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白色產業」韌勁十足:布局發展高產優勢棉區 提升棉花產業...

2020-12-13 中國經濟網

  11月,新疆南疆片片白色棉田裡,大型機械忙碌作業。鄉間道路上,棉農們駕駛拖車把採收的棉花運至加工廠。

  新疆是我國棉花主產區,也是世界重要棉花產區。2019年,全疆棉花總產量達到500.2萬噸,分別佔全國和全球棉花產量的84.9%和19.4%。作為支柱產業之一,新疆通過棉花質量監管、棉花公證檢驗、棉花質量補貼等手段,不斷提升棉花產業競爭力,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今年,為穩定棉花生產規模,新疆持續優化棉花品種數量,提高棉花品質,布局發展高產優勢棉區。

  「今年,全村70%的棉花品種為新陸中40號。」阿克蘇市喀拉塔勒鎮英阿克艾日克村委會主任麥合蘇提·艾米熱拉說,今年,村裡按照「一主兩輔」用種模式統一了品種,棉花價格也優於往年。

  「一主兩輔」,即新疆推動植棉縣市以1個主栽品種、2個搭配品種開展棉花種植,同時鼓勵因地制宜發展一縣一品、多縣一品,有效解決棉花品種多、雜、亂的問題,從源頭上提高棉花品質。

  阿克蘇地區是新疆的優質棉生產基地,今年棉花種植面積748.39萬畝,當地棉花總產量佔全國六分之一。今年,當地以優化棉花品種結構為突破口,全面推行「一主兩輔」用種模式。

  阿瓦提縣今年棉花種植面積逾142萬畝,推廣「一主兩輔」面積135萬畝。在位於阿瓦提縣的中棉集團阿瓦提棉花產業化有限公司,前來交售棉花的棉農絡繹不絕。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工作人員除了要為棉農測驗衣分、過磅、開票等,還需要確認棉農「一主兩輔」交售情況表。

  負責棉花收購的中棉集團阿瓦提棉花產業化公司副經理劉德輔介紹,交售情況表主要用來統計和核對棉花品種,長絨棉和細絨棉分別有3個規定品種,工作人員確認後就可以入廠交售棉花。「為了進一步保障棉花質量,進廠後的棉花採取單收、單垛、單軋的方式管理。」劉德輔說道。

  阿克蘇地區農業農村局種植與水產管理科科長王峰介紹,按照地區推薦、縣(市)選擇、農戶自願的模式,當地推薦棉花品種29個,實際選用品種15個,推薦品種實際種植超過518萬畝。「『一主兩輔』推薦品種面積超過85%,大多數植棉鄉鎮實現了『一鄉一品』,商品棉的一致性得到顯著提升。」王峰說。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八團一連,今年8000多畝棉花地也採取了「一主兩輔」用種模式。「棉花主品種為新陸中82號,去年試種該品種效果較好,今年大範圍推廣。」八團一連黨支部書記龍雨濤說道。

  棉花機械化採收面積近年來以年均超百萬畝的速度增長。2016年至2019年,全疆棉花機械化採收面積由486.23萬畝提高至1415萬畝,棉花機收水平由20.71%提高至53.91%。

  「採棉機採頭精準對接棉行,直線行走,把棉花的採淨率提高了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凱豐農機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廷更告訴記者,北鬥導航系統與大型採棉機組合,採棉機只需在棉田裡走上一趟,就規劃好了行進路線,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可實現24小時作業。

  今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三師圖木舒克市種植棉花114萬畝,機採率達93%以上,採棉機保有量達106臺,其中三成以上裝有北鬥導航系統。

  兵團三師圖木舒克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秦德江說,年初播種時行距固定,使用北鬥導航的採棉機能夠做到對行採摘、精準採摘,提高了採摘質量,也提高了作業效率,有利於棉農增收。

  除了大力推進先進適用、高效智能、綠色環保農業機械,新疆農機化科技創新也取得新進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科技創新行列。

  新疆沙灣縣廣大農業機械製造有限責任公司是當地一家自主研發大型農用機械的企業,公司總經理趙廣軍告訴記者,公司目前擁有專利技術約10項,生產的農用機械約佔北疆市場份額的50%。

  棉花採購商李法杉10月初就從山東來到阿克蘇地區,為企業採購棉花。「我們和當地企業合作,採取訂單收購方式,保障收購棉花的品質。」

  與李法杉合作的企業阿克蘇科潤良種棉業有限公司以良種繁育和棉花加工為主,公司總經理張希順告訴記者,企業今年聯合農戶成立了合作社,種植基地有10餘萬畝棉花,企業收購棉花時採取單收、單垛、單軋形式,大大提高了棉花品質。「上下遊多方聯動,發展訂單式合作,棉花的銷路才會更好。」張希順說道。

