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中新網新疆 2020年09月27日
連日來,新疆巴州三百餘萬畝的棉花地裡,400多臺採棉機正在有序採摘新棉。今年,新疆巴州棉花種植面積達308萬畝,其中機採棉面積預計達220萬畝以上。
眼下,在新疆巴州尉犁縣團結鎮東海子村的棉田中,六臺採棉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採棉作業。棉農郭世學是尉犁縣眾望棉花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技術部部長,看著合作社的棉花沒過多久就被打包成型、整齊排放,郭世學臉上樂開了花。今年,郭世學所在的合作社一共種植了5.5萬畝棉花,要是放在往年,這些棉花需要5500餘人花費70多天才能採摘完成,而如今通過採棉機採收,地裡的棉花只要小半個月就能全部採收完畢。
新疆巴州尉犁縣眾望棉花種植專業合作社技術部部長郭世學說:「按照5500人每天的費用和拾花成本基本上算下來2塊5一公斤,像我們450公斤的產量就得要1000多塊錢,那麼現在通過機採,網箱採棉機採摘只要160一畝,打孔採棉機只需要240一畝,這樣按照成本算下來每公斤採棉成本不到4毛錢。」
隨著種植成本的降低,棉農的收益不斷得到提高,腰包也一天天鼓了起來。而這一切都得益於國家的各項好政策。郭世學介紹:「當前種棉花國家也給了農民很大的多項政策支持,首先是種棉花補貼是18,600,這是一個價格補貼;第二個種植棉花收拾殘膜有殘膜補貼,;第三個在購買農機具上有農機補貼,像採棉機能補貼30%,像扒膜機械地膜回收一畝地有15塊錢的補貼,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棉積極性。」
機採棉不僅省錢、省時,還能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殘膜回收、秸稈還田等工作,棉農把土地平整好後,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種植其他農作物。今年,收完地裡的棉花後,郭世學還打算再種一茬冬小麥。
郭世學說:「我們通過種中早熟品種以後,及早把地騰出來以後可以種冬麥,把麥子及時地播下去,第二年在6月底左右就可以採收,接著可以再播110天的棉花品種,這樣我們兩年可以收到三季作物。」
新疆巴州尉犁縣是全國重要的高品質細絨棉和優質長絨棉產區之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使得尉犁縣所產棉花纖維長、色澤好、品質高,獲得了「國家級優質商品棉基地」和「全國棉花生產百強縣」的稱號。近年來,尉犁縣全面推廣機採棉作為推動棉花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降低成本的重要戰略來進行扶持。
新疆巴州尉犁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王祥金介紹說:「機採棉從種植開始就有要求,種植模式我們採取固定的株行距,苗期的管理要求18公分以下是不結桃子的,株高也是通過化學調控,一般調控到75~85公分這個高度,一切都是為了適應採棉機的機採。」
新疆德智農機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文強說:「我們以後主要發展的項目不僅僅是咱們現在所看到的採棉的業務,因為公司現在要做到棉花和棉花全產業的農事服務,耕、種、管、收要做到這四點,真正做到了咱們全產業的機械化和全產業的現代化。」
2020年,尉犁縣總共種植棉花面積102萬畝,機採面積達到96%以上。尉犁縣通過土地流轉、制定機採棉優惠政策、提供機採棉專屬優質棉種,選派專人跟蹤技術指導等多種方式,引導和激發棉農種植戶積極種植機採棉品種的熱情。
新疆巴州尉犁縣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張曉冬介紹道:「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土地流轉,實現農田的集約化、規模化種植,三年之內全部實現100%的機採模式。」
2020年,新疆巴州的棉花種植面積達308萬畝,其中機採棉面積預計達220萬畝以上。巴州機採棉大面積採收工作將持續到11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