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百年戰爭中英格蘭長弓對戰法蘭西之花,最終輸給了法國大炮

2020-12-07 無名狂客

英格蘭的軍隊變革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使英格蘭在戰爭中取得了幾次重大戰役的勝利。1346年的克雷西之戰是英軍迫不得己、被動嘗試通過弓箭手打擊法軍,這長戰役的勝利使他們找到了破解法國騎士衝鋒的辦法,而1356年的普瓦提埃戰役和1415年的阿金庫爾戰役則是借鑑了克雷西之戰的經驗,採取弓箭手配合重騎兵的戰術,最終獲得勝利。這三場戰役中,英格蘭的弓箭手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展示了英格蘭軍隊變革的實踐效果。

克雷西(1346年)、普瓦提埃(1356年)與阿金庫爾(1415年)三次重要的戰役決定了戰爭走向,弓箭手一一重騎兵戰術在這三場勝利中起了決定性作用。1346年英軍主力一路殺燒搶掠到普瓦西,遭到法軍追擊,在克雷西森林外,被迫同法國軍隊開戰。英軍挑選了一處制高點,左側緊靠森林,前方和右側是一條小河。在地形的掩護下,英格蘭弓箭手給法軍造成了極大殺傷,首先打退了作為先鋒的熱那亞弩手。「這時英格蘭弓箭手向前一步,張弓向熱那亞弩手射去,箭雨密集如同雪花般落下。熱那亞弩手從未見過這樣的弓箭手,當他們發覺箭已經穿過他們的手臂、頭顱、臉頰時,陷入了混亂,許多人切斷他們的弩弦,一些人丟掉十字弩,弩手開始後退。」

接下來弓箭手又將號稱「法蘭西之花」的重裝騎士擊潰。「英國人繼續向人群最密集的部分射擊,不浪費一支箭。他們或打傷了馬,而那些身陷困境而倒在地上的騎士,在沒有幾個人的幫助下,再也站不起來了。」1356年的普瓦提埃戰役,弓箭手仍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他們抵擋住了法軍最強力的第一次衝鋒。「他們剛一開始,就開始從兩翼射擊,用帶倒刺的長箭,射倒騎士的戰馬,射穿他們面前的一切。受傷的馬匹拒絕前進,它們一些轉頭後退,另一些則倒在戰場,將騎士壓在身下,這些騎士無法再進攻,也不能起身。法軍元帥的軍隊從未到達黑太子軍隊的附近。

有幾個最好的騎士,他們確實強迫他們的馬過去,打破了樹籬,但這些人也未能接近黑太子。」在擋住法國先鋒部隊的衝鋒後,戰場由英國下馬重騎兵接管,並且最終艱難地打敗了法國人,俘虜了法王約翰。這場戰役奠定了百年戰爭第一階段(1337.1360年)英格蘭的勝利,為英格蘭贏得巨大的榮譽與財富。1415年,亨利五世重啟了英法戰爭,在阿金庫爾打敗了法國王太子的軍隊,這場戰役英軍依是以少勝多,正如霍林瑟德所記載:「他們(法軍)的人數是英國人的六倍,其中英國部隊中還包括車夫和男僕。」英軍弓箭手再次承擔了阻擊殺傷敵方騎兵的任務。「

法國進攻時,英國弓箭手在最前部,爛泥地的另一側。他們射傷了步兵和戰馬,將騎士射翻在地,因此步兵們不敢前進,騎兵在衝鋒中也失去了秩序,一些人和身邊其他人一樣被掀翻;戰馬掀翻他的主人,所以在第一次進攻中,法國人十分沮喪,而英軍則士氣極度高漲。」最終英軍以幾百人陣亡的代價,殺死法國近1萬名戰士,這場勝利樹立了蘭開斯特王朝在法國戰場的軍事威信,為後來與勃艮第聯合等外交活動賺取了足夠的籌碼。這三次戰役的勝利體現了弓箭手的價值,檢驗了弓箭手重騎兵戰術的實踐效果,是英格蘭軍隊變革成果的直接體現。

