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引子
《羋月傳》中,大女主光環在身的羋月,隨手救了一個小孩,都能成為自己日後最大的助力。這個被羋月救的男孩就是日後秦國的戰神白起,羋月作為羋姝的陪嫁進入秦國,半路卻被義渠王翟驪所俘,而在被俘虜期間,在義渠的營地,羋月救下了一個偷羊的小男孩,並帶回了自己的帳篷,了解到這個小孩從小就長在狼堆裡,就給他取了個名字——小狼。
在羋月回到秦國時,小狼被暫時的放在了義渠的營地當中,在之後羋月再次來到義渠之後,把小狼交給魏冉在軍中培養,並將他託名羋氏族人白公勝的子孫,起名白起,正是因為羋月的搭救之恩,才讓小狼日後一直衷心於羋月。
電視劇《羋月傳》中的白起,是天生的軍事家,對戰爭有著野性的直覺,他是把絕世好刀,但卻不是普通人可以掌握的。同時魏冉也是白起的伯樂,因為是魏冉發掘了白起的軍事才能。白起只受羋月控制,在白起被羋月救下來之後,白起就一直追隨著羋月,然而白起的桀驁不馴和嗜血好殺,卻也帶來嚴重的政治後患,令得羋月棄之不舍,用之難掌。
真實歷史上,和影視劇還是有出入的,至少從史書上找不到白起和宣太后有什麼聯繫。但白起的確是魏冉提拔起來的將領。
02白起的機會
白起出身平民,在那個大多數國家講究出身門第的時候,生在秦國的白起,算是趕上了好時候,為啥這麼說呢?因為秦國那時候已經實行商鞅變法,國力強大,而且推行的軍功爵制,給戰場上立軍功的人一個上升的通道。秦昭襄王即位,在雄厚國力的支撐下,開啟了圖謀天下的規劃,這就需要更多的人才,白起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提拔起來的,當然,首先,他得是塊金子,才會被發掘。
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擔任左庶長,領兵攻打韓國新城(今河南伊川縣西)。因傑出表現,入了當時秦相魏冉的法眼,這是白起這匹千裡馬被伯樂發現的開始。
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秦國的鄰居韓魏兩國聯軍扼守崤函,阻擋秦兵東進,秦國丞相魏冉(宣太后弟弟)推薦白起為主將,出兵攻打韓、魏二國。白起上任後,果然沒辜負推薦他的人,採用避實擊虛、先弱後強的戰法,將秦軍主力軍繞至韓魏聯軍後方,擊破聯軍分隊及後方留守之軍,將韓魏聯軍主力包圍於伊闕,最終滅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俘虜魏將公孫喜,又渡黃河攻取韓國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此戰讓白起一戰成名。
之後,白起的軍旅生涯就如同開了掛,在白起的軍事生涯中,大小70餘戰,從無敗績,換句話說,只要六國軍隊和他相遇,就等於遇上了死神。他是戰國殺神,一生共殲滅六國軍隊約165萬!據梁啓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一人就獨佔不止二分之一。比如:
公元前293年,伊闕之戰,白起率秦軍在伊闕同韓、魏、東周聯軍展開戰爭。此戰斬首韓魏聯軍24萬人,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前279年-前278年,鄢郢之戰,白起率秦軍伐楚,攻破楚國都城郢、別都鄢,焚毀楚國的宗廟和夷陵,重創楚軍,淹殺楚國鄢城百姓數十萬。公元前273年,華陽之戰,白起、魏冉率秦軍在韓國華陽一帶同魏國、趙國交戰。魏趙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魏國大片城池,此戰共斬首魏趙聯軍15萬。公元前264年,陘城之戰,白起率秦軍攻佔韓國陘城等9座城邑,此戰斬首韓軍5萬人。前262年-前260年,長平之戰,白起率秦軍於趙國長平一帶同趙國軍隊發生戰爭。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長平,此戰斬首、坑殺趙軍45萬人。
03白起的戰略戰術
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殲敵45萬,創造了先秦戰史上最大的殲滅戰戰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
白起對戰役的把握,戰爭的誘導,以及對雙方戰力的戰前料算,在戰國時期幾乎是無人能敵的。白起的戰役不是停留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以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主要思想。這種打法,在當時爭奪人口的戰國,他是走在前面的,但同時也是血腥的。這也是他被冠以殺神稱號的原因。同時,白起的作戰思想很有現代軍事思想的元素,真懷疑,他不會是穿越的吧。
不以攻城奪地為唯一目標,而是以殲敵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的殲滅戰思想,善於野戰進攻和打打殲滅戰。他是古代戰爭史上運用圍殲戰術最傑出的統帥之一。為達殲滅戰目的強調追擊戰,對敵人窮追猛打,與孫武的「窮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戰勝逐北無過十裡」,是有明顯差別的。重視野戰築壘工事,先誘敵軍脫離設壘陣地,再在預期殲敵地區築壘阻敵,並防其突圍。此種以築壘工事作為進攻輔助手段的作戰指導思想,在當時前所未有。精確進行戰前料算,不只是預料敵我雙方軍事、政治、國家態勢,甚至外交環境(六國中其他國家的反應)都能精確料算,簡直就是個軍事天才和軍事分析家。能未戰即可知勝敗。「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司馬遷
04總結:
一將功成萬骨枯,白起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起戰績遠遠超過其他三位(王翦、李牧、廉頗)。但殺人者終將被殺,能夠取白起性命的,當然是比他更具權威的人物。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的武安君白起。功高震主,得罪應侯,接連貶官。終被賜死於杜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