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夫:促兩岸融合 使統一條件愈發充分

2020-12-18 華夏經緯網

孫亞夫(中評社 海涵攝)

  12月16日,「兩岸關係發展的經驗與啟示」學術研討會暨《兩岸關係40年曆程(1979-2019)》新書發布會在京召開。會議期間,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主任、講座教授孫亞夫接受了中評社記者採訪。孫亞夫表示,進入2021年,臺海形勢在一些最根本的方向上依舊會是緊張的;但是,也可以看到,2021年,兩岸人民的往來,兩岸經濟、文化、社會交流合作還會繼續發展,大陸也還會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最新出臺的「十四五規劃綱要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論述了「融合發展」,闡明了我們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是要達到融合的目的,這樣一來,「和」、「統」的意思更加明顯。這也要求我們推動兩岸各方面交流,達到兩岸融合的目的,使統一的條件越來越充分。

  孫亞夫說,回顧2020年,兩岸貿易投資逆勢增長、社會文化各領域交流也在不斷開展,這是兩岸關係中很好的一個面向。在臺海形勢緊張的時候,兩岸同胞之間的交流合作很必要、也很重要,這是兩岸關係很生動的一個方面。

  「進入2021年,與臺海形勢相關的一個因素會發生很大變化,即美國執政黨更迭、新政府上臺,這會對臺海形勢產生一定影響,」孫亞夫分析說,把中國作為最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進行打壓是美國朝野的共識,而長期維持臺海兩岸「不統不獨」的局面、把臺灣抓在手裡,這是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歷屆美國政府的做法。美國新政府上臺之後,這兩點都不會發生變化,這就導致臺海形勢在一些最根本的方向上依舊會是緊張的。

  「但是從當前各種情況看,美國新政府也有可能去改變川普任內在臺灣問題上所採取的冒進、愚蠢、刺激『臺獨』勢力作怪的一些做法,」孫亞夫表示,從這個層面上看,臺海形勢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同時,也可以看到,2021年,兩岸人民的往來,兩岸經濟、文化、社會交流合作還會繼續發展,大陸也還會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被問及如何看待所謂的「兩岸民意對撞」,孫亞夫表示,從我們黨和政府的考慮和方針政策來看,我們依然將團結臺灣同胞視為兩岸關係發展的動力,依然要繼續對臺灣同胞保持一種熱愛和友善的態度。

  他表示,雖然部分臺灣同胞個人的政治身份認同和國家認同發生了變化,但是他們依然是我們的同胞,最後兩岸若要和平統一,我們還是要團結他們、同他們一起努力。隨著我們對臺灣同胞的逐漸了解,可以認識到,很多臺灣同胞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一份子、亦受中華文化哺育;此外,很多臺灣同胞對於兩岸交流,尤其是經濟交流,還是抱有強烈意願的。即使是在兩岸關係非常緊張的時候,兩岸的經濟交流合作還在進行。

  孫亞夫說,交流合作密切了兩岸同胞的共同經濟利益、加固了兩岸同胞的文化紐帶、增強了兩岸同胞的民族感情。近年來臺灣老百姓思想上的變化沒有達到我們預期的效果,這不是交流合作的錯誤,而是由於兩岸的政治分歧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談及國民黨當前比較消極的兩岸政策態度,孫亞夫認為,國民黨確實在發生變化。九十年代李登輝掌管國民黨的時候,國民黨就已經逐步從統一立場上後退。到了2008年,國民黨重新上臺的時候,宣傳要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臺海現狀,一方面表明了「不獨」,同時也「不喊統」,這個時候國民黨已經從統一的立場上後退了。在維持原來的「不統」立場的前提下,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在2020年確實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同「九二共識」拉開距離;二是同大陸拉開距離。出於這樣的錯誤立場,同時也出於政治鬥爭的需要,國民黨內部分人士提出了一些非常錯誤的主張,比如「恢復美臺關係」、「以所謂『中華民國』的名義重返聯合國」,這些對兩岸關係產生了一定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未來大陸該如何主導兩岸關係發展?孫亞夫指出,我們應該堅持十九大確立的對臺工作基本方略和決策部署,以及最新出臺的「十四五規劃綱要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涉臺部分的內容。

  他表示,「十四五規劃綱要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涉及兩岸關係的第58項建議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有著更廣的戰略視野和更遠的戰略眼光。這項建議提出「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這句話、這樣的組合有很深的含義。這項建議中包含一個基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一個條件——警惕和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圖謀,除此之外,都在講兩岸要交流合作、密切兩岸經濟文化社會聯繫、深化融合發展。

  孫亞夫指出,把「融合發展」這一目標放在這項建議中加以論述,闡明了我們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是要達到融合的目的,這樣一來,「和」、「統」的意思更加明顯。這也要求我們推動兩岸各方面交流,達到兩岸融合的目的,使統一的條件越來越充分。

