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食作家沈宏非至「有朋」家宴,為高亮(右)的地道魯菜點讚。
■魯菜名家
魯菜,是起源於山東的齊魯風味,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髮型菜系,是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難度最高、最見功力的菜系。
魯菜在技法上「五味均善」,品格「中和」、氣派「正統」。如張起鈞先生所說:「大方高貴而不小家子氣,堂堂正正而不走偏鋒,它是普遍的水準高,而不是一兩樣或偏頗之味來號召,這可以說是中國菜的典型了」。
今人談起魯菜,卻以「黑糊糊,黏糊糊,鹹糊糊」誤解,本刊陸續邀請魯菜名家為之正名。
有朋家宴創始人高亮,曾有多年中醫經驗。古人以為秀才學醫容易,曾有如探囊取物的說法。秀才們熟稔傳統文化,熟悉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熟悉中國人的宇宙觀和方法論,為學中醫準備了良好的條件。而高亮的中醫「功底」,也給他的美食探索很好的路徑指引。中國人講究」藥食同源」,「君臣佐使」是方劑配伍的基本原則,也一樣適用於食材的料理。在這個意義上,高亮的魯菜味道,有外祖私房家傳的味道,也有文化意義上的認同和選擇。
九轉大腸:中藥店進貨的「肉桂」,享受瓦片「焙」過的待遇
有朋家宴創始人高亮認為,魯菜「事實上非常注重食材的品質和原味」,同時又對烹飪的技法要求極高。高亮外祖曾在濟南以開飯館為掩護,秘密傳遞情報。高亮幼年,多有機會出入匯泉樓,對九轉大腸等魯菜的滋味念念不忘。
九轉大腸最初名為「紅燒大腸」,是濟南漢族傳統名菜,光緒初年,由濟南九華林酒樓店主首創。許多著名人士在該店設宴時均備「紅燒大腸」一菜。一些文人雅士食後,感到此菜確實與眾不同,別有滋味,為取悅店家喜「九」之癖,並稱讚廚師製作此菜像道家「九鍊金丹」一樣精工細作,吃此美餚,如服「九轉」,可與仙丹媲美。從此,「九轉大腸」之名聲譽日盛。
後經過多次改良,紅燒大腸的味道不斷提升,已經成為魯菜系中「無法迴避」的一道名菜。人們熱衷於九轉大腸,與它別具一格的做法分不開:下料狠,用料全,五味俱有,製作時先煮、再炸、後燒,出勺入鍋反覆數次,直到燒煨至熟。所用調料有名貴的中藥砂仁、肉桂、豆蔻,還有山東的辛辣品:大蔥、大姜、大蒜以及料酒、清湯、香油等。口味甜、酸、香、辣、鹹兼有,燒成後再撒上芫荽(香菜)末,增添了清香之味,盛入盤中紅潤透亮,肥而不膩。
在高亮看來,九轉大腸往往是檢驗魯菜廚師的試金石。合格的九轉大腸,嘗一口,口味甜、酸、香、辣、鹹兼有,味厚而回味無窮。
九轉大腸中的五味,也有人以為是「酸甜苦辣鹹」,並以人生五味自圓其說。但高亮更認同「酸甜香辣鹹」的說法。這其中奧妙就在於入菜的一味中藥——肉桂。很多廚師都是用的「桂皮」,多來源於調料市場,數元一斤。而在有朋家宴,這道菜用的是地道「肉桂」,大約二百四五十元一斤,和「砂仁」等中藥一樣,是來自於老牌建聯中藥店。此「肉桂」在入菜之前,高亮借用了炮製中藥的辦法,在瓦片上先「焙」了一下,才打成面入菜,以去腥提香。這樣烹製出來的大腸沒有中藥味,不「惡」。這道菜的研製中,對材料的產地、質量、炮製方法的考究,是高亮中醫功底的神來之筆。
