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白起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他真的是嗜殺成性主張殺降嗎?

2021-01-08 青史兩行

秦國,一個在歷史典籍上被濃墨重彩書寫記載的國家。它由小小的,不被各個國家瞧得起的諸侯國,變成一個一統天下橫掃六合的龐然大物。更是結束了中國的分裂割據的時代,使中國變得統一起來。

可以說大秦帝國的建立就是由無數人的血肉之軀一點點地堆砌而成。為了一統天下,秦國發動過大大小小無數次的戰爭。在其中一場具有深遠影響的戰爭之中,秦國的大將更是坑殺了趙國多達四十五萬的降兵。這般殘忍的事情即使經過了接近千年的歷史,都令我們覺得十分恐怖。這場戰爭就是史上最殘酷的戰爭——長平之戰,而主導這場戰爭的將軍,就是後來被稱為「殺神」的白起。

長平之戰發生在戰國時期的長平,現在的山東省高平市。這場戰爭的主導者就是那個讓秦國稱為超級大國的秦昭襄王。秦昭襄王是我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在他引領下的秦國結束了西周長達八百多年的統治。誰能想到,這樣一位富國強軍的國君以前會是留在燕國的秦國人質。

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繼位之後,他發誓要讓自己的國家變得強大,不受鄰國的欺壓。他任用了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謀略家範雎為宰相,當時的東方諸侯國都把心連在一起,組成聯盟,十分的排斥秦國。為了可以順利地打開突破口,避免被群起而攻之,範雎建議對離秦國非常遠的齊國和燕國表示友好,並且與楚國還有魏國約定好不會相互之間發生戰爭,用來穩住他們。把戰爭的重點放在離自己最近的韓國身上。這樣一來,諸侯國的聯盟便不攻自破,這種手段在後世被稱為「遠交近攻」政策。

當時的秦國處於戰國七個諸侯國家之中最西邊的地方,旁邊的鄰居就是趙國和韓國。秦昭襄王先是在公元前262年的時候發兵進攻弱小的韓國,將韓國的領土分割成兩大地區。韓國國君對於來勢洶洶的秦國感到十分的驚恐與害怕,他一邊向秦昭襄王求和一邊請求各個諸侯國的幫助。可是那些諸侯國全部被秦國早早的收買了,全部沒有表示,在旁邊看著熱鬧;為了穩住秦國,韓國國君只好忍痛割去那一塊被秦國分割孤立的地區——上黨郡。

可是上黨郡的郡主卻不願意把自己的郡就這樣恥辱的交給秦國。他悄悄地派人聯繫趙國的國君趙孝成王,要把自己上黨郡內大大小小的共十七座城池獻給趙王。上黨郡主寧可把自己的郡交給別的國家,也不想讓自己的郡變成秦國的一部分;趙王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感覺到非常的高興,但是也生疑起來。他與自己身旁的謀士商量起來。

他的謀士覺得不應該接受這「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因為一旦接受了這個郡之後,秦國的怒火一定會承受到趙國的頭上。這件事情不是太好的事情,這分明就是上黨郡主想禍水東引到趙國的頭上來;趙孝成王聽了也覺得非常的有道理,可是一想著那香噴噴的十七座城池,心裡還是痒痒的。他又換了一個謀士詢問這件事情,那位謀士說:「大王,咱們平時打下一座城池都要費勁力氣,很難攻下,如今白白送來的十七座城池,這是千百年都難以遇到的事情嗎?」

趙王一聽,這個回答符合了他的心意,便給了自己一個心理安慰接受了這十七座城池。可他還是擔心秦國的大軍來興師問罪,謀士又說:「雖然秦國有大將白起,但我們國家的大將軍廉頗也是一個威名赫赫的將領,有他在,秦國威脅不到我們。」這下子趙王徹底的放心下來。

此時的秦國方面,秦昭襄王本以為這次韓國的上黨地區已經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可沒想到到嘴的鴨子竟然飛走了!趙國出兵接管了上黨地區,宣稱以後這裡歸屬趙國。這可把秦昭襄王給氣壞了,秦國在這裡費心費力地發動戰爭,死傷了不少的將士。而你們趙國卻不聲不響的就來坐享其成,這也太不厚道了吧!在與趙國交涉失敗之後,秦昭襄王決定一定要攻下趙國。