 

來源:中評社

 

責任編輯:邱夢穎

相關焦點

  • 大陸首部全面系統論述1979—2019年兩岸關係的書籍出版
    上篇內容為兩岸關係的歷史進程,從臺灣問題的產生與兩岸軍事對峙開始,闡述了和平統一方針的確定與兩岸隔絕狀態的結束、兩岸關係新起步和跌宕起伏、兩岸關係從緊張動蕩走向和平發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推動與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一輪較量;下篇從兩岸政治關係、協商談判、經濟關係、文教交流、社會交往、涉臺法律事務、兩岸涉外事務、臺海軍事安全及40年兩岸關係主要特徵和重要啟示等9方面,對兩岸關係各層面進行深入剖析
  • 大陸首部全面系統論述1979-2019年兩岸關係書籍出版
    由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孫亞夫、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鵬主持編寫的《兩岸關係40年曆程(1979-2019)》近日出版,並於16日在北京舉辦新書發布會。上篇內容為兩岸關係的歷史進程,從臺灣問題的產生與兩岸軍事對峙開始,闡述了和平統一方針的確定與兩岸隔絕狀態的結束、兩岸關係新起步和跌宕起伏、兩岸關係從緊張動蕩走向和平發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推動與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一輪較量;下篇從兩岸政治關係、協商談判、經濟關係、文教交流、社會交往、涉臺法律事務、兩岸涉外事務、臺海軍事安全及40年兩岸關係主要特徵和重要啟示等9方面,對兩岸關係各層面進行深入剖析
  • 泉州市委臺港澳辦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原標題:泉州市委臺港澳辦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泉州市委臺港澳辦——   深化交流合作 促進融合發展   近段時間,泉州市委臺港澳辦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省委全會
  • 和平統一希望有多大?兩岸專家提有壓力下「以武促統」
    局勢的惡化,造成民意的對撞,大陸網際網路上武統聲浪此起彼伏,兩岸網民在虛擬空間「交火」,一場無休止的舌戰已率先打響。「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兵戎相見是當前解決臺灣問題的最後選項嗎?在2021《環球時報》年會上,兩岸學者圍繞此議題唇槍舌劍,與會者認為,統一是歷史大勢,武力統一是最後選項,誰也不樂見戰爭,和平統一雖具有高難度,但要有自信去創造和平統一這個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新的、更大的奇蹟。
  • 紀念臺灣光復 共促祖國統一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牢記歷史、鑑往知來,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激勵兩岸同胞團結一致,共擔民族大義,共促祖國統一,共圓民族復興偉大夢想。臺灣光復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全體中國人民前僕後繼、浴血奮戰鑄就的偉大勝利,充分彰顯了臺灣同胞可歌可泣的民族氣節和真摯深沉的愛國情懷,無可辯駁地證明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雖然兩岸尚未完全統一,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  汪洋強調,「臺獨」分裂勢力挾洋自重,不斷進行謀「獨」挑釁,致使兩岸關係緊張動蕩,是對為臺灣光復而犧牲英烈們的最大褻瀆。
  • 劉紅: 2019年兩岸關係要點回顧(下篇)
    面對蔡英文當局否認「九二共識」、惡化兩岸關係的圖謀,兩岸經貿、人員等交流的政治基礎、氛圍、環境、條件不同,大陸堅持「九二共識」、堅持兩岸交流的方向是走向統一、堅持兩岸關係發展趨勢要相向而行,在全力推進兩岸交流的同時也有一些調整。  因為蔡英文當局「恐中反中,抗中保臺」,造成兩岸交流進行一些調整。如2019年上半年,兩岸進出口貿易額為1044.8億美元。
  • 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福建當好服務員、護航員、推銷員
    中新網福州12月22日電 (記者 龍敏)「十三五」時期,閩臺各領域融合不斷深化,臺胞臺企同等待遇政策有效落實。擁有近臺優勢的福建「十四五」時期將如何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備受各界關注。福建省委臺港澳辦主任王玲22日表示,「十四五」時期,福建將持續完善保障臺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用心用情當好臺胞臺企在閩生活、投資興業的「服務員」,創新發展的「護航員」,開拓市場的「推銷員」,讓臺胞充分感受到「家的溫暖」。
  • ...副會長張寶文出席全球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2017.佛羅倫斯...
    7月23日上午,由義大利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主辦、以「堅持『九二共識』、促進兩岸融合發展、同圓共享中國夢」為主題的全球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2017·佛羅倫斯)大會在義大利佛羅倫斯隆重開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會長張寶文在開幕式上致辭。
  • 「兩岸統一」好不好?黃智賢道出真相!
    在這次研討會中,臺灣地區著名主持人黃智賢發表了相關講話,她認為兩岸之間的統一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必要條件,也是一個關鍵的起點。而臺灣地區在中華民族的復興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研討會結束之後,香港相關報社對於黃智賢進行了專訪,黃智賢表明,兩岸統一對於兩岸來說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情,不僅可以讓臺灣地區減少一些損失,同時也非常利於大陸的長遠發展。
