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爾斯泰:只有愛賦予人真正的幸福

2020-12-26 澎湃新聞

託爾斯泰:只有愛賦予人真正的幸福

2020-02-27 19: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託爾斯泰 群學書院

1909年,老託爾斯泰與孫輩

沒有愛,那些電話、電報、飛行器,都不會使人們相結合。相反,卻會使人們分隔得越來越遠。

——託爾斯泰:《生活之路》

只有愛賦予人真正的幸福

文 | 託爾斯泰

來源 | 《生活之路》

轉自 | 商務印書館(ID:shangwu1987)

01

每個人都儘可能多地為自己爭取利益,而世上最大的利益就是置身於愛,並與所有人相處和諧。當你感到你只愛一部分人,而其他人並不可愛時,怎樣才能獲得這種利益呢?人會去學習最為複雜的技術,學習讀書,寫字,各種科學,手藝。人一旦像學習科學和手藝時那樣勤奮地去學習愛,他很快就會輕易地學會愛所有的人,包括他所厭惡的人。

02

人只有明白了肉體生活的脆弱和不幸,才會明白愛所賦予他的全部幸福。

03

所有生命只有一個可靠的導師。這個導師就是萬物的靈魂,它使每個生命都做其應該做的事:這個靈魂在樹木裡,就讓它向著太陽生長,在花朵裡就讓它結出種子,在種子裡就讓它落入大地生根發芽。在人的身上,這個靈魂就讓他用愛與其他生命結合在一起。

04

要做團結眾人的事,而不做離散眾人的事。

05

如果你明白,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愛,那麼當你遇到一個人的時候,你想的就不會是這個人可能對你有什麼好處,而是你怎麼樣才能給這個人以好處。只有這樣,比起你只關心自己的時候來說,你將會在所有方面獲得更大的成就。

06

要盡力去愛你所不愛的人,你認為有罪的人和凌辱你的人。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一點,你就將體驗到一種新的、喜悅的情感。有如黑暗之後閃爍起明亮的光芒,當你從憎恨中解放出來的時候,愛就會在你心中放射出更加強烈、更加歡樂的光芒。

07

人富有愛心,這是自然而然的,正如水往低處流是自然而然的一樣。

08

當你感到苦惱,當你害怕他人,當你的生活發生混亂的時候,你要對自己說:「讓我不再去想那些與我相關的事,我要愛所有與我相逢的人,別的都不想,隨它去吧。」只要嘗試一下這樣生活,你會看到,突然之間,一切都變得有條有理,你將無所畏懼,也無所欲求。

本書是託爾斯泰的絕筆之作,是一位偉大文學家對人生、社會的最後思考和總結。全書分為三十一章,每章探討一個專門問題,包括信仰、靈魂、上帝、愛、不平等、暴力、國家迷信、真、惡、死、幸福等主題。

本書是各種閱讀筆記、警句格言、寓言故事和思想札記等的集成,廣泛汲取了人類思想的精華,而寫作卻如同經書般簡潔和樸實,力求「使它們更加簡明,使它們適應所有的人,適應每一個人」。

託爾斯泰博大的思想一直統領著全書,在他看來,生與死這些存在於時間之中的東西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人如何在現世中做出努力,如何在克服苦難、捨棄自我和道德完善中去感受幸福。這就是他指出的「生活之路」。

