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MW機組低溫餘熱閃蒸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應用研究

2020-12-21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火電廠溼法脫硫廢水零排放已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問題。通過分析某電廠脫硫廢水水質特性,提出了一種低溫煙氣餘熱閃蒸脫硫廢水深度處理技術,並進行了15m/h的工程化處理示範。運行結果表明,該工藝系統結構簡單,運行穩定可靠,凝結水回收率高,無廢水排放,達到了脫硫廢水零排放的目的。無需加藥預處理,利用廢水中的石膏作為晶種,實現廢水濃縮過程中二價鹽結晶分離。系統運行費用低,每處理1m脫硫廢水直接運行成本約為19.42元。從原水與凝結水水質指標對比可以看出,除氨氮外,凝結水中懸浮物(SS)、化學需氧量、鈣離子、鎂離子、硫酸根離子、氯離子等主要指標的去除率均高於96%,主要指標基本達到了GB/T19923—2005《城市汙水再生利用工業用水水質》中鍋爐補給水水質標準要求。

關鍵詞:脫硫廢水;低溫多效閃蒸;煙氣餘熱;深度處理技術;自結晶;防結垢;零排放

0 引言

目前工業窯爐中常用的煙氣脫硫方法有溼法、半乾法、幹法等化學脫除方法,其中石灰石-石膏溼法煙氣脫硫技術因技術成熟、脫硫效率高、煤種適用性強等優勢而被廣泛應用,特別是在燃煤發電廠。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煙氣中氯化物、顆粒物、重金屬等汙染物會不斷地富集在漿液中,易引起設備管道腐蝕、脫硫效率降低、破壞脫硫系統物質平衡等問題。因此每隔一定時間就必須排出一定量脫硫廢水。由於此部分廢水具有高懸浮物、高含鹽量及重金屬種類多等水質特性,處理難度極大。

2015年4月國家出臺《水汙染行動防治計劃》(《水十條》),對火電廠工業廢水排放提出了新要求,倒逼火電廠進行全廠廢水零排放改造。2017年發布的《火電廠汙染防治可行性技術指南》同樣提出要實現廢水近零排放的關鍵是實現脫硫廢水的零排放。目前深能合和電力(河源)有限公司、佛山市三水恆益火力發電廠有限公司、浙江浙能長興發電有限公司、山西大唐國際臨汾熱電有限責任公司已完成脫硫廢水零排放工程實施,它們均以多效蒸發、機械蒸汽再壓縮蒸發、膜處理技術和煙道蒸發為主要處理工藝。然而以上示範項目存在投運期短、經濟性差、系統穩定性差等問題。

本文在深入分析脫硫廢水水質特性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低溫餘熱閃蒸蒸發脫硫廢水技術,並在300MW機組處理15m3/h脫硫廢水工程中進行了工程示範,目前系統運行穩定,淨水回用率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脫硫廢水特點及處理現狀

以山西某電廠煙氣溼法脫硫水力旋流器出口廢水為例,廢水水質數據(設計值)見表1。由表1可知,該廠脫硫廢水懸浮物含量高(主要成分為石膏、灰分等);鈣離子、鎂離子、硫酸根離子質量濃度高,易結垢;pH值低,呈酸性,氯離子濃度高,易引起設備及管道腐蝕;有一定的汞、鎘、鉻等重金屬;水質參數波動大,組分複雜。

目前脫硫廢水主要通過「中和—絮凝—沉澱」三聯箱方式進行處理。回用水利用途徑主要有幹灰調溼、灰場噴灑或灰渣冷卻。脫硫廢水替代在除灰、除渣系統調溼用水,具有系統改造成本低、結構簡單、操作簡單等優勢,但除灰、除渣系統所用水量遠遠小於脫硫廢水產生量,脫硫廢水無法得到充分利用。此外,因傳統預處理後的廢水中仍含有大量的氯離子,pH值低,易於對除灰、除渣系統管路造成腐蝕、堵塞。

