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訂單消失,每天700家出口型企業轉內貿,內需拉動就是這麼強

2020-12-13 聚合熱點

外貿訂單消失,每天700家出口型企業轉內貿,內需拉動就是這麼強?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中國很多外貿企業的出口訂單急劇減少。

據商務部最新統計,今年1至4月,受疫情影響,中國進出口總額9.07萬億元,下降4.9%。其中,出口4.74萬億元,下降6.4%;進口4.33萬億元,下降3.2%;貿易順差4157億元,減少30.4%。服裝、玩具等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下降10.2%。

1、 出口型企業主動開發國內市場

Zara、星巴克、雅詩蘭黛、雙立人,這些國外知名品牌的國內代工廠都在忙:轉內貿

曾為國際服裝快銷品牌Zara、CK、Polo、GAP等國際服裝公司代工生產針織衫的企業,據該負責人介紹,公司做外貿代工已經有16年,外貿訂單佔業務總量穩定在80%左右。但受疫情影響,今年3月份開始,約有30%的預計銷往北美和歐洲的海外訂單都被取消或被叫停。一共大概有800萬件,做了發不出去的有100萬件,還有700萬件是全部取消的。

為雙立人、WMF等德國廚具品牌代工刀剪,往年每個月都有三、四千萬海外訂單,但今年受疫情影響,一季度外貿訂單同比減少18%

此前,中國貿促會調研700家外貿企業顯示,7成受訪企業表示今年難以爭取出口新訂單,外貿將面臨嚴峻形勢,近半數企業轉內銷意願強烈。

據阿里巴巴數據顯示,一個月內,阿里巴巴國內貿易平臺1688共計新增外貿工廠超2萬家,平均每天有近700家外貿工廠入駐。

二、短期內依靠內需拉動估計很難

之前很多人認為,只要我國控制住了疫情,將會迎來新一輪的報復性消費。然而,出乎意外的是,雖然我們控制住了疫情的傳播,但是預期中的報復性消費並沒有如期而至。

在經歷了這場疫情之後,雖然各地都已經復工,但是很多企業因生存困難還是在裁員、降薪,有的中小微企業甚至破產倒閉,有的小老闆創業失敗,變成了打工者。在這種情況下各地政府為帶動消費,通過發放消費券、惠民券等多種形式助力復市。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實際GDP同比下降6.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0.8%(實際下降3.9%),今年一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下降,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229萬人。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比2月份下降0.3個百分點。

我國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8.07萬億元,同比多增1.76萬億元。其中,個人存款增加6.47萬億元,報復性消費變成了報復性儲蓄。

