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姿勢不對,傷腰又傷腿!關於走路,正確的方式看這裡!

2021-02-11 人民網健康

「走路」可謂是伴隨人一生的活動。很多人常走兩步就累,或者感到腰膝酸痛,除了肌肉力量不足,跟走路的方式也有關係。日本醫療指導員夏嶋隆在「日本經濟新聞」網站載文,介紹了幾種情況下的走路技巧,能夠防止疲勞,保護腰腿。

錯誤:在室內行走的時候(光腳或穿拖鞋),如果能聽到「咚咚」的聲音,就證明你在用後腳跟著地。在邁出腳前,人體會彎曲前腳掌支撐體重,牽連小腿肌肉緊張起來;邁出腳後,後腳跟先著地,腳趾向上彎曲,安定性較差,會減弱足弓緩和衝擊的能力,給膝蓋和腰部帶來負擔。

正確:在邁步時,後腳不深踩,用足尖輕輕碰觸一下地面即可,注意放鬆小腿肌肉;邁出後,用全腳掌著地。這樣,小腿肌肉在鬆弛和緊張間切換,有助於血液循環。應注意步幅不要太大。

錯誤:上樓梯時,如果將前腳和上半身的重心放在同一側,不但會使身體不穩,前腳的肌肉還會負擔移動身體的壓力,加重膝關節的負擔。下樓梯時,如果將前腳放在身體的中心線,就會破壞平衡,特別是對於脊柱和盆骨僵硬的人,腿部負擔更重,需要扶手支撐。

正確:上樓梯時,兩腳間的距離與骨盆相當,向正上方抬腳,避免偏倚至身體中心;應能感受到骨盆發力帶動身體上樓,而不是用腿部肌肉;頭和腳方向不一,如邁右腿時,頭部偏向左邊。下樓梯時,兩腳間距略寬於骨盆,用全腳掌著地;骨盆隨著前腳微微傾斜,靈活運用脊背的力量,頭偏向與腳部相反的一側,穩定身體。

錯誤:前後揮動手臂的話,背部容易受力,身體很快就會疲勞;另外,步幅會自然加大,不知不覺中就會用腳後跟著地。

正確:上半身保持靈活柔軟,略彎曲手肘,感覺肩胛骨在前後運動,向左右擺動雙手。為配合雙臂和肩胛骨的活動,骨盆會自然向前運動,有節奏地帶動雙腿,不易感到疲勞。

錯誤:在背著沉重行李時,身體很容易前傾,左右晃動。如果像走「模特步」一樣,將前腳放在身體的中心,為保持平衡,肩部和脖頸等部位就會消耗力量,給身體帶來較大負擔。

正確:關鍵是縮小承受重力的範圍,儘量將行李貼緊身體,雙腳間距與骨盆相當,向正前方邁步,這樣能夠保證身體穩定性。手臂和肩部搖擺幅度小的話,行李也不會被「甩來甩去」,減少不必要的負荷。

山西心血管醫院主任醫師史世平表示,進入老年後,人體器官會出現衰老。骨關節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負荷最多的運動器官,自然磨損尤其厲害。膝關節是人類最大的關節,長期勞損就會首先受到破壞。因此,很多人會漸漸出現下肢沉重、膝蓋僵硬、上下樓困難甚至不能行走等現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人老腿先老」。

「步行是一種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健身方式。」史世平說,以輕快的步伐散步15分鐘左右,即可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此外,堅持步行還有「幾增幾減」的作用。

比如,步行能增強心臟功能,使心臟慢而有力;增強血管彈性,減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增強肌肉力量,強健腿足、筋骨,並能使關節靈活,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增強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進胃腸有規律地蠕動,增加食慾,對防治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症、習慣性便秘等症都有作用。

