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軍營:故鄉的味道

2020-12-18 中國軍網

金燦燦的幹炸黃花魚、外酥內嫩的麻辣烤魚、色香味亮的肉夾饃、鮮嫩可口的雞蛋卷餅……近日,北部戰區海軍某岸勤部綜合倉庫緊貼任務實際,精心組織策劃以故鄉為主題的美食活動。

活動現場,炊事人員根據官兵家鄉的風土人情和口味特色,共推出8個省市的菜系,為官兵舒緩戰備訓練緊張情緒,紓解思鄉之情,也讓身邊戰友不出食堂就能感受舌尖上的美味。

據悉,此項活動不斷創新菜品製作,全面提高配餐水平,讓官兵的「盤中餐」實現了由粗放型向精細型、營養型轉變。加強官兵間的了解與互動,對增強官兵身體素質、激發官兵練兵備戰熱情、推動部隊戰鬥力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集思廣益研究食譜

官兵正在查看明日菜單

炊事員進行烹飪

製作麵食

嘗嘗我的家鄉菜

炊事員不斷創新菜品製作

相關焦點

  • 【張 玉】 舌尖上的故鄉
    舌尖上的故鄉 一、豆蔻梢頭今天有人在小區裡叫賣豆角:「新鮮的莢莢,本地莢莢。」我探頭一看,果然,是那種綠地紫紋的花豆角,清凌凌地帶著水氣,嫩得仿佛能掐出汁液來,於是迅速稱了幾斤,想吃一頓燜面。漿水是什麼,是菜葉和酵湯在陶瓷中打坐沁出的甘露,是草木之精華經過了人間五味鍛鍊的佳釀,它比酒清冽,比醋甘甜,它的味道是鄉土的、江湖的,稍縱即逝在舌尖。我最喜歡喝漿水,夏天熱得狠了,跑進東屋裡揭開酸菜甕,舀一勺漿水大口吞下,一股涼意從頭到腳激射而下,不禁打個寒噤,瞬間頭腦清涼。
  • 千山萬水走過,最難忘的還是故鄉的味道
    但在外工作的這一年,我基本上從來沒有吃到過正宗的酸菜,大飯店、小飯館都光顧過,始終嘗不到獨屬於家鄉的那份味道。而回到家後,媽媽把買來的五花肉、血腸、酸菜燉在一起,吃上一口就瞬間回到了小時候。寫下他們,是怕有一天,我會忘記故鄉的樣子。」而同樣在做這件事的人,還有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1/2》和《風味人間》的總導演陳曉卿。為什麼年味越來越淡了?點擊觀看陳曉卿採訪視頻↑
  • 舌尖上的故鄉之:醉棗兒
    故鄉出產大棗兒,中秋節前後,正是棗兒成熟的時節。那一串串紅得發黑,泛著亮光的脆棗兒最是令人垂涎三尺。只可惜,一旦離開樹枝,過不了幾天,隨著水分的丟失,那又脆又甜的棗兒便滿臉皺紋兒。脆生生,酸甜可口,汁液豐富的果肉也變軟了。
  • 軍營迎來「小小兵」( 1 / 13 )
    軍營迎來「小小兵」——新疆軍區某團「軍營開放日」見聞11月16日上午,新疆軍區某團迎來了駐地塔孜洪鄉八村小學的40多名學生,官兵們精心準備的「視聽大餐」給學生們帶來一次難忘的軍營該團領導介紹,他們與該村共建以來,開展「軍營開放日」活動已經成為常態。學生們一下車,就被軍營裡的「新鮮事物」吸引,興奮得又蹦又跳。他們走進民族六連,參觀連隊榮譽室、班排宿舍、戰備庫室,被一張張斑駁的歷史照片、獎狀,生動的連史故事,稜角分明的擺放深深震撼,小臉蛋上時而緊張肅穆,時而充滿敬佩。
