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漫漫長夜,無心睡眠丨
▲ 微光照亮前路。攝影/於海童
- 風物君語 -
當一年中的至暗時刻來臨
能照亮漂泊靈魂的
唯有食物之光
▼
「冬至大如年」,既是年,總要團團圓圓。
古時候,漂泊在外的人到了冬至,無論走得多遠,都要回家過冬節,祭祖宗。
▲ 行色匆匆,來來往往的人流裡,有我們每個人。圖/視覺中國
在這個一年裡夜最長的日子,盞盞昏黃星星點點地出現在早早降臨的漆黑之中,無論城鎮還是鄉村,總有一抹亮光,在等你回家。
「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一年裡積攢的所有疲倦、無奈、悲傷和喪氣,也許你並不會與家人細說;同樣,他們對你熱切的思念和期盼也不盡然會用言語表達。
▲ 冬至食裡,有愛的味道。圖/網絡
但所有這些彎彎繞繞的情緒和尚未出口的心聲,都能在餐桌蒸騰的熱氣中,跟著「快!洗手吃飯吧」的呼喚,化作相視一笑的坦然。
家的治癒,從來就不是轟轟烈烈,愛與理解,也總是藏在「一蔬一飯」的溫暖之中。
點擊可查看大圖
▲ 難怪人們老說,「最先想家的,總是胃」。繪/Q年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不客氣地說,冬至吃餃子,是來自整個北方的靈魂呼喚。
「如果我說想吃餃子,其實是有點想家」,也算北方人心照不宣的集體共識。
▲ 餃子面案,無疑是年節裡交流感情的重要場所之一。圖/網絡
從張仲景用羊肉辣椒餡兒的「祛寒嬌耳湯」治凍瘡的故事傳為佳話開始,這種晶瑩剔透的吃食,便再也無法撤下中國人的餐桌。
一盤餃子下肚,再冷的天也能讓人渾身酥暖,兩耳發熱,若再來點兒餃子湯「原湯化原食」 ,那絕對包你紅光滿面,飽嗝連連。
▲ 是的,沒錯。圖/網絡
也難怪,闔家團聚的日子裡,餃子總是團寵。而我們勤勞致富愛折騰的老祖宗們,還把對好日子的嚮往,盡數寄托在餃子身上。
▲ 有餃子的餐桌,總透著幸福和滿足的微光。圖/視覺中國
芹菜餡兒的餃子可以是「勤財餃」、韭菜餡兒別名「久財餃」、白菜餡兒也稱「百財餃」、香菇餡兒亦喚「鼓財餃」、酸菜餡兒可為「算財餃」、油菜餡兒又叫「有財餃」、魚肉餡兒的「餘財餃」、大棗餡兒的「招財餃」、羊肉餡兒的「洋財餃」……
▲ 我們吃的可不是餃子,是希望啊。圖/視覺中國
萬般花樣離不了個財字,吃飽穿暖的樸素願望,永不過時。
當然,冬至的餃子再好,也並未覆蓋整個北方,華夏大地上多得是我們不知道的溫暖。
張仲景的嬌耳能夠驅寒,靠的是辣椒和羊肉,用面片包成耳朵的形狀,多少帶點浪漫與可愛的情趣。
偏生有些地方的人喜歡直來直去,捨去面片兒,把羊肉直接入湯煮食,在 「祛寒嬌耳湯」的基礎上做了減法,引領著斷舍離的時尚風潮。
▲ 羊肉湯一開,溫暖自然來。說到這兒,想知道《中國到底哪裡的羊肉最好吃?(Plus版)》嗎?點擊標題查看哦!圖/網絡
山東滕州人就屬這一類「直男」吃貨,拋卻餃子,選擇羊肉湯賀冬。
男女老少歡聚一堂,鍋碗瓢盆,勺頭碗筷的交互間,與滾燙的羊肉湯蒸騰的熱氣一起上揚的,還有呵著燙也難掩笑意的嘴角。
▲ 一勺湯下來,無人能敵。圖/網絡
無獨有偶,位居西北的銀川人偏愛「頭腦」。
▲ 頭腦無腦,但有大把羊肉。圖/網絡
羊肉燉蘑菇,撒上鹽、姜、蔥、蒜、辣椒、醬油作配,待到湯沸,事先切好的粉塊和泡好的粉條一躍而下,迫不及待地加入其中,若再有韭黃、蒜苗、香菜的調劑,便稱得上紅黃綠白黑五色俱全,酸辣香濃足以勾走每一個銀川胃的魂魄。
一路向南,來到雲貴川渝,冬至喝羊湯的習俗擴展到全省的範圍。
▲ 羊肉湯,值得你等。圖/網絡
有道是「冬至不吃肉,凍掉腳指頭」,在老成都,羊肉湯最早只在冬至前後售賣,是貧苦百姓的冬日福音。至於不為食材憂心的貴族們,羊肉火鍋暖身才是最好的選擇。
土生土長的麻羊是正宗四川羊湯的不二之選,「吃了羊腸不穿衣裳」,寒冷的三九天,有什麼比來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更叫人心滿意足的呢?
