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大迷思:原來黃金比例根本只是一場誤會!

2021-12-09 膠片的味道

無論是在藝術、建築或是設計的領域來說,黃金比例一直都享有盛名。你可以在建築大師柯比意(Le Corbusier)與藝術家達利(Salvador Dalí)的作品,或帕德嫩神殿(Parthenon)、吉薩金字塔、米開朗基羅的畫作、蒙娜麗莎,甚至是蘋果的商標都可見到黃金比例的運用。

完全是鬼扯!

黃金比例的美學只是個城市傳說、迷思、或是個設計傳說。很多設計者根本不用黃金比例,即便用了,他們也不會強調它的重要性。黃金比例並無科學為它背書,所以那些相信黃金比例的美是來自其隱藏的數學公式所帶來的人,都只是被 150 年前的謊言所欺騙了。

這個名詞首次出現在 2300 年前歐幾裡得(Euclid)的幾何原本(Elements),他所下的定義為:把一條直線 (或線段) 一分為二,則長線段與短線段之比恰等於完整直線與長線段之比,就是黃金比例,其數值通常簡寫為 1.6180。黃金比例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黃金三角形」,此三角形可拆成 1 個正方形與 1 個小三角形,而這個小三角形的比例跟原來的三角形比例相同。你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拆解很多物品上,以驗證黃金比例的理論。

簡單來說,假設你有兩個物品(或跟黃金三角形一樣,一個可以被拆解成兩個物品的物件),或你用上述的數學公式算過,發現得到 1.6180 的數值,那麼這兩個物品就可以算做是黃金比例。但其實當你在做算術的時候,會發現數值為 1.6180339887…,後面跟著無止盡的小數。

史丹佛大學數學系教授 Keith Devlin 說:「嚴格來說,現實世界裡根本不會有任何東西達成黃金比例,因為這根本是個無理數。」

你可以達到標準數字的比例,像是 iPad 的 3:2 螢幕,或你的 HDTV 的 16:9 螢幕,都算很接近黃金比例,但黃金比例就像是圓周率一樣,你是不可能在現實世界找到完美的圓,所以黃金比例無法完美的被應用在任何真實的物體上,因為些許誤差總是難免。

這很死板,沒錯。1.6180 還不夠接近嗎?如果科學能說明黃金比例跟帕德嫩神殿與蒙娜麗莎的美感有相關的話,也許我們可以說夠接近。

但偏偏科學並無法做出這樣的說明。Devlin 表示,黃金比例與美學有相關的論點主要來自兩個人,其中一個的話被錯誤引用,而另一個單純的只是胡說八道。

前者是義大利數學家盧卡·帕西奧利(Luca Pacioli),1509 年出版了神聖比例(De Divina Proportione),後來又被稱作黃金比例。實際上,在此書中,帕西奧利並沒有談到藝術、建築與設計的黃金比例美學理論;相反的,他反而擁護一世紀之後出現的古羅馬式的合理比例。但後來到了 1799 年,Mario Livio 寫了本關於黃金比例的書,書本內容將黃金比例的觀點都推到了帕西奧利的身上。帕西奧利與達文西為好友,所以當達文西描繪出神聖比例(De Divina Proportione)時,很快的就被說成黃金比例就是達文西美麗畫作的秘密。

但真正對黃金比例深信不疑的是德國心理學家蔡興(Adolf Zeising),他堅信黃金比例是宇宙之中美麗的法則:「美麗與完整性瀰漫在自然與藝術的領域中,像是首要精神上的原則,無論是在任何結構、形式與比例,無論是對宇宙或個人,有機或無機,聽覺或視覺。」

他真的算是一個很愛長篇大論的人。蔡興認為黃金比例可以在人體上被驗證:用肚臍到腳趾的高度,除以那個人的身高。但這些都只是隨機的人體部位,被蔡興硬塞入數學公式。Devlin 說:「當量測像人體一樣複雜的物體時,你可以很容易就找到幾個接近 1.6 黃金比例的物件。」

