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無昏君?嘉慶也不算,為何王朝衰落了?

2020-12-13 世界史圖鑑

嘉慶算不算昏君我不知道,但是清王朝開始衰敗可並不是因為一個皇帝能夠決定的。曾流傳一種想法清朝兩百多年的時間裡面,沒有一個昏君這種說法,我覺得清朝的皇帝很勤奮。在中國封建歷史上,對於每一任皇帝的教育質量,抓的最緊的就是清朝。但是這並不會因此而使清朝有別於其他封建王朝,原因就在於一個王朝的興衰,與一個皇帝的作為雖然有關,但是沒有決定性的關係。社會發展的規律是不以一個皇帝的繼位,死亡,退位去劃分並且決定的。

有人說清朝是一個失敗的王朝,甚至到了清朝中期以後,還有反清復明的聲浪在各地發展。即便並不能夠影響清王朝的正常統治,但是這種態勢是過去封建王朝當中從未有過的。我們暫且不說這些東西,我們來說一說清王朝時期的基本統治政策。清朝在前期忙於鎮壓各地起義和打擊反對派勢力同時穩固邊疆執行一系列開疆拓土的行為,沒有強大的經濟支撐是不可能的。

在當時除了沒收藩王的土地,重新開墾土地,並且給流民耕種之外,還有前期圈地而造成的土地肥力流失以及土地濫用問題也得到解決。整個社會的農業發展回歸正常,清王朝的根基至此牢固,之後的清王朝在本質上一直在解決土地和人口問題上大費周章,所取得的成效也十分顯著。另一方面,人丁永不加賦,以及最後的攤丁入畝,還有周邊地區的土地農業改革,同時也引進並且發展的外來糧食物種豐富,中國人的餐飲。

使得在有限的土地上,清王朝照比過去的封建王朝有了更多人地危機的迴旋餘地,這一點是最重要的,但是這一切到乾隆為止就已經結束。而且在一個帝王的文治武功上面一系列開疆拓土行為也正式告一段落,無論是對外還是對內的經濟的增長點都已經到了一定限度。即便乾隆之後再出現一個乾隆,又或者是雍正,康熙,也不可避免的由盛而衰。當然,這種衰敗並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徹底衰落。碩大的王朝依然有著自己的統治根基和社會治理效率在發揮作用。如果不是1840年國門被強迫打開清王朝的統治,還會在穩固的前提下發展百年不成問題。

嘉慶時期的各種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也並不是因為這一個皇帝繼位才開始的,這些問題其實過去就已經存在,只不過前三朝取得了政治統治上的成功,將問題固定在一定範圍之內,同時蛋糕還可以持續做大。良好的經濟增長可以掩蓋一切問題,但是如果當社會的發展到達一定限度,無法再像過去一樣實現經濟的飛速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限制在一定範圍內的諸多社會問題進一步發酵,使得原先的問題變得更為複雜。兩相交織在一起,到了嘉慶時期,王朝的各種危機就已經擺在了桌面上。

