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日本知名品牌,在中國撈金25年,卻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

2020-12-09 騰訊網

經濟的進步,帶動了很多企業的發展,我國在近些年來也有不少企業走向了世界。像我們手機領域巨頭華為和小米,網際網路領域巨頭阿里巴巴等。這些優秀的企業為我國創造了不少價值,對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也有卓越的貢獻。

我國優秀的企業不斷走向世界,也有國外優秀的品牌不斷注入我們國家。但是有一家國外品牌在我國默默撈金25年,仍然被很多人認為是我們的國產品牌。

說起國內的家電品牌,大家就會想起格力、美的、海爾這三大巨頭的名字。但在國內的空調行業也有這麼一家知名度不輸三大巨頭的日本品牌,這家日本品牌是一家百年老品牌,在中國已經待了25年,在空調市場也佔了不少份額,它就是「大金空調」。

大金空調是日本的百年老品牌,它的口碑和品質都非常受人歡迎。在日本本土市場,大金空調在市場上的佔有率一直都保持在首位,並且在全球各地都擁有生產基地和銷售公司。加上大金空調在技術上面不斷創新突破,讓它擁有了卓越的品質口碑,因此才能成為百年不衰的老品牌。

1995年大金空調就進入了中國市場,因為進入市場時間比較早,加上比較中國化的品牌名稱,就讓很多國人認為大金空調就是中國的老品牌。大金空調進入中國市場後,在商用中央空調上的造詣比較高,可能現在坐在辦公室的朋友們的頭頂上,正在吹著的空調就是大金空調。

大金空調在1996年就率先推出了「天花板嵌入式」商用空調,一下子讓中國的傳統櫃機空調失去了市場。並且在格力空調推出中央商用空調後,大金空調的市場佔有率還是保持在第一。

在1998年大金空調又在家用空調上推出了「變頻空調」,一下子就打開了中國市場,成為了受歡迎的空調品牌。

但是現在隨著我國的巨頭空調們發展越來越好,不斷突破創新技術,所以大金空調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所以也有人認為,大金空調未來在我國的地位,也會隨著我們自己的空調產業崛起後,變得岌岌可危。

當國產品牌越做越好後,國人當然會更加支持國有品牌,對此你們怎麼認為呢?

