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皮膚填充物注射是一種效果顯著的變美和抗衰老治療,有一些求美者自從上一次進行了皮膚填充物治療以後,似乎開始「上癮」了,無時無刻都在籌劃著再注射皮膚填充物,讓自己看起來更年輕漂亮。
皮膚填充物是不是真的越多越好呢?
頻繁使用會不會有反效果?
有沒有聽說過「面部過度填充症候群」?
它和皮膚填充物有什麼關聯呢?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面部過度填充症候群」的話題。
1、面部過度填充症候群是怎麼回事?
面部過度填充症候群經常發生在頻繁使用皮膚填充物的求美者身上。由於過度和不正確的使用,導致患者的臉部看起來很不自然,或越來越扭曲。面部過度填充症候群的早期症狀並不容易被一般人察覺,不過有經驗的醫生都能夠輕易地看出來。
2、對臉部外觀有哪些影響?
有些求美者在進行皮膚填充物注射之前,並沒有先了解他們使用的填充物的特性,結果注射了錯誤的透明質酸,又名玻尿酸的填充劑類型、注射的分量不對、注射在錯誤的皮膚層,或是錯誤的注射技術都是常見的面部過度填充症候群的元兇。這最終會導致透明質酸填充劑被錯置或移位,使到效果變得和預期中的不一樣。
通俗的來講:在面部的不同的部位進行玻尿酸注射,實際上是需要精準的把握玻尿酸的硬度、特性、類型等相關要素的。如果選錯了玻尿酸類型,則和選擇了不合身的衣服一樣,非但不能實現變美,反而出現違和的感覺。
剛剛提到的因素中,在某一部位一次性注射過量填充劑更是最大的禍首。所以對於使用的劑量必須小心謹慎。
面部過度填充症候群最常發生是:額頭變成羅漢魚額頭、鼻子形成闊腫鼻、眼睛形成落陽目、、臉頰形成慄鼠臉頰、嘴唇形成鴨子嘴、下巴形成巫婆頜、臉型變成飛碟臉型。
3、對臉部的影響是永久的嗎?
一般上,求美者會感覺到臉部有點臃腫和沉重,尤其在做出某些臉部動作的時候,會更明顯,例如:微笑、眨眼或眯眼。他們也往往會有一個看起來很突出的臉頰,還有眼睛底下會出現一塊很不自然的鼓脹。
也就是很多人在過量過頻的注射後可能會出現的「笑不動」,「做表情的時候臉上有不正常的鼓起」,面部有」腫腫的」感覺。
大量的透明質酸可以被包裹在皮膚層裡,並且在那裡停留好多年。面部過度填充症候群有可能對患者的容貌造成永久性的傷害,而且通常需要進行多次的治療,才能逐漸改善。
4、可不可以治療可以補救?
面部過度填充症候群的求美者可以向有經驗的整形醫生尋求協助。改善的治療包括使用透明質酸酶把透明質酸填充物溶解,使皮膚恢復緊緻,使臉部輪廓恢復正常。
這個前提首先是患者注射的是正規的玻尿酸產品,如果注射的是非玻尿酸產品,溶解酶是無法將其溶解的。
5、面部過度填充症候群會越來越嚴重?發生機率變高?
是的。隨著皮膚填充物注射越來越流行,面部過度填充症候群也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醫療確實經常遇見這樣的案例,尤其是那些對微整形「上癮」的患者。
過量、高頻次的注射,甚至是在一些不正規的機構由非醫療人員進行注射,都可能對容顏造成不可逆的後果。「顏值崩壞」並不僅僅是娛樂新聞裡對整形過度的女明星的調侃,也有可能發生在普通求美者的身上。
最好的治療方法,是結合幾種互補性的治療方式,在互相配合的情況下,達到最自然的效果。
面部填充核心問題是凹陷
術前審美設計很重要
國內大眾審美將卵圓形臉蛋視為理想臉型。臉部的美學缺陷有很多種,根據臉型可以分為大長臉、短板臉、方臉、大餅臉、不規則臉等,這些臉型問題歸根結底就是美學單位的缺陷,比如額頭凹陷、太陽穴凹陷、蘋果肌凹陷,鼻基凹陷,下巴過短等等,凹陷區域遷移了視線高光點,導致整張臉的感觀被毀。當然,也不排除極個別的女性骨骼輪廓形態異常突出,這種情況只有通過外科手術來改善面部問題。
有整形醫生表示,面部填充要取得理想效果的前提,是在術前進行美學設計,只有科學的設計才能標準指導手術中的操作。但有的醫生不了解求美者情況下直接填充,哪裡不平填哪裡,哪裡凹陷填哪裡,導致額頭、蘋果肌等區域填充過度,術後導致了壽星頭,包子臉。所以,選擇正規的醫院與醫生很重要。
如果能夠提高醫生甚至是普羅大眾對面部過度填充症候群的關注,當然是好事。事實上,填充物注射是一種理想的臉部皮膚修復治療。不過,如果錯誤使用,是有可能造成悲劇性的傷害的。整形醫生其實是非常堅持「剛剛好才是正道,自然才是最美」的理念的。
鵬愛醫院美麗熱線:0531-87906000
壹點號濟南鵬愛整形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