其實在當時的現實情況來看,王朝在嘉慶時期的一種衰落危機,對現在而言也有很多借鑑意義。比如說經濟的蛋糕無法做大,土地的問題雖然得到解決,但是人地矛盾更為嚴重。過去40年的改革所積累下來的各種社會經濟和政治問題也逐步混雜在了一起,使得想要解決更為困難。清王朝自然沒有想到解決的辦法,但是我們呢?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為何不到300年還是走向滅亡?
    在著名的歷史讀物《全球通史》中,作者斯塔夫裡阿諾斯博士對於中國王朝的總結是,在王朝的初期,往往有一個英明的君主使得國家更加強大,然而在之後卻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雖然中間有中興之主在王朝的燃爐裡增磚添瓦,但是這座火爐還是會熄滅。
  • 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王朝,為何不到300年,便走向滅亡?
    中國經歷了朝代更迭,國祚長久的王朝幾乎都是靠戎馬獲得江山的,可惜的是,他們並不能保障子孫後代的賢能與聰明,因而到後期,這個朝代必將走向衰落。然而為何清朝作為唯一沒有昏君的王朝,12任皇帝都勵精圖治,為何還是讓這個王朝發出腐朽的氣息呢?
  • 嘉慶也不算庸君,為什麼他統治時期清朝開始衰敗?
    然而,清朝的衰敗正是從乾隆時代開始,其晚年的昏庸與自大,對清朝的快速衰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其實,乾隆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幸運的皇帝!他有一個雄才偉略的爺爺和一個霸道總裁的父親。憑藉康熙和雍正兩代人七十餘年的勵精圖治,將清朝的國力推向頂峰,為乾隆積攢下豐厚的物質和統治基礎。所以,乾隆真可謂是大清的「天選之子」。
  • 歷史長廊中,唯一未曾出現昏君的王朝,卻為何只書寫三百年歷史?
    在這幾千年的歷史長廊之中,鬥轉星移之下,誕生了很多的王朝。然而在這王朝的更迭之中,有很多的亡國之君誕生,似乎每一個朝代都有明君,也有昏君。但是就有這樣一個朝代,雖然只書寫下了300多年的歷史,可未曾出現一個昏君,縱然如此,這個王朝還是比較短命。
  •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三百年還是走向了滅亡?
    同時,也免不了出現昏君,遠的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近一些的如宋高宗坑害忠良嶽飛等。 其他皇帝即使是清末時的道光皇帝也依然在整肅吏治、禁止鴉片、光聽諫言,為清朝的命運而打拼,根本算不上昏君。至於後來的鹹豐、同治、光緒皇帝以及遜帝溥儀,則是已然被慈禧太后奪去了實權,即使想要發揮也沒有舞臺了。
  • 大清王朝:嘉慶留給道光一個什麼樣的大清?鴉片戰爭的鍋該誰背?
    嘉慶帝勤政後試圖扭轉自乾隆晚年以來政局的頹勢,但清朝已然病入膏肓,徹底開始衰落。 嘉慶帝接手的清朝雖然開始衰落,但仍是四方來朝,保持著「天朝上國」的狀態。
  • 此朝代沒有一位昏君,但卻無法存在300年,這是不是跟慈禧有關?
    中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而中國的各個王朝的興起,都是從開國時進行的,最終的衰落是在昏庸的皇帝手上。唐代自唐玄宗之後基本上帝國的建設很一般,宋朝任用了奸臣之後,包括明末時期的崇禎皇帝,這些人都是滅亡朝廷的罪魁禍首。
  • 清代乾隆和嘉慶青花瓷器有什麼不同,如何鑑別
    青花瓷器到了清代乾隆時期開始走下坡路了,青花從鼎盛走入歷史的衰退期,這是中國古代青花瓷器真正的分水嶺,青花瓷器的輝煌可能一去不復返。而乾隆的兒子嘉慶皇帝雖然做太子那麼多年但是仍然沒有學到乾隆瓷器的優點,嘉慶朝的青花瓷器胎釉青花都開始出現下滑,讓中國古代瓷器整體走向了下坡路,那麼清代乾隆和嘉慶青花瓷器有什麼不同,如何鑑別。
  • 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皇帝們個個勤政,甚至被活活累死
    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皇帝們個個勤政,甚至被活活累死 人們之所以痛恨昏君,就是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對百姓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一個王朝中如果出現了昏君,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是非常難以消解的影響。 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昏君有秦二世胡亥,他把自己父親好不容易統一的江山,斷送在了自己手裡。
  • [史鑑]嘉慶王朝的盛衰史
