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多喝水好?這3個時間段卻不能給孩子水喝,危害不小
水,對於人體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幾乎人人都知道,孩子多喝水對身體好,既能防止孩子上火、便秘,又能緩解預防感冒等等。但是水也並非是喝得越多越好,喝水也有時間講究,像下面這幾個時間段就不適宜給孩子喝水,否則便是害了孩子。
運動後不宜立即給孩子水
運動後,人體會出很多很多汗水,隨著大量汗水的排出,體內的鉀、鈉、鈣、鎂等電解質也會隨著汗水的排出而流失,這時候若是大量的飲水,會導致體內血液的滲透壓降低,破壞體內水和鹽的平衡,甚至會因為鉀離子流失過多而突然攝入進來的水起到稀釋作用,造成體內缺鉀,嚴重時會發生肌無力、心律失常等症狀。另外,劇烈運動後,體內的血液主要在四肢,這時候喝水會傷胃及身體。
因此運動後最好是休息一段時間再喝水,每次少量的喝一點,分多次喝,建議每運動二三十分鐘就少量的喝點水,這樣既能維持體內水的需求量,又不會產生很大的負擔。
飯後不宜立即給孩子喝水
一般來說,都不會建議飯後立即給孩子喝水的,因為喝下去的水會衝淡或者是稀釋胃酸,這樣會導致剛剛吃完飯又會有飢餓的感覺。另外飯後立即喝水也有可能會引起燒心,反胃。因此,建議喝水的話最好是在飯前喝水,或者是在飯後一小時再喝水,這樣既有利消化,又不會影響腸胃功能。
睡前一小時不適宜給孩子喝水
一方面是睡前喝水過多會導致孩子夜尿增多,影響孩子的睡眠休息;另一方面是睡前喝水會加重胃和腎的負擔,第二天起床有的人甚至會出現水腫現象。因此,建議臨睡前儘量別喝太多水。
寶寶飲水不足的幾種明顯表現:
1、孩子嘴唇比較幹,時不時的會舔嘴唇:當孩子感到口渴時,就會時不時的用舌頭去舔嘴唇,看到水甚至欣喜不已,這是寶寶的最直接本能反應。因此,媽媽們要注意了,寶寶這是在告訴你他需要水了。
2、小便顏色發黃、小便次數減少:寶寶體內缺水時,尿液肯定會變少,排尿次數也會減少,媽媽若是發現寶寶小便的顏色發黃,就要注意給寶寶多餵水了。
3、便秘,大便比較硬:當寶寶體內的水分不足時,大便就會變比較硬,有的甚至像羊屎一樣一粒一粒的,或者是便秘,幾天不拉便便。
4、食慾下降:當寶寶體內水分不足時,寶寶腸胃分泌的胃液就會變小,導致寶寶胃口不好,食慾下降。
——end——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就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好友吧。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育兒知識、孕產知識,歡迎關注我們,我們會不定時推送育兒、孕產知識,與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