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即便是家人、親戚、師生之間,兩代人也會因為喝酒觀念不同,而產生隔閡。很多時候,酒桌上的衝突或隔閡,其實都是因為那一杯酒裡,缺乏兩代人相互之間的理解。
"
01
每一代從年輕走過來的中年人,都喜歡給下一代的年輕人做「總結陳詞」。
現下陳詞的標準模式,就是「這屆年輕人___」的填空題。
在很多上一輩人看來,所謂年輕人,無非是喜歡一些花裡胡哨的東西,比如二次元、JK服、電競、蹦迪、賽博朋克……他們用著千奇百怪的表情包,追求特立獨行的生活方式。
很多人甚至以為上B站看幾個彈幕,就了解年輕人了。
然而很多人並沒有真正在關心年輕人過著怎樣的生活,面臨怎樣的困境,內心在想什麼,渴望什麼、又害怕什麼。
許多人也總是在臉譜化年輕人,假想年輕人,然後試圖概括年輕人。
但事實上,當西裝革履的中年人在《後浪》裡對年輕人進行熱烈的「總結陳詞」時,90、00後一代人的反應都極為冷淡,反而引來的是70後的集體刷屏。
如果你還以為,學一門語言、手藝,看電影、去旅行,追求消費主義和酷炫個性就叫年輕人,那麼恕我直言:你根本不懂這一屆的年輕人。
這一屆的年輕人,相比世俗意義上的功成名就,他們更在意的是生活方式上的包容、尊重和理解。
8月份,廈門某銀行聚餐時,領導勸一個年輕員工喝酒,員工因為拒絕,結果遭到辱罵甚至被打耳光,最後員工將這一遭遇憤然曝光。這件事情表面上是領導和員工的衝突,但背後也折射著兩代人價值觀上的巨大的鴻溝。
在上一代人眼裡,喝酒是跟權力、地位、面子掛鈎的事,勸酒不喝就是不表忠心、不給面子。然而對當代年輕人來說,喝酒是為了解壓、快樂,是為了取悅自己,酒精不應該是沒有感情的社交工具。
在中國,即便是家人、親友、師生之間,兩代人也會因為喝酒觀念不同,而產生隔閡。很多時候,酒桌上的衝突或隔閡,其實都是因為那一杯酒裡,缺乏兩代人相互之間的理解。
02
對中國人來說,喝酒從來不是小事。生子、婚宴、殯葬,聚會、慶功、洗塵,從生到死,從悲喜到離合,日常的一切幾乎都離不開酒。
但這些年我在大大小小的酒桌上,常聽上一輩的人感慨:這屆年輕人喝酒不行。
他們為什麼普遍會有這種印象?其實就是因為,他們所謂的喝酒的方式,還停留在上世紀80、90年代。
那時候的人喝酒,特點是什麼呢?首先是:糙。啥酒都能馬路牙子上一坐就開喝。
馬未都以前在胡同裡見人,靠著電線桿子跟人喝酒,一根火腿腸用小刀切成薄片,幾片香腸就能喝一宿。北島和人喝酒,荒郊野外幾人坐成一圈,一人一口轉圈傳著喝。王蒙騎三八大槓趕路,被大隊會計拉著喝酒,手頭沒酒杯,直接擰下自行車的鈴鐺蓋,把酒倒在裡面,就著鐵鏽一起喝。
那時候人喝酒,管它是什麼酒,管它是什麼場景,有的喝就行。因為那時候物質生活貧乏,沒什麼條件搞各種儀式感。但現在物質條件今非昔比,年輕人對品質的需求已經覺醒。要誰還用這麼糙的喝法找年輕人喝酒,被拒絕也只能說太合理了。
那時候的人喝酒,還有一大特點,就是:豪。啥酒都喝得像熱血決鬥一樣。
比如其中喝豪酒的代表古龍,喝酒從來都是直接往喉嚨裡倒。林清玄曾找古龍催稿,古龍要挾說,不喝酒就不給稿,林清玄只好答應。結果古龍把酒倒在浴缸裡,兩人用盆子舀酒,一盆一盆地幹。最後兩個人醒來時,都躺在醫院打點滴。
這種喝法,現在都年輕人只會覺得:這不是神經病嘛!