同時,步行可減少甘油三脂和膽固醇在動脈壁上的聚積,減少血糖轉化成甘油三脂的機會;能減少血凝塊的形成,減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減少人體腹部脂肪的積聚,保持人體的形體美;減少激素的產生,過多的腎上腺素的產生,會引起動脈血管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膝關節懼「寒」怕「風」,冬春季節尤其應注意保暖。爬山、上下樓梯等運動對膝關節磨損較大,注意量力而行,勿短時間內超量、反覆進行。

英國紐卡斯特大學在《澳洲醫學期刊》發表的最新研究發現,每天走夠8800步,能減少1/3住院時間。

研究人員招募了一批55歲以上的參與者,利用計步器記錄他們每天行走的步數以及體力活動情況。結果發現,每天走4500步以下的人群,平均每年住院時間為0.97天;每天走8800步以上的人群,僅為0.68天。從年齡上看,年輕些的參與者平均每天步行8600步,80歲以上的人平均每天步行3800步。

研究人員解釋稱,每年0.29天住院天數的差異看似不多,其實約等於住院時間減少了30%。也就是說,如果每個人每天都行走8800步,可以縮短近1/3的住院時間,這不僅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還能緩解醫院資源緊張的壓力。

研究人員認為,研究中的參與者年齡都在55歲以上,一般人能從體育鍛鍊中獲得更多好處。如果每個人每天都走夠8800步,每年澳洲能減少97.5萬個入院日,挽回17億美元經濟損失。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受空氣汙染影響,沿街散步對身體健康的益處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計。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召集119名60歲以上志願者,將他們分為心臟病患者組、慢性胸膜炎患者組和身體健康組,並隨機分配他們在倫敦牛津街和與之相距不遠的海德公園分別散步2小時。研究人員發現,無論健康與否,在公園散步的志願者肺功能改善、動脈血管軟化顯著,效果持續到散步後26小時。沿牛津街散步者肺功能改善微弱,動脈硬化狀況甚至惡化。牛津街是倫敦繁華的商業區,馬路上通常只有燒柴油的公交車和計程車通行。

研究人員因此得出結論,在空氣汙染的地方鍛鍊幾乎無益於身體健康。「如果人們不能找到一片綠地或公園鍛鍊,那就在室內運動吧,」帝國理工學院教授鄭凡(音譯)說。

最新研究表明,走路速度的快慢與否,有助於確定哪些人死於心臟病的風險更高。這項來自英國的研究顯示,通過走路步伐的速度,就可以幫助醫生確定死於心臟病的風險。研究期間,那些自稱走路速度慢的中年人,死於心臟病的機率是那些自稱走路速度快的人的兩倍。

該研究的數據取自於英國生物樣本庫,在長達6.3年的跟蹤調查中,研究人員共分析了超過42萬英國中年人的信息,其中女性23萬餘名,男性19萬餘名,所有參與者在參與研究前都沒有得過心臟病。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用「慢速」「中速」和「快速」三檔來形容他們平常走路的速度,這些研究對象們還在實驗室中進行了一次體能測試,以確定他們的身體素質。

此外,研究人員也考慮了其他可能造成影響的因素,例如運動習慣、飲食習慣、BMI(身體質量指數)、看電視習慣以及是否吸菸喝酒等。

在這項長期研究中,有近8600名參與者先後去世,其中約1650人死於心臟病。那些自稱「慢速步行派」的參與者死於心臟病的可能性是那些自稱「快步行走派」人的1.8倍至2.4倍。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指出,那些BMI較低的人風險最高,而BMI低可能意味著這個人營養不良,或者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組織會有大量的損傷。

研究還發現,人們自己匯報的走路速度與他們在體能測試中的鍛鍊耐力密切相關。研究人員解釋稱,這可以理解為,如果走路速度較慢,健康水平又低,那麼這些人死於心臟病的風險就比較高。

「自我『報備』步行速度可以幫助研究人員識別那些身體素質較低,死於心臟病的風險較高的人。」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英國萊斯特大學教授湯姆·耶茨說。這類人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幹預措施」改善身體素質。未來,根據步速預測心臟病死亡風險的準確度還需提高,還有更多的研究需要進行。

