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率軍之才的趙括,為何最終不敵白起的布袋陣法

2021-01-08 騰訊網

長平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一次百萬級的消耗戰,秦國和趙國兩軍的消耗都非常之厲害,雙方分別舉兵40多萬與上黨郡一決高下。不僅趙國耗不起,秦國也耗不起,趙國臨時換將趙括,秦國也換用了白起。

白起所用的戰略是誘敵深入,首先他給趙括送了一份大禮,讓秦軍故意被趙軍打得節節敗退,讓趙括感覺到自己的戰術絕對正確,讓趙括感覺到秦軍也並非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幾輪戰役下來,趙括認識到兵貴神速,應該儘快擊敗秦軍,在自己軍心高漲的時候,和秦軍殊死決鬥。不久,趙括就下令全軍出擊,所有的部隊橫渡防線,與秦軍再次面對面的硬槓。

秦軍,繼續誘敵,以敗之勢引誘趙括不斷跟進,從而將早已布好的戰術口袋打開,趙括乖乖的進來了。在圍住趙軍的同時,白起同時派出了兩支隊伍,一支三萬餘人繞道百裡石長城後,切斷趙軍於邯鄲的關口,讓趙軍無法派出援軍。

另一支隊伍穿插至趙軍主力部隊和後勤補給隊的中間將其一分為二,截斷趙軍的糧道。

當然,趙軍的正面攻擊和秦軍也是打的不可開交,趙軍派出了所有的精銳進攻,秦軍防守也非常的辛苦,死傷無數。但即使是這樣,白起還是分流了自己的隊伍,依靠當長平的地勢,對40萬趙軍進行了準確的切割。

秦軍與趙軍的兵力相當,但白起竟然能夠以同樣的兵力圍住趙軍,實屬難得。但與此同時,白起也十分擔心,趙軍會不會集中一個點進行突破,所以秦軍所承受的壓力也是非常巨大的,但秦軍過硬的軍隊素質,體現出了何謂虎狼之師。

如果秦軍一味的扛下去,勢必早晚被突破。所以白起立刻給秦昭王寫信,讓其儘快派出援兵,要知道當時秦國已舉全國之力,將所有的兵力全部壓在戰場之上。於是秦昭王下令河東河內,但凡15歲以上的男子,一律參軍,全部火速趕往長平戰場,在後援軍隊源源不斷的支持下,秦國的口袋布陣越來越牢固,而這一圍就將趙軍整整圍了40餘天。

趙闊所率領的趙軍沒有出現內亂,更沒有出現投降或投敵的現象,這是秦國白起所不願意見到的。在被圍40多天後,趙括實在人忍無可忍,決心突圍。

趙括將自己的經部隊分為四個梯隊,輪番衝殺,循環往復,兵分奇正。但非常可惜的是,他面對的是殺神白起,這個包圍圈卻怎麼衝也衝不出去。趙括戰死,趙軍隊投降。

在戰術上,趙括的確不如白起,但是在歷史上又有多少將領能夠跟白起相比肩呢。長平之戰,其實是國與國之間的國力戰爭,並不僅僅是將領之間的對壘。所以不要再把所有的錯誤原因怪罪於趙括或者趙國國君的昏庸之上。