  • 這次不用大陸出手,島內已有人發「兩岸統一」信號
    近日,在事關兩岸關係問題上,這次不用大陸出售,島內已經有人發出「兩岸統一」的信號,蔡英文要絕望了。國民黨應追求「兩岸統一」,並不表示就是投降,而是要追求全中國的富強、自由、民主與繁榮。何況,若是能為臺灣人民找出更好的發展,追求兩岸統一又怎會是個「禁忌」?再說,「臺獨」難道會更好,而且能夠成功嗎?事實上,在此之前,作為民進黨創黨元老葉耀鵬,在針對蔡當局同美國之間加緊勾連的時候也曾明言,統一是歷史的必然,而且這個時間已經快了。
  • 從「一國兩制」的「模範生」澳門,看兩岸和平統一
    從「一國兩制」的「模範生」澳門,看兩岸和平統一 2019年12月20日 14:3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兩岸快評第518期】    最後,在迎來澳門回歸20周年之際,看看今日臺灣省,各位親愛的臺灣同胞們,都應該一同學習「一國兩制」的模範生澳門,因為唯有一同捍衛支持「一國兩制」,才有更強大的中國;因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我們希望一個都不能少;因為論在兩岸哪裡,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們都是中國人。  就如同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要攜手推動民族復興,實現和平統一目標。
  • 提升創新能力 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思路
    新聞發布會現場福建省委新聞發言人、省委常委、秘書長鄭新聰指出全會聚焦「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這一主題,圍繞補齊科技創新、產業結構、居民收入及各項民生事業等方面短板,緊扣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閩臺各領域融合等
  • 全球性促進中國和平統一的力量正在形成
    隨著華僑華人「反獨促統」活動在全世界範圍內廣泛深入開展,一支全球性的促進中國和平統一的力量正在形成。他們以自己的赤子情懷向世人宣示: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骨肉情誼不容割裂,中華兒女熱切希望中國早日實現完全統一的心願不容違背。        陳玉傑表示,我們會同國臺辦等有關部門,對海外僑胞舉辦的「反臺獨、促統一」活動給予全力配合和支持,並對他們的民族義舉表示崇高的敬意。
  • 面對新情勢再創新契機 兩岸攜手話合作促交流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向兩岸企業家峰會理事會發賀信,代表中共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年會召開表示祝賀,向峰會全體會員和與會嘉賓致以問候。  汪洋表示,經濟合作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礎,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儘管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今年前10個月兩岸貿易額仍實現兩位數增長,充分反映出兩岸經濟合作動力強、潛力大、韌性足。
  • 第七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雲」論維護臺海和平與融合發展
    12月13日,第七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以視頻連線方式在「雲端」舉行。北京、上海、臺北、臺南四地會場的逾60位兩岸關係研究學者,圍繞「維護和平穩定、深化融合發展」主題展開研討。圖為北京會場。中新社記者 路梅 攝論壇開幕式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高翔指出,今年兩岸關係雖遭受民進黨當局與外部勢力蓄意幹擾破壞,但兩岸關係發展沒有因遇到一些溝坎而止步。當前階段,「臺獨」分裂勢力仍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現實威脅,是祖國統一的主要阻礙,要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活動。
  • 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大陸不應再「手軟」
    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越來越渺茫民進黨當局上臺來,臺灣政治環境極為惡劣,不少年輕的臺灣民眾被民進黨當局所洗腦,年紀大些的迫於島內白色恐怖「不敢大聲說自己是中國人,有著強烈回歸大陸願望的大多都是老一輩。近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指出: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在早些時候,他就曾發表文章表示,大陸對臺政策如果只是政治談判,不動用軍事武力的話,是很難達到兩岸統一。針對兩岸關係他提出「以戰逼和,以武促統」。
  • 國臺辦主任劉結一:兩岸統一後,臺灣同胞腰杆會更直
    國臺辦主任劉結一在談到臺海局勢時說,儘管兩岸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儘管前進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但大道之行民心所向,兩岸關係必將前行,朝著祖國統一的方向邁進。 劉結一 圖自視覺中國 劉結一說,我們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這是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最佳方式,體現了對廣大臺灣同胞的照顧、關愛和體諒。
  • 黃智賢:兩岸統一對臺灣大有好處
    在日前召開的第三屆「兩岸一家親」臺灣學術研討會上,臺灣著名主持人黃智賢發表講話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必要條件是完成兩岸的統一,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復興的起點,臺灣對於中華民族的復興尤為重要。會後,香港中評社對黃智賢進行了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