對原材料的選擇,高亮也有自己獨特的判斷。他試用過很多品牌,最後決定採用「雙匯」。因為在一份檢測報告中,他發現唯有「雙匯」的肝是合格的。以他的中醫底子來判斷,「肝」能合格,那麼其他內臟自然是更信得過的。
大腸是比較吃火的,有的飯店是用高壓鍋來處理,「有朋」則不然。先用鹽和醋洗淨,再用特定溫度的水焯之,然後用儘量多的水放上蔥姜開鍋煮十分鐘,揮發其髒腥味,然後再換溫約六七十度的水,煮開鍋後把鍋蓋敞開,讓髒腥味跑走,清香味才能出來。
當然,想要燒出大腸外焦裡嫩的口感,火候的掌握是頂重要的,這與廚師的個人經驗分不開。傳統的「九轉大腸」,高油高糖。出於健康的考慮,「有朋」的「九轉大腸」已經放棄過油,但在糖湯裡一過,照樣可以外焦裡嫩,且提香上色,這就看廚師對於油溫和糖溫的把握了。
軟炸蝦仁:兩遍「油炸」與地道面香
魯菜中的炸蝦仁,有「金黃酥脆」和「香軟嫩滑」兩種口味。後者以軟炸蝦仁為代表。
市面上的軟炸蝦仁多是把蝦仁裹上蛋液和泡打粉,下鍋很快就能「膨脹起來」,炸一遍即可。這樣的軟炸蝦仁,口感亦非常酥脆,但內行會吃到添加劑的味道,也缺少了這道菜中蘊含著魯菜基因的那部分厚重感。
有朋家宴的軟炸蝦仁,擁有著超高人氣和回頭率,吃過一回的食客往往惦記著下回再點。有別於市面上大部分軟炸蝦仁,有朋家宴的軟炸蝦仁呈微卷的長月牙形,蝦仁大顆而飽滿,一口下去,麵糊的鹹香與蝦仁的甜鮮充斥口中,令人慾罷不能。
有朋的軟炸蝦仁非常講究。首先是蝦的選擇,不同於一般飯店採用的成品蝦仁,「有朋」是從威海漁家定點選購新鮮蝦,冷凍快遞到濟南,自行剝仁,以保證食材新鮮地道、口感鮮嫩有彈性;另外是麵糊的調製,用最傳統的麵粉,完全不加任何泡打粉,炸出的蝦仁才能散發出純粹而充裕的面香。另外,根據客戶的特殊口感,可微調澱粉和麵粉的比例。
軟炸蝦仁的秘訣還在於油溫。有朋家宴的軟炸蝦仁嚴格遵循「兩遍油炸」。第一遍油溫大概在150度,「溫油」炸熟。第二遍高溫提香。炸完第一遍以後,蝦仁雖香,但吃起來一包油比較膩。第二遍油溫需要在190度左右,這個溫度才能產生美拉德反應,去油提香上色。
出鍋後,一道合格的軟炸蝦仁不能有多餘的油脂,但卻充滿著油炸過後的香氣。而油溫的控制,往往依靠廚師的經驗來判斷,食材的形態、油的狀態、甚至熱油反射到廚師臉上的溫度,都能成為他們衡量的標準。
魯菜對廚師的要求可謂極其嚴苛。魯菜界盛傳一個段子:濟南解放前,有一位食客在一家魯菜館吃飯,點了一個爆炒腰花,當時廚師偷懶,少顛了幾下就出鍋了,食客嘗了一口就發覺味道不對,立刻叫掌柜的來理論。
早年間在魯菜館學徒,要經歷漫長的「打雜」過程,掃地、拉風箱、擇菜洗菜,不知幹第幾個年頭才能「站墩子」切菜,要想得到師父的真傳,那更是要熬上很多年。而正是這樣的「磨練」成就了魯菜的「考究」。
如今,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味蕾被侵蝕破壞,魯菜的老饕們,正在漸漸失傳。「美食家少了,挑剔的食客少了,廚師們也就開始應付事兒,這對於魯菜的傳承是一種傷害。」高亮說。正如一道軟炸蝦仁,又有多少人能吃出它的內涵與風味呢?
