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訂單消失,每天700家出口型企業轉內貿,內需拉動就是這麼強?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中國很多外貿企業的出口訂單急劇減少。
據商務部最新統計,今年1至4月,受疫情影響,中國進出口總額9.07萬億元,下降4.9%。其中,出口4.74萬億元,下降6.4%;進口4.33萬億元,下降3.2%;貿易順差4157億元,減少30.4%。服裝、玩具等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下降10.2%。
1、 出口型企業主動開發國內市場
Zara、星巴克、雅詩蘭黛、雙立人,這些國外知名品牌的國內代工廠都在忙:轉內貿。
曾為國際服裝快銷品牌Zara、CK、Polo、GAP等國際服裝公司代工生產針織衫的企業,據該負責人介紹,公司做外貿代工已經有16年,外貿訂單佔業務總量穩定在80%左右。但受疫情影響,今年3月份開始,約有30%的預計銷往北美和歐洲的海外訂單都被取消或被叫停。一共大概有800萬件,做了發不出去的有100萬件,還有700萬件是全部取消的。
為雙立人、WMF等德國廚具品牌代工刀剪,往年每個月都有三、四千萬海外訂單,但今年受疫情影響,一季度外貿訂單同比減少18%。
此前,中國貿促會調研700家外貿企業顯示,7成受訪企業表示今年難以爭取出口新訂單,外貿將面臨嚴峻形勢,近半數企業轉內銷意願強烈。
據阿里巴巴數據顯示,一個月內,阿里巴巴國內貿易平臺1688共計新增外貿工廠超2萬家,平均每天有近700家外貿工廠入駐。
二、短期內依靠內需拉動估計很難
之前很多人認為,只要我國控制住了疫情,將會迎來新一輪的報復性消費。然而,出乎意外的是,雖然我們控制住了疫情的傳播,但是預期中的報復性消費並沒有如期而至。
在經歷了這場疫情之後,雖然各地都已經復工,但是很多企業因生存困難還是在裁員、降薪,有的中小微企業甚至破產倒閉,有的小老闆創業失敗,變成了打工者。在這種情況下各地政府為帶動消費,通過發放消費券、惠民券等多種形式助力復市。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實際GDP同比下降6.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0.8%(實際下降3.9%),今年一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下降,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229萬人。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比2月份下降0.3個百分點。
我國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8.07萬億元,同比多增1.76萬億元。其中,個人存款增加6.47萬億元,報復性消費變成了報復性儲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