2 低溫餘熱閃蒸蒸發脫硫廢水零排放系統

2.1 低溫多效蒸發技術原理

本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原理有2個突出方面,具體如下。

(1)低溫餘熱閃蒸利用原理。

本文技術根據水溶液沸點隨壓力降低而降低的原理,實現脫硫廢水的梯級多效蒸發濃縮。一方面,利用除塵器出口低塵低溫煙氣熱量,並通過真空泵建立煙道換熱器系統負壓,使得換熱器中產生低於100℃的低溫沸騰蒸汽,作為多效蒸發系統的外部熱源,實現了煙氣廢熱的高效利用;另一方面,通過真空泵建立多效蒸發系統負壓,根據脫硫廢水不同壓力下對應的沸點蒸發溫度,使得脫硫廢水在分離器負壓的作用下閃蒸成蒸汽,實現外部熱源熱量從Ⅰ效到Ⅲ效的梯級利用。

(2)加熱器高效防垢原理。

採用控制流速強制循環技術、催化磁化及結晶防垢技術。控制強制循環流速,提高傳質流動,降低了管壁結垢風險。通過廢水磁化處理,使得處在成核條件附近無序熱運動的結垢無機鹽離子對獲得能量,被迫調整彼此碰撞方位,形成均勻成核條件,因此產生大量小直徑球狀微晶膠體懸浮物,破壞了硬垢形成條件。在特定位置採用特殊材料,會產生特定電解電流,對水起到催化作用,吸收離子,增大瞬間過飽和度,產生大量可逆微晶體,使得廢水飽和度大大降低,消除了生成硬垢的條件。利用晶種防垢原理,通過控制原廢水本身的石膏晶體濃度,濃縮過程中廢水中鈣離子、鎂離子、硫酸根離子等二價鹽離子優先凝聚在固體石膏晶核上,從而減輕加熱器結垢風險。

2.2 工藝流程

低溫餘熱閃蒸蒸發技術應用在石灰石-石膏溼法脫硫廢水零排放上的工藝流程示意如圖1所示。整個工藝主要由廢水儲存及輸送系統、煙道換熱器系統、多效閃蒸蒸發系統、冷卻系統、濃液處理系統、排空系統等6個系統組成。在除塵器出口至引風機入口煙道上加裝煙道換熱器,利用除塵器出口132℃煙氣的熱量在Ⅰ效真空泵作用下將換熱器內介質(除鹽水)加熱成低於100℃的低溫蒸汽,並將蒸汽(熱源)送至Ⅰ效蒸發系統對廢水進行蒸發濃縮,蒸汽冷凝後收集在Ⅰ效冷凝罐中,再通過加溼水泵重新送到煙道換熱器。此部分為蒸發系統的低溫餘熱獲取環節。

來自水力旋流器出口脫硫廢水送至廢水來料箱,經廢水來料泵送至多效蒸發系統加熱濃縮。在尾氣真空泵作用下,Ⅰ效分離器中廢水在Ⅰ效加熱器管程中均勻流動,並與Ⅰ效加熱器殼程中的蒸汽進行換熱,被加熱後的廢水再進入Ⅰ效分離器完成汽、液分離,並利用Ⅰ效強制循環泵進行強制循環蒸發濃縮物料,在Ⅰ效蒸發系統內經多次循環後,完成初步濃縮的料液通過平衡管在液位壓差的作用下進入Ⅱ效分離器,同時Ⅰ效分離器產生的二次蒸汽進入Ⅱ效加熱器,作為Ⅱ效蒸發系統的熱源。以此類推,廢水不斷地濃縮結晶,淨水不斷地蒸發冷凝。最終,Ⅲ效分離器出口的二次蒸汽在尾氣冷凝器內利用循環冷卻水將蒸汽冷凝成凝結水,收集在尾氣冷凝罐中。Ⅲ效蒸發系統中漿液質量濃度被濃縮設計值大於1300kg/m時,開啟出料閥門,利用Ⅲ效強制循環泵出口壓頭,將濃漿液送至濃液緩衝罐中儲存。此時各效因出料而產生液位降低,廢水在廢水來料泵和物料連通管的作用下自行補充各效分離器、加熱器內的物料,各效物料的補充速度由進料電動閥控制,從而達到控制各效液位的目的。

