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支招丨有外貿企業訂單減少,怎麼辦?國內國際兩條腿走路,是否行...

2020-12-21 央視財經

從3月12日開始,央視財經新媒體推出財經雲直播系列專題直播。3月本是外貿行業的「黃金月」,但隨著全球疫情的大暴發,多國採取了封關、封境的措施,大量跨境運輸陷入停滯,國內有的廠商外貿訂單驟減甚至取消。

外貿企業的生存現狀如何?外貿企業的出路在哪裡?全球供應鏈困局如何破解?央視財經雲直播,主持人張琳連線財經媒體人、《秦朔朋友圈》發起人秦朔,分享最新行業調研觀察→

受這次疫情影響最大的外貿行業是哪些?

秦朔:中國現在出口的總值裡面差不多60%都跟電子機械這一類的高度相關,這一類現在受到的打擊都很大,因為它很多零部件是全球配置的。很多零部件現在進不來,生產不了。

另外,第二類是中國出口服裝、紡織、玩具、鞋服等等。比如,本來有歐洲杯、東京奧運會,這裡面大量的吉祥物玩具和配套的禮品都是中國的強項,包括配飾,現在都停下來了。

但另一方面,也有十分火熱的行業,比如跟醫療物資相關的,像口罩、洗手液、消毒液、護目鏡、防護服等醫療防護物資。另外,一些在跨境電商方面起步較早,在境外設有海外倉的,貨物已經在境外的,也相對比較好。 外貿企業能不能適當轉型,轉向國內市場,國內國際兩條腿走路?

秦朔表示,出口企業如何去開發內需市場和兩條腿走路,他認為這是一個大的方向,但是難度也很大。因為中國市場的競爭比出口更激烈,內部市場價格戰、渠道戰、帳期的問題,還有國內市場變化特別快,進入到一個價格戰很殘酷、快速變化的市場到底行不行?比如,要建立渠道、打廣告、上社交媒體等。另外,國內消費水平和可接受價格能否吻合?國內市場電商經濟風起雲湧,外貿企業可否搭乘電商經濟轉型?

秦朔:過去很多外貿出口型企業就是代工企業,沒有自己的品牌。而近幾年,創造一個自己的品牌,利用國際化的電商平臺打造自己的品牌,是中國外貿出口企業的一個亮點。

中國現在電商佔經濟總額越來越高,數字經濟佔經濟總額差不多1/3,利用國內電商平臺其實是很好的方向,而且通過這次疫情很多人習慣了。地方政府現在也行動起來給予幫助,在寧波看到地方政府補貼、讓利,幫助企業跟電商對接。

一直做代工廠的外貿企業現在開始打造自己的品牌晚不晚?

秦朔:從中國的消費群體特點看,中國出生在1990年以後的人口現在已經有4億多了。年輕的一代,80後、90後,特別是90後,他們對新生事物、新品牌接受度相當高。由於新的消費階層,他們的消費偏好不斷地改變, 這給有顏值、價格還不貴、帶有網生特徵的新產品帶來了很大的機會。 過去覺得老品牌的地位不可動搖,但是現在有一種叫作「網生原創」的一些品牌,可能一開始是一個概念,在網上產生影響,到線下開店,這種趨勢非常厲害。 過去做代工廠,現在開始打造自己的品牌也不晚。

為何一直對中國供應鏈那麼有信心?

秦朔: 中國供應鏈其實不是一個企業的概念,而是一個網絡的概念。 中國有很多鎮甚至一個地方,可能在某一個產品上就是世界級的,供應全世界可能30%、50%,它為什麼能供應全世界這麼多? 發達國家、不發達國家、新興市場、各個種族有不同的偏好,它都能滿足,這說明什麼? 說明其彈性、靈活性非常強。

為什麼有這麼大的產能,同時彈性、靈活性這麼強?是因為本地各種零部件、零配件的中小微企業太多了。所以,目前形勢下,以龍頭企業來幫助供應鏈上的各個中小企業去生存、渡過難關,這可能是比較好的解決方法。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

今晚21:15,又會有哪位大咖來到直播間,與我們一起直擊美股開盤,直面市場焦點呢?下載央視財經客戶端,與資本市場零距離!

