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戰國第一戰神白起的評價,是諸葛亮說的對,還是李世民說的對

2020-12-16 貪吃的駱駝

因為駱駝最近在追《大秦賦》,所以寫了一點有關秦國的內容,這兩天看留言,發現有不少人想讓我聊聊白起,所以駱駝就今天就來翻下他的牌子。

駱駝在聊「長平之戰」時,提到過白起,可能大多數人知道白起,也都是因為「長平之戰」。那麼「長平之戰」為什麼會對白起的影響這麼大呢?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長平之戰」的重要性,不亞於三國時的「赤壁之戰」、「官渡之戰」,因為這些戰戰役都改寫了天下的形勢,「官渡之戰」讓曹操成了中原霸主,「赤壁之戰」吳、蜀開始和魏三分天下。而「長平之戰」,則是奠定了大秦一統天下的基礎。

另外在這場大戰的趙國參與者,前有「尚能飯否」的廉頗,後有「紙上談兵」的趙括,可謂流量十足,而且還有白起這個大「殺神」。據記載,白起在這場大戰中,曾坑殺了數十萬人(史書說前後死了四十五萬,坑殺的那部分估計要佔大頭),秦國在此戰之後,聲名再次大振,而白起的「惡名」也開始世人皆知。

因為白起是「坑殺俘虜」,而不是在敵人投降之前,把人殺死,所以這場戰,雖然是白起大勝,但是後世對他的評價,「貶」的要比「褒」的多得多。諸葛亮就曾說他「善於攻掠,而不知牧守」,宋太祖趙匡胤則更狠,據《續資治通鑑》記載,有一次趙匡胤公費旅遊到祭奠前朝武將的武成王廟時,指著白起的像說,這傢伙坑殺俘虜,怎麼配掛在這!於是安排下屬撤走。不過在北宋的《百將傳》中,白起卻依然健在。

那麼諸葛亮和趙匡胤這麼評價白起,到底對不對呢?駱駝認為不對。因為白起坑殺趙國俘虜,並不是他嗜殺,而是不得已。看過駱駝寫的「長平之戰」的朋友,應該還記得,當年在「長平之戰」的前半段,秦國統兵的並不是白起,而是刀疤臉王齕。而王齕當時的對手,正是趙國的老將廉頗,所以秦軍在趙軍的刻意防守之下,一直都沒有取得進展。

據記載,當時雙方投入的兵力,都是以十萬人計,而且當時兩軍對壘的地方,是在趙國的地盤,由此可知,當時秦國的軍需,一定是個驚人的數字。因此在雙方堅持不下之際,雙方都選擇了空降三軍元帥。趙國那邊,因為被範雎忽悠,所以派出了「紙上談兵」的趙括,而秦國則是起用了白起。後來白起用了「誘敵深入」、「包抄後路」以及「阻斷中軍」等戰術,把冒進的趙軍給擊敗。

趙軍敗了以後,幾十萬人都成了秦軍的俘虜。那麼怎麼處置這些俘虜,就成了大問題。如果不殺帶回國內,人家妻兒老小可都還在趙國,這樣的兵卒試問有誰敢用,而且這幾十萬人的花銷可怎麼辦,秦國雖然在「商鞅變法」以後,經濟突飛猛進,但是秦國「膨脹」之後,四處用兵,家裡其實也並不寬敞。

如果不把這些俘虜收歸己用,那麼只能殺或者放回趙國,如果不殺放回趙國,那麼人家根本不用等十八年,回家洗把臉就又成了可以抗秦的好漢,那麼秦國廢了那麼大的力氣打「打長平之戰」又有何意義。所以留給這幾十萬俘虜的選擇,其實自始至終都只有一條,那就是必須得死。而且以白起當時在秦國的尷尬地位,坑殺幾十萬人這種事,他是不敢「擅專」的。因此古代最能打的皇帝(沒有之一)李世民就說白起的事,是「君之過」。

