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為何會敗給戰神白起?並非「紙上談兵」,而是因為另外4個字

2020-12-12 貪吃的駱駝

昨天咱們昨天聊到了趙括雖然被稱作「嘴炮」,但依然有機會和「戰神」白起單挑的原因,今天咱們再來接著分析,他到底因何而敗。

虎父無犬子

看過駱駝昨天文章的朋友,應該已經知道,趙括出生於一個低配的「將門」,他父親趙奢本是趙國一個徵收田稅的國家公務人員,後來因為「不畏強權」,超度了幾個平原君的手下,平原君是誰,他是趙國的「皇室宗親」,如果當時平原君不開心,那麼他輕則會下崗,重則要搭上一條性命。

但是平原君並非一般人,他得知了趙奢的「無禮」舉動之後,沒有給趙奢穿小鞋,反而把他推薦給了趙王,就從這點來看,他能被稱作「戰國四公子」,也確實是實至名歸。趙奢雖然是憑藉「剛正」起家,但真讓他成名的,卻是他的軍事能力。當年「閼與之戰」之前,趙王先問廉頗等老將,是否能去救援,廉頗等人表示,飯還可以吃的動,但去那打仗絕對不行。

趙王轉回頭就去問了趙奢,趙奢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我認為可以去。趙王就說,你說行,那你親自去趟唄,趙奢二話沒說,直接就跑去找秦軍硬剛,結果他還真的打勝了,一時間,他紅得飛起。看到如此詭異的一段,駱駝剛開始表示懷疑,但駱駝後來一想,趙王是一國之主,應該不會玩火,而趙奢也不是傻大膽。

那麼也就是說,趙奢應該是在這之前,就已經展現過了自己的軍事能力,所以趙王才去問他,才敢放心讓他去,而他後來能和吳起、孫臏並列,應該也絕非這一次的勝利,而是他的軍事能力在當時得到了各方的認可。趙奢成名以後,受益最多的是他的兒子趙括,因為趙括也是「軍事迷」,所以經常纏著老趙討教兵法,而且趙括還總能討得便宜,因此踩著父親的肩膀,小趙的名字也開始在戰國末年走紅。

知子莫如父

駱駝在聊「長平之戰」時曾經聊到,當時刀疤臉和廉頗在前線對峙(有人可能會問,趙奢那麼厲害,為啥當時趙王不讓他去,而讓廉頗去呢,駱駝的答案是,趙奢當時已經歸天),廉頗本想「耗死」秦軍,但是趙國的家底薄,在秦國退兵之前,就有點撐不住了,所以趙王就想讓廉頗主動出擊,一決勝負。但是廉頗是老將,知道這時候最安全的辦法,就是咬牙硬撐,因此就沒答應。

當時的秦國其實也很著急,於是範雎就開始打輿論戰,把趙括是一頓亂捧,搞得好像趙括只要親自出馬,秦國必敗無疑,於是趙王按捺不住,就決定派小趙出馬。但是,當時有兩個人明確表示反對。第一個人,是讓廉頗「負荊請罪」的藺相如,藺相如當時對趙王說,小趙只是把他爹的兵書給整明白,雖然他理論不錯,但是他沒有實戰經驗,這種決定生死的大戰怎麼能讓他去呢!趙王當時沒聽,不知道是不是顧忌藺相如和廉頗的關係。

另一個勸趙王的人,是趙括的親媽。當時她對趙王說,千萬不能讓趙括去前線。趙王就問她為什麼(難道是你捨不得兒子)?趙括的母親就說,當年趙括他爹當將軍的時候,對身邊和屬下都非常好,對於大王發的獎金分紅,從來不往家裡拿,都分給了一起打仗的小夥伴,因此他的部下對他多是敬愛。而趙括這個臭小子,憑藉他爹的威望,不光目中無人,而且把銀錢看得還比較重,還不懂得分享。

趙王一聽,這點事還叫事嗎,當將軍就該有傲氣,當年老趙不也喊過「狹路相逢在勇者勝嗎」,至於愛錢,那也無傷大雅,只要能打就行,於是執意要讓趙括去。趙母一看攔不住,於是就讓趙王給個承諾,那就是到時候萬一趙括戰敗,不能株連家人。趙王一聽也沒多想,也就應承了下來。

兵者,國之大事

駱駝看到這的是時候,真想為老太太鼓掌,但並不是因為她有先見之明,知道兒子必敗,而是她處理這件事情的方式。趙括不能帶兵的原因,真是「驕傲」、「不懂團結」、「貪財」這樣的「小事」嗎?我們再來看《史記》的一段記載。在趙奢在世時,趙括曾在理論上贏了他,但是他卻在私下裡跟老伴說,趙括如果不帶兵則罷,一旦帶兵,那是必敗無疑。老太太就問他,為什麼呀,你能因為自己說不過兒子,就詆毀他啊!

