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一次百萬級的消耗戰,秦國和趙國兩軍的消耗都非常之厲害,雙方分別舉兵40多萬與上黨郡一決高下。不僅趙國耗不起,秦國也耗不起,趙國臨時換將趙括,秦國也換用了白起。
白起所用的戰略是誘敵深入,首先他給趙括送了一份大禮,讓秦軍故意被趙軍打得節節敗退,讓趙括感覺到自己的戰術絕對正確,讓趙括感覺到秦軍也並非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幾輪戰役下來,趙括認識到兵貴神速,應該儘快擊敗秦軍,在自己軍心高漲的時候,和秦軍殊死決鬥。不久,趙括就下令全軍出擊,所有的部隊橫渡防線,與秦軍再次面對面的硬槓。
秦軍,繼續誘敵,以敗之勢引誘趙括不斷跟進,從而將早已布好的戰術口袋打開,趙括乖乖的進來了。在圍住趙軍的同時,白起同時派出了兩支隊伍,一支三萬餘人繞道百裡石長城後,切斷趙軍於邯鄲的關口,讓趙軍無法派出援軍。
另一支隊伍穿插至趙軍主力部隊和後勤補給隊的中間將其一分為二,截斷趙軍的糧道。
當然,趙軍的正面攻擊和秦軍也是打的不可開交,趙軍派出了所有的精銳進攻,秦軍防守也非常的辛苦,死傷無數。但即使是這樣,白起還是分流了自己的隊伍,依靠當長平的地勢,對40萬趙軍進行了準確的切割。
秦軍與趙軍的兵力相當,但白起竟然能夠以同樣的兵力圍住趙軍,實屬難得。但與此同時,白起也十分擔心,趙軍會不會集中一個點進行突破,所以秦軍所承受的壓力也是非常巨大的,但秦軍過硬的軍隊素質,體現出了何謂虎狼之師。
如果秦軍一味的扛下去,勢必早晚被突破。所以白起立刻給秦昭王寫信,讓其儘快派出援兵,要知道當時秦國已舉全國之力,將所有的兵力全部壓在戰場之上。於是秦昭王下令河東河內,但凡15歲以上的男子,一律參軍,全部火速趕往長平戰場,在後援軍隊源源不斷的支持下,秦國的口袋布陣越來越牢固,而這一圍就將趙軍整整圍了40餘天。
趙闊所率領的趙軍沒有出現內亂,更沒有出現投降或投敵的現象,這是秦國白起所不願意見到的。在被圍40多天後,趙括實在人忍無可忍,決心突圍。
趙括將自己的經部隊分為四個梯隊,輪番衝殺,循環往復,兵分奇正。但非常可惜的是,他面對的是殺神白起,這個包圍圈卻怎麼衝也衝不出去。趙括戰死,趙軍隊投降。
在戰術上,趙括的確不如白起,但是在歷史上又有多少將領能夠跟白起相比肩呢。長平之戰,其實是國與國之間的國力戰爭,並不僅僅是將領之間的對壘。所以不要再把所有的錯誤原因怪罪於趙括或者趙國國君的昏庸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