英格蘭的軍隊變革,在取得豐厚戰績的同時,也埋藏著巨大的隱患:他們在戰爭的最後十年,固守弓箭手重騎兵戰術,忽視了先進軍事技術的發展,而法國則投入大量資源建設了皇家炮兵部隊。英格蘭軍隊發展的停滯影響了戰爭走向,在戰爭中逐漸失去優勢,丟掉幾乎所有的法國領地,以失敗告終。

忽視火炮

英國人很早就使用了火炮,但從未將其作為戰鬥的重要武器,因為不曾重視獨立炮兵部隊的建設。在圍攻加萊時,愛德華就擁有至少10門大炮和價值超過5000磅的火藥,在後來的戰鬥中英軍也曾多次使用火炮,但都是把它當做攻城武器和工具,在攻打阿芙樂爾時,「大炮的主要作用是在該鎮內部造成破壞,以迫使被圍困的人投降。"

另外,英國人也沒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未能將炮兵作為一種獨立的軍隊組成部分著重培養,儘管可以看到在15世紀時,英格蘭有一支小規模的炮兵小隊,但並不是自己國內培養的,「這些人由4個炮兵頭領率領,他們都是荷蘭人。」而法國人卻在軍隊建設上,重用比羅兄弟,重點建設本國的炮兵部隊,在戰爭末期收復失地的戰鬥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比羅兄弟重建了查理七世的炮兵訓練,打敗英國人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這是眾所周知的。」