你有沒有注意過自己或別人「長後眼」的時候?有時我們能感覺到有人在接近自己,而且來者不善;有時我們想嚇唬朋友或者給家人一個「驚喜」,卻被對方提早識破。科學證據表明,這種能讀懂對方走路姿勢的能力是一種生存策略,也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技能。

人類和其他動物的運動模式被統稱為生物運動。過去百年間,大部分該領域的研究都關注於我們從觀察各種運動模式中獲得的有益信息,例如走、跑、投擲和抓等。研究人員認為,這有助於我們以高效又恰當的方式與他人互動。

比如,當一個人的走路姿勢非常誇張時,可能意味著他們正在氣頭上,所以我們通常會識時務地能躲多遠就躲多遠。對於一名執勤警官或安保人員來說,當遇到或接近這樣的人時,他們會更加警覺。誇張的動作也能讓這類人在人群中擁有「高辨識度」,他們的走路姿勢可能透露出將要進行某種任務或活動的意圖,讓我們做出待在原地、撒腿就撤甚至趕快舉報等各種反應。例如,我們能通過一個人的肢體語言判斷出他們有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意圖,這一點對於目前全球的反恐大勢來說尤為重要。

大多數研究人員認為,從生物運動中獲取有效信息的技能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似乎不需要經過任何特殊訓練就能有效運用。這一觀點的提出源於人類的一個專用神經系統,該系統可以處理相關視覺信息,從而做出快速又準確的決定。一種理論認為,人類的這種能力已經發展了幾千年,儘早地發現他人的危險和其意圖能為我們留出戰鬥或逃跑的時間。當我們識別對方的性別、身份和意圖時,可以通過觀察踝關節、臀部和肩關節的相互作用來獲取有效信息。

許多研究都顯示,我們可以通過走路姿勢來認人,每個人的走路姿勢都與眾不同,這一點有點類似於我們的指紋。有學者甚至提出,沒錄下臉部特徵但錄下一個人走路姿勢的監控錄像可以用於抓捕罪犯。不過這實際上還是有難度的,因為一個人是否清醒、是否正在搬東西、穿著什麼樣的鞋子、在什麼樣的路面上行走甚至這個人的體力狀態都有可能改變其走路姿勢。

有人可能認為「偽裝」走路姿勢是躲過未來高科技「姿勢監控錄像」的方法,但一些研究顯示,這也不是那麼簡單易行。比如一個假裝自己腿瘸的人多數時候還是會被別人識破的。

雖然裝弱不容易,但是我們可以努力讓自己變得強悍:通過改變走路姿勢讓自己顯得更自信,從而不會被認為是弱者。實際上,這算是最有實踐意義的「招數」了。通過讓自己顯得更自信不但有益於結交朋友,也能讓我們在發現想要傷害自己的「敵人」時,不會被對方看扁,從而避免成為「受害者」。

(人民健康網綜合自生命時報、新華社) 