濃漿液通過濃漿輸送泵送至固液分離裝置,結晶體和飽和母液經分離後,固體被送去石膏庫,飽和母液回送至廢水來料箱,進而隨廢水重新進入多效蒸發系統進行濃縮結晶。上述低溫餘熱閃蒸蒸發技術不同於膜法濃縮,不需要預處理,系統更為簡單可靠、操作更為簡便;

系統熱源取自除塵器出口煙氣餘熱,系統運行成本更低;整個多效蒸發系統採用外熱式強制蒸發工藝,極大地降低了系統管道、設備結垢的可能性。

2.3 工程示範技術參數

根據山西某300MW機組煙氣條件及脫硫廢水水質參數,採用煙氣低溫餘熱閃蒸蒸發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投資建成了處理水量為15m3/h的脫硫廢水零排放示範工程。該工程主要工藝設備技術參數見表2。

3 應用示範結果分析

3.1 技術經濟性分析

按照整個系統試運行期間數據統計,該廢水零排放系統的直接運行成本主要包括動力消耗、除鹽水消耗和工藝水消耗量3部分。動力消耗折算至處理水量為37.67(kW·h)/m,電價按照0.50元/(kW·h)估算,折合約18.83元/m。除鹽水消耗量0.1t/h,除鹽水費用按照15.00元/t,折合約0.10元/m。工藝水消耗量約為2.1m/h,工藝水費用按照3.50元/t,折合約0.49元/m。因此,若不考慮人員成本、設備折舊費用等,本脫硫廢水零排放系統總的直接運行成本約為19.42元/m。深能合和電力(河源)有限公司採用「預處理+蒸髮結晶+分鹽」技術,實際零排放運行費用為70~80元/m,本技術運行費用為19.42元/m,遠低於上述電廠技術。

3.2 試運行結果分析

3.2.1 處理能力分析

本脫硫廢水深度處理工程項目於2019年6月26日開始並進行168h試運行,因#2機組煙氣換熱器未安裝,故系統處理能力設計值按照50%進行測算。數據記錄見表3。由表3可以看出,項目168h試運行期間,累計處理廢水量為681t,凝結水回收水量為632t,平均回收水率為92.8%。因機組負荷不同,除塵器出口。

表2 主要工藝設備選型

煙氣量及溫度均低於設計值。故通過負荷折算至鍋爐最大連續蒸發量(BMCR)工況下的脫硫廢水處理量平均值為7.55t/h,凝結水回收量平均值為7.01t/h,達到了設計處理能力。3.2.2出水水質分析

試運行期間對廢水來料箱中廢水原水取樣(FS)和凝結水泵出口凝結水取樣(NS),檢測數據結果見表4。

定義去除率S=(FSi-NSi)/FSi×100%,

式中:FSi為表4中脫硫廢水原水中第i個檢測指標測定值;NSi表示表4中凝結水中第i個檢測指標測定值;i=2~14。

脫硫廢水處理前後,不同類檢測指標去除率如圖2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除氨氮外,脫硫廢水中其他指標去除率均高於96%(餘氯除外)。說明本技術對低沸點物質(氨氮)的去除能力比較差。氨氮主要來源於煙氣脫硝過程中過量逃逸的氨氣,被溼法脫硫系統吸收後進入脫硫廢水中。