▲「有朋家宴」經典菜式:八寶布袋雞、炒素燴、幹燒鯧魚、蔥油桂魚、火爆燎肉。
考究的鍋氣與格物的態度
高亮認為,地道魯菜,要講究食材,還要遵循特定的烹飪規則,才能保持食材的生命力和魯菜的風味。
以芹菜炒肉絲為例,肉絲要切的長短粗細一樣,而且在過油炒的時候需要用鐵筷子翻炒,以免肉絲斷開。而涼拌芹菜,只取用馬家溝芹菜菜心最嫩處,焯水過後還需要淋上一點芝麻油再拌,以鎖住芹菜的水分。
有朋家宴的鯧魚,來源於威海的特定船家,以液氮冷凍保鮮運送到濟南。這些鯧魚多是7兩左右,以保證清蒸鯧魚的火候口味的一致。
美食家們常說的「鍋氣」,是評判魯菜的重要標準。一款合格的小炒菜烹調速度一定要快,即炒制時間要短,食材在炒鍋內翻動,要求廚師動作嫻熟、利落。時間一久,「味道就不對了」。另外,魯菜也非常重視「勾芡」這個環節,勾芡的作用在於讓調料和原料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融合。上桌的佳品講究湯汁緊緊包裹著食材,「有汁而不見汁,有芡而不見芡,有油而不見油」。
在採訪中,高亮對各種菜的溫度是張口就來,如數家珍。他面試廚師,常常讓其炒雞蛋,看看廚師是否懂得靠溫度來將蛋白質固化,出來獨特的香味。
「有朋家宴」有一道「芙蓉全蟹」,蟹肉潔白晶瑩、軟嫩如腦。在花生油推炒蛋清蟹肉的過程中,油溫非常關鍵,大概是115度左右,比較難以掌握。溫度高了,容易上色。溫度低了,雞蛋腥氣。有朋家宴的廚師選用的辦法是把鍋燒熱,然後再倒入115度左右的熱油,這樣在推炒蛋清蟹肉的過程中,熱鍋還在提供熱量,讓鍋氣成就這道菜的色香味。
爆炒腰花也是有朋家宴的傳統魯菜,色澤紅潤、質地細嫩。這菜的玄機也不少。比如腰花要打成穗狀而不是卷狀,這樣更容易受熱入味,也容易散發腰騷味。復炸的溫度應該在190度左右,容易上色提香,既能保持水分,又能表面焦化。油溫高了容易「老梢」,油溫低了容易包油,再烹製的時候包不住,盤子底下會有太多的油,影響品相和口感。
這些溫度的摸索,之前是老師傅們的經驗,有的廚師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但到了高亮這裡,他以格物的態度反覆實踐,找到可以量化的溫度和分寸,頗有豁然開朗之感。
翻著有朋家宴的菜譜,每一道菜高亮都能如數家珍。
㸆大蝦也是有朋家宴的名菜。這道菜是魯菜的高級宴席菜,原料選用中秋節之後上市的野生海捕大蝦。只有這個季節的大蝦和螃蟹一樣,有蝦油。先煎,再放湯㸆,最後要用勺子敲蝦頭,讓蝦油出來上色。有的飯店選的大蝦不地道,做不出這個顏色,就各種辦法上色,都不是正宗味道。
鍋塌蒲菜,蒲菜來源於淮安。爆炒腰花,以前是用洛口醋,現在有朋選擇王村醋,取其產地相近風味相似。
老高善於把簡單的事情搞複雜,在複雜的過程中享受一種專業的樂趣。有朋的蔥油餅,他和做面點的大姐實驗過多次,總感覺發哏,幾乎想放棄。他拿著面疊著玩,跟疊被子一樣放進了鍋裡,卻誤打誤撞出了獨特的口感。他後知後覺地琢磨到,原來捲起一拍的做法壓出了面層之間的空氣,所以不夠飽滿。
所謂美食不如美器。有朋家宴的餐具、酒具多來自國外,看似簡單,卻手感舒服。餐盤都有保溫層,上菜時都燙到80度左右以保證菜餚的溫度和口味。作為一個前中醫界人士,老高還看重的一點是:80度以上,可以消滅大部分病菌。
魯菜,是起源於山東的齊魯風味,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中唯一的自髮型菜系,是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難度最高、最見功力的菜系。小時候吃「匯泉樓」的記憶牢牢地印在高亮腦海中,對美食的一切想像都可從一頓魯菜中得到滿足。
如今,很多魯菜都已經失傳。曾經頗負盛名的油爆雙脆是魯菜菜系中傳統的名菜之一。高亮介紹,正宗的油爆雙脆的做法其實非常複雜,對火候的要求極為嚴苛,欠一秒不熟,過一秒不脆,是中餐製作中步驟極為複雜的菜餚之一。
「油爆雙脆」在魯菜中地位之高,就連清朝著名文人袁牧都在《隨園食單》中說道:「將豬肚洗淨,取極厚處,去上下皮,單用中心,切骰子塊,滾油爆炒,加佐料起鍋,以極脆為佳。此北人法也。」而現在,已經很難吃到正宗的油爆雙脆了。
但高亮們還記得 「油爆雙脆」,還在堅守著魯菜陣地。他經營的「有朋家宴」,謹遵魯菜「蒸、煮、烤、釀、煎、炒、熬、烹、炸、臘、鹽、豉、醋、醬、酒、蜜、椒」的烹調技法,依然在快餐時代追求「雍容華貴、中正大氣、平和養生」的傳統之味。
關注主流人群
聚焦社會熱點
齊魯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