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因白人警察暴力執法慘死而引發的抗議。
Black Lives Matter活動和騷亂已經蔓延到全美上百個城市。
紐約市地面街道出現了大字報,「 Black Lives Matter"相當醒目。
而且,還會有五個大區效仿華盛頓特區的做法。
「Black Lives Matter」大字報將會出現在美國各地。
不僅是遊行抗議,還有搶劫事情等等,再加上美國疫情還嚴重,這真是越來越亂了。
抗議者們還對各地充滿歷史意義的雕像下手。
波士頓一座公園裡的哥倫布雕像已經沒了頭。
在維吉尼亞州首府里奇蒙市,哥倫布的雕像被拋入湖中;
在邁阿密,抗議者們更是在哥倫布的雕像上用紅色油漆噴寫了弗洛伊德的名字以及「黑人生命也重要」的標語;
還有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哥倫布雕像也被拆毀。
美國南北戰爭中的李將軍雕塑等多個雕塑被塗鴉,噴繪,抗議者們還要求政府必須拆除。
經歷了百年風雨的雕像慘樣百出,讓人唏噓。
但這些還不夠抗議者們鬧,他們開始把矛頭對象了影視。
一代經典電影《亂世佳人》剛上線HBO Max不久,就被迫下架了。
原因是《為奴十二年》的黑人編劇約翰·萊德利批評它:
「這部電影要麼就在忽視奴隸制度的恐怖性,要麼就是在塑造有色人種最痛苦的刻板印象」。
如果說《亂世佳人》刻意美化蓄奴制,還尚不能避嫌。
這把火還燒到了《老友記》,一部講述友誼的電視劇,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情景喜劇之一。
原因是劇中的六位主角全是白人,沒有有色人種。
這部那麼多人喜歡的劇如今因缺乏種族多樣性遭到指責。
接著《老友記》的主創之一Marta Kauffman出來道歉了。
已經63歲的Marta流淚道歉:「對不起,我希望自己當年能懂得這些…」
她還承認回首當初:「如果當初我能知道今天發生的一切,我會做出完全不同的決定。」
只因主角中沒有黑人,就被貼上了「缺乏種族多樣性」的標籤而被打擊。
這把火開始燒的太瘋太沒道理了。
1994年,《老友記》開播,迅速風靡全美。26年過去了,沒有一個觀眾曾忘記它。
它的觀眾從美國開始,之後遍布全世界;它的熱度從未消減,Netflix、HBO大佬們花大價錢爭搶它的播放權。
觀眾們刷了它一遍又一遍,從不嫌膩,因為它是一部充滿快樂與美好的友誼神劇。
《老友記》不僅是強大的文化輸出,甚至是美國影視文化風向標的存在,以及一代人的記憶與青春。
在當時來看,《老友記》已經很前衛了。
《老友記》中的「Ross」大衛·休默先前曾表示《老友記》在當年已經很進步了。
他的角色Ross,前妻是蕾絲邊,因為愛上別的女人離開了他,他還去參加了前妻的同X戀婚禮。
與妻子離婚後,依然一起撫養了孩子。
Ross還交往過亞裔女友、黑人女友……
「事實上《老友記》在當年已經很具開創性了,它對於性、有保護的X行為、同X戀婚姻和關係的方式,非常隨性(意即把這些事情當成正常事情對待)。」
「Phoebe」莉莎·庫卓近日也說,如果《老友記》是2020年拍的,這個劇就會完全不一樣了,肯定不會是全白人卡司。
而且,在角色Phoebe在劇中還有代孕的情節。
對待一部劇,我們需要參照當時的環境,而不是只以現在的價值觀來審判。
尤其不能在已經走向歪曲的極端熱潮下。
一切都矯枉過正,甚至需要被迫表明立場,一旦拒絕便要被暴力對待。
《亂世佳人》《老友記》不是僅有的受害者。
目前BBC迫於輿論壓力,已經下架了全部三季《小不列顛》,Netflix上線的電影《相助》也受到了強烈的抨擊。
《殺死伊芙》也因為編劇全是白人而被狂罵,劇組被要求道歉,甚至還有人請願砍掉這部劇。。
真的不敢想,這樣下去的未來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