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駱駝最近在追《大秦賦》,所以寫了一點有關秦國的內容,這兩天看留言,發現有不少人想讓我聊聊白起,所以駱駝就今天就來翻下他的牌子。
駱駝在聊「長平之戰」時,提到過白起,可能大多數人知道白起,也都是因為「長平之戰」。那麼「長平之戰」為什麼會對白起的影響這麼大呢?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長平之戰」的重要性,不亞於三國時的「赤壁之戰」、「官渡之戰」,因為這些戰戰役都改寫了天下的形勢,「官渡之戰」讓曹操成了中原霸主,「赤壁之戰」吳、蜀開始和魏三分天下。而「長平之戰」,則是奠定了大秦一統天下的基礎。
另外在這場大戰的趙國參與者,前有「尚能飯否」的廉頗,後有「紙上談兵」的趙括,可謂流量十足,而且還有白起這個大「殺神」。據記載,白起在這場大戰中,曾坑殺了數十萬人(史書說前後死了四十五萬,坑殺的那部分估計要佔大頭),秦國在此戰之後,聲名再次大振,而白起的「惡名」也開始世人皆知。
因為白起是「坑殺俘虜」,而不是在敵人投降之前,把人殺死,所以這場戰,雖然是白起大勝,但是後世對他的評價,「貶」的要比「褒」的多得多。諸葛亮就曾說他「善於攻掠,而不知牧守」,宋太祖趙匡胤則更狠,據《續資治通鑑》記載,有一次趙匡胤公費旅遊到祭奠前朝武將的武成王廟時,指著白起的像說,這傢伙坑殺俘虜,怎麼配掛在這!於是安排下屬撤走。不過在北宋的《百將傳》中,白起卻依然健在。
那麼諸葛亮和趙匡胤這麼評價白起,到底對不對呢?駱駝認為不對。因為白起坑殺趙國俘虜,並不是他嗜殺,而是不得已。看過駱駝寫的「長平之戰」的朋友,應該還記得,當年在「長平之戰」的前半段,秦國統兵的並不是白起,而是刀疤臉王齕。而王齕當時的對手,正是趙國的老將廉頗,所以秦軍在趙軍的刻意防守之下,一直都沒有取得進展。
據記載,當時雙方投入的兵力,都是以十萬人計,而且當時兩軍對壘的地方,是在趙國的地盤,由此可知,當時秦國的軍需,一定是個驚人的數字。因此在雙方堅持不下之際,雙方都選擇了空降三軍元帥。趙國那邊,因為被範雎忽悠,所以派出了「紙上談兵」的趙括,而秦國則是起用了白起。後來白起用了「誘敵深入」、「包抄後路」以及「阻斷中軍」等戰術,把冒進的趙軍給擊敗。
趙軍敗了以後,幾十萬人都成了秦軍的俘虜。那麼怎麼處置這些俘虜,就成了大問題。如果不殺帶回國內,人家妻兒老小可都還在趙國,這樣的兵卒試問有誰敢用,而且這幾十萬人的花銷可怎麼辦,秦國雖然在「商鞅變法」以後,經濟突飛猛進,但是秦國「膨脹」之後,四處用兵,家裡其實也並不寬敞。
如果不把這些俘虜收歸己用,那麼只能殺或者放回趙國,如果不殺放回趙國,那麼人家根本不用等十八年,回家洗把臉就又成了可以抗秦的好漢,那麼秦國廢了那麼大的力氣打「打長平之戰」又有何意義。所以留給這幾十萬俘虜的選擇,其實自始至終都只有一條,那就是必須得死。而且以白起當時在秦國的尷尬地位,坑殺幾十萬人這種事,他是不敢「擅專」的。因此古代最能打的皇帝(沒有之一)李世民就說白起的事,是「君之過」。
聊完了白起成就「惡名」(殺神)的「長平之戰」,咱們再來聊下白起之死。據《史記》記載,白起在「長平之戰」以後,身體就開始不好,於是秦國派兵進攻邯鄲之初,他就沒有去。後來他病好之後,秦昭王就想再讓他去,但是白起卻以邯鄲暫時不好打為由推辭了。後來秦昭王再多次給敬酒不成以後,強令他必須去打邯鄲,於是白起只好聽命,但是還沒等他走到邯鄲,他就被秦王賜死於中途。
大家看到這裡,是不是感覺有點蹊蹺,白起身為一代戰神,卻沒法說服秦國最明事理秦昭王,而秦昭王竟然在前線告急的情況下,還臨陣殺將。秦昭王這是怎麼看,都像是和白起不對付啊。那麼秦昭王和白起到底有什麼矛盾呢?這還要從一個女人說起。
這個女人歷史上的稱呼有「羋八子」、「宣太后」「秦昭王的親媽」等,但她更為大家熟知的名字,是羋月(羋月只是《羋月傳》等書的稱呼,但正史中駱駝卻沒找到)。看過《羋月傳》或者《大秦帝國》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是一位權力欲望極強的女人,在秦昭王繼位後,她依然把持了幾十年的朝政。
當時她在朝中,有四大護法,分別是弟弟魏冉(同母異父)、羋戎以及秦昭王的兄弟公子悝、公子芾,當時人稱「四貴」。而白起之所以能「起於行伍」,很大程度上是遇到了自己的貴人魏冉。羋月掌權時,魏冉也有權,所以他青睞的白起也很風光。但是在秦昭王掌權以後,羋月的勢力得到了清洗,而作為羋月一系的白起,自然也就榮光不再。因此駱駝在上一段文字中,對於白起當時在秦國的處境,用了「尷尬」兩個字。
白起作為羋月一系的人,有在軍中素有威望,所以秦昭王對他非常忌憚,能不用就儘量不用,因此在「長平之戰」之初,白起雖然健在,而這場仗又非常重要,但秦昭王依然選擇了新秀刀疤臉,而沒有選擇勝率可能更大的白起。後來刀疤臉不給力,白起卻「藥到病除」,緊接著秦昭王又去打邯鄲,這次派的是一個叫王陵的人,也不是白起。結果秦昭王想提拔的人再次打臉,而他想讓白起去時,白起又「推三阻四」。
後來雖然白起被逼著去了邯鄲,但是秦昭王的謀士範雎,卻擔心白起再掌兵權後,會尾大不掉,於是建議秦昭王提前動手,秦昭王因為連續被打了兩次臉,所以頭腦一熱就同意了。但是駱駝認為,最終讓秦昭王下定決心的,不是自己的面子,而是羋月曾經埋下的種子,畢竟白起不是他的人。
最後駱駝再來做個簡單的總結,第一,白起殺俘,絕對不是因為他有殺俘的嗜好,而是事出有因,第二,白起之所以被殺,也並不是因為「殺俘不祥」或者對領導「推三阻四」,而是他曾是羋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