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已經進入到了2021年,對於國內的晶片半導體領域而言,有著不少好消息隨之而來,就在前段時間,國內有一家能100%做到純國產自研晶片的企業,傳來了一個好消息,這家企業就是龍芯中科。
龍芯是國內自主設計的處理器,並且擁有自主的指令集架構LoongArch。馬上該公司將會正式啟動A股上市,龍芯中科與中信證券於2020年12月籤署科創板上市輔導協議,若這次能成功上市,龍芯將毫無疑問的成為國產CPU第一股。
其實龍芯中科現階段的晶片產品已經變得越來越專業化和商業化,早已不是當初只為特定的機構生產晶片,很多普通的消費者,也可以在一些相關的電子設備上使用到由龍芯中科生產的晶片。
值得注意的是,龍芯3A5000已經流片成功。這款晶片就是龍芯首次面向PC端的產品。擁有獨立指令集和獨立自主設計的龍芯處理器電腦,將會面向大家。
龍芯中科即將上市的消息,也引起了很多外媒的廣泛關注,要知道,在國內市場就連中芯國際這樣在晶片代工行業排名全球前四的企業,在技術上都不能做到完全脫離美國生產晶片,而龍芯卻做到了,從晶片架構、到晶片指令集等全部實現自研自產。
龍芯是國內最早一批研製高性能通用處理器系列的企業,於2001年在中科院開啟研發道路,也得到了中科院項目的大力支持,完成了長達10年的核心技術積累,據筆者了解,龍芯通過長期的積累,已經完善了其CPU性能,CPU通用處理器性能達到了AMD的水平。
再說到龍芯的生態系統龍芯OS,也不斷在試錯中趨於成熟,架構變得越來越穩定,成熟度也已經接近Windows XP的水平,軟體生態雖然還有不少的差距,但生態本來就需要時間去建立,因此未來可期。
在幾天前的一場會議上,龍芯中科董事長胡偉武就發表講話,他說晶片行業目前被卡脖子還是因為指令系統架構和生產工藝很不完善,正在進行的替代應該是體系替代,而不是產品替代,產業模式應當是矽谷模式,而不是中關村模式。
雖然龍芯這20年來確實有在補課,但是胡偉武也認識到晶片想一年為周期那完全不切實際,核心技術的發展不要幻想著彎道超車,要耐著性子,在市場化條件下實現自主性!
現階段的國內晶片局面也朝著好的方向發展,首先臺積電的代工渠道因為被美國限制,中芯國際也受著列入實體清單的影響,這也意味著華為和中芯國際之間的限制將不再存在。
中芯國際目前最新的N+1技術,可以通過反覆曝光生產出7nm晶片,未來或許真的有望對華為進行供貨。
市場上方面來看,市場對晶片半導體的發展已經越來越重視,據相關數據統計,僅2020年一年,國內的晶片企業就已經增加到了27萬家,而且國內也鼓勵企業去發展晶片,不光出臺了很多福利措施,還有很多實實在在的補貼政策。
由此可見,現在國內晶片領域追求的是精益求精,目的是徹底打破美國在晶片生產方面的封鎖。
最後筆者想說龍芯中科雖然是一家有20多年歷史的老牌企業,但在消費者和市場中的知名度和受歡迎程度,卻只和市場剛剛崛起的新興產業差不多,這也代表了龍芯未來想成為主流廠商,還需要接受時間和市場的認可。
大家怎麼看龍芯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說說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