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旅行最適合帶什麼相機,我想我還是有一定的發言權的。我雖然拍照技術一般,但我卻是一個十足的器材控。
光35焦段的鏡頭就有6個,六七八妹外加雙非、鋼嘴。嗯沒算錯是6個,因為七妹是兩隻。
18年前擁有了人生第一臺數位相機。大學學了4年拍照;暗房衝過卷,拍過撕拉片;賓得、尼康、索尼、徠卡...玩過的相機鏡頭我自己都數不清。
雖然畢業後沒從事任何攝影相關的工作吧。但我可是一直自詡是旅行博主中拍照相對好的那一個;或者是攝影類博主中比較懂旅行的那一個;真不行,我就是那個最會敗家買買買的那個。
靠器材裝逼是一條不歸路,而我正走在這條路上。
由設備黨來推薦旅行相機,真的是最合適不過了。畢竟在買買買中,我踩過不少坑,交過不少智商稅,光是分享血淚史估計就能幫大家避坑了。
在旅行相機選擇上的幾個建議
1)一定要有所取捨
有些人出門旅行,總喜歡把所有焦段都帶齊。從廣角到長焦,生怕是把某個美景給漏了。
說實話,這樣挺折騰的,不是去旅行而是去受罪。
去年初我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掃街拍照,就一機一鏡。機器是M240,鏡頭是七枚玉。多方便啊,這配置掛脖子一天都不會累。
就是下面的這篇文章,全是M240+七枚玉拍的。我覺得拍的也還行,在一個陌生的城市旅行,一個鏡頭真的是足夠、足夠的了。
不可能有哪個相機、哪個鏡頭能照顧到所有的場景,我只需要拍下我想要的就行了。
她被稱為南美巴黎,是地球另一端的天堂~
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逛的時候,我則是一機兩鏡,七枚玉外加50 2AA。偶爾換上一換,也不算太麻煩。
2)小 + 輕才是王道
我有好幾隻50焦段的鏡頭,其中用的最不頻繁的是50 1.0夜神。
剛買夜神的時候興奮到爆,它的確是只好鏡頭,光圈全開後對焦上就是好片。但久而久之,夜神被我打入冷宮了,它實在是太重了、也實在是太難對焦了。
我現在的新寵是50 2AA,雖然光圈小了點吧,但也完全夠用了。
而在用徠卡之前,我用的是黑大粗的尼康,那時候出去更是一個災難。拿D4s+24-70基本上像扛著兩塊磚,完美的詮釋出搬磚去旅行。
嗯,也就年輕的時候會這樣吧。
從最近幾年相機的銷量看來,單反的確已經沒落了。
以前都說單反是現在,微單是未來,目前未來已來。
雖然我目前是既不用微單、也不選單反,我玩旁軸。但說實話,旁軸相機的全手動黃斑對焦,還是挺勸退初學者們的。
但不管怎麼樣,出去旅行,一定要讓你的攝影設備儘量的小 + 輕。
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包裡拿出一臺手掌大小的相機,用拇指轉動著鏡頭上的月牙扳手,右眼觀察相機上取景器,左眼也同時是睜開觀察著四周,摁下了快門,但又似乎什麼也沒發生。
這就是我心目中旅行相機的最正確打開方式。
3)買自己能力範圍內最貴的相機
又是多麼痛的領悟。在用徠卡之前,我玩相機都是虧錢的,因為二手賣出去肯定是要折價的。玩了徠卡之後,感覺買鏡頭比理財賺錢。雙非、鋼嘴,短短一年價格漲了15%。
相機就是這樣,1分錢1分貨、1毛錢2分貨、1塊錢3分貨......
