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古典詩詞裡包含了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但真要說起來,其中絕大多數表現的都是一種人生艱難之嘆、無可奈何之情。正所謂「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相信這點大家都深有感觸,畢竟人生很難一帆風順,總會遇到挫折和坎坷。
當然,每個人的境遇不同,不如意的事也就不同。但有一種不如意,卻是古今共通,且極易引發共鳴,甚至回想起來,催人淚下,它就是「物是人非」。多少人曾在事過境遷後,深深懷念起故人。「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諸如此類的名篇佳句可謂不勝枚舉。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生查子·元夕》,它的核心內涵便是抒寫了「物是人非」之感。對於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這首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畢竟說起元宵節的詩詞,它可算得上是一首千古名作。而歐陽修的物是人非,則是有她的元宵節,是「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沒有她的元宵節,是「淚溼春衫袖」,巨大的情感反差顯而易見。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首先,詞的開篇兩句「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即去年元宵節的晚上,街上燈火通明,彷佛白晝般明亮。「元夜」,元宵之夜,即農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據史書記載,歐陽修所在的北宋時期,從正月十四到十六三天,開宵禁,遊燈街花市,通宵歌舞。另外,當時的元宵節還是年輕人蜜約幽會,談情說愛的日子。
所以歐陽修詞的開篇,主要便是回憶了去年元宵節時的盛況。緊接著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則說明了歐陽修去年元宵節不是一人獨自遊逛,而是與佳人相約同逛燈市。即我們相約在黃昏以後,月兒升起在柳樹梢頭的時候,一起同逛「如晝」的燈市。雖然歐陽修這裡沒有過多情感的直接表露,但是字裡行間的歡樂和甜蜜卻不言而喻。
然後,詞的下片從「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開始,便從昔日的歡樂和甜蜜,逐漸變成了今日的悵惘和悲傷。也就是說,今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這裡的月光和燈光都如同去年一樣,圓月仍然高掛夜空,花燈仍然明亮如晝。但是「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即一切如舊,唯獨身邊少了一個人。所以在如此強烈的對比下,詞人不禁淚水溼透了衣裳。
相信這種感情上由歡愉轉入悲傷的大起大落,對於天下有情人來說是極易引發共鳴,催人淚下的。「去年元夜時,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淚溼春衫袖」,可見歐陽修通過對去年今日的往事回憶,抒寫了自己的物是人非之感,同時也表達了對昔日戀人的一往情深。雖然這首詞語言通俗,但是它構思巧妙,讀來迴旋詠嘆,頗有民歌風味。
而對於我們來說,歐陽修的這首詞,其實就是幫我們寫出了愛情遭遇上的傷感和苦痛體驗。「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可惜物是人非實在太過尋常,又太過無奈,難免會感慨,會潸然淚下。總的來說,《生查子·元夕》是歐陽修很悲傷的一首詞,道盡人生無奈,催人淚下。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