點擊即可購買

梁漱溟紀念特別講演 | 《金陵刻經處》新書分享會 | 《謝辰生口述》新書分享會 | 杜春媚對話郭海平 | 千古聚訟《蘭亭序》| 對話舒國治 | 對話葉兆言 | 周文重大使講演 | 五作家文學冷餐會 | 博物館史對話 | 晚年柳詒徵 | 程章燦談胡小石 | 民國知識人 | 王笛《袍哥》新書分享會 | 黃盈盈:中國人的性、愛、婚 | 金光億:人類學與文化遺產 | 葉聖陶孫女回憶姑蘇葉氏文學世家 | 孫中興談愛情 | 長三角社會學論壇 | 生命科學與人類健康高峰論壇 | 胡翼青:大數據與人類未來 | 社會心理學會雲南暑期班 | 楊國樞先生追思會 | 鄭小悠:年羹堯之死 | 畢淑敏讀者見面會 | 高歡藏品展特別活動 | 魏定熙《權力源自地位》新書對話會 | 2018共讀南京之《南京城市史》| 中國首部書店話劇 | 四姝崑曲雅集 | 徐新對話劉成 | 莫礪鋒:開山大師兄 | 周琦教授品讀百年越南 | 福克《兩性》新書分享會 | 社會學十位長江學者聚首貴陽 | 你所不知道的金庸 | 文心雅韻:中國傳統人文之美系列講演 | 谷嶽南京分享會 | 謝宇教授系列講演 | 對話:林語堂與中國文化精神 | 周志文《論語講析》新書分享會 | 「雙十一」消費魔咒特別論壇 | 王陽明逝世490周年特別論壇 | 茶葉:中國與世界 | 大學教授對話著名作家:中小學作文改怎麼寫? | 文學名刊主編南京見面會 | 《放下心中的尺子——莊子哲學五十講》| 青年作家費瀅《東課樓經變》新書分享會 | 仰之彌高:20世紀中國畫八大家特展 |