以前的人喜歡喝豪酒,喝酒就像競賽、打仗,比誰喝得多、酒量大。逢酒必勸,不醉不歸。這種喝法,往往是「喝下一斤酒,牆走我不走」,最後往往喝得很拼、很虐、很傷。
但現在你會發現,過去人喝酒的那套東西,放在當代年輕人身上根本行不通。現在的年輕人中,已經很少出現酒鬼、酒棍了!對於年輕人來說,喝酒,最重要的是開心。
03
前不久,我一個久經酒場的老哥哥還發表「總結陳詞」說:現在的年輕人,只愛喝奶茶,不愛喝酒,尤其是白酒。
結果,今年雙十一的數據,直接給他「打臉」了。這屆年輕人消費白酒的成交額是奶茶的近140倍,不知不覺中,80、90後已經是酒類消費的主力軍了,其中白酒和葡萄酒、洋酒在年輕人酒單中穩居前三名。
現在的年輕人喝酒,追求精緻和儀式感,無論是聚餐、泡吧,還是獨酌,他們的喝酒環境一定是舒適的、放鬆的,而且要配上有精美的酒具、合適的配餐。年輕人選酒也是更花心思,不僅在乎口感、品質,更注重產品的顏值以及其倡導的價值觀。
簡而言之,喝酒,就認認真真、舒舒服服地喝。
年輕人喝酒也更為理性,喝酒的樂趣也在於品,追求的是「微醺」狀態,既不會失態,也可以和現實的痛苦、無奈、不滿短暫脫離,以達到解壓、放鬆的享受。
時代變了,年輕人已經敢於跳出既定遊戲規則,更推崇活在當下、為自己負責的人生態度。
04
喝酒這件事,其實也是一個充滿年代感的事。
過去20年,中國經濟繁榮,數量龐大的50、60、70後為主體的消費人群,他們習慣將白酒當成社交酒,多用於商務應酬。
相比而言,80、90後消費人群喝酒更加純粹一些,多為了享受生活或治癒情緒。
其實說到喝酒,小到選擇某款產品,折射的都是一個時代的審美趨勢。當代年輕人喝酒,就是要喝出高光的感覺。符合這種酒文化和價值觀的白酒,還真有一款很不錯的:瀘州老窖推出的戰略新品「高光」。
「高光」從設計審美上,「奢於心,簡於形」,基於輕奢理念為年輕人打造的一款時尚高端的光瓶白酒。
這款瓶身的設計簡約,經典的圓柱瓶,簡潔大方。瓶子的肩部,採用了錘紋設計,在細節處見精緻功夫。瓶身的顏色,採用的是現在很流行的極光綠,靈感來自波長範圍為577-492納米的綠光,充滿高級感的浪漫額夢幻感,可謂一眼驚豔。
除了設計、審美理念的高級,「高光」品質也是名門之後:由首屆中國評酒大師、瀘州老窖酒傳統釀製技藝第23代傳承人曾娜大師親掌酒體設計。「高光」酒體香味淡雅柔和,入口綿甜柔順。而「高光」源自有著中國酒城之譽的四川瀘州,是「濃香鼻祖」瀘州老窖專為年輕人研發了一個品牌。
釀造「高光」的瀘州老窖羅漢釀酒生態園,自1988年建成,是中國白酒的核心釀酒園區;而釀造「高光」的原糧則是川南獨有的糯紅高粱,從源頭上保證產品的品質與口感。
對年輕人來說,喝酒也是有儀式感的事,「高光」更倡導用精緻的方式來「品」白酒,這一點就很抓年輕人的心。
不得不說一下,「高光」英文名稱譯為GOGOON,寓意積極向上、閃閃發光之意。我很喜歡瀘州老窖對於「高光」系列的解讀:所到之處,皆為焦點、平凡時光,皆為風光、心之所向,皆為方向。這既是中國白酒該有的氣質,也是我們生活需要有的態度。
最後還有一個福利送給大家,歡迎評論區分享#你眼中的「高光」白酒#或者聊聊#你為什麼會喝酒#。我會從參與分享的範友中抽出5位,分別送出送出1份瀘州老窖「高光」小禮盒。
「高光」小禮盒
↓↓↓趕快戳下方閱讀原文,把「高光」帶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