聊完了白起成就「惡名」(殺神)的「長平之戰」,咱們再來聊下白起之死。據《史記》記載,白起在「長平之戰」以後,身體就開始不好,於是秦國派兵進攻邯鄲之初,他就沒有去。後來他病好之後,秦昭王就想再讓他去,但是白起卻以邯鄲暫時不好打為由推辭了。後來秦昭王再多次給敬酒不成以後,強令他必須去打邯鄲,於是白起只好聽命,但是還沒等他走到邯鄲,他就被秦王賜死於中途。

大家看到這裡,是不是感覺有點蹊蹺,白起身為一代戰神,卻沒法說服秦國最明事理秦昭王,而秦昭王竟然在前線告急的情況下,還臨陣殺將。秦昭王這是怎麼看,都像是和白起不對付啊。那麼秦昭王和白起到底有什麼矛盾呢?這還要從一個女人說起。

這個女人歷史上的稱呼有「羋八子」、「宣太后」「秦昭王的親媽」等,但她更為大家熟知的名字,是羋月(羋月只是《羋月傳》等書的稱呼,但正史中駱駝卻沒找到)。看過《羋月傳》或者《大秦帝國》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是一位權力欲望極強的女人,在秦昭王繼位後,她依然把持了幾十年的朝政。

當時她在朝中,有四大護法,分別是弟弟魏冉(同母異父)、羋戎以及秦昭王的兄弟公子悝、公子芾,當時人稱「四貴」。而白起之所以能「起於行伍」,很大程度上是遇到了自己的貴人魏冉。羋月掌權時,魏冉也有權,所以他青睞的白起也很風光。但是在秦昭王掌權以後,羋月的勢力得到了清洗,而作為羋月一系的白起,自然也就榮光不再。因此駱駝在上一段文字中,對於白起當時在秦國的處境,用了「尷尬」兩個字。

白起作為羋月一系的人,有在軍中素有威望,所以秦昭王對他非常忌憚,能不用就儘量不用,因此在「長平之戰」之初,白起雖然健在,而這場仗又非常重要,但秦昭王依然選擇了新秀刀疤臉,而沒有選擇勝率可能更大的白起。後來刀疤臉不給力,白起卻「藥到病除」,緊接著秦昭王又去打邯鄲,這次派的是一個叫王陵的人,也不是白起。結果秦昭王想提拔的人再次打臉,而他想讓白起去時,白起又「推三阻四」。

後來雖然白起被逼著去了邯鄲,但是秦昭王的謀士範雎,卻擔心白起再掌兵權後,會尾大不掉,於是建議秦昭王提前動手,秦昭王因為連續被打了兩次臉,所以頭腦一熱就同意了。但是駱駝認為,最終讓秦昭王下定決心的,不是自己的面子,而是羋月曾經埋下的種子,畢竟白起不是他的人。

最後駱駝再來做個簡單的總結,第一,白起殺俘,絕對不是因為他有殺俘的嗜好,而是事出有因,第二,白起之所以被殺,也並不是因為「殺俘不祥」或者對領導「推三阻四」,而是他曾是羋月的人。

