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據看,中國百貨要警惕這幾個大問題

2020-12-13 聯商網linkshop

聯商網消息:關店、退出、併購、重組、入局、羅生門……2019年的百貨行業並不平靜。

2019年初,蘇寧出資27億將37家萬達百貨收入囊中,緊接著四個月後,物美、步步高斥資86億入股重慶百貨大股東重慶商社,歲寶百貨與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盒馬合作開出首家社區型購物中心盒馬裡。

新玩家正在入局百貨行業,百貨老玩家們命運也各不同。 南寧百貨遭姚振華舉牌,連續11天裡十度漲停;秋林集團則陷入各種羅生門,官司纏身;樂天百貨退出天津市場;百盛撤出重慶市場;廣百百貨與廣州友誼重組……轉型中的傳統百貨壓力依然不小。

2019年百貨行業到底表現如何?

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選取了國內53家百貨上市公司的2019年財報,探尋百貨行業在這一年的轉型升級成果。

備註:1、圖表為不完全統計,榜單按企業營收排名,數據來源為各上市公司財報

2、圖表貨幣單位為人民幣,標*為港元轉化為人民幣後的約值

業態增長乏力

數據顯示,2019年53家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553.28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92.98億元。

百聯股份憑藉504.59億元依然領跑百貨榜。

2019年位於榜單前十名的企業分別是百聯股份、豫園股份、重慶百貨、王府井、大商股份、天虹股份、金鷹商貿、鄂武商A、長春歐亞以及茂業國際,而2018年位於榜單前十名的企業分別是百聯股份、重慶百貨、豫園股份、王府井、大商股份、天虹股份、金鷹商貿、鄂武商A、供銷大集以及茂業國際。值得一提的是,供銷大集從2018年的第9名掉落至26名。

2019年百貨上市公司少了中商集團,2019年12月26日,居然之家新零售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組更名暨上市儀式在深交所舉行, 「武漢中商」的證券簡稱變更為「居然之家」;此外,華地國際控股宣布計劃私有化。

南京中央商場(*ST中商)、大連友誼(*ST友誼)、瀋陽商業城(*ST商城)、津勸業(*ST勸業)、秋林集團(*ST秋林)5家商場面臨退市風險。

2019年營收超過百億的上市公司企業有14家,相較於2018年的18家減少4家。

2019年百貨業上市公司銷售規模超500億的企業僅1家,300億~499億2家,200億~299億2家,100億~199億9家,50億~99億13家,20億~49億8家,10億~19億10家,10億以下8家,主營業務金額最少的津勸業一年僅7000萬,100億以下的公司數量約佔百貨商業的四分之三。

上海某項目負責人李華指出,百貨業態行業集中度低,在前五名200億以上的上市公司中,華東2家,華北2家,西南1家,繼續呈現區域「龍頭」群雄割據的局面,一些具有全國擴張雄心的企業選擇避開龍頭企業主力所在地,向三、四線城市開設新店滲透。

李華表示,百貨行業在2019年經營狀況持續低迷,整個業態增長乏力,前三甲雖然主營業務收入和淨利均是「雙增長」,但上市公司中的純百貨業態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上市公司總體業績的增長動力來自資產重組或投資收益。

選取的53家企業中有26家企業營收取得增長,其中東百集團增幅最大,同比增長36.81%,淨利潤增長的企業有32家,其中南京新百增長289.23%,取得淨利潤最快增長,而2018年實現營收增長的企業有27家,淨利潤上漲的企業有27家。

有27家營收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其中秋林集團營收下滑最為嚴重,同比下降92.91%,而在榜單前10名中,大商股份、金鷹商貿以及茂業國際營收出現下滑。

53家上市公司中淨利潤下滑企業有11家,其中永旺下滑最為嚴重,同比下滑283.40%,而在榜單前10名中王府井、大商股份、天虹股份、長春歐亞、茂業國際淨利潤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2019年53家上市公司中出現營收、淨利均上升的企業有15家,榜單前5名中只有大商股份出現營收下滑;營收、淨利雙降的企業共計11家。

