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有效促進健康,延年益壽,很多人都會選擇這種步行方式來鍛鍊身體,因為它實在太方便了。走路這種方式確實節約了成本,而且不受場地的限制,從而達到促進健康的目的,而且在行走的過程中,可以使下肢血液循環速度加快,提高人體代謝能力。另外很多人認為走路的速度與壽命有關。這種說法是正確的的嗎?其實,走路的速度確實與壽命有一定的關係。對於那些體質比較差,年齡較大的人的人來說,他們的速度可能慢得多,因為他們的心肺功能不好,走路時如果加快腳步,就會感到疲勞。而且如果有關節或骨骼病變,行走速度也會減慢。
此外,《紐約時報》報導,走得快的人比走得慢的人死亡率低。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觀察了近500名老年人之後,花了大約10年的時間。最後數據顯示,他們的平均步行速度是每秒0.9米,每秒步行超過1米的人壽命更長一些。而且走得慢的人中有約有77%的人壽命比較短,那些走得更快的人則活得更久。研究人員說,調查顯示,即使不是老人,步行速度也是大多數人的「壽命預測因子」。
不過,不管走得快還是走得慢,多走路肯定對大家的健康有好處。走路被世界衛生組織譽為「世界上最好的運動」,很多研究都表明多走路的人更健康。但是運動鍛鍊要掌握適當的方法,只追求速度和步數會傷害到身體健康。
經過科學家研究,每天走6000步左右就可以達到健身的效果。具體做法是每天步行6000步到7000步之間,控制在30分鐘左右的時間,走路的長短應該在3~4公裡。而且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的建議,成年人應該每天進行6000步以上的體育鍛鍊。所以每天走6000步左右離長壽更近!日常生活中,我們走幾步上廁所,去食堂吃個飯,就可以很輕易的達到6000步,而且還可以改善大家的身體健康。如果達不到標準,可以通過上下樓梯來補足步數,只要長期堅持下去,大家的體質就會有很大的提高。另外,每天最佳鍛鍊時間是早上十點鐘之前。
走路為什麼會讓我們更長壽?因為它對心肺功能的影響很大。我們的心臟每天跳動10萬次左右,血液從心臟流出後又被肌肉送回來。當我們在走路的時候,每一步都在幫助血液回流到心臟,加快了體內的血液循環。所以大家在走路的時候就會鍛鍊到心肺功能,讓心臟變得更好。
最後,大家在走路的時候要注意步速問題,當你走得太快時,步幅過大就會引起用力過大,損傷到下肢關節,尤其是髖關節和膝關節。可能開始的時候症狀不顯,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軟骨和半月板都會受到磨損。除了關節磨損外,步行速度太快還可能造成膝關節以及足跟的韌帶和骨膜勞損。就算大家走的步數不多,也會因為行走姿勢的不正確,對側足造成一定的損傷,此外,走路太快也會損害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嚴重的話會很有可能導致心臟血管痙攣誘發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