    他生怕自己一招不慎,讓這個重病病人死在自己手上,這是他絕對不敢承擔的歷史責任。嘉慶帝熟讀經史,他十分明白,在中國的文化背景下,改革是一項風險極大、成功率很小的選擇。北宋王朝的變法、明朝中期的改革不僅沒有解決好問題,反而使既存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加快了王朝的垮臺。中國歷史上那些偉大的改革家,從商鞅、王安石到張居正,最終的下場無一不是身敗名裂。
  • 嘉慶為何沒能延續康乾盛世?他好歹也是有為之君,乾隆挖了不少坑
    其實乾隆的兒子嘉慶,也不是個昏君,而且為大清王朝可謂是操碎了心,為什麼就沒能延續康乾盛世呢?這其中的原因相當複雜,總結下來可以說,嘉慶皇帝不怎麼走運。一、乾隆老爺子給兒子挖了一堆坑。乾隆號稱十全老人,啥意思?就是什麼都是完美無缺的,沒什麼缺陷。這種人存在嗎?
  • 昏君喝醉進錯了房間,這一疏忽,卻讓王朝多延續了153年
    今天咱要講的是歷史上名聲最差的昏君宋徽宗趙佶,他不僅亂聽信奸臣讒言,還荒淫無道,可以算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昏君。
  • 新編《新編清代瓷器》(35)嘉慶粉彩及其他彩瓷
    此後,嘉慶皇帝似無其祖輩那種熱衷藝術品的雅興,對燒造事宜無過高要求,加之自乾隆五十二年起景德鎮御窯廠也已不設督陶官之職,改由地方官員兼任,故嘉慶時期的官窯瓷器傳世品數量相對較少。從此制瓷工藝水準下降,無論官窯民窯,產品漸露粗率風貌,種類逐漸減少,質量漸趨低下。
  • 乾隆皇帝為何選擇將皇位傳給漢人嘉慶皇帝?原因其實很簡單!
    乾隆皇帝為何選擇將皇位傳給漢人嘉慶皇帝?原因其實很簡單!為了保證清朝統治集團血統的純正,清朝規定宮中不得「蓄漢女」,但漢軍八旗除外,選秀女的資格,漢軍筆帖式、驍騎校官職以上家的女子都在入選之內。這就不難理解在滿漢不通婚的情況下,為何有漢族女子進入宮廷了。
  • 歷史上,嘉慶皇帝是一個怎樣的人?
    所謂物極必反,又言「人無百日好」,權力集中於帝王的封建時代,帝王的優劣很大程度決定了國家興衰的走勢。在位60年開創盛世的康熙,晚年也倦怠了,兒子雍正的勤勉,讓國家又轉入了正確的軌道;前期乾隆在雍正的基礎上,使得清朝的國力達到了頂峰,後期呢,乾隆也開始怠政,逐漸清朝顯露出衰落的跡象:首先是吏治鬆弛,腐敗嚴重。
  • 恪盡職守的嘉慶皇帝操勞一生,為何也沒能改變清王朝衰退的趨勢
    乾隆最大的敗筆就是把他後期的弊端,一股腦的全留給了嘉慶皇帝。雖然嘉慶皇帝能力比不上康熙、雍正、康熙,但是也還是一位守成之君,他兢兢業業,也做出了很多挽救和改革措施,整頓吏治改革官風。但他依舊堅持閉關鎖國,重農政策,沒能把國家引向工商國家的道路上。
  • 嘉慶皇帝:37歲登基,無實權4年,61歲去世,是清朝最平庸的皇帝
    嘉慶在位四年,乾隆在位四年,嘉慶在位五年。熟悉清史的人應該知道,與其他朝代相比,清朝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昏君和暴君。清十二帝中,只有強帝能力偏弱。和嘉慶皇帝一樣,他也是個能力不足的皇帝。儘管乾隆死後十分嚴厲地肅清了吏治,懲治了貪官汙吏等,但是歸根結底,能力有限,加上當時世界處於變革的大環境中,所以,他並沒有把清朝引向繁榮,而是讓清朝與西方世界的差距越來越大。
  • 中國歷史上沒有昏君的朝代,但不到三百年,還是走向了滅亡
    同樣在歷史上,也有一個可以說是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然而,在三百年內,還是走向了滅亡,這又是為什麼?這就是清王朝時期。為何清王朝沒有昏君?客觀地說,導致朝代滅亡的君主,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王氣在此」的陳後主,「何不食肉糜」像晉惠帝這樣智商平平的帝王,另一種就是不務正業的新朝王莽、隋煬帝、明代崇禎等。
  • 道光帝有何才能,能夠讓乾隆帝和嘉慶帝都認為皇位非他繼承不可?
    但就是這樣一位平庸的皇帝,卻被乾隆帝隔代指認為皇位繼承人,其父親嘉慶帝也遵循了乾隆帝的意願,將皇位傳給了道光帝,這是為何呢? 自古以來,嫡長子繼承制都是封建王朝的皇位繼承制度,但是清朝卻沒有遵循這一制度,雍正帝創立秘密立儲制度後更是諸位皇子都有機會當皇帝,杜絕了康熙末年九子奪嫡的情況。而道光帝就是清朝唯一一位以嫡長子身份入繼大統的皇帝。
  • 明朝皇帝昏君輩出,為何300年不亡?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當中,清朝的皇帝都是兢兢業業無昏君,而明朝的皇帝除了前面幾個皇帝之外,其餘的都是玩世不恭、渾渾噩噩的昏君。但是即便明朝有了像吃了丹藥死亡的明世宗、明光宗,也有像做木工的明熹宗,甚至是連續28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大明王朝在這麼多昏庸無能皇帝的折騰之下居然還能夠屹立近300年,真可謂是中國封建王朝裡面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