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潘玉明認為,百貨主營業務成長質量不高。從生存和成長角度衡量,百億級別企業中有8家銷售規模相對增長,7家下降。利潤收益也是8家增長,7家下降。樣本中合計有27家銷售下降,佔樣本數量的一半。

潘玉明表示,百貨店的利潤收益情況只能作為參考,因為其中有一些企業內部收益調整因素,主營業務利潤處於下降甚至虧損,企業將其他金融理財收入、投資收入甚至資產購併收入合併發表。考慮電商、相關業態分流衝擊,百貨行業主營業務成長質量較差,甚至日漸唱衰,或許可以理解為收益結構出現複合化趨勢,企業增長點多元化、持續推進經營轉型日見成效。

開店多於關店

2019年53家百貨、購物中心上市公司新開門店38家,關閉門店21家;

其中,天虹股份2019年開出門店11家,百聯股份、王府井各開出4家,茂業國際、東百集團各開出3家門店,長春歐亞、永旺分別開出2家新店,重慶百貨、大商股份、銀座股份、合肥百貨、中央商場、廣百股份、安德利、歲寶百貨、佳華控股百貨也各自新開1家門店。

從關店來看,百盛2019年關閉5家門店,供銷大集關閉4家門店,永旺關閉3家門店,友阿股份、廣百股份關閉2家門店,重慶百貨、王府井、大東方、杭州解百、大連友誼各關閉1家門店。

潘玉明指出,百貨行業主要品類業績結構值得警惕。相對比較好的品類是化妝品,鐘錶,日用雜品、食品及相關餐飲,下降比較多的是服裝類、家電類、部分珠寶類,而比較亮眼的則是日用雜品和家居用品的升級增長,還有運動戶外類服飾,帶有功能剛性需求特點,業績穩定上升。

「所謂正裝、城市休閒服裝比較冷淡,部分品牌難以為繼。以上品類業績結構,同日本百貨店的業績結構比較相似,服裝品類的下滑,在日本已經成為行業共識,中國百貨店值得警惕。」他表示,各品類中的高端奢侈品品牌業績穩中有升,在國際奢侈品市場份額中,中國的份額依然在穩定放大。

亮點痛點並存

儘管自2013年後,唱衰百貨的聲音從未停止,不過,2019年百貨行業轉型依然亮點頗多。

李華認為,2019年百貨經營中出現以下特點:

1、圍繞旗艦店打造主題、特色,通過採取開設萌寵館、集合店、商場街區化、樓層主題編輯等方法,持續推動傳統老舊百貨門店轉型升級;壓縮現有的傳統百貨營業面積,增加體驗業態佔比,專櫃聯營向租賃轉型顯著增加;2萬方以下的市區百貨店向城市奧萊轉型趨勢明顯。

2、行業龍頭企業成為本地傳統商業體更新改造的主要承擔者,如百聯股份承擔的曲陽商務中心、TX淮海改造;王府井承擔的北京百貨大樓、長安商城改造等;其中北京百貨大樓的和平菓局與上海世紀匯的1192弄上海風情街成為場景式零售的參照樣本。

3、對內提升著力向國際化妝品和輕奢品牌發力,力求在區域內做大做強;對外擴張以奧萊為主攻方向,存量奧萊門店也開始進行品牌結構優化。

4、百貨業一向推崇的品牌自營業務舉步維艱,王府井與百聯合資的百府利陽依然未達到預期,天虹股份的百貨自營黯然退場,大商股份的意蘭服裝持續巨額虧損。

5、跨界合作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以豫園為代表的老字號,品類國潮運作多點開花;以重慶百貨為代表的金融業滲透回報良好;但向大健康、體育方向發展的企業,除南京新百成效顯著外,其他尚未見成效。

6、百貨企業普遍認識到「數位化」重要性,但更側重於會員營銷、顧客引流、智慧停車等方面的探索。小程序在線購物、移動POS或PAD收銀進專櫃成為主流。天虹股份、茂業百貨、徐家匯等企業已投資或註冊相關零售科技公司。

7、百貨業態的線上業務發展遲緩,GMV佔銷售總額普遍在5%以下。

潘玉明也告訴《聯商網》,百貨店經營轉型創新出現很多亮點:

一是銀泰百貨藉助阿里數位化工具,初步實現數位化商品設計、前置倉配置運營等新零售模式,去年雙11期間成功投入運營。

二是SKP堅持高端品牌化路線,贏得新型高級消費群體的青睞,個別日銷售額達到數億級別,成為亞洲新興翹楚。

三是一批百貨店向租賃模式轉型,在廣州、上海、杭州、成都等地均有代表性店鋪案例。

四是出現「商業+」的多元化戰略轉型苗頭,比如北京翠微股份的商業加科技舉措,積極響應北京市海澱區「兩高兩新」戰略定位,在市場上引起積極關注。

2019年,百貨業態出現規模化購併整合。百貨業之間、相關行業企業之間的資產併購相對活躍,比較有影響力的是年初蘇寧易購收購萬達百貨全部37家百貨門店,年中物美、步步高間接控股重慶百貨。

潘玉明對此表示,不管背後有什麼故事,都不能否定百貨店的成長價值被看低、資產價值被關注的潛流,而資產購併或者混合改革,能否真的如願刺激百貨店的主營產品組合創造力、進而煥發市場活力,還有待驗證。

三大問題浮現

按2014年起始計,百貨店升級轉型的話題已經討論5年多了,雖然百貨行業都在積極謀求轉型,但是問題依然存在。

潘玉明認為百貨行業目前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無外乎以下三個:

一是商品力老化。最核心的經營產品組合傑出或者卓越的案例不多,質量價格性價比之外的附加價值,被電商大量搶奪,不對稱營銷原理在線上線下價格差面前,變得越來越缺乏欣賞理由。很多傳統百貨店改造走不出原有的招商套路,經營產品老化的本質問題沒有解決。

二是數位化遲緩。在一般會員分析和應用、交付管理等方面,中國百貨店走在前面,但是對於深層次的數位化管理,阻力較大,其中商品支配、雲系統升級是兩個關鍵難點,和日本百貨業數位化遇到的問題雷同。很多同仁討論銀泰案例,卻不願意大膽借鑑銀泰藉助阿里雲數據系統資源。

三是服務力下降。產品開發服務、運營服務、現場接待服務,是零售商業完成交易、取得利潤的關鍵,無論線上線下,同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比較,與顧客接觸的環節服務質量在下降,無論業務素質還是主觀態度,都無法適應今後發展需求。數位化營銷亟待樓層經理、導購員走向前端,通過全渠道平臺直面顧客需求,這是營銷體系的根本性改革。

結語

2020年於零售業而言註定是不平凡和艱難的一年,在沉痾頑疾中尚未完全掙脫出來的百貨企業,又遇疫情的無情衝擊,壓力可想而知。如何在前所未有的困境中活下來,力爭上遊,是擺在所有百貨企業面前的頭等大事。

*應採訪者要求,李華為化名

(來源:聯商網 羅秀玲)