相關焦點

  • 長平之戰後白起成戰神趙括變成語
    歷史上,決定這一勝負的戰役便是長平之戰。秦國為加速向中原推進,在挫敗齊國、擊破楚國之後,兵鋒直指另一勁敵趙國。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秦昭王以趙不履行交換城邑的協議為由,派中更胡陽率軍攻趙要地閼與(今山西和順)。趙惠文王命趙奢領兵往救。趙奢見秦軍勢盛,為隱蔽作戰意圖,率部出邯鄲(今屬河北)30裡,即堅壁不進。
  • 上帝視角看長平之戰,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殲滅戰
    首先長平之戰的起因: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攻打韓國,佔領了野王城,切斷了韓國上黨郡和韓國都城的聯繫。韓國想獻出上黨郡向秦求和,以此保住本土,但是上黨郡守馮亭不願降秦,反將上黨郡的十七座城池盡數獻於趙國。趙國的君臣經過商議決定接受上黨。
  • 白起一生屠敵超百萬,為何最出名的卻是趙括?看看白起怎麼說的
    在戰國時期,為了爭霸天下,各國之間戰火連綿,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是誕生了一大批名將;但這些所謂的名將在「殺神」白起面前,都要略遜一籌,為何?因為這白起在世之時,正值秦國崛起之際,雖然秦國經過了秦孝公和秦惠文王的勵精圖治,但國力終究還是不如之後那般能以一敵六。
  • 本來長平一戰,秦軍已經消滅了趙軍主力,為何40年後才滅趙國?
    說起距今兩千多年,秦、趙兩國之間發生的「長平之戰」未必人人知曉,但要說到成語「紙上談兵」,幾乎是無人不曉。紙上談兵的主人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趙括自幼熟讀兵書,但是基本上是沒有上過戰場,缺乏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這樣的人如若率軍打仗,很可能就會敗北。
  • 長平之戰,白起為什麼要坑殺趙國40萬大軍,原因居然來自商鞅
    廉頗駐軍長平,以丹朱嶺至馬鞍壑一線的百裡石長城為主防禦陣地,分軍前出32公裡於空倉嶺一線據險構筑前沿防禦,並派出裨將茄繼續前出搜索迎敵。之後,秦軍突破趙軍防線,佔領趙軍堅固堡壘。趙軍退卻長平。秦軍再次強攻趙軍陣地,趙軍戰敗向東退入故關,堅守百裡石長城。兩軍堅持不下,兩年之久。
  • 長平之戰開始的時候,為什麼不讓白起先出場呢?實際上是很講究的
    長平之戰開始的時候,為什麼不讓白起先出場呢?實際上是很講究的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第二慘烈的戰場,除邯鄲保衛戰外,此戰可謂實至名歸,千軍萬馬在此廝殺,幾十萬人當場喪生。儘管這場戰爭的結果是秦國取得了勝利,但作為戰勝方的秦國,也給大家留下了不少的困惑。
  • 長平之戰,白起坑殺幾十萬趙國士兵,誰是背後的黑手?
    如果你對這篇文章感興趣,歡迎點擊右側關注哦@老王文史錄提起白起,很多了解歷史的朋友會首先想到著名的戰役「長平之戰」,那是白起所在的秦國打贏的。不,是因為趙括紙上談兵嗎?都不是。是因為秦軍當時坑殺了四十多萬趙國軍隊震驚世人。在當時的六國中,趙國是唯一有實力挑戰秦國的。然而,這次戰爭的失敗,趙國陷入了蕭條再也無法崛起。自此六國沒有一個能打敗秦國。白起「人屠」之名由此而來,秦國「暴秦」之名也由此誕生。
  • 長平之戰:一場讓秦國得以畢全功於一役的重要戰略決戰
    在當時的長平地區,秦、趙兩國在此糾結了數十萬大軍進行戰爭。原本趙國有著經驗豐富的老將廉頗在此坐鎮,在對戰中不至於處於劣勢。然而,一場戰爭不僅僅只有明面上的廝殺,更有背後的暗戰。秦國動用離間計,讓當時的趙國國君趙孝成王聽從了手下奸臣的挑撥。這就使得在長平之戰的後續當中,趙國用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取代了經驗豐富的廉頗。可軍事能力有限的趙括又怎麼是號稱大秦軍神白起的對手?
  • 活埋45萬趙軍的長平之戰,對戰國形勢影響有多大?秦國真無敵了
    長平之戰,相信各位都不陌生。這是一場牽涉到秦趙兩國國運的持久消耗戰,也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包圍戰。廉頗,白起這兩位名將參與指揮。還有那個趙括,貢獻了經典成語「紙上談兵」。經過了長平之戰洗禮的秦國鐵騎,完成六國的統一,只是時間問題。一、長平之戰爆發前的戰國局勢長平之戰爆發於公元前260年,處於戰國晚期,離嬴政統一六國還有40年左右的時間。