原標題:《託爾斯泰:只有愛賦予人真正的幸福》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託爾斯泰:不懂生命意義的人不可能懂愛
    不懂得生命意義的人不可能懂愛來源 書香人生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作者:列夫·託爾斯泰
  • 託爾斯泰:上帝的兄長
    他對馬克西姆·高爾基說道:「我在寫作的時候,突然對某個角色產生了憐憫之心,於是我就賦予他某種美德,或去掉其他某些人身上的美德,這樣,與其他角色相比他就不會顯得過於黯淡。」而當他成為一個社會改革者時,那種以上帝自居的欲望也就越發強烈,因為他的實際規劃和神一樣廣大,正如他自己界定的:「謀求全世界的幸福的願望……我們稱之為上帝。
  • 列夫.託爾斯泰名言
    3、不錯,達到生活中真實幸福的最好手段,是像蜘蛛那樣,漫無限制地從自身向四面八方撒放有粘力的愛的蛛網,從中隨便捕捉落到網上的一切。  4、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5、只有肚子餓的時候,吃東西才有益無害,同樣,只有當你有愛心的時候,去同人打交道才會有益無害。  6、認識真理的主要障礙不是謬誤,而是似是而非的真理。
  • 從《託爾斯泰最後的日記中》,我們能讀到什麼?
    這是我的計劃——Fais ce que doit,adv(完成義務)……而一切都是為著別人的幸福,同時,特別是為著我的幸福…… 這是1910年11月3日,託爾斯泰留下的人生最後一則日記,四天後,11月7日上午6時5分,他逝世於亞斯達勃沃車站,即現在的「列夫·託爾斯泰車站」。
  • 卡爾維諾 | 託爾斯泰的《兩個驃騎兵》
    我們不易了解託爾斯泰是如何建構他的敘事的。在其他小說家那裡顯見的技巧——對稱的模式、支撐的結構、抗衡、環節——在託爾斯泰的作品中都是隱藏的。不過隱藏不代表不存在:託爾斯泰讓人覺得他將「生命」的原貌轉移到紙頁上(「生命」,要定義這個神秘的實體,我們必須從書面開始),這個印象事實上只不過是他的藝術技巧的結果,也就是說這是較為錯綜複雜的詭計。
  • 託爾斯泰
    託爾斯泰是非常理性的人,風格跟雙魚座雨果悲慘世界的完全不一樣。當然也跟處女座理性有關。他在年輕時就關注農奴問題,和道德哲學,是非善惡有關的哲學。將來成為道德模範。以及批判東正教,被開除教籍。這些一輩子的事情,教育,思想家,信仰,解放農奴,都在相貌限有所體現。另外就是他的真誠和坦白。
  • 《面紗》:真正的幸福,來自於愛與責任的合二為一
    「記住,分內之事、舉手之勞並不值得誇耀,那是賦予你的責任,就像手髒時要洗一樣理所當然。唯一彌足珍貴的是對責任的愛,當愛與責任合而為一,你就將是崇高的。你將享受一種無法言表的幸福。」《面紗》不僅向我們展示了人性中情與愛的糾葛,更讓我們看到了女性的覺醒和救贖。這種超前的認知,更賦予了這部作品獨特的時代意義。但除此之外,尤其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則是小說中對幸福的深刻思考。書中院長嬤嬤曾對凱蒂說:「唯一彌足珍貴的是對責任的愛,當愛與責任合而為一,你就將是崇高的。你將享受一種無法言表的幸福。」
  • 毛姆:列夫·託爾斯泰及其《戰爭與和平》
    我認為最重要的只是愛的法則。——列夫·託爾斯泰我想巴爾扎克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小說家,但託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卻是最偉大的小說。以前沒有人寫過題材範圍這麼廣泛、描寫的一段歷史這麼重要、創造的人物這樣眾多的小說,我猜以後也不會有人再寫這樣的文學巨著了。稱之為史詩也毫不為過。我想不起另外還有什麼小說作品可以稱為史詩而當之無愧的。
  • 世界文豪託爾斯泰至情至性的求婚信,姐姐哭吼:是我的,拒絕他!
    但是一股幸福的流泉瀉落在她的心海,有另外一個更響亮的聲音,仿佛雷鳴:「不!他愛的是我,我此刻感到很幸福很滿足,我們才是相互愛慕的一對,是心靈相通的一對。」她懷著對幸福的嚮往,甘願冒天下之大不韙,發起了命運的抗爭,深信愛情的力量可以打破一切阻礙,追求幸福和婚姻自由是她行動的準則。三姐妹表情各不相同,都在不停啜泣。
  • 託爾斯泰一針見血的語錄,讓人感嘆他的一生真的不容易,令人敬佩
    關於託爾斯泰的人生,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婚姻,對於他而言就是一場悲劇。為什麼說悲劇呢?因為他的婚姻跟我們現代很多人都十分相似,婚姻前和婚姻後感覺天堂和地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結婚前,感覺戀人是千般好,萬般好,世界最好,可是結婚後才發現自己深深愛的人,結婚之前都是假裝的,結婚後一切陋習都慢慢表現出來,都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無疑婚姻就是墳墓了,就是一場悲劇了。
  • 託爾斯泰娶小17歲的女人,立遺囑一分錢不給她,這是怎麼回事?