相關焦點

  • 「地攤經濟」火了,雲計算大數據分析360萬家百貨企業
    來源:TechWeb.com.cn「地攤經濟」火遍全國,各行各業的人都已經行動起來,連國內各大電商平臺都從資金、貨源以及運營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另一方面,與「地攤經濟」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百貨行業,現狀又如何了呢?
  • 【重磅】中國百貨有多慘?看過日韓才知道...
    按可與上年相比較的現有門店數據來看,2015年較2014年減少0.2%,自2011年以來首次下滑。暖冬使得冬季衣物銷售情況不佳。外國遊客購買免稅品的銷售額為上年的2.6倍,達到194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09億元)。光顧人數也為2.6倍,達到250萬人次。這兩項數據均創下2009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歷史新高。
  • 【重磅】中國數千家百貨有多慘?看過日韓才知道
    導語:本文為《中日韓三國零售數據》之百貨篇,旨在通過對比中日韓三國的百貨門店數量、百貨業績、人均百貨消費等指標來挖掘中國百貨業存在的商機與危機。上篇為:《中日韓三國零售數據》之購物中心篇。
  • 美寶蓮撤櫃中國百貨
    近期,美寶蓮退出中國百貨市場的事被多家媒體報導。對此,美寶蓮中國表示,此次美寶蓮品牌的撤櫃舉措是線下渠道戰略轉型,這是基於滿足消費者需求,進一步完善美寶蓮高街潮流品牌獨特形象的塑造等方面的考量。目前,除屈臣氏渠道外上海地區的美寶蓮直營店僅餘8家,在更早前1月份美寶蓮還撤掉了北京、長春、哈爾濱等地的百貨專櫃。說起美寶蓮大家都不陌生,從1997年登陸中國市場後,美寶蓮就率先布局商超、百貨等主流渠道,快速搶佔市場份額,成為大眾品牌代表。當時,許多女生的第一款彩妝就是美寶蓮的產品。
  • 脖子出現這幾個症狀,要警惕,這可能是甲狀腺癌的徵兆
    如果平時在脖子上發現這幾個症狀,需要警惕了,這可能是甲狀腺癌的徵兆。 一、頸部腫塊: 如果在頸部前方有一個比較大的腫塊,要特別注意它。
  • 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百貨零售業發展現狀 企業加速全渠道布局
    分零售業態來看,2019年限額以上零售業單位中的超市、百貨店、專業店和專賣店零售額比2018年分別增長6.5%、1.4%、3.2%和1.5%,百貨店在幾個主要業態中,增長率最低。企業經營規模小幅增長根據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和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對103家百貨經營企業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樣本企業銷售總額為7653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超市業態增長率為4.0%,百貨業態增長率為1.0%,購物中心增長率為6.8%,奧特萊斯增長率為9.8%,電器專業店增長率為-1.5%,
  • 奢侈品百貨Harrods明年在中國開店 跟上海恒隆搶生意?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消費者正成為推動全球奢侈品行業近10年爆發的那隻看不見的手,資管公司CQS New City Equity的基金經理Raphael Pitoun更稱「奢侈品在中國就像是一種必需品」。有分析指出,這意味著全球賺錢能力最強的兩大奢侈品百貨將在中國市場展開角逐,而在中國的「夢想之都」和「時尚之都」上海,Harrods百貨還將遭遇法國奢侈品百貨標杆老佛爺。今年9月,老佛爺位於上海浦東陸家嘴中心L+Mall的新店正式開業,共有5層,佔地面積2.5萬平方米,由老佛爺百貨與I.T有限公司以50:50股比合資成立。這是該百貨在中國的第二家店,第一家位於北京。
  • 銀泰百貨會員超2000萬,商場如何借數據翻盤?
    在最近的雙12活動中,銀泰百貨會員服務體系就全面升級,與各大高端化妝品牌實現會員體系打通,這意味著在銀泰商場內再無需到櫃「手動」積分,甚至或可「一鍵」兌換。這無疑就是通過會員積分打通,做到了以消費者為核心,實現數位化體驗的關鍵一步。不過,購百行業要想全面實現數位化轉型,並非易事。
  • 百貨集聚!西單大悅城一家獨大!漢光百貨如何轉型?