  據悉,新疆按照「提質量、降成本、增效益」的目標,繼續優化棉花生產布局,推動棉花向種植規模在20萬畝以上的28個優質棉生產縣市集中,持續推動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經濟日報記者 耿丹丹)

(責任編輯:李方)

相關焦點

  • 新疆:布局發展高產優勢棉區 提升棉花產業競爭力
    新疆:布局發展高產優勢棉區 提升棉花產業競爭力 2020-12-12 14:54:28 來源:新疆新聞在線網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不斷提高棉花優良品種覆蓋率和機械化生產水平
  • 新疆棉花產業向高質量發展
    經濟日報記者 耿丹丹 11月,新疆南疆片片白色棉田裡,大型機械忙碌作業。鄉間道路上,棉農們駕駛拖車把採收的棉花運至加工廠。新疆是我國棉花主產區,也是世界重要棉花產區。2019年,全疆棉花總產量達到500.2萬噸,分別佔全國和全球棉花產量的84.9%和19.4%。
  • 科技助湖北省棉花產業重現生機
    棉花,曾是湖北的優勢農作物。受國家政策影響和比較效益影響,前些年,我省棉花產業走向低谷。  隨著世界經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今年以來,國內棉花產業形勢發生變化,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成為不二選擇。湖北棉花產業如何尋找突破口,順應新變化,再創輝煌?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進行了採訪。
  • 淺析新疆棉花高產種植的十大關鍵控制技術
    摘要:根據新疆植棉地區棉花生產特點,並通過對新疆棉花生產高產創建的實踐和對植棉產量潛力分析,淺析了控制技術的精準性、掌握高產棉花特性和打破產量限制因子及制定高產技術路線的必要性,提出了「掌握性狀、優化群體和個體、器官消長、優化棉田環境和異常生長」 的控制技術。以實現新疆棉花種植高產再高產,為新疆棉花均衡增產提供技術支持。
  • 共促兵團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
    日前,兵團市場監督管理局與中國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簡稱供銷e家)及所屬全國棉花交易市場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棉花公檢質量科研攻關等8個方面開展合作,全面推進兵團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根據協議,雙方將共同開展棉花公檢質量科研攻關,成立兵團棉花公檢質量提升課題組、兵團紡織配棉課題組,研究兵團棉花公檢數據特別是質量數據,有效服務新疆紡織業發展;藉助計算機自動配棉系統,解決優棉優用、質量冗餘過剩問題;開展比對國內及國際先進的棉花質量監測分析,著力提升兵團棉花國際市場競爭力;發揮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參謀」和技術支撐作用,服務兵團棉花市場監管工作,利用大數據
  • 「寬早優」模式引發新疆棉花種植重大變革
    不過,提升品質才是現在最需要關注的問題。宋美珍說,目前新疆棉花種植已普遍應用地膜覆蓋播種、水肥一體化滴灌,棉花機採率也大幅度提高。傳統的「矮密早」一膜六行高密度植棉雖產量不低,但在矮化品種上進行機採,含雜率高的問題愈加凸顯,難以滿足紡織企業對棉花品質的要求,迫切需要更適合機採棉作業的良種良法。現在他們正在示範推廣的「寬早優」一膜三行植棉技術,在棉花品質提高方面已取得良好效果。
  • 新疆沙雅縣:智能化融入棉花產業鏈
    如何讓棉花提質增效、讓棉產業提檔升級,是沙雅縣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2017年,沙雅縣承接南疆50萬畝高效節水增收試點項目工程。以該項目為突破口,全縣大規模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過去的小地塊整合成100畝至300畝的大條田後,土地碎片化、經營分散化、從業人員多、組織化程度低等問題迎刃而解。」沙雅縣委改革辦負責人唐友林說。
  • 新疆棉花採摘期 智能農機助力疆棉生產
    新京報訊(記者 耿子葉)目前,中國棉花主產區新疆迎來棉花豐收季。近日,陸續進入棉花採摘的高峰期。在新疆喀什等地,採棉機在棉田中來回穿梭進行機械化採收。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統計,2020年新疆棉花播種面積逾3761萬畝,其中,南疆棉區超1600餘萬畝。
  • 【新開局 新徵程】立足特色優勢 發展「十大產業」
    新疆作為國家優質棉花生產基地,正加快棉花產業升級步伐,向國家重要棉紡產業基地升級發展,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 □記者約提克爾·尼加提攝   □姚彤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迫切需要產業支撐。
  • 棉花封尖管理技術
    新疆2019 年植棉面積佔全國植棉總面積的70%,皮棉產量佔全國皮棉總產量的84.9%。機採棉的高效快速發展為新疆棉花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目前新疆棉花機採面積已達166 萬hm2,北疆機採率在90%以上,南疆機採率接近40%。
