方、臨近首都的特大城市,因漕運而生,因近代聞名,擁有與傳統北方城市不同的城市文化。 雖然都是和京滬一樣的直轄市,但是天津的商業發展始終並沒有躋身於強一線位置。
  • 微博的囚徒困境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深燃」(ID:shenrancaijing),作者:魏婕,編輯:黎明,36氪經授權發布。 最近,新浪微博得罪了音樂圈。 「新浪微博演出信息限流,書籍分享會也限流,都要花錢買頭條,窮瘋了吧。」
  • 初音有未來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36氪經授權發布。 1996 年,蔡明和郭達連著第三年在春晚演小品。 在前一年某個活動現場,蔡明跟人聊天時隨口說了句,「如果一個人能有個機器人做老婆,輸入程序想幹嘛就幹嘛。」 站在一旁的馮小剛覺得有意思極了,又順著接了一句,「從一開始箱子運到家,打開包裝來一句『我訂的毛阿敏,怎麼來的蔡明啊』。」
  • 2018年度商業好書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盒飯財經」(ID:daxiongfan),作者:今今樂道讀書會研究院&盒飯財經研究院;36氪經授權轉載。 今年大環境急劇變化,即便是龐大的公司,也能感受到凜冬的肅殺。泡沫破裂、架構調整、To C轉向To B,商業環境變化的種種跡象時刻提醒著,危險就在身邊,而機遇就隱藏其中。
  • 中國洗髮水廝殺風雲錄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IC實驗室」(ID:InsightPlusClub),作者 館長,出品 IC 實驗室,36氪經授權發布。 從「清潔」到「去屑」再到「防脫」,年輕人的頭髮都經歷了什麼? 作為一個奔三的男青年,本人最大的煩惱就是日益後退的髮際線。
  • 淘寶的「秘密戰爭」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淺黑科技」(ID:qianheikeji),作者:史中 淺黑科技,36氪經授權發布。 文 | 史中 2013年,馬雲身著一件明白色襯衣,在座無虛席的黃龍體育場正中心向黑壓壓的人群吐露真心: 公司做到這個規模,小小的自尊,我很驕傲。但是對社會的責任,我們這個公司才剛剛開始。
  • 消費品品類速覽:彩妝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青山資本」(ID:cyanhillvc),作者 青山資本投研中心,36氪經授權發布。2020年2月,愛馬仕品牌正式進軍彩妝領域,將於2020年3月起,在全球35個國家的部分愛馬仕專賣店和零售店內,陸續推出首個唇膏系列「Rouge Hermès」。 2019年5月,Gucci口紅系列上線,同時也預示著,Gucci美妝(Gucci Beauty)正式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