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紙上談兵,結果被秦國大敗,趙軍四十萬精銳被秦軍盡數活埋,怎一個慘字了得。但是趙括這個庸才被一步步推到帥位並非他一個人的責任,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人們相信一句俗語:將門出虎子,因為他的確有個很牛的爹!
那一年,秦國徵伐韓國,大軍開到了閼與這地方,對趙國虎視眈眈。趙王很緊張,強敵扣邊,打吧?很危險。不打吧?面子上掛不住,畢竟趙國也是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號稱東方六國之首。
趙王召來大將軍廉頗,問怎麼辦?
廉頗的回答很乾脆:「路太遠,難救。」
趙王又把樂毅的兄弟樂乘召來,這個人同樣回答:「路太遠,難救。」
趙王顯然對這個答案不太滿意,召來趙奢。趙奢當時並非帶兵的將軍,他的職責甚至跟帶兵八竿子打不著——收稅的。趙王問什麼要問一個稅務官,這是個困擾小編多年的問題。答案恐怕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也許是病急亂投醫吧。但也就是這樣一個稅務官,給了趙王莫大的安慰。面對趙王的難題,趙奢是這樣回答的:
「閼與之地雖然遠,道路狹窄,但同樣對敵人也是如此。在這樣的狹路中,敵我雙方就像土穴中遭遇的老鼠,誰的勇氣足誰就可以取勝!」
一番豪言壯語說得趙王心血澎湃,於是派這個稅務官帶兵迎敵。估計在送別的時候,趙王心裡是沒有預期能再次見到這個稅務官的:兄弟你好好去吧,我會為你立碑的。
趙奢帶兵西出邯鄲三十多裡就下令停止前進。他一改文職人員溫文爾雅的風格,變異成一幅敢死隊隊長的樣子,對全軍下令:「我趙某人這次出來就沒有打算回去(就當時的敵我形勢,這估計也是實話),現在我就把話撂這裡,這一趟任務都必須聽我的,有哪個敢亂出主意的,一個字——死!」
秦軍駐兵武安城西,操練演習的動靜挺大,把武安城中的瓦片都振落了。軍中有人見狀,建議趙奢立馬派兵救武安。趙奢二話不說,把這個多嘴的人給斬了。看到這個場面,士兵們都知道這個收稅的不僅要錢,逼急了還真的要命。從此,他的耳邊清淨了。
趙奢命令全軍就地駐紮,把營壘紮緊,一呆就是一個月。一個月後,不僅沒有動靜,反而還增加了營壘。
秦軍派間諜來探,趙奢假裝不知道,好吃好喝招待。間諜回去報告。秦軍將領大喜:收稅的就是收稅的,帶兵不出三十裡就不敢動了。看來趙國真是沒人,閼與之地姓秦不姓趙了。
趙奢送走間諜,立馬下令全軍出動,兩天一夜就到達前線,並派精銳騎兵和射手距閼與五十裡紮營。
秦軍看到趙軍突然來到,全軍出動到陣前示威。趙軍軍中有個叫許歷的軍士不怕死,到趙奢面前說要提建議。趙奢一改常態,讓他裡面請。
壯士許歷說:「秦軍沒有想到我軍突然來到,這次他們來叫陣必然來者不善,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否則必敗。」
趙奢聽了,心想:你這不是廢話嗎?你小子死定了!
許歷看對方臉色難看,吞了吞口水,繼續說:「我觀察了地形,此地之北山相當重要,居高臨下,勢如破竹,誰佔誰就可以取勝。我們應不惜任何代價取之。」
趙奢:「你說得有道理,受教了。」
許歷:「這是在下應該做的。我現在可以接受死刑了。」
趙奢:「這事你就不必著急了,回來邯鄲再說吧」。
趙奢採用了許歷的建議,率先佔領北山。後來秦軍果然來搶此山,未果。趙奢率軍趁秦軍疲弱之際發起反擊,大破秦軍。秦軍不支,全軍逃回。
能讓不可一世的秦軍敗退,完全收回閼與之地,看來他不僅是稅務官中最能打的,簡直就是趙國最能打的。趙奢名聲大噪,被趙王封為馬服君,威名遠揚,趙括就是趙奢的兒子。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文:
秦伐韓,軍於閼與。王召廉頗而問曰:「可救不?」對曰:「道遠險狹,難救。」又召樂乘而問焉,樂乘對如廉頗言。又召問趙奢,奢對曰:「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王乃令趙奢將,救之。 兵去邯鄲三十裡,而令軍中曰:「有以軍事諫者死。」秦軍軍武安西,秦軍鼓譟勒兵,武安屋瓦盡振。軍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趙奢立斬之。堅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復益增壘。秦間來入,趙奢善食而遣之。間以報秦將,秦將大喜曰:「夫去國三十裡而軍不行,乃增壘,閼與非趙地也。」趙奢既已遣秦間,乃卷甲而趨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閼與五十裡而軍。軍壘成,秦人聞之,悉甲而至。軍士許歷請以軍事諫,趙奢曰:「內之。」許歷曰:「秦人不意趙師至此,其來氣盛,將軍必厚集其陣以待之。不然,必敗。」趙奢曰:「請受教。」許歷曰:「請就鈇質之誅。」趙奢曰:「胥後令邯鄲。」許歷復請諫,曰:「先踞北山上者勝,後至者敗。」趙奢許諾,即發萬人趨之。秦兵後至,爭山不得上,趙奢縱兵擊之,大破秦軍。秦軍解而走,遂解閼與之圍而歸。
(歡迎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