  • 老吃貨告訴你,《舌尖上的中國》系列裡那些美食到底好不好吃!
    《舌尖上的中國》該紀錄片一經播出就受到了廣大國民的喜愛,它記錄著中國各地的美食,各種不同的做法,煎炒烹炸燜溜熬燉。最出名的一句話就是:「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人間百態,喜怒哀樂,回到家中,吃上一口家的味道,也就沒那麼放不下了。
  • 手繪「俺家味道」 合肥一小學尋味舌尖上的「鄉愁」
    手繪「俺家味道」 合肥一小學尋味舌尖上的「鄉愁」 2017-12-28 10:01:50   來源:安青網
  • 從此故鄉無過客,只有家鄉的味道
    那悽美的命運,只能用來虛擬的嫁衣,經常在狹隘裡想著與故鄉投機的那個儀式感的迷離浪漫。回憶故鄉味道,卻是二十多年後,傳奇的難盡故事。那時的年少無知,致使沒有勇氣接受故鄉的情意,以至於埋藏太多的感動和祝福。依稀記得故鄉味道,滿滿的陽光燦爛,記不清多少次在夢中感受故鄉味道,是不願清醒的無奈缺席,還有一次次無聲吶喊的離別。
  • 惜別軍營 訴一聲戰友珍重
    再敬最後一個軍禮、再看最後一眼軍營……他們卸下警銜、摘下臂章,告別朝夕相處的戰友,告別熱血的崢嶸歲月。來自五湖四海的他們紮根高原,奉獻青春,將一腔熱血融入了這片紅色土壤。離別的淚水,深情的擁抱,見證了全體退伍老兵對部隊和「第二故鄉」的無限眷戀和熱愛。
  • 尋古早味道 探舌尖記憶 | 謝老家食堂:還原上虞老底子的味道
    千百年來,食物隨著人們的腳步不停遷徙、不停流變,可無論腳步走多遠,只有故鄉的味道任時光荏苒
  • 當舌尖遇上橄欖綠,那是怎樣的一種碰撞?
    在軍營裡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恪盡職守、辛勤工作,默默地在三尺灶臺前耕耘,用鍋碗瓢盆奏響精彩的每一天,他們就是軍營裡的炊事員。當舌尖上的美味遇上橄欖綠,又是一種怎樣的碰撞呢?醬汁牛肉,濃鬱的醬汁,很有家的味道。
  • 把故鄉裝進行囊
    不是沒有抱怨過,獨自一人攜帶著沉重的包裹擠火車擠地鐵擠公交,從最開始的不解,到最後離家在外吃飯時突然想蘸蘸家裡醃的辣椒,理解哪怕家裡的飯菜沒有山珍海味,也依然是我深夜一人時最懷念的味道。工作的同事來自五湖四海,偶爾回趟家帶回來各自故鄉的特產,分享著屬於自己和家鄉的故事,那時就想著,都是一群內心溫柔的人兒呀。還記得之前熱播的一檔節目《舌尖上的中國》,曾一度引起民眾的熱議反響。
  • 我,喜歡你:煙火愛情之舌尖上的「承德裡」
    我,喜歡你:煙火愛情之舌尖上的「承德裡」《我,喜歡你》由企鵝影視、稻草熊影業、鳳儀娛樂、橙芯傳媒出品,張娜擔任總製片人,陳暢執導,趙曉磊擔任編劇,改編自藍白色的小說《終於等到你》,林雨申、趙露思主演。美食和廚藝的催化劑,酒店總裁與廚師的絕佳搭檔,周冬雨版是古靈精怪,趙露思則是實打實的可可愛愛,林申也完全不輸金城武,演繹出了另一個味道的霸總,電影版就很喜歡,電視劇版保有童趣甜蜜的味道,還多了很多無釐頭快樂和市井氣息,倆個人之間甜甜的曖昧會讓人想起自己曾經熱戀過的時光。