相關焦點

  • 5種走路姿勢傷腿又傷腰!無形中健康就走沒了,快改!
    不過,正確的走路姿勢才是起到效果的關鍵!不正確的走路姿勢或過量的運動反而會給腰部帶來負擔,誘發腰部和關節疼痛。那麼,您的走路姿勢正確嗎?怎樣走路才能保護腰腿健康呢?以下5種常見的走路方式,它們雖然看起來完全不同,但都有一個共通點——原本該用力的腹肌、背肌和臀肌都被忽略了。這樣的走路姿勢既傷腿又傷腰!
  • 腿粗可能和走路姿勢有關
    馬上又到了露肉的季節,許多小姐姐嫌棄自己的腿粗,通過各種方式也沒能把腿上的肉肉減下來。這可能與走路姿勢有關。如果你的臀部還沒有啟動,大腿肌肉就先啟動了那麼你的腿就可能越來越粗。
  • 傷腰=傷命,這5個習慣正損傷你的腰!
    正確的姿勢應該是先蹲下,保持腰背中立姿勢,利用腿部力量,將重物搬起。另外,單手搬重物會使身體整體傾斜,椎間盤受力方向和脊椎兩側受力都不均勻,對椎間盤的危害很大。3半躺或者半靠姿勢當人處於半躺或半靠狀態時,腰椎缺乏足夠的支撐,原有的弧度就會發生改變,讓腰椎間盤所受的壓力不斷增大,誘發腰椎間盤突出。4走路或跑步姿勢不對長期低頭或含胸駝背地走路,同樣也會壓迫腰椎,傷害腰部。
  • 讓孩子從小學會正確的走路姿勢
    3.踮腳走。在小的時候部分孩子會因為行走姿勢建立過晚,行走過急或模仿等因素而採用踮腳走路的方式。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下什麼是正確的走路姿勢:正確的姿勢,應該是後腳跟先著地,而不是整個腳底平放在地面上。將重心放在前腳步,每跨出一步,前腳須按照後腳跟、腳心、腳尖的順序著地,這樣走路,後腳跟會自然上提,腳的曲線就會變得緊實勻稱。正確地走,上體伸直,身體的任何部位都不過於用力,心情舒暢,步伐輕鬆,颯爽英姿。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下面將正確走法歸納為五個要點。重要的是五個方面的動作要協調成一個動作。五個動作作為一個整體,形成走這個動作。最基本的是腰要伸展,腰若彎,就不能恰當地支撐體重,上體也不能直立。
  • 走路姿勢不正確,應該怎麼矯正?
    常見的錯誤走路姿勢症狀走路是我們日常的行為之一,相信每個人都會走路。這裡的會,指的是一種能力。但是會並不代表對,如果你有以下的症狀,有可能你真的是不會正確走路哦!這種其實是一種偷懶的走路姿勢,它會讓腰部比較省力,但是卻會用到小腿發力,所以小腿會變粗,而且膝蓋和大腿贅肉會比較多。(看左邊!)
  • 【漲姿勢】正確走路姿勢,你可知道?
    那麼,大家知道正確的走路姿勢嗎?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講解一下。生活中的很多小細節都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走路的姿勢也是其中一個。當我們很隨意地走著的時候,可能就會因為這些隨意的細節,影響我們的頸椎,影響身體骨骼的生長。到底怎麼樣才算正確的走路姿勢呢,一起來看看就知道了。
  • 體態糾正|如何維持正確的走路姿勢?
    行走是實現個體自由的需要和保證,行走使得人類可以探索或徵服各種環境,即使人類發明了飛機和汽車,行走依然是不可缺少的方式。可悲的是一旦學會行走,便很少有人專注於行走,甚至由於不正確的走路姿勢,引起了身體眾多問題產生。這些果的因其實都是因為我們缺乏專注,缺乏對行走這個動作的細節認識。
  • 有氧快走:正確的姿勢快步走路的方式改善跑步成績
    正確的走路方式,指的就是用正確的姿勢快步走路的方式。是一種使用身體核心肌肉群,不對身體造成負擔的走路方式。
  • 走路的正確姿勢?
    所以,走外八是正常還是不正常?  當然是不正常的。首先,外八容易磨壞鞋,因為重心在外側,導致鞋外側磨損嚴重,難以保持平衡。其次,常走外八字膝蓋也會外移,雙腿變成X型。從中醫角度來說,外八字走路還有礙陽經,使肝、脾、腎臟血流不暢,影響大腦血液的供應。
  • 恕我直言:腿粗,可能怪你的走路姿勢錯了
    《生命時報》採訪專家,通過這項日本試驗,分析走路姿勢和腿粗的關係,列出錯誤走路姿勢對身體的傷害,並教你如何正確走路。廣東醫科大學人體解剖學教師李哲表示,瘦腿真正的秘訣就在於肌肉的啟動順序,如果你走路姿勢不正確,會讓你的腿變得越來越粗。