GB/T19923—2005《城市汙水再生利用工業用水水質》中鍋爐補給水水質標準見表5。對照表4中凝結水測定值,除氨氮指標外,主要指標基本達到了鍋爐補給水水質標準,但需進一步去除氨氮等,方可作為鍋爐補給水。此外,凝結水中氯離子、鈣、鎂、硫酸根離子質量濃度遠小於原脫硫廢水,故此凝結水可直接作為脫硫工藝補水。

3.2.3 防結垢分析

從脫硫廢水水質參數中可以看出,廢水中鈣離子、鎂離子、硫酸根離子等二價離子較多,水質硬度較高,系統容易結垢。採用外熱式強制循環蒸發,通過強制循環泵的動力,使得廢水以較高(通常大於1m/s)流速循環流動,提高了各效加熱器的換熱效率,同時降低了系統管道結垢的風險。

整個系統連續運行40d後,停機查看系統結垢情況,發現Ⅰ效、Ⅱ效系統管道無結垢,Ⅲ效分離器局部有輕微結垢,高壓水衝洗後,汙垢脫落。取出結垢物分析,結垢物主要為鹽類,易溶於水。3.3長期結果分析截至目前,系統已穩定運行近9個月,系統處理穩定,凝結水水質指標穩定,最近一次停機檢查,未發現設備結垢。日常凝結水主要化驗電導率、pH值、濁度、矽、鐵離子、硫酸根及氯離子等水質指標。2020年3月的部分日常化驗數據見表6。

4 結束語

本技術方案利用除塵器出口低溫熱源及負壓閃蒸原理,通過廢水輸送統、煙氣換熱器系統、多效蒸發系統、濃漿壓濾結晶系統和排空系統等六大系統,構建成了煙氣低溫餘熱閃蒸蒸發脫硫廢水零排放工藝,並完成了15m/h脫硫廢水零排放工業化示範。運行結果表明:系統運行穩定,處理能力達到了設計要求,且運行成本低,處理每立方米脫硫廢水直接成本僅約為19.42元。