相關焦點

  • 說說英法百年戰爭
    到了十二世紀,一個來自法國安茹的貴族開始統治整個英格蘭和諾曼公國,史稱亨利二世,英國進入了金雀花王朝時期,英國在金雀花王朝時期達到了巔峰,佔據了大半的法國領土,並且一舉擊敗了法王路易七世,在整個法國地區對法蘭西形成了壓制。
  • 百年較量中,從英國長弓兵力勝法國重騎兵,看長弓兵的得勝之因
    在英國和法國的百年戰爭中,就湧現了很多新式的作戰武器和技術。在這漫長的較量中,看似裝備簡陋的英國長弓兵卻重創法國裝備精良的重騎兵。阿金庫爾戰役就是百年戰爭中,英國極其輝煌的一次勝利。因此長弓兵的名聲大振,一躍成為歐洲各國的矚目焦點。精良的重騎兵為何會敗於長弓兵的箭羽之下,長弓兵究竟為何能夠得勝?
  • 英格蘭長弓手以弱勝強,吊打法國騎士,損失二百人,消滅一萬法軍
    直到1336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在擺平蘇格蘭後,開始對法國用兵。兩國的國王為了王位的合法性和爭奪領地,而大打出手,戰爭斷斷續續的進行了116年,史稱「英法百年戰爭」。雙方勢力此消彼長,而愛德華三世雖然在斯魯伊斯海戰的海戰中大獲全勝,英國艦隊奪取了英吉利海峽的控制權。但龐大的軍費開支,使得這位英王債臺高築,直到六年後的1346年,愛德華三世才積攢出軍費,率領英軍對法國發動跨海遠徵。
  • 奧爾良之圍:法蘭西黎明前的黑暗(上)
    百年戰爭後期,瓦盧瓦王朝正在經歷最嚴重的內憂外患。阿爾瑪尼亞克黨的領袖奧爾良公爵路易,為了損害勃艮第公爵「無畏者」約翰的利益,甚至向英王亨利四世公開挑釁,以期破壞英法之間的和約。勃艮第公爵約翰當然不能允許英法戰事重啟,因為這將導致佛蘭德的羊毛進口斷絕。起初,勃艮第人指控奧爾良公爵,試圖引誘勃艮第公爵夫人。他們還宣稱路易公爵實際上是王后的情人,王太子查理的生父。
  • 這部動畫,把百年英法戰爭,放在了充滿魔法的鍊金術世界!
    在《織田信奈的野望》中,春日御影以日本的戰爭歷史作為題材進行創作,這一次,春日御影把故事的舞臺設定在英法的百年戰爭之中,並且結合了許多奇幻以及能力戰鬥的要素,而且在這部動畫作品中,另一名聖女貞德將會登場,聖女貞德這名歷史人物已經不止一次被改編在日本的動漫或者遊戲作品中了。
  • 英國平民長弓手鏖戰法國貴族騎士
    在冷兵器時代,弓箭是最可怕的遠程致命武器,戰爭的決定性武器之一。 冷兵器時代,出現了很多強大的弓箭軍隊。 英國長弓手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支。 長弓手起源於威爾斯,後被英格蘭人發揚光大。
  • 大航海時代前篇——英法百年戰爭,形成了最早的兩個民族國家
    大航海時代來臨之前的英法百年戰爭同樣如此,公元1337年-1453年,共116年。英國和法國的歷史都源自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日耳曼人席捲整個西歐。金雀花王朝是英國歷史上一個強大的政權,一度擁有自庇里牛斯山直至蘇格蘭境內的廣大版圖,英法百年戰爭便發生在英國的金雀花王朝時期。
  • 英法鏖戰必爭之地,肥鴨飄香嫩羊爽口:百年戰爭與阿基坦美食的故事
    巴士底要塞是法國國王查理五世下令,按照14世紀著名的軍事城堡的樣式建造起來的。高高的塔樓,厚厚的城牆,重炮的配置,讓這個城堡成為固若金湯的要塞,守護在當年的巴黎城門前,在百年戰爭中阻擋著英國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英格蘭和法國之間的百年戰爭,從1337年 - 1453年斷斷續續進行了116年,是世界最長的戰爭。
  • 英法騎士之戰下的布汶戰役,奠定了法蘭西在13世紀強國地位
    發生在中世紀時期法蘭西與英格蘭之間的布汶戰役是法國擴張中的一次關鍵性的戰爭,它的勝利使得法蘭西王國確立了它在13世紀的強國地位,宣告英國金雀花王朝和法國卡佩王朝之間持續了12年的鬥爭畫下了句點,也為英國自由大憲章和第一次伯爵戰爭
  • 英法合併:法國為什麼在20世紀兩度提出與英國合併?
    金雀花家族此時的身份有點尷尬,既是英格蘭的國王,又是法王的封臣。當法王腓力六世要求金雀花家族的愛德華交出阿奎坦(法國南部)的土地時,愛德華不但不肯,反而聲稱自己才是法國王位的合法繼承人。從血緣上講,愛德華的要求是有道理的,但法國貴族無法容忍英國國王又同時兼任法國國王,於是他們推舉老法王的侄子為新法王腓力六世。如果當年法國人同意愛德華的要求,英法兩國可能早就合併了。
