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苦酒」是什麼酒?

2020-12-26 中醫邵世營

我們聽說過白酒,啤酒,藥酒各種酒....古代有個東西叫「苦酒」。你一定好奇,苦酒是個什麼酒?是味道苦澀的酒嗎?說出答案來一定會讓人大跌眼鏡,因為這個「苦酒」我們日常中幾乎天天見到,且幾乎每天都在「吃」。它是啥?其實,它就是我們隨處可見的「醋」!醋在古代為什麼被稱為「苦酒」?明明它的味道是酸的,應該叫「酸酒」才貼切啊!  讓我們帶著疑問分析下:首先,「酒」和「醋」都是酉字旁,中華文字向來博大精深,寫形寫意,酉在象形文字中代表容器,你看它的形狀像不像一個酒罈?實際上醋同酒一樣,都是要經過發酵而成,在基本的製法上有相通之處,所以醋從酉,稱醋為酒的一種是有道理的。醋酒同源,《齊民要術》中講了「廻酒酢醋法」,即「凡釀酒失所味者.或初好後動未壓者,皆宜廻作醋。」還指出「春酒壓訖而動不中飲者,皆可作醋。《釋名》曰:「苦酒,淳毒甚也,酢苦也。釀造醋:以糧食、糖、乙醇為原料,通過很長一段時間,由天然微生物發酵釀造而成。由於醋是酸的,又有苦味,所以古人就直接把醋稱為苦酒啦。

相關焦點

  • 愛情,是一杯蜜酒,也是一杯苦酒
    愛情,是一杯蜜酒,也是一杯苦酒。 無論是誰,只要深陷於愛情,無論是甜蜜的蜜酒、還是眼淚浸泡的苦酒、你都得喝。
  • 不讓「壽酒」變「苦酒」 這個春節老陳很忙
    「好壽辰遇上了疫情防控,一切要為家人和鄰居的健康讓步,不能讓『壽酒』變『苦酒』,酒席必須取消還者延後辦。」陳華說,25日,他來李尚友家勸其取消壽宴。陳華剛開口提及此事, 李尚友的火氣一下就上來了。   「客人請了,豬兒也殺了,一條龍服務也請了,遠的親戚也來了,取消、延後?不僅要損失1萬多元錢,哪有這種說法?」李尚友火冒三丈,一邊關門,一邊請陳華離開。
  • 除了夏禹時已可製酒外,酒變酸即成醋,古時叫苦酒
    除了夏禹時已可製酒外,酒變酸即成醋,古時叫苦酒,為《周禮》五味之一。酒和醋除作為飲料和調味外,也廣泛用於醫藥中。醬也是一種發酵製品。在《周禮》中也有記載。當時已能製造多種醬,故稱為「百醬」。由於醬和豆醬、豆豉、醬油等製品的使用,也發現了它的治療作用,如用豆豉作健胃解毒劑等。
  • 古代的酒為什麼說是綠色的?
    其實對於那種奢靡的生活大家總是用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來形容,說到這其實我就很不解了,為什麼要用綠來形容酒呢?難道說古代的酒是綠色的嗎?現在我們喝的酒最常見的就是啤酒,白酒,紅酒,而對於這三種酒的顏色,大家都是知道,但是古代的酒還就是有綠色的。
  • 中國古代廣告載體——酒旗
    廣告,在中國古代有很多載體,其中酒旗不失為一種重要載體。它作為一種最古老的廣告形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古代商人宣傳商品的最基本的廣告形式。《韓非子》記載「宋人有沽酒者……為酒甚美,懸幟甚高。」「幟」就是酒旗這種廣告形式了,可見春秋戰國時期酒旗就已經作為一種廣告形式產生了。
  • 有酒才有醋?中國老陳醋哪個更酸?網友:當然是寇老西兒的
    關於釀醋,有句行話:會釀酒的不一定會釀醋,會釀醋的肯定釀得了酒。在古代,人們通常會把醋稱之為苦酒,一種變酸之後發苦的酒水。最後,中國古代文字「酉」說的就是「酒」,「酉」字經過朝代變遷,變成了「昔」,後來變成了「醋」。古代的苦酒就是醋,先有酒後有醋,這也是早在古時候祖先們達成的共識。
  • 《魔道祖師》從藍湛視角看忘羨,回憶是一壺苦酒,等待是他的執著
    畫師:仙都怪談雲深不知處的藏書閣,忘羨年少的時候,在這裡留下了很多回憶。畫師:仙都怪談喝他喝過的酒,受他受過的傷。除了這些方式,汪嘰不知道該用何種方式,才能找到與愛人相關的聯繫。天子笑很香很醇也很辣,他終於明白那個人為何會如此喜歡。即使羨羨不在,汪嘰也在靜室藏了滿滿一壺的天子笑。
  •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為什麼古人動不動就喝千杯都不會醉呢?