相關焦點

  • 戰國名將之首白起,為何在《大秦賦》中未曾露面,導演的回答亮了
    但是大家可能也都發現了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白起,卻從未露臉。王翦、廉頗、李牧逐一登場,但為何唯獨缺了秦國的首將呢?《大秦賦》的第一集就交代了長平之戰之後,意思是白起那場驚天地泣鬼神的仗已經打完了。那場坑殺了40萬趙軍軍魂的仗已經告一段落。呂不韋也只能帶著嬴異人逃離邯鄲。但直到《大秦賦》結束,導演還是沒有給白起戲份,也沒能讓戰國四大名將湊齊,實屬可惜。
  • 戰國名將白起的一生
    白起出生於秦國眉縣,從小兵到秦國主將,與冉候和宣太后關係親近,在中國所有的名將裡,白起稱「戰神」第二,絕無人敢稱第一。最後的責任都推到白起頭上,黑鍋只能自己背,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白起的屠殺或許也不無道理:首先,如果這些人放回去,回來還是會被召集起來抗秦。至於當作俘虜收編,且不說有可能產生混亂,幾十萬人的口糧都是問題。到時候秦軍不是被打垮,而是被吃垮了。
  • 死神還是戰神?戰國第一名將武安君無一敗績的一生
    這場戰爭,韓國的軍士被斬首二十四萬人,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殺戮,這場戰爭讓魏國,乃至整個戰國七雄都知道了白起這個名字。這之後,戰國諸雄凡聽到白起的名字,無不膽戰心驚,而白起攻掠的城池無不望風而降。我們來看看這場二十幾萬人的殺戮後,白起的戰績。
  • 「戰神」白起為什麼死在了自己老闆手裡?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戰國時期,秦趙長平之戰,「戰神」白起大戰趙國獲得勝利,俘虜了四十萬趙國大軍,並將這四十萬降兵全部「坑殺」,就是活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載:「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阬之。趙前後所亡凡四十五萬。」從史記中的記載可以看出,這事屬實,不是虛構,是真實的歷史事件。
  • 白起和樂毅誰更厲害?一個百戰而無敗績,一個一戰成神,你說呢?
    先定一定調子,樂毅總體來說不如白起——樂毅和白起都是兩個非常傑出的軍事家,雖然三國時代的諸葛亮常常自比管仲和樂毅,而且對白起的評價也頗有意思,他評價白起說「白起長於攻取,不可以廣眾」,意思就是說白起這個人擅長攻城奪地,但是不擅長管理民眾,簡單來說就是白起沒有管理之才。
  • 戰國時期前十的武將排名?白起排第二?第一實至名歸……
    第一:兵神吳起吳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姜姓,吳氏,名起,衛國左氏(今山東曹縣)人。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
  • 中國歷史上真正的戰神乃吳起白起是也,無一敗績天下無雙
    第三個是三皇五帝,首先呢我要說一下三皇其實到現在為止還不確定是哪三皇,可以確定的只有伏羲和神龍氏。另外五帝也不確定,現在流行的說法有兩種,一種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另外一種是黃帝,太昊,少昊,炎帝,顓頊。第四個記錄一下戰國七雄吧,對於這個我想起了初中老師給我們說的十四個字。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在中間。
  • 為何現在有人不承認白起是「戰神」,而叫「人屠」?看他把誰殺了
    白起,就是戰國時最著名的大將軍,與之齊名的還有王翦、廉頗、李牧,他們四人合稱為「戰國四將」。白起是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是我們心中的大戰神!白起有哪些重大的戰役呢?一、伊闕之戰,消滅韓國、魏國24萬聯軍;二、長平之戰,消滅趙軍45萬人。
  • 戰國戰神白起的悲催結局,沒有戰死沙場,最後成了政治犧牲品
    白起的名字肯定是如雷貫耳了,不管是他在秦國的歷史上做出了多大的貢獻也好,還是很多關於他的傳言也好,都是非常叫人津津樂道的。白起這個人非常會打仗,在秦國那樣一個按照軍功就可以扶搖直上的國家,他的優勢非常大,所以在他參軍以後沒多久就開始在軍隊裡面嶄露頭角了。
  • 「兵仙」韓信為何看不起「殺神」白起?你看韓信怎麼評價白起的
    今天我們便來聊聊「兵仙」韓信和「殺神」白起。韓信,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軍事家,早年因家庭貧苦常寄人籬下,後來受蕭何舉薦成為劉邦手下的大將軍,從此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韓信精通兵法,是一名難得的戰術家,他曾為後人留下暗渡陳倉、背水為營等戰術典故。韓信非常擅長於點兵用將,他親自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等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