相關焦點

  • 外貿訂單消失後:每天700家企業轉內貿,含ZARA代工廠
    記者從阿里巴巴獲悉,一個月內,阿里巴巴國內貿易平臺1688共計新增外貿工廠超2萬家,平均每天有近700家外貿工廠入駐,外貿工廠在平臺的交易額一個月已超220億元。阿里巴巴透露,自去年以來,國內至少32萬家外向型出口企業正在謀求轉型內貿。該平臺福建、江蘇和廣東產地企業在今年3月份的交易規模比2月份均增長250%以上。
  • 海外訂單取消貨物大量囤積,月新增超2萬家外貿工廠轉內銷
    3月20日起,原本催單的客戶主動給鄧虹發了郵件,稱疫情下當地門店關停,訂單繼續推遲,時間待定。如今,鄧虹所在的工廠再也沒有接到一筆新訂單,九成的海外訂單被推遲。鄧虹工作的家具製造廠有400多名工人,大部分貨物出口海外,客戶分布在中東、歐洲和澳大利亞,是典型的出口型企業。3月10日,公司除了湖北籍的員工,其餘工人全部到位。
  • 專家支招:有外貿企業訂單減少,怎麼辦?
    專家支招丨有外貿企業訂單減少,怎麼辦?國內國際兩條腿走路,是否行得通?  從3月12日開始,央視財經新媒體推出財經雲直播系列專題直播。3月本是外貿行業的「黃金月」,但隨著全球疫情的大暴發,多國採取了封關、封境的措施,大量跨境運輸陷入停滯,國內有的廠商外貿訂單驟減甚至取消。  外貿企業的生存現狀如何?
  • 今年海外訂單取消量700萬件 含國際服裝快銷品牌Zara代工廠
    新冠疫情突然來襲,國外市場需求驟降,讓原本支撐他們的外貿代工訂單不是被取消就是被叫停,但國內工廠的生產線和工人卻不能停下,為了拓展銷路,他們開始著力探索此前並不熟悉的國內市場。記者從阿里巴巴獲悉,一個月內,阿里巴巴國內貿易平臺1688共計新增外貿工廠超2萬家,平均每天有近700家外貿工廠入駐,外貿工廠在平臺的交易額一個月已超220億元。
  • 深圳外貿三月份何以實現「翹尾」?
    訂單取消多!外貿要想恢復活力,首先就是企業復工復產。國內疫情爆發高峰期,深圳外貿企業不得不「停工停產」,停滯的工期影響了產能,到現在甚至還有企業有員工未返崗的情況。疫情控制後,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可此時外貿企業又面臨訂單取消,或者外商放棄定金不提貨的情況,這讓外貿企業有苦難言!
  • 外貿企業擁抱內需 電商平臺加速助力
    來源:時代周報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經歷著市場寒冬的外貿企業們紛紛牽手電商平臺,通過「出口轉內銷」的機會窗口尋求自救和發展。4月26日,外貿大市廣東東莞與拼多多達成戰略合作,推動東莞外向產能加速拓展內需市場成為其中一項重要目標。
  • 外貿企業轉戰內需市場 國內新品牌三年內或將「潮湧」
    相反,不少國內企業的外貿訂單「爆單」了。記者在浙江台州、永康等地了解到,不少外貿公司的訂單已經排到了後年。「但訂單就這麼多。疫情將未來幾年的需求提前了,所以可能未來兩到三年才是外貿比較難熬的時刻。」某外貿公司負責人表示。浙江是輕工業大省。在台州和永康,塑料和五金材料的碰撞誕生了諸多輕工業產品,也讓當地衍生出龐大的產業集群,湧現出一批外貿龍頭和行業隱形冠軍。
  • 疫情之下門店關門、外貿訂單減少怎麼辦?這家企業這麼嘗試,一下...
    除了浙江,外貿承壓的同樣還有廣東。2020年1-2月,廣東外貿進出口總值為8427.5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15.2%。廣東一家為世界各大品牌掃地機器人代工十多年的企業負責人說,疫情暴發後訂單斷崖式下跌,此前的尾款也難以收回。
  • 外貿企業轉內銷 外貿原單可以在網上隨便「買買買」了
    當天公布的《阿里巴巴春雷計劃2020》出臺五大方面16項扶助措施,包括外貿升級線上突圍、助力外貿開拓內銷、打造數位化產業帶、智慧網絡助農興農、金融支持「再扶一把」。其中引人關注的是阿里巴巴對外貿企業開拓內銷的扶助。當下,全球疫情持續擴散,很多外貿企業遭到客戶退單,並且全球銷路受阻。在此困境下,眾多外貿企業盯上了國內市場,欲通過轉內銷來渡過難關尋找生機。
  • 外貿大廠自述價格戰打到「沒底褲」,年輕人愛上實惠「工廠貨」
    雖然外貿的錢肯定是比內貿的要好賺,但內貿只要做起來,質量不出問題,真的會比較穩定,風險也小很多。」伍勇說。「針對外貿企業,我們提供600億元零帳期極速回款的額度以及90億元低息貸款,以解決外貿企業現金流和資金鍊的問題。」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中國內貿事業部總經理汪海(花名七公)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 專家支招丨有外貿企業訂單減少,怎麼辦?國內國際兩條腿走路,是否行...