這是不是個謊言的已經不再重要了,因為蔡興的理論已經成為 19 世紀的「莫札特效應」(其理論為古典音樂可以讓你更聰明),而且至今仍廣泛流傳。20 世紀,著名的瑞士建築師柯比意都利用黃金比例為基礎,提出了人體比例的「模度(Modulor)」系統。達利的油畫「最後晚餐的聖禮」(The Sacrament of the Last Supper )以黃金三角形來構圖。而藝術史學家更是開始追溯歷史上的傑出作品,甚至試著在巨石陣、荷蘭最偉大畫家林布蘭(Rembrandt)、沙特爾聖母主教座堂(Chartres Cathedral)、法國後印象派畫家喬治·修拉(Seurat)等作品中找尋黃金比例的痕跡。

自此,黃金比例與美學的相關性已是藝術、建築與設計的世界中的騙局。

史丹佛尚未發表的一份實驗顯示:現實世界中,大家並不是總是偏好黃金比例。受測的數百位學生可自由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三角形,這個研究想探討若黃金比例為美感的來源,那麼學生應當會選擇最接近黃金比例的三角形才是,但實驗結果發現大家的選擇都很隨機。Devlin 表示,這個實驗方法可以有效顯示出人類看法的複雜性,而此研究無法證明黃金比例帶給人們更多美的感覺。

這並不是唯一一個證明人們並不偏愛黃金比例的研究。柏克萊大學的哈斯商學院的研究發現,一般而言,消費者偏好範圍在 1.1414 與 1.732 比例的三角形,雖然黃金三角形也在此範圍內,但並不是消費者的最愛。

受訪的很多設計師都不認為黃金比例很實用。建築界的傳奇人物 Richard Meier 雖說在剛入行時,曾在某個建築創作裡做出剛好符合黃金比例的三角形,但他並非刻意如此。Meier 表示,設計一個新建築時,有很多要素與公式都比黃金比例要來的重要,像是計算空間大小或是建築架構的承受力等公式。

負責線上儲存的運算式設計的 Alisa Andrasek 說:「我想不起來上次在我工作上用黃金比例是甚麼時候。我能理解將黃金比例當作額外『香料』用在不同系統上,但我無法想像現在還跟古時候一樣,什麼設計都要黃金比例…這樣也太過簡單了。」

義大利設計師 Giorgia Lupi 則認為,黃金比例跟其他創作法則一樣重要,例如:三分法(rules of thirds)。Lupi 不知道有多少設計師會刻意使用黃金法則,但她自己則從未在自己的設計案上使用過。

工業設計師 Yves Béhar 應是本篇訪問中最不排斥黃金比例的,他表示,當他在觀察他們所製作的物件或畫面時,有時候他會看到黃金比例,但這比較像是一個資訊而不是一則教義。他從未以黃金比例來設計任何東西,因為重要的是它是一個工具,而不是一個規定。

同時是設計家與數學家的 Edmund Harriss 也對黃金比例在設計的應用感到懷疑,但他認為黃金比例只是會數學的設計家的工具之一:「在很多應用上,黃金比例只是個數字,但我們會在很多不同的地方見到這個數字。但黃金比例絕對不是美學背後的宇宙公式。」

如果黃金比例的美學價值這麼不堪一擊,那麼為什麼這個迷思一直到今天還存在?Delvin 認為答案很簡單:

「人類的特性就是會去找尋萬物的模式與意義。所以像美學這種沒有一定道理的東西,我們會無法克制地用我們有限的數學知識去解釋它。但大部分的人並不那麼瞭解數學,或不瞭解把簡單如同黃金比例的公式,應用到複雜的系統裡是否真的公平,所以我們自己無法自己偵錯。

人們認為他們看到黃金比例環繞在他們的生活、大自然、以及他們喜歡的東西上,但他們卻無法證明真是如此。他們只是人類找尋宇宙規則的欲望之下的受害者,而且沒有足夠的數學技巧來告訴他們所見的並不真實。」

所以,如果你在心愛的設計上看到了黃金比例,那也只是個碰巧而已。

(資料與圖片來源:Fast Company;首圖來源:gagilas,CC Licensed)