▲ 紅糖餈粑也很好喲~圖/網絡
出了四川來到雲南,團圓時刻,又豈能是一碗羊肉湯的主場?非得要配點兒餈粑粘蜂蜜,才能表現甜情蜜意。
「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唯有糯米粉揉制,「圓圓滿滿」的冬至圓,才有資格擺上南方人「添歲」、「亞歲」的餐桌。
▲ 各色的湯圓各色的⚪。圖/視覺中國
蘇州人的冬至團,餡物尤豐,「糖肉、菜果、豆沙、蘿蔔絲」應有盡有,個大的俗稱「稻窠團」,用來冬至夜祭祀;個小無餡料的喚作粉團,一般作冬至朝供神所用;舊時上海人的冬至家宴上,總少不了糯米粉圓子的身影。
▲ 滾落的圓子,白皙而嬌俏。圖/網絡
湯果則是浙江奉化、寧波、台州等地的冬至必食之物,與湯圓類似,但餡兒在湯裡,新鮮鹹香的青菜湯果、酒香撲鼻的漿板湯果、甜而不膩的番薯湯果……盡可兼顧男女老少各色口味。
▲ 冬節丸,潮汕的冬至記憶。圖/潮大片
潮汕人給了冬至圓一個新的名字——「冬節丸」,更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 「冬節夜,囉囉長,甜丸未煮天唔光」的歌謠。
宗族觀念根深蒂固的潮汕人,把甜糯米丸擺上了祭祀的桌臺,成為拜「司令公」、「過冬紙」的必備元素。講究冬至團圓的潮汕餐桌,光有冬節丸可不夠,得配上膠羅錢、油粿子,才算圓滿。
▲ 闔家團圓,也要有酒。圖/網絡
當然,冬至圓也並非千圓一律,在有孩子的人家,它往往被捏成小貓、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的形狀討幼子歡心。
除了形狀,它的吃法也大有講究,甚至被賦予了預測未來的含義。
▲ 未來,盡在一碗冬至圓的掌握。圖/視覺中國
地道的冬至圓吃法,是在門窗桌櫃床燈後分別粘一個冬至圓「耗晌」,「送灶」後烤食。有孕婦的人家以「冬至圓是否發來判斷生男生女」;冬至圓入口講究「成雙成對」,吃到最後,若只剩一顆,單身狗會諸事順遂,所剩成雙,則已婚人士萬事如意。
老祖宗們的圓滑與天真,總來得這樣猝不及防。
一年當中,合家團圓之日,不把酒,何以言歡?
▲ 冬至一壺酒,對酌一家親。圖/網絡
古時的蘇州,「冬至夜家家開筵飲」,人人皆吃分冬酒。東陽酒/冬釀酒作為分冬酒的主角,以酒味甚淡,如酒釀湯,名目繁多而為人稱道。
清冽甘醇的「桂花酒」、釅白甘香的「秋露白」、自釀的薄酒「杜茅柴」、醇厚清純的「三白酒」、色清氣香的「十月白」、草藥釀成,置壁間月餘的「靠壁清」、釀而未煮,旋即可飲的「生泔酒」……人人盡歡。
▲ 「吳諺有『冬至大如年『之語,故需家人團坐,吃宵夜,飲冬陽酒,以慶良夜。冬陽酒,味甜色綠,每至冬至,由醬園特製以售客,過時不候,故亦名冬釀酒。「——金孟遠《吳門新竹枝》。攝影/李堅強
蘇州人冬至喝酒,而神秘的客家人則選擇在這一天釀酒。
「冬至酒,留到明年九月九」,在客家人看來。冬至之時水至醇,用以釀酒,不僅柔和爽口,還能久藏不壞。
釀酒的準備工作,要追溯到冬至之前。客家巧婦們早已擇吉日到集市添置釀酒器具,將陳年酒罈搬入溪流,洗去汙物,於陰涼處晾乾。
▲ 你們說,這是在幹嘛?圖/圖蟲·創意
去殼的新糯稻則被倒入竹篼,洗去塵物,置於飯甑,進鍋蒸熟後用水衝冷,將碾成末的酒餅與糯米飯均勻攪拌,放進酒罈發酵。冬至當日,加入潔淨清冽的山泉,方可慢慢醞釀,感受時間的魔力。
▲ 潺潺流出的酒,是自然的饋贈,更是辛勞的果實。圖/圖蟲·創意
當然,釀酒之餘,也不能滴酒不沾。在其他人喝羊肉湯的時候,客家人用它煮起了酒。客家山羊肉配上黨參、杞子、紅棗、北芪、熟地等滋補中藥和客家娘酒(糯米特製的黃酒)炙制,一家老少圍坐一桌,感受羊肉與黃酒的雙重溫暖,妙哉,妙哉!