    而商業調改在一定程度上與博弈的大局觀相似,兩者都是站在當下看未來。   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西單商圈歷來是商賈雲集之地,傳統百貨、商城、購物中心等經營業態你方唱罷我登場,白熱化的商業競爭在繁榮昌盛中波譎雲詭。而在這過程中,西單商圈也逐漸確立了發展年輕消費者群體之路。
  • 杭州百貨不哭:看日本大阪百貨如何成功轉型
    世邦魏理仕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到2016年,杭州有望開業的購物中心體量多達90萬平方米,而這一數字已經接近2013年底杭州商業項目的總存量97.8萬方。一時之間,杭州百貨遭遇困境,新增項目幾乎清一色以購物中心的形態加入戰局,那麼,在未來可預見的海量供應中,百貨真的就是一種落後的商業形態嗎,購物中心們又如何從同質化中來有效破局?
  • 日本大丸百貨戰略轉型給大陸百貨什麼啟示?
    崇光西武納入7&i集團以後,關閉門店較多,西武百貨在東京池袋等部分門店生存無憂。H2O主要包括阪神阪急百貨店,突出劇場化、租賃化,特別是大阪梅田地區的阪急百貨綜合改造以後,效果很好。丸井在全面轉向租賃模式,藉助數據分析技術,效果有待觀察。那麼,從大丸百貨基礎上脫胎、升級出來的J.FRONT,到底是如何做的?中國大陸百貨同行有什麼可以借鑑?以下專門討論。
  • 銀泰百貨陳曉東任中國百貨商業協會數位化商業分會會長
    銀泰百貨陳曉東任中國百貨商業協會數位化商業分會會長來源:聯商網2018-12-15 10:37聯商網消息:12月14日,中國百貨商業協會數位化商業分會在北京成立,銀泰商業集團CEO陳曉東作為行業領軍者成為該協會的首任會長。
  • Coach要從250家百貨中逃離!輕奢大牌角力中國市場
    這些狀況至少已經持續了半年以上。從某個角度看,它們除了有些款式跟奢侈品過於接近之外並沒有太大產品問題,至於打折——這的確會給人一種「今天買了明天就不值錢了」的印象,但並非是潰敗的根本原因。如果這樣也算的話,奧特萊斯也能被歸到罪魁禍首之列——如今這些替大牌清庫存的地方為了更接近消費者,選址越來越靠近市區,和出售最新款的品牌門店形成了衝突。
  • 漢光百貨浦嘉嘉:百貨業的變革要快於品牌
    在漢光百貨總經理浦嘉嘉看來,品牌不會等候百貨的慢速轉型,必須通過新經營模式與理念的刺激,帶動品牌對百貨店的信心。儘管百貨市場份額不斷被新業態衝擊與蠶食,但多面嘗新的漢光百貨還是堅持踏踏實實做百貨。不做轉型賭徒與西方零售業循序漸進的發展路徑相比,中國零售業並沒有按照經濟發展水平演變。
  • 家長警惕!孩子掉頭髮可能是這幾個原因!
    脫髮和我們的生活、飲食、作息、情緒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在生活中發現孩子脫髮,家長們一定要警惕這幾個原因。1、營養缺乏兒童生長發育期間,需要的營養物質比較多,尤其是鐵、鋅、鈣等物質。但是很多小朋友挑食偏食,吃零食過多,這就會使營養攝入不夠,頭髮因此脫落。
  • 有娃後老公對你越來越冷淡,多半是這幾個原因導致的,寶媽要警惕
    很多人都說,在當爸爸媽媽這件事上,寶媽和寶爸一樣,他們是第一次當爸爸,自己也是第一次當媽媽,可為什麼孩子出生後,寶媽能夠很快就進入新角色,可寶爸們卻要更長的時間,甚至還適應不了。還有不少寶媽甚至會感覺有孩子後,老公不僅對孩子不冷不熱的,對自己也是越來越冷淡。那為什麼會這樣呢?
  • 聯商百貨周報:2018年中國百貨上市公司營收排行出爐
    聯商百貨周報:2018年中國百貨上市公司營收排行出爐來源:聯商網2019-06-10 15:12聯商網消息:過去一周(6.3-6.9),2018年中國百貨上市公司營收排行榜出爐;訪談歐亞集團董事長曹和平;北京天橋百貨商場將於8月31日後易主改造;西爾斯黯然破產,百年零售巨頭經歷了什麼......
  • 關閉天貓旗艦店,馬莎百貨徹底退出中國
    作者 | 趙曉娟在關閉中國內地門店、打包出售港澳店鋪後,英國最大服裝零售商馬莎百貨要把它的天貓旗艦店也關掉了
  • 英國哈羅德百貨要來上海了!
    說起英國百貨大亨 第一個讓人想到的就是哈羅德 而2020年的一大消息就是 英國哈羅德百貨要來上海了!
  • 梅西百貨的天貓旗艦店也關門了,正式告別中國市場
    而僅僅半年之前,這家美國最大的百貨公司宣布關閉中國官網,主要原因是「因業務策略調整」,並表示消費者之後可以到梅西百貨的美國官網或者天貓國際旗艦店購物。現在梅西百貨在天貓國際上也撤店了,意味著它可能要退出中國市場了。梅西從計劃進軍中國市場之初,就選擇了電商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