能買全畫幅儘量購買全畫幅,能買新一代儘量購買新一代。買能買的起的最好的相機和鏡頭。
另外,還要注意一點,儘量買可以升級的設備。簡單的說,我會更加推薦那些可更換鏡頭的相機。
因為不同的鏡頭才會給你的攝影帶來不同的樂趣。機身不太可能經常換(經常換也沒啥意思),但鏡頭真可以經常換。
我每次出門前都會糾結,這次輪到「臨幸」那隻。結果最常用的是28 5.6、七枚玉、50 2AA,都不是最貴的。這說明輕便比貴來的重要一些。
另外,廉價相機+優秀鏡頭 > 高檔相機+廉價鏡頭。
4)顏值也是生產力
很多人覺得,相機這麼看畫質的東西,顏值不重要。
其實顏值很重要!!!一個相機好看不好看,很多時候會影響你使用的意願和頻率。
顏狗沒辦法,就是喜歡好看的。當然每個人對於審美是不一樣的,例如我對於相機,喜歡復古款,就是愛旁軸範兒。
也有很多小姐姐喜歡Yahica的Y35,分明是一臺爛到家的相機,無奈好看顏值高啊。
顏值稅這個東西吧,只要是符合自己的審美,我會願意交的心甘情願。
5)手機,其實挺好
新款的iPhone就挺適合拍照的,特別是後置3個攝像頭之後,廣角、長焦都有了。華為的P40 Pro也不錯,從超廣角到超長焦的完備焦距段,基本上可以涵蓋所有題材了。
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一些一般的微單(3000內),真還不如你的手機呢。哪怕是單反,大多數時候,相機拍的都不如手機。
所以如果你預算不高,咱就別去浪費錢了,手機配濾鏡,秒殺一堆相機呢。
再來說說一些選擇旅行相機中的誤區
1)不要迷戀大光圈
一般來說,光圈越大鏡頭就越好。但往往也意味著價格更貴,或者是鏡頭更重。我作為一個50 1.0夜神和50 2AA都有的消費者來說,50 2AA是真香。
我常用的光圈是2.8,哪怕是夜晚,現在的相機ISO都能開挺高的,真不覺得大光圈有什麼必要的。
2)不要買副廠,哪怕這個副廠叫蔡司
我買過幾個蔡司,後來全出了,並不是說蔡司不好,而且根本不保值。你說蔡司都這樣,更別說其它的副廠牌子了。
3)所謂一鏡走天下的都是不靠譜
最差的鏡頭,永遠都是18-200或者18-300之類的,美其名曰一鏡走天下,事實上任何焦段出片都是爛到家。
如果一個鏡頭廣角和長焦能完全通吃的,那還要定焦幹嘛。
我目前最常用的3個焦段,28、35、50,其它的幾乎不用。
4)旅行儘量不要帶三腳架
你去旅行難道還帶跟鐵棍?除非是要拍延時攝影,或者是星空,我真想不出有什麼需要帶上三腳架的必要。
反正我從沒買過三腳架。
說了那麼多,有推薦嗎?
可樂標真香系列,徠卡的M10-R、M10-P、Q2都挺不錯的,除了價格太勸退。
初學者其實可以去整臺二手的M240,然後配個六妹、七妹的。基本玩個一年後再賣出,你會發現機身跌了點,但鏡頭漲更多,總而言之多半是能跑贏理財。
買其它相機,不玩了折舊賣出虧錢。買可樂標,機身折舊可能也虧,但是鏡頭多半能漲回去。
無反相機目前的王者應該是索尼的A7R4,如果手上的預算在2w出頭一些想搞定機身加鏡頭的,選索尼A7R4不會有問題。
如果要退而求其次,那麼索尼的A7M3、A7R3也不錯。
無反也算是微單吧。
專業卡片機,我建議入手Canon G7X markII或者索尼黑卡。很多攝影師的備用機器選它們的挺多。
最新的一代索尼黑卡,應該是黑卡7。黑卡體積小,僅僅像是多帶了一部手機。
如果你是為了拍Vlog,索尼的ZV-1是Vlog神器,4k視頻、自動美顏、實時眼部對焦。我周邊很多視頻博主都用它的。
記得買白色的,白色的好看。
文青可以看看富士,富士的相機一直都是文藝青年的標誌,有句話怎麼說的來著「腹肌南波灣」。
因為在膠片時代,富士在膠片就擁有自己的色彩調教風格,可以用數位相機模擬膠片相機的的復古效果,這也是為什麼富士相機深受文藝青年喜歡的原因。
嗯,買富士,有小姐姐。推薦X-T4。
拍立得我還是推薦徠卡,這可能是最便宜的可樂標相機了,它可以是你人生中的第一臺徠卡。
你需要的不只是相機,三腳架我是不推薦旅行的時候帶著的,但是好看的相機包可以有。我就特別喜歡ONA,它好看的不像是一隻相機包。
好了,這是我關於旅行相機的推薦,雖是一家之言,但也是踩坑無數後的總結。
如果你也有關於旅行相機推薦的建議,可以在留言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