老趙就說,趙括的理論確實不錯,但是他並沒有把戰爭當回事,他「缺乏敬畏」之心。這句話怎麼理解呢,駱駝給大家舉幾個例子,大家估計很多人都下過象棋,大家在下象棋時,往往只是把裡面的「兵」、「將」當作一個棋子,所以下起來並沒有什麼負擔,但是如果讓你去指揮真的「兵」、「將」、你可以想想看,你還能做到「舉重若輕」嗎?

大家對諸葛亮、司馬懿和陸遜應該都不陌生,這仨人是既能決勝千裡之外,也能臨機決斷的大能,但是大家仔細看他們的相關資料就會發現,他們仨行軍打仗突出一個「謹慎」,魏延當年出奇計,出子午谷偷襲長安,諸葛亮沒同意;而司馬懿為了贏諸葛亮,那也是一點險也沒敢冒,一直是穩紮穩打;陸遜也不例外,當年和劉大耳朵對峙,不管誰給孫權吹風,陸遜都是只解釋,而不貿然行動;此外還有「打呆仗」的曾國藩……

從上述的例子我們不難看出,真正能在軍事上取的大成就的人,都對戰爭存有敬畏之心,其實非只戰爭如此,我們身邊的很多事也都是如此,比如前兩年盛傳的「壽司之神」、「米飯仙人」,無一不是對自己的工作,充滿「敬畏」之情。由此我們就能理解老趙所說的意思了,你對「國之大事」的戰爭,竟然「缺乏敬畏」,那麼你怎麼可能會取得成功呢?

小結

「長平之戰」的結果,想必大家都知道,趙括兵敗被殺,趙國幾十萬參戰人員,生還的只有240人,從此趙國再也不復當年之勇,而此戰卻為秦國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因為趙括曾統領及十萬大軍,在白起的包圍之下,沒有直接潰敗,而堅守了幾十天,就認為趙括並非「紙上談兵」的庸才。

但駱駝想說,當一個人對自己的職業「缺乏敬畏」時,不管做了多少事,其實都只是在應付。「紙上談兵」的人未必「缺乏敬畏」,但「缺乏敬畏」的人,卻連「紙上談兵」的人都不如。