  • 棉花進入採摘期 科技助力新疆棉田「無人作業」
    在新疆喀什地區巴楚縣,採棉機在棉田中來回穿梭進行機械化採收。 熱孜萬古 攝 中新網新疆喀什10月6日電(熱孜萬古)眼下,中國棉花主產區——新疆迎來棉花豐收。在新疆喀什地區巴楚縣,伴隨著機械轟鳴聲,採棉機在棉田中來回穿梭進行機械化採收。當地棉農阿布都卡地爾·麥麥提說:「如今通過大型採棉機採收,效率高了很多。」
  • 裝配式建築產業的發展趨勢與布局特徵
    近年來我國人口生育率降低,老齡化程度加快,人口紅利優勢喪失,建築從業人員減少,導致人力成本上升。農民工選擇建築業意願持續走低,預計未來將進一步推動建築業人工費用上升。相比於現澆式建築大量使用人工的建造方式,裝配式建築運用精細化分工大大提升生產效率,人力需求較低。
  • 電子信息產業:「六廊」區域布局及發展趨勢
    為促進我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的進一步實施,本文立足「六大經濟走廊」及其產業特徵,從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模、盈利水平等方面,對「六大經濟走廊」區域內的電子信息產業布局及發展趨勢進行了系統分析,並在電子信息製造業在實施「走出去」戰略的產業層面和企業層面提出了政策建議。
  •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玉米變「尼龍」 技術革新讓新疆傳統產業不...
    凱賽(烏蘇)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使用聚醯胺製成的短纖。該公司副總經理王洪波說,工廠一年可消耗30萬噸的原料玉米,生物基單體製成的尼龍,具有比天然紡織材料更高的強度、阻燃性、吸溼排汗性、易染性等優勢,這條既綠色又便捷的生產鏈是新疆傳統產業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的縮影。多年來,新疆引導紡織產業向下遊延伸,重點發展織布、針織、產業用紡織品、服裝、家紡等產業,在疆內適時推動合成纖維新材料等相關產業發展,取得初步成效。
  • 成功申請棉花期貨交割倉庫 助力新疆棉業騰飛
    據劉中海介紹,經過多次的調研與分析,結合新疆特別是南疆地區與庫爾勒市、鐵門關市資源優勢和可挖掘潛力,再考慮到新疆冠農集團業務發展的規劃,大家一致認為這個「好釘子」應在棉花市場找。另外,我國棉花下遊產業布局也出現了重大調整,其中大中型紡織企業紛紛入駐新疆,當前疆內的紗錠產能已達2000萬錠,更令他們重視的是近年來鄭商所在促進棉花期貨業務向新疆南疆調整規劃方面,依據兵團深化改革向南發展的戰略規劃,穩步推進棉花期貨等業務不斷向南布局,給新疆棉農增收、棉花產業發展帶來了福音,令市場形成了新疆棉花產業植入期貨等業務、滾動發展向南的新格局。
  • 解讀2020年棉花生產情況:全國棉花產量持平略增
    解讀2020年棉花生產情況:全國棉花產量持平略增2020/12/25 13:36:1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2020年全國棉花產量持平略增——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李鎖強解讀棉花生產情況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棉花產量數據顯示,2020
  • 廢除「棉花法案」
    總統籤署廢除法案 近日,哈薩克斯坦總統託卡耶夫籤署了《關於棉花產業問題對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部分法律條款進行補充修改和廢除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法案》法案。 對此,哈薩克斯坦議會網站發布了解釋性消息稱,修改法律是為了減少棉花行業的行政壁壘,為吸引投資和銀行貸款創造條件。 消息稱,通過分析執法實踐得出的結論是,《哈薩克斯坦棉花產業發展法》對棉花產業有過多管制,還形成了不必要的行政壁壘。結果,棉花產業的外國投資減少,貸款也停了。
  • 「十四五」期間新疆重點發展「十大產業」
    從自治區黨委九屆十一次全會獲悉:未來5年,我區將立足新疆特色優勢,重點抓好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電力、紡織服裝、電子產品、林果、農副產品加工、饢、葡萄酒、旅遊等「十大產業」,
  • 棉農教你選擇棉花品種以及對田間技術管理的看法
    我們必須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有效積溫並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種植的高產品種,品種不能給你帶來直接高產,卻能給你帶來實現高產的可能性,能否把這種可能性轉變為現實產量,就必須創造有利於品種實現高產的有利條件。例如:適合該品種種植的種植環境,生存環境、水肥環境、植保環境、管理環境。
  • 新疆農墾科學院:以科技助力脫貧攻堅|棉花|新疆|兵團|新疆農墾科學...
    用科技力量提升育種水平新疆是我國最大棉花生產基地,2018年棉花生產量達511.1萬噸,佔全國棉花產量的83.8%。但有誰想到,新疆農墾科學院成立之初,曾有外國專家斷言:北緯42度以北是棉花生長的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