秦國軍隊在大將白起的帶領下不僅成功地收回了原先屬於自己的上黨郡,而且勢如破竹地打下了趙國的大片土地。趙孝成王對老將廉頗的屢次失敗感到十分的不滿,而且又討厭廉頗一直以來的堅守戰術,有意換下廉頗。秦國軍隊抓住這個機會,向趙國方面大肆宣揚秦國軍隊最怕的不是廉頗,而是那個熟讀兵書的趙括。果然趙國國君趙孝成王相信了秦國的詭計,換下廉頗改用那個沒有帶兵打過一天仗的趙括擔任大將軍。這下子趙國的主心骨直接被換下,秦國更加的興奮了。

趙括統領下的軍隊一改廉頗堅守的作戰風格,改為主動出擊,反擊進攻秦國軍隊。表面上秦國軍隊的將領是那個用兵不是那麼給力的王齕,但其實暗地裡早就換成了白起。白起命令秦國軍隊裝出打不過趙國軍隊的樣子,不斷地往後撤退,經驗不足的趙括急於立功,命令軍隊乘勝追擊,絲毫沒有察覺到自己已經孤軍深入秦國的勢力之中。白起下令秦國兵馬切斷了趙國兵馬的後路,給年輕的趙括上演了一出「甕中捉鱉」。趙括開始慌了起來,因為他發現書上沒有一種情況說明現在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處理,他發動的幾次突圍都被秦軍擋住了。在最後一次突圍之中,自己被亂箭射死。後世典故「紙上談兵」便出自於此。

白起不急於進攻被圍困的趙國軍隊,而是截斷了他們的糧食通道。趙國的兵將們到最後因為飢餓竟然開始互相殘殺,吃起了自己的同伴。最後只好投降與秦國。

白起一下子接受了將近四十五萬的趙國士兵,他為了避免這股勢力再次稱為秦國與自己的麻煩,竟然下令全部活埋。這件事情讓當時的整個趙國上下震動,舉國震驚。

長平一戰持續了五個月之久,是我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投入巨大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之中,國家與國家,將領與將領之間的博弈顯現的淋漓盡致,同時白起那殘忍的行徑也被後人所議論不休。