相關焦點

  • 「紙上談兵」是出自趙括的典故?笑話,他那時候紙都未發明出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紙上談兵 一、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指的是一個人對於某些工作只懂得理論,或者只會泛泛而談 1、趙括可能沒見過紙 紙上談兵,無論如何都不會是戰國時代的人對趙括的形容,因為在戰國時代,主要的書寫記錄工具是竹簡,這種情況甚至一直延續到漢朝的時候。
  • 白起自殺並非因為其功高震主,而是君命不可違
    白起自殺並非因為其功高震主,而是君命不可違讀過史書的人,無不知道白起這個歷史人物。他是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他輔佐秦昭王時,屢立戰功。受封為武安君。特別是長平之戰,更是名震天下。他為秦國統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他最終的自殺,有人認為他是功高震主,與範雎不和造成的。竊以為,明面上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君命不可違。
  • 白起一生屠敵超百萬,為何最出名的卻是趙括?看看白起怎麼說的
    在戰國時期,為了爭霸天下,各國之間戰火連綿,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是誕生了一大批名將;但這些所謂的名將在「殺神」白起面前,都要略遜一籌,為何?因為這白起在世之時,正值秦國崛起之際,雖然秦國經過了秦孝公和秦惠文王的勵精圖治,但國力終究還是不如之後那般能以一敵六。
  • 長平之戰後白起成戰神趙括變成語
    而在了解秦軍實力後,若秦軍強於趙軍,則趙軍可於第二道防線,與秦軍長久對峙,先不說秦軍遠道而來,後方補給遠不及趙軍,就算秦軍能保證補給線不出問題,這時的秦軍主力,全部會被廉頗的第二道防線困在澤州盆地以內,那麼,只要東方五國願意出兵相救,則秦軍全部主力,有去無回。
  • 白起一生中遇到第一狠的對手不是別人,正是那''紙上談兵''的趙括
    白起,被稱為戰國四傑之一,有殺神之稱,若我們從史書上統計,戰國時有多達百萬以上的人直接死於他手中。大部分人被他所指揮的秦軍擊斃。尤其在長平一戰中,白起更是令人坑殺趙國的四十萬降卒,這回是連刀也不用,直接上鋤頭。因此說他是戰國四將之首,也是實至名歸。
  • 「戰神」白起究竟是不是狼孩,這一生英雄歸於何處
    英雄莫問出處,白起是當之無愧的英雄。到底是什麼奠定了白起「殺神」的地位。首先當然是長平之戰奠定了白起戰神的地位,河內之戰,南郡之戰,伊闕之戰。白起一生從無敗績,是當之無愧的全勝將軍。下面來說說長平之戰的具體情況吧!在長平之戰,有一個耳熟能詳的成語「紙上談兵」。
  • 有關戰國第一戰神白起的評價,是諸葛亮說的對,還是李世民說的對
    因為駱駝最近在追《大秦賦》,所以寫了一點有關秦國的內容,這兩天看留言,發現有不少人想讓我聊聊白起,所以駱駝就今天就來翻下他的牌子。駱駝在聊「長平之戰」時,提到過白起,可能大多數人知道白起,也都是因為「長平之戰」。那麼「長平之戰」為什麼會對白起的影響這麼大呢?
  • 長平之戰,率軍之才的趙括,為何最終不敵白起的布袋陣法
    不僅趙國耗不起,秦國也耗不起,趙國臨時換將趙括,秦國也換用了白起。 白起所用的戰略是誘敵深入,首先他給趙括送了一份大禮,讓秦軍故意被趙軍打得節節敗退,讓趙括感覺到自己的戰術絕對正確,讓趙括感覺到秦軍也並非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 「戰神」白起為什麼死在了自己老闆手裡?
    秦趙長平之戰,紙上談兵的趙括,讓白起擊敗之後俘虜了四十萬趙國兵卒,讓他給活埋的活埋,射殺的射殺,簡直狠透頂了,跟狼一樣,但這在當時是有道理的,為啥呢?兩國交戰有不得半點慈悲,這四十萬兵投降過來,管吃管喝這得多少錢,得多少軍費開支?收過來之後你不能肯定這四十萬人都忠於你,假如這四十萬人造反是不是更可怕?
  • 歷史上被稱戰神的一代名將,一生殺百萬餘人,為什麼說他是狼孩?
    所以有人會說,既然白起小時候是在狼群長大的,他在以後絕對不會讀兵書學兵法。但咱不能和電視劇來較這個真。本來電視劇就會有很多虛構的成分。但是為什麼電視劇放棄了科學常識,把白起放在狼群裡來演呢?其實這也是編劇的良苦用心,因為白起這個人分析一下,他的性格和狼就非常像,比如殘忍,還有行軍打仗的打法都和狼是非常像的。而且打仗對白起來說就像是本能一樣,無師自通。
  • 戰神白起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他真的是嗜殺成性主張殺降嗎?