相關焦點

  • 一個日本知名品牌,在中國撈金25年,卻一直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
    一個日本知名品牌,在中國撈金25年,卻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我們國家因為市場龐大,很多國外的公司都紛紛進駐中國,想要分一杯羹,有的公司早早就進駐了中國市場,有的公司則是等中國市場成熟後,才決定進駐我們國家市場。
  • 被誤認為是國產空調,在中國低調撈金24年,其實是一個日本品牌
    近幾年,國內手機市場的競爭格外激烈,三星、索尼等海外手機廠商接連敗走中國市場,而華為、小米、OV則趁勢崛起。無獨有偶,家電市場也是如此。三菱、東芝等海外品牌在中國市場接連受挫,美的、格力則迅速吞噬其市場份額。
  • 在中國撈金25年的日本品牌,產品比格力還流行,卻被誤認為是國貨
    說起國貨,相信大家都會忍不住的驕傲起來,對於咱們來說,國貨所包含的內容實在太多了,比如有一些國貨是擁有上百年歷史的老品牌,也有一些是得到全民認可的品牌,但要說起國貨,你知道嗎?它是在中國撈金25年的日本品牌,產品比格力還流行,卻被誤認為是國貨?
  • 被忽視的日本空調巨頭,「偽裝」成國產品牌,在中國默默撈金25年
    上世紀90年代,隨著政策的放開,諸多外企進入中國市場尋求發展。家電市場迅速被日韓品牌霸佔,直至目前,日韓家電在不少用戶心中,仍是高端品牌的代名詞。甚至不少廠商,因為本土化十分成功,成功「偽裝」成為國產品牌,讓不少消費者難以分辨,例如日本空調巨頭大金就是一家很容易被誤認為中國品牌的日本空調企業。
  • 被忽視的日本空調巨頭,「偽裝」成國產品牌,在中國低調撈金25年
    上世紀90年代,隨著政策的放開,諸多外企進入中國市場尋求發展。家電市場迅速被日韓品牌霸佔,直至目前,日韓家電在不少用戶心中,仍是高端品牌的代名詞。甚至不少廠商,因為本土化十分成功,成功「偽裝」成為國產品牌,讓不少消費者難以分辨,例如日本空調巨頭大金就是一家很容易被誤認為中國品牌的日本空調企業。公開資料顯示,大金空調於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已經在中國默默撈金25年。
  • 被誤認為「國貨」的三大品牌,超市隨處可見,每年在中國瘋狂撈金
    與此同時,也有其它國家的企業看中了中國龐大的人口消費基礎,來到國內發展進行本土化營銷。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消費者很容易將一些國外品牌誤認為是國貨,如超市隨處可見的養樂多、金龍魚以及紅牛等品牌。被誤認為「國貨」的三大品牌,超市隨處可見,每年在中國瘋狂撈金養樂多創立至今已有近百年,是一家日本品牌,其產品包裝幾乎很少更換過,也很少打折銷售,但卻非常受消費者喜愛。乳酸菌飲料市場的競爭一直十分激烈,為了保持優勢,不少企業都在不斷推出新品,而一成不變的養樂多卻成功存活下來,並發展壯大。
  • 機智的日本空調品牌,「假扮」國產企業,在國內持續撈金25年
    近段時間,我國知名空調企業格力電器的「鐵娘子」董明珠女士入駐直播帶貨領域,除了首次帶貨翻車以外其餘的帶貨都很成功,並且接連取得極其優秀的成績。那麼這是否就意味著我國家電行業已經成功走出了疫情帶來的衝擊呢?並沒有!
  • 低調的日本空調巨頭,在中國「悶聲發財」,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
    日本空調巨頭,與格力齊名,被誤認為國產品牌,在中國撈金25年!在過去幾十年,我國實行了改革開放的策略,很多外國公司開始進入中國市場,隨著房地產的發展,家電市場也蓬勃發展,但是因為核心技術沒有掌握,國內市場很快被日韓品牌佔領了,在很多人的心中,日韓家電是高端品牌的代名詞,很多日韓廠商開始在內地設廠,這讓很多消費者難以分辨,這些品牌到底是日韓的還是國產的。
  • 低調的日本空調巨頭,在中國紮根25年,常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
    11月18日,大金空調在中國的第一家工廠「大金上海生產基地」迎來第25個創立紀念日。提及空調,想必大多數消費者都會想到格力、美的等國產空調巨頭,尤其是格力,一句「好空調,格力造」歷經10多年依舊迴蕩在消費者的腦海中。但對於在中國紮根25年的大金空調卻少有人知,即便有消費者知道,也會誤認為大金空調是國產品牌。
  • 日本空調巨頭的小聰明,「偽裝」成國產品牌,默默在中國撈金25年
    隨著中國科技的不斷強大,以及消費者對產品的自我把控能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其實意識到國產品牌的產品並不比國外產品差,甚至在某些方面要優於國外品牌,比如在手機領域,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國產品牌小米和華為,而在大家電方面,中國也有很多讓人豎起大拇指的品牌,比如鐵娘子董明珠的格力空調,以及老牌空調海爾等諸多民族企業
