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新疆南疆片片白色棉田裡,大型機械忙碌作業。鄉間道路上,棉農們駕駛拖車把採收的棉花運至加工廠。
新疆是我國棉花主產區,也是世界重要棉花產區。2019年,全疆棉花總產量達到500.2萬噸,分別佔全國和全球棉花產量的84.9%和19.4%。作為支柱產業之一,新疆通過棉花質量監管、棉花公證檢驗、棉花質量補貼等手段,不斷提升棉花產業競爭力,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今年,為穩定棉花生產規模,新疆持續優化棉花品種數量,提高棉花品質,布局發展高產優勢棉區。
「今年,全村70%的棉花品種為新陸中40號。」阿克蘇市喀拉塔勒鎮英阿克艾日克村委會主任麥合蘇提·艾米熱拉說,今年,村裡按照「一主兩輔」用種模式統一了品種,棉花價格也優於往年。
「一主兩輔」,即新疆推動植棉縣市以1個主栽品種、2個搭配品種開展棉花種植,同時鼓勵因地制宜發展一縣一品、多縣一品,有效解決棉花品種多、雜、亂的問題,從源頭上提高棉花品質。
阿克蘇地區是新疆的優質棉生產基地,今年棉花種植面積748.39萬畝,當地棉花總產量佔全國六分之一。今年,當地以優化棉花品種結構為突破口,全面推行「一主兩輔」用種模式。
阿瓦提縣今年棉花種植面積逾142萬畝,推廣「一主兩輔」面積135萬畝。在位於阿瓦提縣的中棉集團阿瓦提棉花產業化有限公司,前來交售棉花的棉農絡繹不絕。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工作人員除了要為棉農測驗衣分、過磅、開票等,還需要確認棉農「一主兩輔」交售情況表。
負責棉花收購的中棉集團阿瓦提棉花產業化公司副經理劉德輔介紹,交售情況表主要用來統計和核對棉花品種,長絨棉和細絨棉分別有3個規定品種,工作人員確認後就可以入廠交售棉花。「為了進一步保障棉花質量,進廠後的棉花採取單收、單垛、單軋的方式管理。」劉德輔說道。
阿克蘇地區農業農村局種植與水產管理科科長王峰介紹,按照地區推薦、縣(市)選擇、農戶自願的模式,當地推薦棉花品種29個,實際選用品種15個,推薦品種實際種植超過518萬畝。「『一主兩輔』推薦品種面積超過85%,大多數植棉鄉鎮實現了『一鄉一品』,商品棉的一致性得到顯著提升。」王峰說。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八團一連,今年8000多畝棉花地也採取了「一主兩輔」用種模式。「棉花主品種為新陸中82號,去年試種該品種效果較好,今年大範圍推廣。」八團一連黨支部書記龍雨濤說道。
棉花機械化採收面積近年來以年均超百萬畝的速度增長。2016年至2019年,全疆棉花機械化採收面積由486.23萬畝提高至1415萬畝,棉花機收水平由20.71%提高至53.91%。
「採棉機採頭精準對接棉行,直線行走,把棉花的採淨率提高了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凱豐農機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廷更告訴記者,北鬥導航系統與大型採棉機組合,採棉機只需在棉田裡走上一趟,就規劃好了行進路線,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可實現24小時作業。
今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三師圖木舒克市種植棉花114萬畝,機採率達93%以上,採棉機保有量達106臺,其中三成以上裝有北鬥導航系統。
兵團三師圖木舒克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秦德江說,年初播種時行距固定,使用北鬥導航的採棉機能夠做到對行採摘、精準採摘,提高了採摘質量,也提高了作業效率,有利於棉農增收。
除了大力推進先進適用、高效智能、綠色環保農業機械,新疆農機化科技創新也取得新進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科技創新行列。
新疆沙灣縣廣大農業機械製造有限責任公司是當地一家自主研發大型農用機械的企業,公司總經理趙廣軍告訴記者,公司目前擁有專利技術約10項,生產的農用機械約佔北疆市場份額的50%。
棉花採購商李法杉10月初就從山東來到阿克蘇地區,為企業採購棉花。「我們和當地企業合作,採取訂單收購方式,保障收購棉花的品質。」
與李法杉合作的企業阿克蘇科潤良種棉業有限公司以良種繁育和棉花加工為主,公司總經理張希順告訴記者,企業今年聯合農戶成立了合作社,種植基地有10餘萬畝棉花,企業收購棉花時採取單收、單垛、單軋形式,大大提高了棉花品質。「上下遊多方聯動,發展訂單式合作,棉花的銷路才會更好。」張希順說道。
據悉,新疆按照「提質量、降成本、增效益」的目標,繼續優化棉花生產布局,推動棉花向種植規模在20萬畝以上的28個優質棉生產縣市集中,持續推動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經濟日報記者 耿丹丹)
(責任編輯: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