  • 走路也會粗腿?關於走路,每一步都有講究,教你科學走路,不粗腿
    其實也不然,我們要先判斷自己的腿型是先天基因決定還是後天習慣造成,如果是後者,那麼還是有補救的方法的腿型除了跟先天的基因有關,還與我們日常生活的走路也息息相關,例如某些內八字,外八字的走路方式都會對我們的腿型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而日常習慣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如果在平時裡我們不注重自己的儀態和形象,久而久之成了習慣,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就會暴露自己的缺點
  • 走路的正確姿勢是什麼?走路要注意什麼?
    人們每天都需要走路,走路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運動方式,並且也比較輕鬆,但是大家要知道,不正確的走路姿勢,不僅不能鍛鍊身體,還不利於身體健康
  • 傷腰傷膝的9種姿勢,你可能天天在做
    專家提醒:午睡最好平躺,如果條件實在不允許,可以坐在椅子上,在腰後墊個墊子,身體微微往後仰,簡單休息一會兒即可。專家提醒:應注意保持正確站姿,做到挺胸、抬頭、雙臂自然下垂,讓全省重量均勻分布在兩條腿上,利於骨骼舒展和呼吸通暢。
  • 日行萬步保健康還是傷膝蓋?走路有講究,你走對了嗎?
    走路是世界上最便宜卻又最好的運動方式,多走路不但能降低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心臟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還能降低乳腺癌、腸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的風險,而且還能預防失眠、老年痴呆、緩解骨質疏鬆、延年益壽。
  • 正確的走路姿勢,會提升你一天的精氣神
    這次我們重點分享關於走路鍛鍊的三個階段,分別是:走姿的現狀、錯誤的走姿和軀幹走法。 可是,作為專業運動教練,作者觀察了許多在大街上趕路的人後,他發現「這些人雖然也在走路,但這樣的走法,簡直是浪費時間。」 很多人走路的姿勢並不正確。
  • 骨盆歪看走路就知道?矯正骨盆、瘦腿先練正確「走路姿勢」
    每天走路、卻都走錯了!很多人走路姿勢不正確,不僅一直在對錯誤部位的肌肉施力,讓大小腿越來越粗壯,還可能讓腿部錯誤的施力而骨盆代償、讓骨盆越來越寬導致歪斜,一起看看骨盆歪斜自我檢測及模特兒親授「走路姿勢矯正」運動,練出正確的走路姿勢,光走路就可以瘦。
  • 腿型不好看怎麼矯正?走路姿勢很關鍵
    導讀: 腿粗腿型不好 你的走路姿勢錯啦秋冬季節,又是各種長靴、
  • 深蹲傷膝蓋?怎麼不說走路傷腳呢?
    深蹲當然也不例外,正確的深蹲不但不會傷膝蓋,還會起到保護膝蓋的作用,而相反,錯誤的深蹲當然會對膝蓋造成損傷,所以當我們對某一種動作進行評價之時就不能一錘定音。說到這裡,也有必要來說一下深蹲傷膝蓋的理由,因為關於深蹲的文章有很多,在評論區也總是會看到,「深蹲傷膝蓋」「這樣做下去膝蓋就廢了」等等這樣的評論,同時也會有很多朋友也會給出相反的且不是很客氣的回覆,比如」走路還傷腳呢「。所以面對一些否認深蹲的評論總是要解釋一下為什麼會有些朋友在深蹲時會膝蓋的原因。
  • 傷腰=傷命!這5個習慣正毀掉你的腰!
    雖然老齡化趨勢、從事重體力工作、身心疾患、吸菸、肥胖和靜止不動的生活方式被公認為導致腰痛的高風險因素,但就個體而言,在腰痛面前,還真是人人平等,不用擔心年齡歧視。都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腰部疾病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形成的,它與你長時間不良生活習慣脫不了關係。以下這5個習慣最傷腰,快來對號入座:1 久坐腰部頭號健康殺手,非久坐莫屬!
  • 防滑秘籍:雪天裡正確的走路姿勢
    防滑秘籍:雪天裡正確的走路姿勢 2020-01-06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