  • 被誤認為「國貨」的4大品牌,超市隨處可見,在國內低調撈金多年
    「潛伏」數十年之後,很多人就誤認為是中國牌子了。看名字,非常中國化,很多人覺得這應該就是國貨,其實這是一個來自日本的牌子,創立已近百年。 在我國的大小超市裡,時常也能看到這個日本乳酸菌飲料出售,在各大網購平臺上,也能看到這個牌子在網售。養樂多乳酸菌進入中國市場之後,很好地把握了中國人的口味,所以一直得到中國消費者的喜歡,就這樣一直在中國瘋狂撈金。
  • 低調的日本空調巨頭,「偽裝」成國產品牌,在中國默默撈金25年
    放眼如今的國內空調品牌,除了美的、格力以及海爾等早已紮根多年的本土企業,還有一低調的日本空調公司,它已經在中國「偽裝」成國產品牌近25年,騙了無數國內消費者。這一在中國默默撈金的日本空調巨頭——大金空調。
  • 荷蘭知名啤酒:一直被誤認為國產品牌,一年在中國默默撈金331億
    19世紀隨著冷凍機的出現,人們開始對啤酒進行低溫後熟的處理,於是啤酒開始有了泡沫,19世紀末,啤酒傳入了中國,我國最早的啤酒作坊是俄羅斯在中國哈爾濱所建立的,1903年英國人與德國人在中國建立了英德啤酒廠,該啤酒廠是青島啤酒廠的前身。
  • 比老乾媽還「牛」的辣椒醬品牌,在中國撈金31年,被誤認為是國貨
    眾所周知,隨著全球經濟不斷地發展,我國湧現出了許多知名企業,就比如華為、阿里巴巴,都是國際知名的品牌,但要說哪些品牌在國外飽受好評,那麼肯定會有下飯神器「老乾媽」,老乾媽源自於貴州,然後迅速風靡全球,也是「國貨」的代表之一!
  • 低調的日本空調巨頭,在中國默默撈金24年,卻被認為是國產品牌
    在海外的市場裡面,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這也說明了中國的製造業在高速的發展,已然是一個全新的面貌。 因此人們對於國貨也早已經改觀了,不過有一個日本空調品牌,在中國市場已經默默撈金24年,卻一直被認為是國產品牌,可以說它的名字也是非常具有本土的文化,這家日本空調巨頭就是大金公司。
  • 日本最暢銷的飲料:每年在中國撈金65億,卻被誤認為是中國產品
    隨後,乳酸菌飲品便馬上風靡中國,上到80歲老人,下到3歲兒童,沒有不喜歡這款飲料的,而乳酸菌賣得最好的就要數養樂多了。大家第一次聽到這樣品牌,認為是國產品牌,加上功效對人們身體好,於是不少民眾都十分青睞養樂多,甚至成為家庭常備飲品。不過你們知道嗎?養樂多並不是我國的自主品牌。
  • 日本飲料巨頭,一直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每年在中國默默撈金65億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經濟全球化給世界各國帶來了空前的機會,但也衝擊了生產力較弱的國家,當物美價廉的進口商品打擊國產商品時,國家又不得不出臺對應政策。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品牌來自於日本,每年在中國低調撈金幾十億,還一直被大家誤以為是國產品牌,它就是「養樂多」。
  • 日本知名飲料,一直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一年在中國營收27億
    事實上,很多人並不知道的是,有一款日本知名飲料,在中國也是頗受到歡迎,它一直被誤認為國產品牌,一年在中國就營收27億元。這就是乳酸菌飲料界的著名品牌:養樂多。不妨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故事。1963年的日本養樂多公司,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品牌打響,率先推出了「家庭配送」的模式,如果要喝到「養樂多」,只需要一個電話,穿著統一制服,稱之為「養樂多媽媽」的女性,就會迅速上門進行配送,將新鮮的產品送到消費者的手中,同時,公司還貼心地送出傳單,說明最佳服用的時間和功效,憑藉這種經營理念和運作模式,養樂多公司在日本,單單是「養樂多媽媽」這個職務,就達到了6萬多名
  • 日本飲料巨頭,在中國默默撈金17年,卻被誤以為是國產品牌
    說到飲料,我們會想到蒙牛、伊利、娃哈哈等等這些都是比較著名的品牌。不過隨著中國飲料市場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飲料品牌進入了中國。就比如我們今天說的這個日本飲料巨頭,在中國默默撈金17年,卻被誤以為是國產品牌。相信很多年輕人都非常熟悉養樂多。
  • 低調的日本飲料巨頭,每年在中國賺走65億,卻還被誤認為國產品牌
    低調的日本飲料巨頭,每年在中國賺走65億,卻還被誤認為國產品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對食品飲料的需求也相應有了變化,相比於以前,現在我們追求健康綠色的食品,飲料則會根據不同的場景提出不一樣的需求,比如熬夜玩遊戲的時候,往往會選擇功能性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