相關焦點

  • 為何現在有人不承認白起是「戰神」,而叫「人屠」?看他把誰殺了
    在古代歷史上,湧現了許多的名將,他們由於打仗厲害,於是被稱之為」戰神「。戰神,這當然是個很好的稱呼,代表著榮耀,是正義感的,是個褒義詞,但與之相對應的則是「人屠」。這兩次當然只是他一生中許多次戰役之典型,他一生共戰鬥70餘次,據說戰國時因戰役死去的人有兩百萬,而死在他手底下的人就有百來萬人,足足佔了一半!據史料記載,白起一生作戰從未出現敗績!光這點,他被評為「戰神」,是完全實至名歸的。可現在有許多人不再承認白起這個"戰神」的稱號,反而更願意稱呼他為「人屠」,這是為什麼呢?你看他把誰給殺掉了!
  • 「戰神」白起為什麼死在了自己老闆手裡?
    那麼我們先說說此次事件當中的主人公白起。在《羋月傳》裡,白起說是被羋月從狼群裡撿回來的狼孩,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但是白起身上的狼性確實是在戰國裡他要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的。梁啓超有過一個考證,說戰國時期打仗,死了二百萬人,其中一百萬是被白起弄死的,白起打仗殺的人得佔一半。
  • 不敗軍神白起:殲敵百萬被稱「殺神人屠」,難道他真的嗜殺如命嗎
    ,他一生歷經大小70餘戰,無一敗跡,但由於致使太多人喪命,因此被後人稱之為殺神,更是被冠上了人屠的稱號。但在白起輝煌戰績的背後卻背負著一身的罵名,殺神、人屠等等不絕於耳,難道白起真的是嗜殺如命嗎?拿長平之戰來說,倘若白起沒有坑殺那40萬降卒,這40萬降卒就會對白起感恩戴德嗎?
  • 白起一生到底殺了多少人?他真的殺了160餘萬嗎?這一點水分太大
    白起,楚國王室後裔,曾經的祖上也有很多人物功成名就,盡顯風光,但是,到了他這一代,卻變得沒落了。昔日的光彩不再煥發,但是,白起卻並沒有自甘墮落,而是從小就投入軍中,從基層開始練起,之後,更是憑藉著自己的戰功,升到左更這個位子。經常和他一起作戰的人,會知道他有一個特點和別人不同,那就是:不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
  • 所謂形勢比人強,戰神白起究竟犯了什麼錯,秦昭王為什麼容不下他
    戰國時期稱君的人不少,這其中有很多人都叫過同一個稱號。比如說齊國有武安君蘇秦,趙國有武安君趙牧,秦國也有武安君白起。但若論武安君哪家強,還得秦國鹹陽找白起。白起,他最大的作戰特點是不以攻城奪地為唯一目標,而是以殲敵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他善於野戰進攻,戰必求殲。
  • 「殺神」白起的悲慘結局果真是因殺孽太重獲咎於天嗎?
    縱觀整個秦國史,奪地之廣,殲敵之多,無人能及武安君白起。白起一生戎馬徵戰長達34年,一生攻取城池超過七十座,殺敵近百萬,為秦國掃蕩六國立下了不世之功。長平之戰坑殺趙國四十萬降卒後,六國聞白起之名而瑟瑟發抖,冠之以 「殺神」的威名。秦朝對六國的戰爭中,只要有白起指揮,幾乎都以勝利告終。
  • 戰神白起,長平一戰立下大功消滅趙軍40萬,結果是不久被秦王賜死
    韓國君韓桓惠王是個比較怕死的皇帝,不過小國無外交也是情有可原,沒有辦法,於是讓桓惠王下詔上黨郡郡守馮亭,割地求和,把上黨郡割給秦國,想用割地求和的方式來讓秦國停止進攻韓國。哪知道馮亭是個倔脾氣,他不願意頭銜秦國,在那個一個人都能掛職六國的年代,算是有骨氣的了。
  • 「戰神」白起究竟是不是狼孩,這一生英雄歸於何處
    再看電視劇《羋月傳》,突然好奇在歷史上白起的地位究竟如何,真的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在羋月傳中,白起是狼孩,身上有狼的習性,認羋月為姐姐,後來做了秦國的將軍。在劇中白起打仗很厲害,可是沒有想到,他竟然有「殺神」之稱。
  • 戰國名將白起的一生
    因白起每次作戰,戰必求殲,以殲滅對方有生力量為主要目的,整個戰國期間軍隊共戰死200萬人左右,白起一人就殲滅了160萬人,無一敗績,被時人稱之為「人屠」,後世稱其為「死神」。什麼廉頗李牧,在他面前都弱爆了!白起是平民出生,他也是從一個小兵當起。不過,白起初入軍營中就顯與眾不同,他一路摸爬滾打,終於當了將軍。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 秦軍史上最可恥一戰,用了36年才完全恢復,戰神白起因此被賜死