  • 長平之戰獲勝,白起卻極力反對邯鄲之戰,原因何在?實力不允許
    導語:長平之戰獲勝,白起卻極力反對邯鄲之戰,原因何在?從國力支撐和國都角度,分析白起為何極力反對邯鄲之戰?範雎離間秦昭襄王與白起的關係,秦國實力不允許 戰國風雲,七雄並立,戰爭四起,其中傷亡最慘烈的戰爭當屬秦趙兩國的長平之戰了,長平之戰當中秦國軍隊取得了勝利,趙國四十多萬降卒被武安君白起坑殺,讓趙國幾乎一夜縞素,失去了絕大部分軍事力量。
  • 戰國名將之首白起,為何在《大秦賦》中未曾露面,導演的回答亮了
    導語:白起,中國戰國時代軍事家、秦國名將,兵家代表人物。白起善於用兵,在秦昭王時徵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被封為武安君。《大秦賦》自開播以來,受到了廣大劇迷的關注和熱捧,雖然褒貶不一,但依舊熱評如潮。
  • 趙國長平之戰的失敗原因是什麼?趙孝成王等五國為何不出手救援?
    長平之戰是趙國永遠的痛苦,四百五十萬大軍的全軍覆沒,使趙國幾乎家家戶戶都戴上了白孝,白髮人送黑髮人。年輕男子幾乎都在這場戰爭中陣亡,以致於趙國只能派十多歲的孩子防守邯鄲。由於這場戰爭的失敗,使趙國完全喪失了與秦國爭奪天下的機會。因此,趙國長平之戰的失敗是什麼原因?
  • 「人屠」——白起
    白起這個名字放在戰國時期絕對可以說得上是「可止小兒夜啼」的存在,想要了解他的話,不妨先看看他的主要戰績。秦昭襄王十三年,白起帶軍攻打韓國新城。秦昭襄王十四年,白起於伊闕對戰韓魏聯軍,最終斬敵二十四萬,史稱「伊闕之戰」。
  • 一將功成萬骨枯,白起長平一戰坑殺四十餘萬人!
    白起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當代我們都習慣性稱白起為'殺神',他真的是嗜殺成性嗎?今天咱們就以長平之戰初探白起。 說起白起就不得不提歷史上那場慘烈的——長平之戰,這場戰役是全球戰爭史上都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本場戰役中,趙國45萬士兵被人數比自己少的秦軍包圍,那年頭沒有飛機也沒有外賣。
  • 武安君殺神白起,一度風光無限,但最終下場悽慘
    而當白起差不多成年的時候,正好趕上秦國徵伐天下的時候,秦國徵伐天下缺乏的是什麼?毫無疑問,當然是比較傑出的將領了,而白起就趁勢而起,從微末爬上將軍的位置,秦國統一六國,白起在陸陸續續的徵戰當中,逐漸成為了秦國的大功臣,也成為了秦國軍神的象徵,所以總而言之,白起就是時勢之下造出來的一個神級人物。
  • 《大秦賦》開篇的邯鄲之戰:秦強趙弱,為何秦國會敗給趙國呢?
    對於邯鄲之戰來說,是和長平之戰連在一起的。雖然《大秦賦》沒有展現長平之戰,但是,大家都知道在這場戰役中,白起擊敗了趙括,讓趙國一下子就損失了40多萬大軍。 因此,如果說長平之戰前,秦國和趙國還是旗鼓相當的話,那麼,非常明顯的是,在長平之戰後,秦強趙弱的格局可以說難以改變了。
  • 趙括之母深明大義,勸趙王不能用兒子,為何趙王不信
    在上一集中,趙勝鼓動趙王換將,趙括見到趙王后,將自己如何打這場仗的計劃告訴趙王,趙王其實還在猶豫,他沒有帶過兵,這次又是關係到趙國命運的大戰,交給他恐怕有什麼萬一,但是抵擋不住趙勝在這裡的勸說,答應第二天的早會上,在庭上再議,聽聽大臣們的意見。
  • 白起:一生戰無不勝,最後卻落得一個被賜死的結局
    白起揮軍追擊韓魏聯軍,韓魏聯軍損失殆盡,24萬人陣亡,白起由是如此一戰成名,也藉由此樹立了自己在秦軍中的地位與威望。白起後來被任命為大良造,秦王派兵攻魏,魏國有61座城市被攻取,三十四年,他又率軍攻打趙國和魏國聯軍,趙魏聯軍13萬陣亡。再後來白起又率秦軍攻打韓國陘城,5萬韓軍陣亡。在後來規模宏大的長平之戰,趙國派上了名將之子趙括,撤下老將軍廉頗。
  • 「戰神」白起究竟是不是狼孩,這一生英雄歸於何處
    英雄莫問出處,白起是當之無愧的英雄。到底是什麼奠定了白起「殺神」的地位。首先當然是長平之戰奠定了白起戰神的地位,河內之戰,南郡之戰,伊闕之戰。白起一生從無敗績,是當之無愧的全勝將軍。下面來說說長平之戰的具體情況吧!在長平之戰,有一個耳熟能詳的成語「紙上談兵」。
  • 白起一生中遇到第一狠的對手不是別人,正是那''紙上談兵''的趙括
    白起,被稱為戰國四傑之一,有殺神之稱,若我們從史書上統計,戰國時有多達百萬以上的人直接死於他手中。大部分人被他所指揮的秦軍擊斃。尤其在長平一戰中,白起更是令人坑殺趙國的四十萬降卒,這回是連刀也不用,直接上鋤頭。因此說他是戰國四將之首,也是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