有了酒,雖盡歡,但不管飽,怎麼辦?
客家人選擇燜飯,小火慢燻,白糯米在蒸汽徐徐的燙熱中燜熟,三層豬肉的加持,增加了它果腹的底氣,撒上味料、蒜苗或蔥花,油水十足,鮮香味美的糯米飯便可端上餐桌,配酒而食。
▲ 色香味俱全。圖/圖蟲·創意
赤豆糯米飯,嘉興人心頭的硃砂痣。
一份兒合格的赤豆糯米飯裡,少不了花生米的加持,不能沒有蔥末、香芹的參與,若是再來點熟芝麻和臘肉,那就再好不過了。光吃赤豆糯米飯的冬至夜,未免單調,配上桂圓煮蛋,方算得宜。
▲ 赤豆糯米飯。圖/圖蟲·創意
糯米可以做飯,亦能制糕。
▲ 卷一卷,滾一滾,蘸一蘸。圖/網絡
年糕就是杭州人冬至餐桌的常客——早餐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是童年至甜的記憶,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則更宜中午食用,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則堪稱晚餐必備。杭州人對年糕的愛,在團聚時刻最為招搖。
▲ 南瓜餅。圖/圖蟲·創意
"溫暖"的南瓜粑粑,合肥人的冬至摯愛。
肉頭厚實,味道甜美的南瓜一到冬至,身價倍漲。蒸熟的南瓜與糯米飯合體,揉成麵團,攤作餅狀烙得兩面金黃,再撒點芝麻,就算大功告成。
一個大南瓜能做一抽屜的南瓜餅,也可以炸成胖鼓鼓的南瓜圓子,用以告慰即將迎來寒冬,但沒有暖氣的腸胃們。
▲ 九層祭祖糕。圖/網絡
寶島臺灣的冬至,思鄉念祖少不了九層祭祖糕的加持。以糯米粉製成的九層祭祖糕,被賦予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福壽的動物外形,分層蒸製,用以祭祖,以示臺灣人「不忘根本」的心意。
▲ 老母雞湯。圖/圖蟲·創意
當然,冬至的美食除了以上這些,還有許多。
讓廈門人排起長隊的薑母雞、叫無錫人念念不忘的冬至蘿蔔鹹肉鹹魚、使南京人魂不守舍的老母雞湯和胡蔥篤豆腐,無不承載著當地人的愛與鄉愁。
送福利啦
漫漫寒冬怎麼熬?古人早為我們想好了答案。↓
左右滑動查看
▲ 九九消寒圖大致有「寫九」、「點九圖」、「雅圖」三種。①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 九字,每字九劃,也稱作「寫九」。②將宣紙等分為九格,每格用筆帽蘸墨印上九個圓圈,上塗陰下塗晴,左風右雨雪當中。③「畫九」,在白紙上繪製九枝寒梅,每枝九朵。每天根據天氣實況用特定的顏色填充一朵梅花,在寒梅圖的一側常常寫有「試看圖中梅黑黑,自然窗外草青青」,又稱「雅圖」。
從冬至起,以九作一單元,日寫一筆,把整個寒冬化作九字詩詞、九個圓圈、亦或是九朵寒梅,充當天氣陰晴的「日曆」預卜來年豐欠,同時又作熬寒消遣。
九九八十一筆後,冬日就此畫上句點。愛乘法的古人,竟能把數學和詩畫、煎熬與浪漫平衡地如此巧妙。
為了感謝大家的關注
地道風物為大家設計了
兩款「九九消寒圖」作為熬冬消遣。
▲ 怎麼樣,是不是很精美?心動了吧!設計/坨坨
感興趣的朋友
可以在後臺回復關鍵字:
」九九消寒圖「
獲取以上兩張的高清大圖
浪浪漫漫過個冬
明日冬至
這一年的辛苦,你靠吃什麼化解?
-END-
編輯丨章魚
設計丨Q年
封面丨視覺中國
✍️
|新 媒 體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在後臺回復關鍵詞「作者」,獲取相關信息
投稿郵箱:editor@didaofengw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