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智庫研究員 高浩榮
韓國媒體3月9日報導稱,一場由網民自發發起的「口罩禮讓活動」正在韓國的社交網絡平臺上興起。
「在未來四周不購買口罩,把口罩留給需要的人。」
「請讓出KF94口罩。」
「我沒事,你先來。」
「我戴棉布口罩。」
……
這是發起這場「口罩禮讓活動」的網民們在社交網絡平臺的留言。發起這場活動的大都是韓國的年輕人。在「一罩難求」的當下,年輕網民們的「禮讓」行動感動了不少韓國民眾。
眼下正是韓國新冠肺炎疫情吃勁的時候,自2月19日以來,韓國每天新增的確診患者爆發性增長,2月28日新增達到頂峰的916例,此後雖開始逐步減少,但形勢依然嚴峻,截至3月9日,韓國累計確診患者達到7478例,當天新增96例。韓國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第一總括調整官金剛立9日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速度確實有所放緩,但疫情形勢仍嚴峻,尚難斷言疫情好轉」。
在嚴峻的防疫形勢下,口罩自然成為必需品,也成了稀缺品。便利店、藥店的大門上紛紛貼出「口罩斷貨」的告示,人們為了買到口罩東奔西走,長時間排隊,怨聲四起。為了滿足民眾需求,韓國政府想盡了各種辦法:擴大口罩產量,一個月內將口罩日產量從1000萬個擴大至1400萬個,禁止口罩出口,規定口罩價格上限……然而口罩供應仍沒有根本好轉。
不得已之下,韓國政府推出了限購措施,出臺了「限號購買口罩」的辦法。所謂「限號購買」,猶如汽車限行政策。韓國規定,從3月9日起,根據出生年份的末位數把居民分為五批,一周五天各允許一批居民購買口罩。出生年份末位數為1和6的居民可在周一購買口罩,末位數2和7的居民可在周二購買口罩,末位數3和8的居民在周三購買口罩,末位數4和9的居民在周四購買口罩,末位數5和0的居民在周五購買口罩。周六和周日只允許一周中未能成功購買口罩的居民購買。每人每周限購2個口罩。
「限號購買」顯然是為了公平,有利於消除社會上因為購買口罩而出現的一些亂象,但是,由於供應量不足,仍難免出現市民在規定日子裡無法買到口罩的情況,尤其是一些特殊人群,例如患有其他疾病需要經常出入醫院的人,口罩需求量大,一周兩個口罩根本不夠。
面對這一困境,韓國藥師協會建議,需要照看新冠肺炎患者的醫護人員應佩戴KF94口罩,身體相對較差的人在狹窄空間中與他人接觸時可佩戴KF80口罩,而健康的成年人只需要佩戴棉布口罩即可預防感染新冠病毒。藥師協會表示,「戴口罩只是預防感染的多種方法之一」,「比起佩戴口罩來,更重要的是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做好個人衛生」。這一建議得到韓國政府的認可。韓國國務總理丁世鈞3月8日在疫情最嚴重的大邱市發表講話表示,「在感染風險不大的地方,建議大家佩戴棉布口罩」,「包括我在內的公職人員將以身作則,帶頭佩戴棉口罩」。
新冠疫情對韓國來說也可稱為一場國難。國難當頭之際,一場「禮讓口罩活動」應運而生。這不由得使人想起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韓國經濟遭受嚴重衝擊,國庫空虛,不得不忍受苛刻的條件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援。韓國當時稱之為「國難時代」和「IMF時代」。也就是在那時,韓國民眾自發地發起一場捐獻黃金珠寶的運動,把珍藏的黃金首飾拿出來獻給國家,為克服國難貢獻一份力量。如今的「禮讓口罩活動」,與當年的捐獻黃金珠寶運動如出一轍,可歌可敬。
在國難面前團結一心的民族是沒有任何困難不能克服的,沒有任何國難不能戰勝的。正如韓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迅速克服亞洲金融危機那樣,「禮讓口罩活動」的興起,或者也預示著韓國戰勝新冠肺炎的日子為期不會太遠了。
何況韓國不是在孤軍奮戰。在中國疫情爆發時,韓國政府、企業和民間向中國提供了寶貴的支持和援助。而在韓國疫情加重之時,中國也同樣援手相助。據報導,中國政府決定向韓國提供110萬口罩、1萬套醫用防護服和5萬人份檢測試劑的援助,並在克服自身困難的同時決定向韓國出口口罩,首批500萬隻,包括普通醫用口罩和N95口罩,今後還將繼續向韓國出口口罩,以支持韓國抗擊疫情。
一隻平時看起來不起眼的口罩所引發的「禮讓」和相互幫襯,既反映了韓國民眾共克時艱的精神,也見證了中韓兩國守望相助的深情厚誼。這種精神和情誼,何嘗不是命運共同體的一個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