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Gibson女郎留影與《誰殺死了兔子羅傑》中的女郎傑西卡
02
「Flapper」一詞可能源於早期在英格蘭北部的用法,意思是「少女」,指的是一個頭髮還沒有豎起來,辮子在背上「拍打」的女孩,也可能源於一個舊詞,意思是「妓女」。這個詞用來形容這些蔑視規則的瘋狂女孩有些過分,但是當時的女孩樂於接受這個名字。1918年11月結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流行,造成了2000萬至4000萬人死亡,這些都使年輕人產生了人生苦短,譬如朝露的感慨。因此,年輕女性希望能及時行樂。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哈夫洛克•埃利斯和艾倫•基的著作流行開來,第一次世界大戰削弱了大西洋兩岸階級制度的固化,鼓勵不同階級相互融合。20世紀20年代,佔主導地位的「清教主義」的地位發生了動搖,青年在此時更是擺脫舊觀念的束縛。美國人的婚姻觀念從生育中心轉向愛情、陪伴與性解放,未婚男女都認可了身體上的享樂,短時間參與多段關係不是罕見的事情。婚姻中則出現一種新的「夥伴」關係類型,講究伴侶雙方互相志趣相投和平等,不乏婚內伴侶各自在婚姻外各有情人的例子。在美國,民眾對禁酒令十分蔑視。隨著合法的酒吧的關閉,男女們轉向地下酒吧縱情聲色,嚴格的禁酒運動與實際無處不在的飲酒之間的這種差異導致清教徒派權威掃地,以反抗強權為己任的Flapper girls因此選擇用酗酒來炫耀自己的時髦。《大西洋帝國》講述了頒布禁酒令後,各黑幫為爭奪黑市私酒販賣權展開鬥爭。此劇為歷史劇,人物均有原型。
Flapper girls也以她們的時尚風格而聞名,這主要是由於法國的時尚,尤其是香奈兒女士開創的。耐磨的粗花呢,不用束腰的直筒裙,輕便有褲子的騎裝。香奈兒從實用主義上幫助女孩變得中性。美國爵士樂的迅速傳播也對服裝帶來影響。Garçonne風格讓女孩們看起來年輕而孩子氣:短髮、胸部扁平、腰肢平直,身材消瘦。時興的髮型是短髮的bob cut, Eton crop和shingle bob。帽子是必備的,珠寶總是層層疊疊掛在身上,別針、戒指、胸針開始流行起來。層疊的首飾
隨著好萊塢電影和廣播的火爆,女性模仿Clara Bow等女明星,將粉底抹得很白,用眉筆畫出細細的,向下垂的形狀,塗紅色的口紅,表現一種楚楚可憐的哀怨。Clara Bow《費雪小姐探案集》中伊莉莎白·麥克米倫不僅在修道院婦女醫院任外科醫生,也在醫科大學負責醫學教學,偶爾兼職法醫為警察局進行屍檢。
為避免出現退伍軍人騷亂問題,美國國會於1944年頒布了《退伍軍人權利法案》,規定給退伍軍人提供免費的大學教育、每月50美元的生活津貼(已婚者或有贍養對象的每月提供75美元)以及低利率抵押貸款。同時大學降低了對女性的錄取率。1940年婦女佔大學畢業生的40%,到了1950年只剩25%。50年代中期有60%的女孩子中途停學結婚或是害怕受教育會妨礙結婚。男性在就業市場上勝出。
《廣告狂人》中美麗溫柔的家庭主婦貝蒂被再次束縛在家庭中,怒而向鄰居的鴿子開槍洩憤。
當時的好萊塢與主流媒體也主推傻裡傻氣、天真可愛的金髮家庭主婦形象。她們年輕貌美,溫順體貼,是類似於寵物一般的存在,完全沒有自己的人格。雜誌裡面則被飲食、穿著、化妝品、家具和青年女子的體態塞得滿滿的。
當時的宣傳畫
《周末評論》一篇文章寫道:「做個好妻子、好母親,簡而言之,做個好家庭主婦是世界上一切工作中最重要的。」
這樣看來,女性回歸家庭反倒是效益最大化了。無怪乎二戰後女性以家庭主婦為榮,理直氣壯地佔有一部分丈夫的工資以己用——這是她們放棄工作機會的機會成本。
女性花了半個世紀為自己爭取到了權利,卻在政府和傳統觀念的催促下仿佛回到了19世紀末。對於Flapper girls,美國作家弗雷德裡克·劉易斯·艾倫的總結非常傳神:
戰後女性所希望成為——男人隨意而輕鬆的伴侶。
她們考慮的角度不是浪漫的愛情,而是性;她們吸引男人不是欲擒故縱的狡猾藝術,而是坦率而公開的直接。
事實上,戰後十年的女性會這樣對男人說:
「你累了,你幻想破滅了,你不想要家庭的照顧,也不想要成熟智慧的陪伴,你只想要激動人心的玩樂,你只想要性生活所帶來的陶醉,卻不想背負任何後果,我會把這一切都給你。」
而對她自己,她又補充了一句:「而我,將會非常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