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剛畢業的那年,有一次坐公交,出於禮貌我把座位讓給了一個30出頭帶孩子的母親。孩子在媽媽的教導下,奶聲奶氣對我說了一句「謝謝大爺」。至此之後,10多年來「大爺」這個稱謂一直陰魂不散糾纏在身邊。
百度百科中對大爺是這樣解釋:一種是指代祖父的哥哥。一種是稱呼父親的哥哥。無論哪種解釋大概意思都是對老年男性長輩的尊稱。應該說「大爺」是一種敬稱,但對於很多中年男子卻從中享受不到快了,感觸動的只是一絲絲的悲傷與無奈。 人到中年的男人, 真的是活得太不容易了。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 「為什麼那麼多男人開車回家,到了樓下還要在車裡坐好久?」有一個回答獲得了高分點讚: 「很多時候我也不想下車, 因為那是一個分界點。 在車上,一個人靜一靜, 抽根煙,發會呆, 這個軀體屬於自己; 但推開車門,你就是柴米油鹽, 是父親、是兒子、是老公, 唯獨不是你自己。 我們把真實的自己藏在車裡; 打開車門出去,哪怕是哭著爬著, 也只能把被人寄予厚望的身份扮演下去。」
老楊認為中年男人都比較忌諱「大爺」這個稱謂,哪怕他長得多麼的著急,哪怕他過的那麼的憔悴,他都在排斥著「大爺」這個稱謂。男人和女人都是一樣的,都不希望自己在別人的眼中演變成為即將被世俗淘汰的老人,談愛我已老,談死又太早,雖然只是一張窗戶紙的問題,但誰也別去捅破這層紙的好,古稀之年的老大姐,還都希望別人喊她姐姐,何況對於剛剛進入中年的80後。
有個朋友給我講了這麼一個故事,他說有一次坐火車,他旁邊坐著一位美女,由於路途比較遙遠,他們談了很多很多,但美女一路喊他為大爺。他說車票信息上看她和他都屬於同齡人,這個大爺他不知道從何而來。臨別之前他問美女,你的父母是不是在未成年的時候生的你?結局就不必再去描述,但我很佩服朋友這股較真的樣子。用他的話說,裝嫩的時候也應該考慮一下兩者的年齡差,別把別人給你的尊重作為裝嫩的資本。
現在的職場,「大爺」這種動物早已滅絕了,要麼稱呼職務,要麼叫一聲哥姐,都沒毛病,眼睛和感覺都會有偏差,一個90後喊80後為「大爺」是缺少禮節的,誰不希望自己在別人眼裡是年輕的、帥氣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那怕最後一點虛榮也不應該因為10年的年齡差就給打上年老者的標籤,90後的一聲「大爺」,喊出了了多少中年男子的悲傷與無奈?如果一個00後站在90後的面前喊一聲「大爺」,請問90後的心理陰影面積又是多大?
姜文在《狗日的中年》中說:「中年是個賣笑的年齡,既要討得老人的歡心,也要做好兒女的榜樣,還要時刻關注老婆的臉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 中年為了生計、臉面、房子車子票子不停周旋,後來就發現激情對中年人是一種浪費,夢想對於中年是一個牌坊,守得住忠烈,還要做得好婊子。」 人到中年的男人,就是處於這麼一個獨特的階段,90後一聲大爺,喊出多少中年男子的悲傷與無奈?人到中年的男人,就這樣隱忍著、壓抑著、努力著、堅持著,用小心翼翼的微笑掩藏住所有心酸,用故作灑脫的姿態來逼迫自己堅強。
90後一聲大爺,擊碎了那些依然拼搏在人生旅途中中年男人最後一道尊嚴,喊你一聲「大爺」不是因為你比他們的父母有多老,也不是因為你的社會地位高或傲慢自恃,我就不相信有人會期盼,幾年之後你身後的小孩都喊你奶奶,年輕人啊,怎麼都不講武德,文章的最後直送一句「耗子尾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