  • 故鄉的味道 · 沙茶麵
    看汪曾祺先生筆下的吃食,居家減肥的娃娃饞哭了,忍不住東施效顰,寫一段我故鄉的美食。身為一個在南中國和北美洲四處遊蕩著長大的人,想理直氣壯的喊出個故鄉其實有些底氣不足,廈門算一個。所以寫寫沙茶麵,吃得不多也不精,勝在時間線長,過程跌宕,情節安排溫暖復古。沙茶,一說為沙爹音譯,源自印尼馬來一帶,其原本特點鹹鮮辛,是下南洋的閩南人帶回來的異國味道。
  • 味覺故鄉丨白鷺歸返海島時,也捎回了鄉愁的味道
    在島上長大的孩子鮮少有機會識別山珍,四季餐桌上卻從未缺過海味。或許真是海島溫潤的氣候水土滋長了惰性,在對待食物上,人們總是儘可能地將化繁為簡,大多不喜濃油赤醬的厚重口感,也從未考慮精巧的擺盤品相。幹煎清蒸醬油水,關於家裡餐桌上海鮮的記憶早已牢牢地印下了這三種烹法。
  • 舌尖上的蜂蜜:味道可口的甜蜜菜譜
    4月份第二季《舌尖上的中國》也正式開播,開篇就以「腳步」的方式介紹了蜂蜜這種常見食材的獲得是多麼不容易,激起人們更加珍惜美食的感情,那麼生活中最常吃到的蜂蜜菜譜是什麼呢?酥油蜂蜜粥酥油蜂蜜粥片中介紹了採蜜人一家熱愛的酥油蜂蜜,其實最常見的還有酥油蜂蜜粥,這種粥的做法也是分簡單,在普通大米粥的基礎上,加入酥油,將酥油和米粥完全融合,
  • 舌尖上的故鄉——「刮絲涼粉兒」
    今天,發現故鄉帶你走進「刮絲涼粉兒」。涼粉就該涼著吃!文|谷小龍  如果你到我的家鄉開封,好客的開封人如果帶你吃小吃,那一定有炒涼粉這道美食,紅薯澱粉做成的涼粉兒,切成長方塊,在一個大的平底鍋裡,淋上開封豆醬,用一個鍋蓋悶起來,如果你用開封話說:「多要硌渣兒(這個詞我實在不知怎麼寫,只能根據讀音猜測了!)」,老闆就知道你是會吃的人,就用鐵鏟往涼粉上淋些水,這樣,等涼粉熟了之後,就能剷出焦脆的鍋巴。
  • 舌尖上的徽州:石磨豆腐
    小時候,家裡做豆腐,對於農家的孩子們來說,是個最開心的日子。每逢聽到家裡要做豆腐消息,個個都喜出望外。「豆腐花」還不是真正意義的豆腐,距離豆腐成品還有個壓榨過程。這個期間要將木桶內「豆腐花」,一勺一勺舀進用紗布墊底的木製豆腐模塊裡。
  • 工地的味道,在舌尖舞蹈。
    工地的味道,在舌尖舞蹈。 吃飽了不想家這句話經常掛在外出工作的人嘴邊我們一起看看在四海為家中鐵二十局人的記憶中他們舌尖上
  • 臘排骨燜幹豇豆 時光中的老味道縈繞舌尖
    夾一塊臘排骨,吃一口乾豇豆,那浸透了時光的味道便在舌尖蔓延開來,仿佛瞬間穿越,回到了故鄉小鎮,聽到了小鎮鄉裡鄉親的歡聲笑語……  ,領略《指尖上的古村風情》,發現中國百座傳統村落中的千百年傳承
  • 告別軍營,這些老兵給我們留下些什麼
    對於軍營的一朝一夕、一草一木,覃羨攏充滿不舍。16年前,新兵訓練剛結束,作為訓練標兵的他出人意料地申請去場務連。原來新訓時,覃羨攏曾到場務連參觀,草坪上一塊寫著「鋪路石」的高大石雕深深吸引了他。聽著場務連指導員對連隊的介紹,這個來自偏遠山區、家境貧寒的農村娃受到強烈震撼,對場務連「一見傾心」,並從此在這裡扎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