記者:張琳、王聿、甘露、王雪晴、李淵

相關焦點

  • 專家支招:有外貿企業訂單減少,怎麼辦?
    專家支招丨有外貿企業訂單減少,怎麼辦?國內國際兩條腿走路,是否行得通?  從3月12日開始,央視財經新媒體推出財經雲直播系列專題直播。3月本是外貿行業的「黃金月」,但隨著全球疫情的大暴發,多國採取了封關、封境的措施,大量跨境運輸陷入停滯,國內有的廠商外貿訂單驟減甚至取消。  外貿企業的生存現狀如何?
  • 聽說外貿工廠訂單大幅度減少,員工從四月份開始放假,這是真的麼
    工廠訂單減少、甚至被取消,確有其事,但放假三個月,這就有點太扯了! 2020年上半年,對於外貿企業來說,日子確實難熬!起初出於國內抗疫的要求,延遲復工復產,有訂單、卻沒有工人來生產;可現在,情況剛好相反,工人倒是上班了、訂單卻在大幅度減少!
  • 多個企業接到外貿訂單 外貿真的恢復了嗎?
    「歐洲重災區」義大利新增確診人數總體向下走,德國解封後有一波小反彈,但是總體可控。而美國疫情後來居上,日增確診人數上萬,歐洲部分國家日增上千,在這種情況下就開始解封,不排除大爆發的可能。現在就說全球外貿訂單恢復,市場需求全面恢復為時尚早。
  • 浙江省商務廳等9部門共推出《關於推動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的若干...
    近日,浙江省商務廳等9個部門共同制定的《關於推動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正式對外公布,提出10條舉措,推動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綜觀《意見》,不難發現有諸多亮點:不僅解決外貿企業眼前的困難,還通過解決眼前困難提出一些長遠的舉措,讓外貿企業真正實現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雙循環。年初以來,受疫情影響,我國外貿企業面臨著不小的壓力,這是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 訂單不能按時交付!疫情當前,外貿企業當如何應對?
    麥出海小編在此為各位支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積極行動起來,儘可能地減少損失:1.及時整理訂單合同 了解訂單進展狀況建議各位外貿人,外貿企業和出口廠家首先排查目前受影響的訂單及合同,及時統計,並充分了解每個訂單進展情況。2.
  • 外貿訂單驟減,內循環能否拯救中國服裝企業
    針對今年的外貿形勢,國家5月提出了「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6月發布了一份支持出口產品開拓國內市場的文件,為出口企業指出新方向。當時有不少外貿服裝企業表示,國內市場不是藍海,企業無法「說轉就轉」,無論是做代工還是自有品牌,都沒那麼容易。
  • 外貿回暖的東莞鏡像:訂單回流國內,企業面臨出海難題
    隨著「六穩」「六保」政策措施深入實施,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持續推進,廣東外貿進出口韌性還將持續。就在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報,對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其中,東莞市全面提升服務企業水平,有效穩住外貿基本盤的做法為43項受表揚的典型經驗做法之一。作為國內外貿依存度最高的城市,東莞的外貿回暖具有標本意義。
  • 外貿訂單銳減 紡織企業求變謀生機
    愛馬仕也宣布,關閉位於法國的42家生產基地至3月30日,另有多家品牌紛紛取消了2021早春度假秀。  受國外市場波及,國內不少紡織外貿企業開始出現訂單取消、生產停滯等情況。  3月19日,商務部召開網上例行新聞發布會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呈現蔓延之勢,一些國家生產、消費等領域受到衝擊,貿易活動減少,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在今後一段時間內,外貿企業可能將遇到外需不振、訂單減少等問題。  紡企求變自救  面對困境,一些紡企開始轉變思路,提前布局。
  • 「訂單排到明年5月!」東莞外貿回暖明顯,企業面臨出海難題
    隨著「六穩」「六保」政策措施深入實施,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持續推進,廣東外貿進出口韌性還將持續。就在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報,對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其中,東莞市全面提升服務企業水平,有效穩住外貿基本盤的做法為43項受表揚的典型經驗做法之一。
  • 疫情下的中國食品外貿:有公司的訂單沒了3/4!各國貿易限制雪上加霜
    隨著中國主要貿易夥伴進入「抗疫」緊急狀態,國際市場需求不振,外貿企業存在訂單被取消、延遲的現象。由於國際商貿活動受限,各類展會、洽談會被推遲或取消,企業很難獲取新訂單。劉長於指出,中國在財稅、金融、出口信保等領域出臺了一系列幫扶外貿企業的政策,幫助企業保市場、保訂單、保份額。