    而且我們也可以看到李白也留下了許多關於酒的詩句,比如最著名的就是那首《將進酒》,而且在中國的古典小說之中《水滸傳》之中那些梁山好漢對酒更是熱愛,尤其是烈酒,比如武松當時過景陽岡連喝十八碗酒,要知道那可是純正的白酒,那麼我們到這就可以問一個問題了,古時候的人難道真的對酒免疫嗎?真的可以連喝千杯不醉?
  • 古代的酒在現在等於現代的多少度?
    中國有著悠久的酒文化,在古代人們一般把酒當作解渴飲品,還有就是把酒當作交流感情的媒介,就有了我們常常說的,朋友知己千杯少,無酒不歡,無酒不成宴,等等,總之酒在中國的文化是根深蒂固的,要想知道中國古代酒在現在等於現代的多少度?
  • 草藥杜松子還是利口酒?在德國總能找到適合你的款
    草藥杜松子酒還是草藥利口酒?誰更適合作為餐後酒呢?首先我們需要了解„Digestif「這個詞。„Digestif「的意思是「助消化的酒」,因此當然就是餐後酒,苦味濃烈的杜松子酒通常預示著飲食的結束。口味稍甜的草藥利口酒也非常適合作為餐後酒。通常,洋酒會分為三種口味:苦,半苦和利口。苦味的酒屬於烈酒,必須使用天然的香料來調味,最低酒精含量不能低於15%。
  • 不愛這款苦酒,你的雞尾酒天花板就在眼跟前了!
    寫一寫這款享威幾位都特別喜歡的酒了!對我們,Fernet-Branca這種集苦味大成的酒簡直是渾然天成的寶物。它可能是你在酒櫃裡能找到的相當苦的一種酒,但它的神奇,絕不止在於苦味。去年享威某位編輯去上海喝酒,點名想喝一杯用它調的雞尾酒,結果楊大慶居然端出來一杯用它代替可樂的長島冰茶。
  • 古代沒有牙膏牙刷,古人是怎麼刷牙的?明代這種做法讓人受不了!
    而在古代的時候,沒有牙刷牙膏,古代的人又是怎麼樣刷牙的呢?古人在起床後,通常會用漱口的方式來清潔口腔,最常見的就是用鹽水漱口,《備急千金要方》中曾記載,鹽水能夠消滅口腔中的細菌,保持口腔中的清潔。再就是用酒漱口,在《外臺秘要》中記載,「上四味切,以苦酒五合浸,以銅器中溫之稍熱,含良久,吐卻汁,未差更含之。勿咽汁,欲食以暖水漱口甚良」。
  • 古代的酒旗廣告有多花哨?
