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之光照廊坊,和諧之風潤全城。
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是潤物無聲的春雨,是每一次的相互禮讓,是每一次的奉獻,是每一次的溫暖傳遞。廊坊人用友善禮讓匯聚起磅礴的文明力量,為這座城市增添了溫度與活力。
打招呼時,用敬語稱呼;過馬路的時候,機動車會主動禮讓;購物的時候,大家會自覺排隊……如今,友善禮讓已經成為廊坊最美的底色,在這片熱土上到處洋溢著向上向善、互愛互助的和諧氣息。
根植於內心的修養——凡人善舉,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文明人創文明城,文明城養文明人。「廊坊現在是全國文明城市,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文明人、辦文明事,我要從自身做起,力所能及幫助身邊人,爭做文明好市民。」像市民張亞麗一樣,更多的廊坊人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文明。
自「友善禮讓美好相伴」行動啟動以來,全市廣大幹部群眾積極行動起來,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爭做文明「宣傳員」「示範員」「勸導員」「監督員」,讓文明有禮融入生活,讓文明行為成為日常習慣。
為強化文明禮儀普及宣傳,我市制定出臺《廊坊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實施細則》,利用大講堂、社區、學校等開展全方位學習宣傳活動。同時,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開展文明禮儀培訓,推廣文明用語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村街。
和諧的鄰裡關係、禮貌的交流方式、有序的交通環境等充分展示著市民的「文明素養」。如今,在我市處處都可見友善禮讓,市民之間互幫互助、真誠相待,社會環境日顯溫馨和諧。
為他人著想的善良——榜樣引領,友善禮讓溫暖人心
小節之處顯大德,細節之中見文明。11月24日下午,在市區公交車站,一輛4路公交車緩緩駛入站點。記者看到,乘客們有序上車,不少年輕人還主動退到隊伍後面,讓老人和小孩先上車。「阿姨,你來坐這裡。」透過車窗,一句暖心的言語滲入人心,只見一名年輕女子主動站起,將座位讓給老人。
廊坊人的友善禮讓不僅體現在公交車讓座上,還體現在主動避讓救護車、攙扶老人過馬路、隨手撿起地面垃圾以及不隨地吐痰等各個方面。
在市醫院,繳費窗口排起長龍,兩位老人蹣跚著走到了隊伍最後面。「大爺大媽,你站我前面吧。」此時,一名年輕女子主動「讓位」,見此情形,不少排隊的人也後退禮讓。
友善禮讓還體現在志願服務上,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們經常行走在市區的公園、社區、村街向市民群眾發放《廊坊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禁止隨地吐痰 養成文明習慣倡議書》,引導市民養成禮讓他人、主動排隊等文明習慣,讓「您好」「請」「謝謝」等文明用語脫口而出,讓文明浸潤日常生活。
無需提醒的自覺——春風化雨,文明新風湧動全城
「每一位交通參與者都是友善禮讓的踐行者,我雖說每天都騎電動車上下班,也嚴格要求自己,不越線停車,不擠佔機動車道,不逆行。大人們做榜樣,孩子們會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上班族程豔麗說。
如今,放眼廊坊,各級各部門及廣大市民群眾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爭當文明先鋒,爭做文明有禮廊坊人,提高個人文明素養,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為創新廊坊、數字廊坊、健康廊坊、平安廊坊建設貢獻力量。
剛從萬達嘉華酒店出來的市民張婷,出門就看到了路邊整齊待客的計程車。一招手,一輛計程車停靠在她身旁。「您好,請您系好安全帶。您要去哪裡?」上車後,張婷就被司機的微笑感染,乾淨整潔的車內環境讓她倍感舒適。到達目的地後,司機主動把車票遞給她,並提醒她帶好隨身物品,下車注意安全。
「酒店服務員很貼心、計程車司機很禮貌、路口交警很熱心,我覺得在廊坊,走到哪兒都很舒心。」張婷說,不僅如此,出門在外的時候,鄰居阿姨會幫我照料家裡的寵物,我會給阿姨帶小禮物,鄰裡之間就像親人一樣,彼此惦念。
一樁樁感人故事,演繹著大愛真情,一件件善行義舉,提升了廊坊溫度。在他們的帶動下,全社會形成了見賢思齊、爭做好人好事的文明新風,「善」的力量不斷在城市擴散。
【來源:《廊坊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