    曾經列夫·託爾斯泰也有一份真摯的愛情,他在對女主索菲亞的情書中寫道:我懷著恐懼、懊悔、惆悵、幸福的心理,三個星期以來,我日益無法按捺自己的心情,今天我要把所有的話都說出來。請您說句實話,願不願意做我的妻子,如果您真心的願意,那就大聲地對我說出來,如果您有絲毫的猶豫,那就不要答應,看在上帝的份上,請認真回答,我害怕聽到「不願意」的答覆,這會讓我使永遠失去妻子的愛。那將是非常可怕的。
  • 託爾斯泰竟然厭惡莎士比亞?!這位大文豪的讀書筆記裡都是秘密
    託爾斯泰在文章中寫道。其實,託爾斯泰並不是一個非常偏激的人,在此後的五十年中,他聽從別人的建議「一遍一遍以盡我所能的方式去讀莎士比亞」。他閱讀了俄文本、英文本、席勒的德譯本等,把莎士比亞的悲劇、喜劇、歷史劇讀了好幾遍,「體會到的感受卻別無二致:厭惡,無聊和困惑」。
  • 列夫 託爾斯泰| 不理解生命意義,遑論去理解愛
    但這種人因為不理解生命所以就不能理解愛,愛對他們來說,與其他的感情一樣使人感到痛苦和虛幻。  對把生命只看成是動物性生存的人來說,愛常常是這樣一種感情:為了自己孩子的幸福,一個母親把另一個母親的奶奪過來,而後者也有一個飢餓的孩子,前者卻為奶媽的哺乳能否成功而不安和痛苦;為了使自己的孩子過得富足,一個父親為如何從飢餓的人們手中奪走最後一塊麵包而傷透腦筋。
  • 託爾斯泰最後的日記:「忍耐吧,列夫·託爾斯泰!努力吧」 - 新京報...
    (一)人類被賦予了一種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長。老是想著結果,對完成天職,是有害處的。甚至對那些由我們所創造的某種看不見的工作,或是對我們所能看得見的結果,都是有害處的。「拿著犁回頭向後面看的人,是沒有希望入天國的。」我們在人生當中的境遇,很像馬,或是一般的拉著車子的動物。對於那動物,動作,向前進,乃是本來的職責。
  • 梅列日科夫斯基 : 託爾斯泰為"肉的探索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為"靈的...
    別爾嘉耶夫說:"託爾斯泰的吶喊是那種處在幸福的環境中、擁有一切,但卻不能忍受自己的特權地位的受苦的人的吶喊。"他擁有榮譽、錢財、顯赫地位和家庭幸福這一切而想竭力放棄這一切。梅列日科夫斯基曾經在談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格特徵時說:"陀思妥耶夫斯基只是愛我們,作為一個朋友,一個平等的人,而非像屠格涅夫那樣有一詩意的距離,也不像託爾斯泰那樣有一傳道者的張揚。他是我們的,在他所有的思想中,所有的痛苦中。他與我們在同一隻杯子裡浮沉。"基爾波京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中也寫道:"陀思妥耶夫斯基向無貴族那樣的驕矜自重,亦無資產階級那樣的故作優雅。"
  • 大兒子託爾斯泰、小兒子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人在恩典裡藏身
    但我很感激託爾斯泰,他那股竭誠追求真正信仰的努力,給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我第一次讀他的小說,是在我苦不堪言的「主日學」期間。至少在我青少年時期自大的眼光中,我委身的教會充斥著太多的錯誤。當我注意到福音書中的理想與我周遭人們身上的缺陷有著如此巨大的反差時,我悲痛地想要放棄,認為那些理想是永遠不能達到的。
  • 關於幸福的名言警句
    ——格蘭維爾9、生活中,唯一的幸福就是不斷前進。——左拉10、真正的文明是所有人種植幸福的結果。——幸田露伴11、猝然死去本無甚苦痛,長期累死倒真難以忍受。——佚名12、使時間充實就是幸福。——愛默生13、青春之所以幸福,是因為它有前途。——果戈裡14、1幸福的首要條件在於健康。
  • 【人文素養】列夫·託爾斯泰 《復活》
    列夫·託爾斯泰 《復活》列夫·尼古拉耶維奇·託爾斯泰,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該書取材於一件真實事件。瑪絲洛娃原是一個農奴的私生女,她天真,善良,真誠地愛上聶赫留朵夫。
  • 託爾斯泰:不懂得生命意義的人不可能懂愛
    每個人都知道愛的感情是一種特殊的、能解決一切生命矛盾的東西,它能把人的生命所追求的那種完全的幸福給予人。「但這種感情只是偶爾產生,持續的時間也不長,結果還常常是更大的痛苦。」不理解生命的人這樣說。  如果人是我們想像中的神,那他才可以只愛他選中的一部分人,才可以認為偏重一部分人也可以算真正的愛。但人不是神,而且一直處在人與人彼此對立,彼此都想把對方吞下去(在直接的意義和引申的意義上)的生存環境中。一個理性的人應該了解和看到這一點。他應該了解,一個人獲得任何肉體的幸福都只會毀滅另一個人。
  • 只有自己真的快樂,才能給人帶來高質量的愛和幸福!
    先讓自己舒服是不是有點自私,還有自己最不會的就是拒絕,真正高情商的人,不是把讓別人舒服放在首位,而是讓自己舒服的同時,還可以照顧到別人的感受。你勤奮充電、你努力工作、你保持身材、你對人微笑,這些都不是為了取悅他人,而是為了扮靚自己,照亮自己的心,告訴自己:我是一股獨立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