    電視劇裡的景陽岡場景相信很多人對《水滸傳》裡的這個場景十分熟悉,中國酒文化博大精深之處不僅在於酒的歷史悠久,也在於關於酒的細節十分複雜。其中作為中國酒文化的重要代表——酒旗究竟有什麼神秘之處呢?漢畫像磚裡的酒鋪已經有了酒旗的影子酒旗,為漢族的一種商業民俗,古代酒店懸掛於路邊用以招攬生意的錦旗。作為一種最古老的廣告形式,酒旗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韓非子》記載:「宋人有沽酒者……懸幟甚高。」
  • 好酒不苦,苦酒不好,知道真相後,你還敢喝「苦酒」麼?
    ● ● ●酒中出現苦味時,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俗語說「曲大酒苦」,用曲量過大,使糟醅升溫過猛,窖內酵母降解產生的蛋白質和原料蛋白質脫氨脫羧產生多量的高級醇,尤其是異丁醇,使酒帶苦味;(5)窖池管理不善,封窖泥開口而感染雜菌特別是青黴菌,苦味物質通過蒸餾進入酒中;
  • 茶是一個人的狂歡,酒是一群人的孤單!
    酒與茶,代表了中國傳統的儒道禪三種文化,也代表了儒道禪三種精神。酒與茶,一醉一醒,凝萬物於一杯之中。正所謂,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酒是媒介,藉以遠離現實,忘卻一切。坐在一個人的房間,倒上一杯酒,聞著滿屋的酒香,也常會生出好多感慨:人生如酒。茶只有兩種姿態:沉,浮。飲茶人兩種姿勢:拿起,放下。人生不過一杯酒。滿也好,少也好,爭個什麼?濃也好,淡也好,自有味道。急也好,緩也好,那又如何?暖也好,冷也好,相視一笑。
  • 曾仕強教授曾經說過:每個人一輩子只喝兩杯酒,關鍵就看你怎么喝
    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的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曾經說過,每個人一輩子只喝兩杯酒,一杯苦酒,一杯甜酒,關鍵就看你怎么喝。你可以先喝甜酒再喝苦酒;也可以先喝苦酒再喝甜酒;抑或是苦酒喝一點,甜酒喝一點,交替喝、慢慢喝;甚至是甜酒、苦酒一起喝等等。
  • 古代酒的度數是多少?其實很低,穿越回去你也能千杯不醉
    酒,是產生於很早以前的飲品,大家都知道酒的歷史是十分古老悠久的,一直到現在喝酒聊天都是人們十分喜歡的聚會方式。酒的種類現在也是越發展越多,品酒的方法也是層出不窮,各種各樣。那麼小夥伴們有沒有像小宮一樣好奇過,在古代古人是怎么喝酒的呢?
  • 古人喝一壇才微醺,現代人一杯就倒,古代的酒相當於現在的多少度
    "小二,來一壇好酒!"這恐怕是很多古代影視劇中都可聽到的臺詞了吧?人們每每聽到這裡是不是有一種恍惚感:一壇酒?一個人喝得完嗎?難道不會醉嗎?還真的很難喝完,而且也不會醉,為什麼?因為古人的酒比起現在的白酒,度數是相差極大的。
  • 【懂酒諦】釀酒大師古代良:原漿酒供應乏力,醬香白酒未來咋辦?
    懂酒諦也深入了解了古代良的釀酒之路。他說:「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從來不缺好酒和釀造好酒的人。」 人品鑄酒品 經「酒」不衰 與釀酒相比,古代良更被人稱道的是其用自己的釀酒技藝扶危濟困的品質。 古代良為了能夠實現自己夢想,從國營酒廠辭職開始做自己的酒廠,釀造屬於自己的酒。
  •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為啥李白一次能喝三百杯?專家:換你也能喝
    ——唐·李白《將進酒》節選 我們讀唐詩宋詞的時候可能會注意到一點,那就是古代詩人也太愛喝酒了吧?動不動就「獨酌」一番,其中又以李白為翹楚。李白的詩句縹緲出塵,因此有了「詩仙」的美譽,但他同樣好酒,可以說他的詩句之所以有那種飄飄然的出塵之感,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醉酒後的狀態。李白有多能喝?日飲三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