  • 疫情之下門店關門、外貿訂單減少怎麼辦?這家企業這麼嘗試,一下...
    商務部數據顯示,1-2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4.1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6%。其中,出口2.04萬億元,呈現了兩位數的降幅。海外疫情的蔓延,讓很多國家都採取了嚴格的防控措施,也讓國內的外貿企業承受了巨大壓力。
  • 訂單取消、運輸受阻、復工資金壓力大 銀行多渠道馳援外貿企業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服務經濟研究院院長林吉雙教授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分析,當前外貿企業遭受的壓力主要來自四方面,分別是國際訂單延後或取消、國際產業供應鏈斷裂影響復工、部分領域服務貿易活動陷入停止停滯以及國際貿易環境持續惡化導致貿易和投資陷入蕭條。
  • 青島三家外貿企業危中尋機 訂單量「逆勢增長」
    公司現有工人五六百人,其中70%是省外人員,往年正月初十之前就全部復工復產了,可今年2月10日(正月十七)企業復工時,車間裡工人返崗率只有20%,當時面臨的困難是有原材料、有訂單,但人手緊張、產能不足。進入3月份,情況發生逆轉:隨著國內疫情形勢好轉,工人基本返崗,產能恢復了,可國外疫情形勢卻越來越嚴峻,企業開始出現訂單減少、有貨賣不出去的難題。
  • 外貿企業要在「轉」字上下功夫
    輿論普遍認為,此次中央從切實幫扶外貿企業渡過難關的角度出發,對出口產品轉內銷工作進行了全面精準部署,體現了中央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著力穩住外貿基本盤的決心和信心。對於大多數習慣於訂單式生產的外貿企業來說,出口產品轉內銷並非易事,它們面臨著市場準入、產品標準、渠道建設及品牌重塑等一系列新問題。
  • 疫情下的外貿裂變①:大批外貿訂單被取消,已有工廠面臨關停,如何...
    2月份,國內疫情爆發,工廠復工生產難,發不出貨;3月份海外疫情爆發,大批訂單被取消,有貨發不出;面對這樣的局面,雨果網特別推出《疫情下的外貿裂變》系列報導,將深入剖析疫情下傳統外貿企業的生存現狀,並邀請行業專家,群策群力,為處在迷途中的傳統外貿企業指明出路! 就在上周,外貿退單潮開始顯現。
  • 昨天還在催貨,今天就取消訂單!疫情之下,外貿企業出路在哪?
    資料顯示,歐美地區雲集了ZARA、HM等多個知名快銷服裝品牌,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上述企業在全球採取大範圍閉店等措施,銷售受到影響。廣東某外貿企業是多個歐美服裝品牌部分款式產品的合作商之一。據記者了解,2月份國內新冠疫情形勢嚴峻,但當時該企業來自歐美的客戶訂單基本正常,員工復工問題是當時最大的困難,但這些都熬了過來。
  • 受訪外貿企業海外訂單推遲交貨 海外疫情令企業挑戰與機遇並存
    同日,東莞綠源新能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任謙接受記者採訪時也坦言:「雖然今年1、2、3月的客戶訂單明顯比往年同期增多,但隨著海外很多國家疫情的嚴峻,一些國家賣場都停止營業,我們部分客戶也要求延遲出貨,特別是最大的一個美國客戶要求訂單延遲一個月出貨;不僅如此,有的客戶將要下的訂單減少,甚至個別新項目取消,這會導致我們5月、6月生產的訂單會減少很多,也會令今年目標的完成受很大影響
  • 企業為什麼要做外貿?外貿訂單怎麼來?外貿客戶怎麼找?
    那麼此刻問題就來了,大家都知道外貿好做,但是應該怎麼做?客戶應該怎麼找?訂單怎麼來?外貿會比內銷好做嗎?從全球經濟貿易化來看,企業都在跟隨國家提倡的一帶一路政策。一帶一路國家貿易往來不斷增強,提前布局外貿的企業將佔得先機。穩外貿政策。今年,商務部、海關總署等相關部門同各級政府多措並舉,加碼穩外貿政策促進「雙循環」,全力幫助外貿、外資企業渡過難關,積極保障復工復產。中國加入全球最大自貿區RCEP。
  • 外貿訂單消失後:每天700家企業轉內貿,含ZARA代工廠
    記者從阿里巴巴獲悉,一個月內,阿里巴巴國內貿易平臺1688共計新增外貿工廠超2萬家,平均每天有近700家外貿工廠入駐,外貿工廠在平臺的交易額一個月已超220億元。阿里巴巴透露,自去年以來,國內至少32萬家外向型出口企業正在謀求轉型內貿。該平臺福建、江蘇和廣東產地企業在今年3月份的交易規模比2月份均增長250%以上。
  • 新華體育2019財報|健盛集團年產8億元運動襪,外貿訂單過重成掣肘
    國際知名品牌商均在不斷調整減少供應商個數、提高核心供應商的採購佔比,對核心供應商提出共同研發、具備快反供應鏈能力、自動化能力強等較高的要求。  外貿訂單過重成掣肘,推廣自有品牌遇挫  從財報來看,健盛集團2019年的境內和境外收入為1.98億元、15.6億元,分別佔比為11.3%、88.8%,同比2018年分別減少14.8%和增長16.6%。  也就是說,2019年,健盛的外貿訂單佔據了公司近九成營收,而國內銷售額不僅沒有增長反而出現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