不需要預處理,利用廢水中石膏作為晶種,結合末端的壓濾結晶技術,實現了脫硫廢水中鹽的濃縮自結晶分離。

多效蒸發單元採用了外熱式強制循環蒸發方式,能夠保證在濃縮過程中脫硫廢水循環流動,降低了系統結垢風險。

多效蒸發系統凝結水提取率高,高達92.8%以上,凝結水進一步處理後可作為鍋爐補給水或者直接作為脫硫工藝補水。

原標題:300MW機組低溫餘熱閃蒸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應用研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噴霧乾燥技術在脫硫廢水零排放中的應用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脫硫廢水作為高鹽水,一般採用軟化、膜過濾、蒸髮結晶、清水復用的工藝,造價和運行成本高,本文介紹一種針對小機組的脫硫廢水旁路煙氣蒸發零排放技術,利用噴霧乾燥作為理論基礎。本工藝造價和運行成本低,針對小機組項目有很大的優勢。
  • 燃煤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工程案例解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近年來,燃煤電廠廢水的「零排放」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有效解決了電廠高汙染脫硫廢水中硫化物、氟化物、懸浮物、重金屬離子、COD 等汙染物對環境的嚴重汙染。
  • 燃煤電廠工業廢水零排放技術研究
    本文介紹了燃煤電廠生產運行系統中所排放不同性質工業廢水的處理方法,以及處理後水資源回收利用的路徑;分析了燃煤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的研究進展和實際應用情況,並對燃煤電廠廢水處理和水資源回收利用的發展趨勢做了展望。
  • 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之關鍵——分鹽結晶
    燃煤發電廠保證了人們的用電需求,同時燃煤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也造成了嚴重的大氣汙染,工業上常用溼法脫硫來處理。不過,這種處理方法也會遺留較大的廢水處理問題,在業內外的期待、審視甚至要求下,在很多企業的環評報告中,脫硫廢水的最終處理都描述為「零排放」。何為「零排放」?那麼究竟什麼是「零排放」呢?
  • 技術|膜蒸餾在火電廠脫硫廢水零排工藝中的技術經濟分析
    通過對膜蒸餾工藝的介紹分析,提出 3 類膜蒸餾在脫硫廢水零排方案中合理化應用的工藝路線。以 8 t/h 某燃煤電廠脫硫廢水處理為例,對7種脫硫廢水零排工藝組合進行了技術經濟分析,結果表明膜蒸餾工藝完全可適用於燃煤電廠脫硫廢水的零排工藝路線,膜蒸餾參與的零排工藝可以在設備投資和運行成本上為電廠節省可觀的資金。
  • 我國工業用水「大戶」 火電廠脫硫廢水的近零排放工藝
    火電廠是我國工業用水大戶,隨著水資源的日益緊張和國家對環保的重視,火電廠的節水減汙和廢水零排放勢在必行。脫硫廢水主要來自於火電廠的溼法脫硫工藝過程中產生的廢水。火電廠的煤燃燒過程中會產生SO2煙氣,為了處理SO2,常常採用石灰石-石膏法的工藝,然而在工藝過程中SO2與石灰石漿液發生化學反應,會形成石膏漿液,石膏漿液進行脫水之後會生成副產品石膏,在這工藝過程中會有大量的廢水,以及在清洗設備貯槽殘留的石膏漿液時也會產生一部分廢水。這部分廢水就是我們需要處理的廢水。
  • 脫硫廢水旋轉噴霧蒸發特性實驗研究
    摘要:脫硫廢水旋轉噴霧乾燥技術是一種利用熱煙氣蒸發脫硫廢水的零排放技術。開展了不同懸浮物(SS)含量的脫硫廢水原水以及經濃縮的高鹽廢水的蒸發實驗,採用可視化手段觀察了脫硫廢水在乾燥塔內的蒸發特性,考察了脫硫廢水噴霧蒸發過程中停留時間、進口煙氣溫度、氣液比對蒸發特性的影響。
  • 蒸髮結晶技術在煤化工廢水零排放領域的應用
    在煤化工企業生產中,高鹽廢水的排放量偏大,在處理煤化工高含鹽廢水時一般會使用蒸髮結晶技術,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蒸髮結晶技術在煤化工廢水零排放領域的應用。煤化工企業對水資源的需求以及汙染物排放嚴重影響著地區經濟的發展,為了減少汙染物排放,保護水體環境,需要對廢水進行零排放,並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蒸髮結晶技術概述蒸髮結晶技術應用於煤化工行業的高含鹽廢水處理,比如在酸洗剛才的酸洗液中,使用濃縮結晶法對其中的硫酸亞鐵以及廢酸進行回收等。