  • 歷經百年戰爭 騎士精神和民族意識興起 新戰術武器也被發明
    英法百年戰爭是指在1337年至1453年期間,發生在金雀花王朝及其治下的英格蘭王國和瓦盧瓦王朝及其治下的法蘭西王國之間,相互對立並穿插著間歇性長期休戰的、針對法蘭西王國統治權的戰爭衝突。這是中世紀最引人注目的戰爭,騎士精神由此興起,隨著戰爭結束後衰落。而另一方面,它也幫助英法兩個國家發展出了強烈的民族意識。
  • 一座聖山的兩種認同:法蘭西精神變遷史
    按:法國諾曼第區的聖米歇爾山被視為法蘭西民族精神的象徵。然而回顧歷史,在民族國家觀念未生成以前,聖米歇爾山其實有兩種身份,一是作為英格蘭諾曼第公爵領地,曾經反抗法王;二是成為法王領地後,在英法百年戰爭中浴血奮戰,反抗英國。後者被不斷建構和渲染,遂使聖山成為民族象徵。
  • 明日方舟:維多利亞的時代——淺談泰拉世界的法蘭西元素
    第二種可能性法語在維多利亞國內通用,且法語是貴族語言,在百年戰爭之前,金雀花王朝的貴族清一色說法語的,英語只有平民說,貴族校服用法語是天經地義,所以維多利亞是英法聯合,但是貴族體系很法蘭西,王室確實是英國那一套,英格蘭雄獅和威爾斯龍,但是獅子可能是來自法蘭西大陸,並且成功登上法國王位,即以法蘭西貴族體系運作的英法聯合王國
  • 阿金庫爾戰役,英格蘭紅胸鴝VS法蘭西雄雞,騎士的悲歌
    說到英法百年戰爭,人們耳熟能詳的除了聖女貞德,那就是著名的阿金庫爾戰役了,該戰中英軍擊潰了大批法蘭西騎士,為之後的一系列勝利奠定基礎。這場戰役也成為了英國長弓手最輝煌的勝利,那麼這場戰役中的法蘭西騎士老爺們在搞什麼名堂呢?
  • 一臉絡腮鬍子引起的戰爭,淺析歷史上的這場奇葩戰爭起因
    正常情況下,說起戰爭人們總會特別嚴肅,因為戰爭就意味著有傷亡,戰爭就代表著傷痛。可是,說起1152年的英法戰爭起因,人們卻嚴肅不起來。因為,這場戰爭是由一臉鬍子引起的戰爭,戰爭的起因太過滑稽和奇葩。 英法戰爭在歐洲歷史裡特別有名,因為,這場戰爭陸續持續了301年,所以又被人們稱為百年戰爭。
  • 率領法國打贏一戰的法軍三帥:霞飛、福煦、貝當
    之後在1916年的凡爾登會戰中,霞飛作為總指揮,指揮法軍,擋住了德軍的猛攻,使得德軍拿下凡爾登、從南線包抄巴黎的計劃徹底破產,但因法軍傷亡重大,這一年12月,他被免去總司令職務,改任法國政府軍事顧問,同月晉升法軍元帥,此後,法英混血的後起之秀尼維勒,在英國支持下,接任法軍總司令。戰後,1918年12月,霞飛被選為法蘭西學會院士。
  • 從「諾曼徵服」到「百年戰爭」,看英格蘭王室「紋章」的起源發展
    百年戰爭時期紋章的發展較為繁榮,紋章告別了早期簡單原始的樣式,開始向近代紋章的發展過渡百年戰爭時期正是歐洲中世紀紋章發展興盛繁榮之時,由於紋章使用人群的迅速擴大,紋章學的規範化進程也在加快。由於這一時期紋章的適用面大大增加相關的混亂和矛盾也就無法避免,以至於出現了不同個人和家族爭奪同一種紋章所有權的糾紛。
  • 在法國,聖女貞德是國家民族精神的象徵,大家知道她的來歷嗎?
    在法國,有一位偉大的女性,竟然成為國家精神的代表,她就是聖女貞德。貞德生於1412,死於1431年,出生於法國香濱、洛林交界的杜列米(有的譯為東列米)村的農民家庭。在「英法百年戰爭」後期,她是法國抗擊英國入侵軍的女民族英雄,是西方花木蘭式的人物。
  • 「權力的遊戲」背後的英國歷史,電影中的蘭開斯特王朝和玫瑰戰爭
    一個放浪形骸的王子在即位之後卻開始勵精圖治, 並且在英法百年戰爭中取得巨大的戰功,這樣跌宕起伏的人生簡直是為各種編劇度身定做的。 《空王冠》第4集《亨利五世》中,抖森扮演了這樣一個複雜的角色。
  • 英法戰爭再開,《永久和平條約》被束之高閣
    因為勃艮第公爵謝絕出任法蘭西的攝政大臣,可憐的法蘭西國王只好轉而把這個位子授予貝德福德公爵。可剛過了不到兩個月,法蘭西國王便去世了,王太子立馬宣稱自己將繼承王位,並加冕成為了查理七世。為了與其抗衡,貝德福德公爵和勃艮第公爵以及布列塔尼公爵結成友好同盟,還將自己的兩個姐妹嫁給了兩位公爵。英法戰爭即刻再開,《永久和平條約》也就被束之高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