  • 戰神白起被賜死,真是秦昭襄王頭腦一熱的昏庸之為,還是另有原因
    在戰國的戰場上,秦將白起絕對是個風雲人物。白起被稱為戰神,一生大小徵戰,不下七十餘場,鮮有敗績。但這個戰神的結局卻是被君王賜死,為秦國建立功績的大將,落得如此下場,不禁令人惋惜。白起曾得秦昭襄王的重用,但是他也是在秦昭襄王的詔令下被迫自刎而亡。
  • 歷史上被稱戰神的一代名將,一生殺百萬餘人,為什麼說他是狼孩?
    在中國軍事史上有這麼一個人物,被人們號稱戰神。而且心狠手辣,之後有一個大學問家叫梁啓超,在他考證研究之後得出一個結論,在戰國時期,把所有的戰爭都加起來一共死了兩百多萬人,而其中有二分之一都是死於這位戰神之手。這位戰神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戰將,白起。
  • 這四位戰神自命不凡、十分狂妄 最終付出代價
    比如下面這四位戰神。01第一位是白起首先白起是戰神嗎?當然算。白起一生致力於為秦國徵戰,從未打過敗仗,因此,被封為「武安君」。白起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被稱為「千古第一戰神」。那麼,白起狂妄嗎?狂。最明顯的例子是後來秦昭王聽信範雎的建議,沒有讓白起在長平之戰後順勢攻下趙國。
  • 戰神白起:戰國殺掉百萬士兵的人屠,最後卻被逼自刎
    若說在中華五千多年的歷史中,白起絕對是可以排進前十的名將,而且他還是少有的沒打過敗仗的將軍。據梁啓超考證,戰國時期有大約一百萬人因為白起而死,僅長平一戰,就坑殺了四十萬趙國降軍,僅剩少許的老弱病殘活著,因此白起也被稱為殺神、人屠。但其實白起殺人不是因為他嗜殺,而是秦國的制度逼得他不得不殺,關於這點,大家看完後面就會明白。
  • 邯鄲白起墓,戰國四大名將之首被逼自殺頂罪,一代戰神竟如此慘死
    邯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戰國時期是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的都城,歷經8代國君達158年之久,是我國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漢代與洛陽、臨淄、南陽、成都共享「五大都會」盛名,從戰國到東漢,邯鄲興盛長達500年之久。
  • 白起:一生戰無不勝,最後卻落得一個被賜死的結局
    春秋戰國是一個人才輩出,思想文化十分繁榮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也同樣的因為處於社會變革時期的原因,戰爭迭起,從而也湧現出了一大批的名將。最出名的戰國四大名將包括廉頗,李牧,王翦,以及戰神白起。作為居於四大名將之首的將軍,白起的戰績無人可及,甚至還有"人屠"的稱謂。白起的出仕白起名為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白郿邑人。
  • 諸葛亮視為偶像的樂毅,為何不在「戰國四大名將」之列?
    縱觀歷史,普羅大眾最熟知的莫過於三國時期,得益於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被廣泛傳播,製作成影視劇等,更多人熟悉了劉關張、諸葛亮、司馬懿陸遜孫權等人。 然而,在此之前還有一段非常重要和群雄輩出的年代,那就是春秋戰國時代。今天咱們不細數歷史長河,而是著眼於戰國時期的名將——樂毅。
  • 「戰神」白起究竟是不是狼孩,這一生英雄歸於何處
    英雄莫問出處,白起是當之無愧的英雄。到底是什麼奠定了白起「殺神」的地位。首先當然是長平之戰奠定了白起戰神的地位,河內之戰,南郡之戰,伊闕之戰。白起一生從無敗績,是當之無愧的全勝將軍。下面來說說長平之戰的具體情況吧!在長平之戰,有一個耳熟能詳的成語「紙上談兵」。
  • 趙括為何會敗給戰神白起?並非「紙上談兵」,而是因為另外4個字
    昨天咱們昨天聊到了趙括雖然被稱作「嘴炮」,但依然有機會和「戰神」白起單挑的原因,今天咱們再來接著分析,他到底因何而敗。那麼也就是說,趙奢應該是在這之前,就已經展現過了自己的軍事能力,所以趙王才去問他,才敢放心讓他去,而他後來能和吳起、孫臏並列,應該也絕非這一次的勝利,而是他的軍事能力在當時得到了各方的認可。趙奢成名以後,受益最多的是他的兒子趙括,因為趙括也是「軍事迷」,所以經常纏著老趙討教兵法,而且趙括還總能討得便宜,因此踩著父親的肩膀,小趙的名字也開始在戰國末年走紅。
  • 秦軍史上最可恥一戰,用了36年才完全恢復,戰神白起因此被賜死
    秦國「戰神」白起率軍在趙國長平一帶同趙國軍隊打了一場影響整個戰國局勢的大戰,史稱長平之戰。白起之名成為了趙國軍民的噩夢,也正是這一戰,白起成為了人們口中的「一代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