  • 火電廠脫硫廢水處理的技術管理和水質控制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通過優化脫硫廢水取水方式、預沉、改進加藥管理、澄清器合理排泥等技術措施,有針對性地解決脫硫廢水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和出水水質,並提出以系統性管理的理念來推進脫硫廢水處理的技術管理工作。
  • 盛發環保:不忘初心 做廢水零排放先鋒
    面對困難,盛發環保要牢記初心,團結一致,卓越創新,尋找突破口,把握好環境順勢而為迎難而上,做一個有技術、有服務、有底蘊的生態環保企業,抓牢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為打好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和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還世界碧水藍天淨土。
  • 煤化工高鹽廢水分質鹽零排放技術的運行效果研究
    近年來,一些地方相繼頒布了嚴格的廢水排放標準,實現「廢水零排放」的目標,已經成為煤化工行業發展的自身需求和外在要求[3]。煤化工高鹽廢水主要來源於煤氣淨化過程中煤氣洗滌廢水、循環水系統排水、除鹽水系統排水、回用系統濃水等[3]。目前,通常採用各種組合工藝對高鹽廢水進行深度處理,從而實現高鹽廢水的「零排放」目標。
  • 高爐煤氣脫硫技術路徑與應用研究
    由於鋼企使用高爐煤氣的點位眾多,在源頭進行高爐煤氣脫硫是更經濟的選擇。研究發現,高爐煤氣中的硫主要來自於燃料中的硫,硫元素賦存形態為羰基硫、二硫化碳、硫化氫,其中有機硫佔比達80%以上。採用催化水解法可以將有機硫轉化為無機硫,再進行吸附脫除。工程應用表明,該技術脫硫效果較好,具有一定的應用前景。
  • 有色冶煉煙氣脫硫脫硝技術研究
    前言對於如何更好的使用有色冶煉煙氣同時脫硫脫硝技術,我們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將其實際的應用情況和當前的應用的要求進行思考,才能夠推出更好的技術方法,提高整體的效果。1、煙氣脫硫脫硝除塵一體化技術概述及其優勢1.1概述現階段,研究煙氣脫硫脫硝除塵一體化技術的國家數量比較多,但多數國家所處的階段均為實驗性研究,還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使該項技術大規模的推廣。
  • 高溫電除塵器在燃煤鍋爐的應用探討
    2.2.2高溫電除塵器的應用燃煤機組SCR催化劑入口煙氣溫度一般為300~380℃,隨著煙氣溫度的升高,粉塵比電阻降低,靜電除塵器的最適宜工作比電阻為104~1010Ω·cm,電除塵運行於更為適宜的飛灰比電阻範圍內,更容易達到更高的除塵效率。
  • 廢水零排放!
    12月25日11時58分,內蒙古大唐國際託克託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外排水回收改造工程順利通過168小時試運行,標誌著公司全面實現廢水零排放。為進一步加大企業環保治理力度、降低外排水量、提高外排水綜合回用率,託克託發電公司結合機組實際情況,經多方調研論證,外排水回收改造工程於今年6月25日正式開工,歷時183個日夜,通過168小時試運行。項目投產後平均每小時約減排水150噸,對實現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經濟發展產生巨大推動作用。
  • 鉛酸電池行業廢水零排放
    鉛酸電池行業主要汙染物涉及含鉛廢水、含鉛廢氣和含鉛固體廢物,通過廢水處理工藝和汙染物排出量的增加,鉛酸電池行業廢水零排放是目前鉛酸電池生產企業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康景輝小編和大家一起聊聊鉛酸電池行業廢水零排放方面的內容。
  • 世界首套低溫甲醇洗技術代替焦化溼法脫硫技術工程在太原籤約
    世界首套低溫甲醇洗技術代替焦化溼法脫硫技術工程在太原籤約北極星大氣網訊:9月2日,山西凱通集團總經理張子亮一行領導出席山西聚源煤化有限公司300萬噸/年焦化項目焦爐煤氣低溫甲醇洗淨化裝置工程總承包合同籤約儀式。
  • 低低溫除塵器和海水脫硫可凝結顆粒物有機組分排放特徵研究
    CPM 包含無機和有機組分,有研究認為CPM 中無機組分含量較多,且與煙氣中大量的SO42-有關,然而文獻的研究結果表明,大型燃煤電廠排放的CPM 中有機組分是主要組成部分, 佔比可達54.4%, 可能與煤種、超低排放改造措施不同有關。
  • 焦爐煙氣循環流化床半乾法脫硫技術應用及優缺點分析
    1 焦爐煙氣半乾法脫硫技術簡介焦爐煙氣半乾法脫硫技術是採用循環流化床半乾法煙氣脫硫工藝,根據循環流化床原理,焦爐煙氣在由粉料消石灰構成的沸騰床層內進行化學反應,焦爐煙氣在一定的流速範圍內,與消石灰吸收劑粉料進行強烈攪動,並多次再循環,延長消石灰吸收劑與焦爐煙氣的接觸時間,大大提高了吸收劑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