    白起之名成為了趙國軍民的噩夢,也正是這一戰,白起成為了人們口中的「一代戰神」。 值得一提的是,邯鄲之戰雖然是在長平之戰後不久就爆發的,可當時已被人看做是秦國戰神的白起,卻始終不願擔當此戰主將,甚至在秦昭王多次命令下,寧可選擇自刎,也不願再度徵戰,最終,白起也因此戰落得被賜死的悲慘結局。
  • 殺神白起,一生未嘗敗績,打下七十多座城池,卻自刎以贖殺孽
    白起一個人,當得上將才和兵法大家。他一生未嘗敗績,到他人生的後二十年,列國聽到白起的名字,紛紛稱病不敢出戰。這不是怕輸,這是保命。別的將軍都被稱為戰神,名將,然而白起在這些稱呼之外,多了一個名號:殺神。這是因為凡是白起參與的戰爭,他打的都是殲滅戰。
  • 歷史上被稱戰神的一代名將,一生殺百萬餘人,為什麼說他是狼孩?
    在中國軍事史上有這麼一個人物,被人們號稱戰神。而且心狠手辣,之後有一個大學問家叫梁啓超,在他考證研究之後得出一個結論,在戰國時期,把所有的戰爭都加起來一共死了兩百多萬人,而其中有二分之一都是死於這位戰神之手。這位戰神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戰將,白起。
  • 有關戰國第一戰神白起的評價,是諸葛亮說的對,還是李世民說的對
    不過在北宋的《百將傳》中,白起卻依然健在。那麼諸葛亮和趙匡胤這麼評價白起,到底對不對呢?駱駝認為不對。因為白起坑殺趙國俘虜,並不是他嗜殺,而是不得已。看過駱駝寫的「長平之戰」的朋友,應該還記得,當年在「長平之戰」的前半段,秦國統兵的並不是白起,而是刀疤臉王齕。而王齕當時的對手,正是趙國的老將廉頗,所以秦軍在趙軍的刻意防守之下,一直都沒有取得進展。
  • 戰神白起被賜死,真是秦昭襄王頭腦一熱的昏庸之為,還是另有原因
    在戰國的戰場上,秦將白起絕對是個風雲人物。白起被稱為戰神,一生大小徵戰,不下七十餘場,鮮有敗績。但這個戰神的結局卻是被君王賜死,為秦國建立功績的大將,落得如此下場,不禁令人惋惜。白起曾得秦昭襄王的重用,但是他也是在秦昭襄王的詔令下被迫自刎而亡。
  • 《大秦帝國》商鞅不是「酷吏」,白起不是「人屠」,範睢不是「小人」
    三十多年來,只要白起領兵,任是大戰,惡戰,秦軍戰無不勝,久而久之,秦軍士兵都將白起說成是「戰神」。 範睢和秦王甩鍋給了白起,殺降命令是白起下的,但是他也是別無選擇。20萬趙軍放回去,這場滅國大戰白打了。20萬趙軍放逐巴蜀,保不齊日後又跑回齊國,還是白打了,抓起來,這光吃飯也得把秦國吃垮,自古燕趙多有志之士,趙國人又血性,有骨氣,早晚秦趙還有一場血戰。
  • 死神還是戰神?戰國第一名將武安君無一敗績的一生
    戰神?死神?白起也叫公孫起,他是今天陝西眉縣人。這個人身受秦昭襄王的賞識,《史記》中記載他第一個職務是左庶長,這是個重要的軍事要職,而在這之前,沒有絲毫的證據表明白起有過軍功。由於白起的突然消失,怕是三國聯軍也未料到,秦國會重新啟用這位戰神。結果,白起再一次讓這些好了傷疤忘了疼的人們,想起了白起,他是戰無不勝的戰神,還有他更是讓人避之不及的死神。
  • 成吉思汗嗜殺成性,屠城卻從不殺三種人,難怪能成世界霸主!
    文/成吉思汗嗜殺成性,屠城卻從不殺三種人,難怪能成世界霸主! 大家好呀,今天小編又來為大家講解歷史啦,歡迎各位的觀看~ 成吉思汗,名為鐵木真,生於1162年,是歷史上的一個裡程碑,直接或間接地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進程。
  • 白起:一生戰無不勝,最後卻落得一個被賜死的結局
    最出名的戰國四大名將包括廉頗,李牧,王翦,以及戰神白起。作為居於四大名將之首的將軍,白起的戰績無人可及,甚至還有"人屠"的稱謂。白起的出仕白起名為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白郿邑人。 作為出名的軍事家,他也是戰國"兵家"重要代表人物。戰國時期,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之後,國力逐漸強盛。
  • 王者榮耀白起優化升級解析 白起背景故事升級介紹
    王者榮耀中的白起是很多玩家喜歡的英雄,本次就為大家帶來了王者榮耀白起優化升級解析,也是白起背景故事升級介紹,非常全面的內容,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參考,希望能幫到大家。 王者榮耀中的白起是很多玩家喜歡的英雄,本次就為大家帶來了王者榮耀白起優化升級解析,也是白起背景故事升級介紹,非常全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