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土壤,擴大根系集中分布層:
任何果園中,果樹根系分布雖然有淺有深,有近有遠,但都有一個相對集中分布的層次,稱為根系集中分布層。黏土地果園偏向上,一般在地表下15~35釐米的地方:沙土地果園偏向下,一般在20~40釐米的區域。為什麼果樹根系會出現相對集中分布的特點呢?依據根生長與土壤環境相適應的特性來分析,這是由於土壤條件越適宜、越穩定的地方,根系生長越好,而且存留越多的緣故。因此可以說,根系集中分布層實際上是土壤環境中的生態(水、肥、氣、溫等)最適層。創造和擴大生態最適層是果園土壤改良和土壤管理的基本任務。
果園土壤中的水分狀況越向下層越穩定,溫度條件也是這樣。但是,土壤透氣性卻相反,越向下層越差。由於下層透氣性變劣,好氣性微生物活動也受到影響,因此被釋放出的有效態養分也減少。總的來看,影響根系集中分布層向下擴展的因素主要是透氣性。
深翻熟化下層土壤是誘使根系集中分布層向下擴展的主要措施。尤其是土質較黏的土壤,更多的增施較粗的有機物(如秸稈、細碎樹枝之類),以便使下層有更多的孔隙,改善其透氣性。在沙質土果園中,則著重改良下層的沙性,提高保水保肥力,均勻摻加黏土及有機肥更為重要。地下水位過高的果園,應重視排水以降低地下水位。山地果園土壤下層為巖石的,必須擴穴換土。
任何土壤都分活土(熟土、陽土)和死土(生土、陰土)兩層。根系集中分布層在活土中,但不是從地表就開始,而是從地表下10~15釐米處向下才大量生根。為什麼靠近地表的活土中根量很少呢?仔細分析一下就可知道,這個部位的土壤,雖然透氣性最好,有效態的養分也最富集,但春天易幹早,夏季土溫太高,冬天又特別寒冷,一年四季水分和溫度條件很不穩定,影響根的生長和存活。
地表這一層實際上是生態不穩定層。如何把這一不穩定層改造成為水、肥、氣、溫等條件都穩定的土層,也是擴大根系集中分布層的一條重要途徑。以往生產中只注重了深翻熟化向下擴大,而不同程度地忽視了向上擴大。根據山東農業大學幾十年的研究,通過地膜覆蓋或樹盤覆草兩種方法,可以使土壤表層變成水、肥、氣、溫穩定而適宜的土層,使根系集中分布層向上擴大。在山地、輕鹽地上顯示了壯樹、豐產、降低成本等良好效果。近年來已先後在山東、河北、河南、甘肅定西等地被採用,面積已超過四萬畝,經濟效益顯著。
(1)地膜覆蓋、穴貯肥水
地膜覆蓋使用農用塑料薄膜,只覆蓋樹盤(與樹冠大小相同的地面部分)。覆蓋前最好先整出樹盤,澆一次水,施用適量(0.5~2千克碳酸氫銨或0.25~1千克尿素,依樹大小而定)化肥。然後將地膜蓋上(面積視樹冠大小而定),四周用土壓實封嚴。覆膜後一般不再澆水,也不再耕鋤。一年之後,當原有地膜老化破裂之後,可再覆一次。膜下長出的草不必鋤掉,因又黃又嫩不結子,兩年之後就不再長草了。
在特別瘠薄幹早的山地果園,旱季為了便於追肥灌水,可結合地膜覆蓋挖穴貯肥水的辦法(圖6)。即在樹盤中挖深40~50釐米、直徑40釐米左右的穴,將優質有機肥約50千克與穴土充分拌和,填入穴中,也可加入一個草把,然後澆水再覆蓋地膜。在穴上地膜中戳一小洞,平時用土封嚴,追肥灌水時扒開土,灌入少量肥水(30千克左右),水滲入穴中再封嚴。這種方法省肥省水,增產效果很大。施肥穴可每隔1~2年改動一次位置。
澆水孔,地膜覆蓋、穴貯肥水,地膜覆蓋,大大減少了地面蒸發和水分消耗膜下土壤溼潤,全年相對穩定。覆膜後,冬季表層土壤不過冷,很多情況下不結凍,根系過冬安全,早春地溫上升快,新根發生早,有利於水分養分及時吸收並供給地上部萌芽、開花、抽條、展葉所需。夏季膜下水汽凝聚,形成類似反光膜,反射強光,上溫也不高,不至於抑制根系活動:由於覆膜後水分、溫度條件改善,透氣性良好,土壤微生物活動旺盛,釋放出來的有效養分較多。這一切都為根系生長和吸收創造了同步的適宜條件,避免了灌水造。在覆蓋地膜的前提下,再結合穴貯肥水,進一步創造了一個水分充足、養分富集、透氣良好的局部環境,穴的周圍新根密集,活動旺盛。這種局部根密度和功能增強的作用,基本滿足了地上部枝、葉、花、果生長的需要。由於穴貯肥水,用肥水經濟,在乾旱瘠薄的山區很有大面積採用的價值。
(2)樹盤覆草。
在草作物秸稈充足的地方,以草代膜,實行樹盤覆草,更為有利。覆草除兼具地膜覆蓋保水防旱,冬季增溫夏季降溫,改善透氣性,增進微生物活動和增加有效養分等作用外,由於草下無光,雜草不再生長,而且覆草爛後,表土有機質大大增加,土壤結構明顯改善,果實生長健壯,產量倍增,這比地膜覆蓋只加速有機質分解更優越。
改良土壤,擴大根系集中分布層:地膜覆蓋、穴貯肥水和樹盤覆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