    3月本是外貿行業的「黃金月」,但隨著全球疫情的大暴發,多國採取了封關、封境的措施,大量跨境運輸陷入停滯,國內有的廠商外貿訂單驟減甚至取消。外貿企業的生存現狀如何?外貿企業的出路在哪裡?全球供應鏈困局如何破解?
  • 外貿轉內銷!慈谿產業帶企業今年打算「拼」一把
    作為中國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縣域之一,浙江省慈谿市在疫情導致國際貿易形勢瞬息萬變的當下,圍繞幫扶中小企業拓訂單、穩產能、穩就業,推動外向型產能轉內需市場等目標,出臺一攬子方案,並於3月30日召開全市擴大有效投資工作推進會暨「項目爭速」投資攻堅專項行動動員會。
  • 21深度丨「訂單全部被取消,員工做一休一」外貿工廠自救之路:全年...
    該平臺近日上線了數位化「外貿專區」,計劃在今年內推動50萬外貿企業實現2000億內貿線上批發交易。出口轉內銷並不容易,兩者「遊戲規則」迥異:傳統外貿中,企業只要按照合同負責生產即可,而內貿需要企業具備產品線規劃、新品研發、渠道開發、品牌打造、銷售團隊搭建等新的能力,而這也是中國製造從「微笑曲線」底部向上攀爬必須跨越的一道坎。
  • 服裝企業外貿訂單驟降 內貿還不確定的老闆們能扛住嗎
    來源:《財經》雜誌外貿訂單驟降,剛復工的中國服裝企業能扛住嗎中國服裝消費市場還未恢復,爆發的歐美疫情又打擊了海外消費市場,內貿和外貿都處於不確定中,高度依賴全球服裝產業鏈的中國老闆們面臨考驗文 | 馬霖 韓舒淋
  • 100家企業都來東門步行街了!包括大疆、華為,原來是因為……
    在物美價廉、潮吃潮逛的同時,順應消費升級提升品質,尤其是推進疫情下的出口轉內銷產品銷售,讓外貿優品走進市民生活,打造優品步行街。9月10日-13日,以「外貿優品匯扮靚步行街」為主題的出口產品轉內銷系列活動在深圳東門步行街舉辦,屆時包括大疆、華為、創維、艾美特、飛亞達在內的100多家企業,帶著數千款同線同標同質優質外貿產品集中亮相。
  • 廣交會「雲」端落幕 近200家外貿企業有意出口轉內銷
    舉辦期間,廣州海關通過電話調研、線上政策說明會、開設12360廣交會諮詢熱線、「廣交會海關之窗」專題網頁等多種形式,向1萬餘家本屆廣交會參展企業宣講、解讀關於海關暫免徵收加工貿易內銷緩稅利息、擴大內銷選擇性徵收關稅政策試點、放寬加工貿易內銷申報納稅辦理時限等支持加工貿易企業出口轉內銷具體措施,積極推動企業參與雙循環,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 多個企業接到外貿訂單 外貿真的恢復了嗎?
    但全球解封啟動,就能說中國外貿訂單回歸呢?雖然各國都在積極提振經濟,但是想要取得效果還有較長的路要走。一、海外在進行一場持久戰,目前正處於「相持」階段。現在就說全球外貿訂單恢復,市場需求全面恢復為時尚早。首先,解封到企業全面復工至少需要1個月的時間。
  • ...批外貿訂單取消,客戶撤單集中爆發,紡織老闆太難了!企業如何止損?
    「當前海外疫情仍沒有渡過高峰期,外貿類企業面臨供應鏈和需求萎縮的雙重衝擊。」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數據統計,2019年美國關店總數達9300家,打破了2017年約8000家商店關閉的紀錄,其中不乏維多利亞的秘密、GAP、Forever 21等品牌。
  • 華為、大疆等百餘家企業將齊聚東門步行街!原來是因為……
    、艾美特飛亞達在內的100多家企業帶著數千款同線同標同質優質外貿產品集中亮相,在外貿和內需雙方面都遭受到了考驗。深圳部分外貿企業訂單驟減,流動資金吃緊,與此同時消費者對市場的信心不足。深圳市政府於2009年舉辦「粵(深)港外貿內銷商品展銷會」幫助粵深港企業與國內外分銷企業全面合作,刺激消費拉動內需,取得重要成效和經驗。
  • 一線調研|海外訂單大量轉到國內?紡服業人士:部分訂單屬實,但受...
    財聯社(記者 關婉怡 羅禕辰 李子健)訊,對於「大量海外紡織訂單湧入中國, 訂單已排到明年5月」的報導,鞋服行業獨立分析師程偉雄無奈稱:「浮在表面看起來向好,實際上冰山大部分在水下」,而10月16日財聯社記者多方採訪對外貿易相關工廠顯示,紡織行業確實存在部分訂單「回流」,除了海外訂單「轉暖」,季節性旺季、內需等原因亦影響著訂單的「氣候」,但問詢多家工廠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