膠片的味道:letsfilm

WebSite: http://letsfilm.org

Weibo:@膠片的味道

WeChat:letsfilm

個人微信號:letsfilms

回復「投稿」查詢投稿問題

回復「任意關鍵詞」即可收到網站相關內容

合作信箱: cooperation@letsfilm.org

相關焦點

  • 黃金比例為什麼是「黃金」比例?
    Experiment周五:靈感如泉湧,拼貼…下不去手周六:黃金比例為什麼是「黃金」比例?在藝術設計的領域,比例的運用無處不在。而在產品設計中,眾所周知的「黃金分割」、「黃金螺旋」、「對稱與不對稱」、「正負形」等等比例與分割究竟存在著怎樣的「玄學」?
  • 【藝術與設計】 黃金比例的藝術設計
    他發現鐵匠打鐵節奏很有規律,這個聲音的比例便被畢達哥拉斯用數學的方式表達了出來,它便是黃金比例。黃金分割是指將整體一分為二,較大部分與整體部分的比值等於較小部分與較大部分的比值,其比值約為0.618。這個比例被公認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稱為黃金分割。在設計中,黃金比例可以歸結為美學,創造和激發一種通過比例與和諧產生的美感。
  • Logo設計中的黃金比例
    凡是著名品牌都會對Logo非常注重,一般隔個幾年還要更新升級一下(詳情可回復「03」了解那些著名Logo的進化史),今天我們來介紹Logo設計中黃金比例的應用
  • 雲紋高足玉杯: 與阿房宮或許只是一場「誤會」
    然而,這或許只是一場「誤會」。那麼,為什麼出入這麼大?劉雲輝多方走訪調查,並找到當年製作地圖的工作人員。原來,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在明當年負責編撰《陝西省文物地圖》時,為了將特別重要的器物出土地點摸清,特意讓西安市文管會的工作人員再進行認真調查。
  • 什麼是黃金比例,並如何應用到設計上?
    他們的設計都是基於黃金分割的啊!黃金分割是一個數學比例。我們在大自然中很容易找到這樣的比例,當它用於設計時,能創造出有生命力的、純天然的視覺作品,愉悅我們的眼睛。但究竟什麼是黃金比例,如何使用它來提高你設計水平?黃金比例是多少?我們會把它儘可能解釋得簡單喲!
  • 黃金比例設計的終極使用指南,用好了高人一等!
    然而,它還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 一、黃金比例黃金比例的概念已經流傳幾千年了。它塑造了許多經典藝術與建築作品的基礎,從埃及的吉薩大金字塔到藝術家喬治・秀拉(Georges Seurat)的畫作《馬戲團遊行》(Parade de cirque)都是,而且還可以經常在百科全書和學術論文中看到它的蹤跡。
  • 誤會一場?Ray發文澄清:我沒有詆毀EDG,只是意思被曲解了
    自從Ray離開EDG之後,不管是LPL的粉絲還是EDG的粉絲對Ray印象都不太好,因為此前Ray吐槽EDG訓練壓力大,選手比較辛苦,沒有自由時間等等。這也讓不少網友對他感到反感,甚至是討論。然而就在最近Ray直播再次吐槽EDG,同時也說了很多EDG的壞話。
  • 一場誤會已回家,當時只是上街取錢
    據悉,這是一場誤會。哈德森方面表示,自己只是上街取錢,但被警察誤認為參與遊行,目前事情已經澄清,哈德森也被釋放。美國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使一名黑人死亡的事件,在美國社會引起巨大反響,不少人走上街頭抗議,甚至還跟警察發生衝突。孟菲斯警方日前公布了當地時間周日晚上抗議活動中被捕人員名單,就是孟菲斯人的萊斯特•哈德森位列其中。
  • 平面設計中,真的有必要嚴格使用黃金比例麼?
    而黃金比例則是將這些數字的比例映射到各種網格系統上。黃金比例的理論認為,當這些比例應用於設計排版、構圖等任何畫面中,都會讓它們從視覺上看起來更美,理由是黃金比例與自然密切相關。也有人說,"創新設計在網格之外。"
  • 極簡電子商務網站設計,驚現黃金比例柵格
