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絕對當之無愧。其戰功赫赫,遠超同時期其他將領,正如秦張唐有言:「武安君南挫強楚,北威燕、趙,戰勝攻取,破城墮邑,不知其數。」
縱觀整個秦國史,奪地之廣,殲敵之多,無人能及武安君白起。白起一生戎馬徵戰長達34年,一生攻取城池超過七十座,殺敵近百萬,為秦國掃蕩六國立下了不世之功。長平之戰坑殺趙國四十萬降卒後,六國聞白起之名而瑟瑟發抖,冠之以 「殺神」的威名。秦朝對六國的戰爭中,只要有白起指揮,幾乎都以勝利告終。而這樣的一位戰神,最終卻是被自己的主子下令賜死,結局確實可悲啊。
對於白起之死,歷來是戰國史上比較熱點的一個話題,比如東漢時期的史學家王符就曾評論「白起、蒙恬秦以為功,天以為賊。」,什麼意思呢,就是他們是像白起、蒙恬二人,他們是秦國的功臣,卻是天下人恐懼的煞星,殺孽太重,天最終都要收拾他們。後世北宋的李薦則認為不僅是白起之死,就連秦朝二世而亡,均是因為暴虐獲罪於天,該有此報。不過這有點唯心思想了,照這樣算,估計打戰的將軍們都逃不過天譴了。
現在大眾比較認可的觀點都認為是因為白起政治上的無知造成了他必然身死的結局。長平之戰後,在是否繼續攻打趙國的問題上,白起與秦昭襄王君臣之間出現了重大分歧,秦昭王覺得應該趁趙國虛弱之時長驅直入滅亡趙國,而白起卻認為長平之戰雖然消滅了趙國的有生力量,但是秦國自己也好不到哪去,屬於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現在沒有能力發動對趙國的滅國之戰。而且說不定會激起趙國和其他諸侯再次聯手攻打秦國。所以他當面拒絕了秦昭王繼續對趙國用兵的要求,並且還稱病不朝,這直接觸動了帝王們的逆鱗,對於臣子的這種舉動,無異於是在挑釁君王的權威和尊嚴。這一次,秦王忍了,但是廢棄之心已經在心中萌芽。
如果戰局跟白起所料不同,那麼這次白起無疑是會逃過一劫的,頂多會成為朝臣們的笑柄。但是偏偏對趙國的進攻遭遇了很大的挫折,偏偏這時候還出了個損人—範睢,他察覺到秦昭王對白起的不滿,便趁機向秦王進讒,說白起在家裡正幸災樂禍呢,叫你不去你非要去呢。這無疑是火上澆油了,本來就壓抑著怒火的秦昭王徹底爆發了,馬上讓人去白起的家中宣讀自己的詔命,要求白起自裁。無辜的白起死前還摸不著頭腦,後來仔細想了想,覺得這都是自己犯下的殺孽太重,活該自己有此禍,接著長嘆一聲,飲劍自刎。白起死後,六國彈冠相慶。
可惜白起,死前都沒有徹底明白他真正被賜死的原因,還認為是上天降罪。他不會明白,一個強勢的君主,是不會留著一個不聽話的臣子在自己身邊的,哪怕是戰功卓著的將軍,犯了龍顏,照樣是不會有好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