    這場戰爭就是史上最殘酷的戰爭——長平之戰,而主導這場戰爭的將軍,就是後來被稱為「殺神」的白起。長平之戰發生在戰國時期的長平,現在的山東省高平市。這場戰爭的主導者就是那個讓秦國稱為超級大國的秦昭襄王。秦昭襄王是我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在他引領下的秦國結束了西周長達八百多年的統治。誰能想到,這樣一位富國強軍的國君以前會是留在燕國的秦國人質。
  • 戰國名將之首白起,為何在《大秦賦》中未曾露面,導演的回答亮了
    想像一下那宏偉的場面,將士們個個意氣風發,等待是值得的。但是大家可能也都發現了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白起,卻從未露臉。王翦、廉頗、李牧逐一登場,但為何唯獨缺了秦國的首將呢?《大秦賦》的第一集就交代了長平之戰之後,意思是白起那場驚天地泣鬼神的仗已經打完了。那場坑殺了40萬趙軍軍魂的仗已經告一段落。呂不韋也只能帶著嬴異人逃離邯鄲。
  • 戰神白起,長平一戰立下大功消滅趙軍40萬,結果是不久被秦王賜死
    #秦國、趙國因為上黨郡,發生了一場長平之戰,此戰在歷史上可以說是赫赫有名。就這樣上黨郡成為了秦趙兩國的引爆點,秦趙兩國在長平對決,趙王棄用老將廉頗,啟用紙上談兵的趙括,結果秦大敗趙與長平,並且發生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坑殺俘虜的事情,當時秦坑殺趙40萬軍民,這讓其它國家為之膽顫!秦將白起是這場長平之戰的主帥,自然也是這場戰役的最大功臣了,也在這場戰役中立下了大功。
  • 歷史上有兩個趙括,水平都不咋地,兩人的媽卻留下美名
    01兩個趙括兩個媽歷史上有個趙括,紙上談兵,很有名。他是戰國末期趙國人,算是「趙之尾」。 其實還有一個趙括,屬於「趙之頭」。春秋末期,三家分晉,強大的晉國分裂為韓、趙、魏三國。這個趙括,就是三家分晉之前的趙人。 歷史上重名的其實不少。
  • 武安君白起被賜死,如果白起不死,六國是否會更早統一
    武安君白起的中道崩殂究竟是必然還是冤情出身於戰國亂世的白起,可謂是一身戰績流傳千古。白起從任職左庶長攻打韓國新城的第一戰,就註定了他一生的輝煌,在秦昭襄王的時代,他就是無敵的存在;在整個戰國時期也是戰神的代名詞。
  • 死神還是戰神?戰國第一名將武安君無一敗績的一生
    戰神?死神?白起也叫公孫起,他是今天陝西眉縣人。這個人身受秦昭襄王的賞識,《史記》中記載他第一個職務是左庶長,這是個重要的軍事要職,而在這之前,沒有絲毫的證據表明白起有過軍功。而在秦國,因為商鞅變法,軍隊中的軍士想要提升官職,是要看殺了多少人,有多勇敢,才可以得到提升的,而白起是這裡的例外。秦昭襄王之所以看重白起,並不是因為白起個人殺人能力有多強,而是他可以把秦國這批殺人如麻的大兵,用的得心應手,非常藝術,《史記》記載其「善用兵」。
  • 「人屠」——白起
    白起,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在當時秦國人都稱之為「戰神」,而別國一般都稱他為「人屠」,現在人們有給他冠上「寡婦製造者」等等名稱。這些稱謂無不顯示著白起的戰功卓越。這時秦昭襄王派白起秘密前往長平,接手秦軍的指揮權。另一方面,在相邦範雎的建議下,秦國派人到趙國散播言論說秦軍不怕廉頗,只怕趙國大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廉頗三年堅守不出已經惹得趙國上下很多人有怨氣了,很快趙王就派趙括代替廉頗統率趙軍。
  • 戰國時代沒有紙張,趙括如何「紙上」談兵?
    秦將白起分兵兩路:一路佯敗,把趙軍吸引到秦軍壁壘周圍;一路切斷趙軍後路,實行反包圍,使趙軍糧道斷絕,困於長平。最後,趙軍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圍五次不成,趙括親自率勇士突圍,英勇殺敵,被秦軍射殺而死,數十萬趙兵盡降,後被秦軍坑殺。為了用趙括之事警示後人,人們發明了一個成語,叫「紙上談兵」。
  • 趙括為何年少成名,因為他有這樣一個爹!
    趙括紙上談兵,結果被秦國大敗,趙軍四十萬精銳被秦軍盡數活埋,怎一個慘字了得。但是趙括這個庸才被一步步推到帥位並非他一個人的責任,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人們相信一句俗語:將門出虎子,因為他的確有個很牛的爹!
  • 秦國四大名將——白起
    提起白起,估計很多年輕人第一個印象是這個,戰坦請走上路,不過我們要說的可不是遊戲裡的白起,而是歷史上的白起,他其實是長這樣的,長眉丹鳳眼,畫像裡的白起看起來甚至有些清秀,絕對符合戰國時的主流審美,妥妥的愛豆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