    今天跟大家分享與家具有關電子商務網站,推薦理由:簡約而不簡單,屬於極簡主義風格的網頁設計作品,在研究該網頁的同時,小編還發現了黃金比例柵格,值得學習。網頁設計作品由創意總監Daniel Tan製作,該客戶的企業網站主要是銷售一些簡約、北歐風格的家飾、家具類產品,比如坐椅、花瓶、燈具、掛鍾、擺設飾品等等。
  • 臉部的黃金比例原來是這樣算的
    英國研究指出當你看到一個人時只需要0.4秒就可以確定他是不是分類在美女的範圍裡面,其實人對於這個黃金比例的看待都是天生具有的,快來看看自己有沒有符合吧
  • 破解雞蛋的4大迷思
    最近大陸有名女網友「大胃王朵一」,挑戰吃100雞蛋,不禁讓大家擔心膽固醇會不會大飆高?許多人到現在仍有每日只能吃一顆雞蛋的迷思,但近年來的研究顯示雞蛋含有葉黃素、卵磷脂、蛋白質等營養素,吃蛋的數量並不會影響到心血管疾病,由美國康乃狄克大學(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研究更指出,連續12周每天都吃3顆雞蛋,竟可減少18%的壞膽固醇(LDL)。
  • 大自然美麗設計的秘密,黃金比例結構圖形
    「大自然美麗設計的秘密在我眼前展現了出來。我畫的都是手工的。我不用電腦,只有鉛筆,指南針和量角器。」 Rafael Araujo 使用傳統工具精心繪製符合黃金比例的複雜結構,他的《黃金比例著色書》,記錄了他在過去40年中磨練的設計過程。 作品展示
  • 破解淨顏4大迷思(圖)
    破解淨顏4大迷思(圖) 2012年04月20日 16:56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參與互動(0)   不要在錯誤的習慣與迷思中打轉
  • 原來她才是最標準的「黃金比例臉」?
    顏值高不高,究竟誰說了算?所謂「顏值」,又是基於什麼標準判斷?既然是個「數值」,那到底能不能「測量」一下?當然可以,顏值測量法——臉部黃金比例尺告訴你,誰才是真正的「黃金比例臉」。兩隻眼睛之間有一隻眼睛的間距,兩眼外側至側髮際各為一隻眼睛的間距,各佔比例的1/5。所謂「四高三低」,是指額頭、鼻尖、唇珠、下巴尖高;兩眼間鼻額交界處、人中溝處以及下唇下方的小凹陷低。
  • 機側神秘位置只是美麗的誤會
    #iPhone12#坊間流傳iPhone 12 系列有指紋解鎖回歸,並將會置於機側,但原來一切只是美麗的誤會翻查港版和國行及美版有關iPhone 12 系列的相片,發覺兩者機身設計一樣,但美版機側卻有長方條,而港版則沒有,而這個分別,可能就是讓坊間以為指紋解鎖回歸吧!iPhone 12 的天線結構圖,可以看到長方條型物件。事實上,這是美版獨有的5G毫米波天線。
  • 當李榮浩變成黃金比例臉,看到P圖之後的他,網友:還不如原來!
    李榮浩大家都是認識的,本身就是很有才華的一個人,創作了很多的音樂作品,相信大家都是很喜歡的,而且本身他的性格也很好,參加了一些綜藝節目,看起來還是很搞笑的,而這個男生的長相,大家都是有一定自己看法的,就比如說他眼睛太小什麼的,下面就一起來看這個男生變成黃金比例臉之後的樣子,看大家都是什麼感覺呢
  • 必學「高跟鞋黃金比例」﹗3大人氣靴子品牌推薦
    個子矮小的女生都想擁有一雙逆天的長腿,雖然可藉助不同的穿搭術將身型比例視覺上拉長,不過最直接的方法還是穿上一對高跟鞋來修飾腿部比例,只要學識計算「身高和鞋跟高度」的黃金比例,就可以讓自己的腿型看來更修長和顯瘦,更可散發一陣陣幹練而性感的女人味。
  • 防曬迷思大破解!物理性好?擦防曬不一定要卸妝
    只是抹了這麼多年的防曬產品,你真的都有觀念正確嗎?今天就要來替大家破解最容易搞混的防曬五大迷思,原來物理性防曬不等於絕對好,擦防曬回家也不一定要卸妝,趕快導正錯誤觀念,今年夏天一起白皙的度過吧!防曬迷思1:物理性產品絕對比化學性好?很多有敏感肌膚的朋友都會認為物理性防曬比較不容易引發過敏,所以一定會比化學性防曬更好!
  • 黃金比例是無辜的,不要每次拿它當擋箭牌!
    其實,發現這種用黃金比例強行裝逼的設計師,還真的不少。記得我前年在朋友圈就發過一次,有人在站酷上發了一個很醜的LOGO設計,但是輔助線,參考比例線等等一大堆。當然不得不談的就是標誌LOGO的設計!根據黃金比例,得出半徑大小不同的圓形,然後通過這些圓形的輔助,調整出一個最佳設計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