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託爾斯泰最後的日記中》,我們能讀到什麼?

2020-12-13 騰訊網

「對正在來臨的死亡,我將不做任何抵抗。生活的一切都被集中於現在的一瞬間」,這是文學泰鬥託爾斯泰在82歲那年寫下的日記。

今年是列夫·託爾斯泰逝世110周年,隨著《託爾斯泰最後的日記》一書的重新出版,託爾斯泰對自己生命最後306天的觀察和記錄,一一呈現在世人面前,包括他在世留下的最後一篇日記。據悉,託爾斯泰從1874年開始寫日記,一直寫到1910年。這266篇日記,記錄下託爾斯泰的生活日常、家人、不能避免的開心或不開心,也記述了他計劃了40年之久的離家出走始末。同時,該書收入了託翁好友、名畫家列賓所繪的託爾斯泰肖像畫。

列賓所畫的託爾斯泰肖像

託爾斯泰與列賓

「已經不能夠躺下來,我突然下了離家的最後決心」

關於託爾斯泰晚年的出走,後世眾說紛紜。最常見的說法是,他試圖以此與崇尚貴族生活及不肯放棄這種生活的夫人決裂,走向自食其力的生活。也有種說法廣為流傳,那就是早在他新婚燕爾時就曾讓他不安過的原因:日記。

如果說不能為自己寫日記是託爾斯泰的一塊心病,那麼不能看丈夫的日記就是託爾斯泰夫人的一塊心病。夫婦倆圍繞日記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在託爾斯泰晚年,這場戰爭達到了高潮。有段時間,這個舉世聞名的作家竟把日記藏在靴筒裡,可最後還是被夫人翻了出來。索菲亞·安得列維娜要求看他其餘的日記,他堅決不允,並把最後十年的日記都存進一家銀行。索菲亞為此不斷哭鬧,她想不通做妻子的為什麼不能看丈夫的日記。在她又一次哭鬧時,託爾斯泰喊了起來:「我把我的一切都交了出來:財產,作品……只把日記留給了自己。如果你還要折磨我,我就出走,我就出走!」這是來自索菲亞日記中的記載,這位從不說自己壞話的女士,不可能捏造對她不利的證據。

託爾斯泰與夫人

所以,「出走的真相」自然成為了《託爾斯泰最後的日記》最引人關注的部分。而我們也確實在書中辨識出關於這一段的蛛絲馬跡。託爾斯泰在「最後的日記」中,留下這樣的文字:

十一月三日 在亞斯達勃沃

痛苦的一夜。發熱,睡了兩天。二日,柴爾特科夫來了。說是索菲亞·安得列維娜也要來。三日,達尼亞來。夜裡塞略且來,使我大為感動。今天,即三日,尼基丁、達尼亞,還有戈爾登維則爾、帕沙朵夫都來了。

這是我的計劃——Fais ce que doit,adv(完成義務)……而一切都是為著別人的幸福,同時,特別是為著我的幸福……

這是1910年11月3日,託爾斯泰留下的人生最後一則日記,四天後,11月7日上午6時5分,他逝世於亞斯達勃沃車站,即現在的「列夫·託爾斯泰車站」。此前幾天,託爾斯泰終於下定決心秘密出走,為此他亦寫下一篇詳細的日記,提到一個夜晚,夫人索菲亞又偷偷找尋託爾斯泰寫下的文字,此舉終使託翁把出走的決心付諸行動。

託爾斯泰夫婦與他們的13個孩子

十月二十八日 在歐普齊那修道院

十二時半就寢。一直睡到三點鐘。我忽然醒過來了。這時候,正跟前天晚上和大前天晚上一般地,我又聽到了開門的聲音和腳步聲。

到現在為止的好幾天夜晚,我都沒有從門裡去張望,今天我倒望了一下。從縫隙間望過去,只見我的書房裡燈光明亮,還可以聽見衣裙的窸窣聲。原來索菲亞·安得列維娜正在找尋什麼,大概正在閱讀什麼。前天晚上,她曾關照過我不要閂門。不,與其說關照過還不如說是要求過。那間屋子兩邊的門都是開著的,因此無論我的怎樣微末的動作她都清楚。這樣,不分晝夜,我所做的事情、所說的話,她都心頭雪亮,都不能不在她的監視之下。

又聽見腳步聲,悄悄地小心謹慎地把門打開,她就跑過去了。為什麼這事情竟在我的胸中激起了這種難忍的憎惡和憤慨?——我不知道。我想要睡眠,卻睡不著。翻來覆去地過了一個鐘頭左右,就點燃蠟燭坐了起來。

開開門,她跑進來了,問我:「你的身體好嗎?」說是因為看見我的屋子裡亮著光,很覺驚奇。這加強了我的憎惡和憤慨。我氣喘籲籲的,數數脈搏是九十七次。已經不能夠躺下來,我突然下了離家的最後決心。寫信給她,並開始準備必要的東西。然後就只剩下走出去這件事情了。

把朵香和沙夏喊了起來,他們兩人幫我收拾行李。我想:她一聽到,就會跑了出來,歇斯底裡地吵鬧一場,那就再也不能夠悄悄地離家了。這麼一想,我戰慄起來了。快到六點鐘的時候,總算把行李收拾好了。

我跑到馬廄去,叫他們駕馬。朵香、沙夏、瓦利亞也準備好了。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裡,我迷失了到旁屋去的路,走進了樹叢裡面,身體被刺傷了,碰在樹上,跌倒了,丟失了帽子,再也找不著。好容易從那兒跑出來,回到正屋裡,重新拿著帽子,點著蠟燭,才走到馬廄裡,吩咐他們駕馬。沙夏、朵香、瓦利亞也來了。我期待著追蹤的人,發著抖。但終於出發了。在希柴其諾等了一個鐘頭。

這期間,我不斷期待著她出現。但我們終於坐進了車子裡。火車開始動起來了。這時,我的恐怖忽然消失了,而生起對她的憐憫之情。

可是,自己是否做了該做的事情,我卻一點兒也沒有發生過疑問。也許是錯了,在替自己辯護也未可知。但我覺得好像被救了出來的並非列夫·託爾斯泰,而是那種雖然很輕微但卻時時昭示我的內心的存在的東西。到了歐普齊那。我沒有睡,也幾乎沒有吃什麼東西,但很健康……

託爾斯泰

「思想上的努力,正如可以長出大樹的種子一般,在眼睛裡是看不見的」

如果說那個留下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作品的文學泰鬥是肅穆莊重的,那麼這本小書定能打破世人對他的印象。「最後的日記」文風親切好讀,就像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一樣。如「多麼奇怪呵,我愛著自己,但誰也不愛我」「理解自己的渺小,是件多麼好的事情啊」等金句頻出。從大師在世最後一年的日記來看,以一個82歲老人的衰弱體力,思維尚能保持如此活躍而深入的思考,實在難得。

四月三日

兩天沒有寫日記了。身體越來越衰弱了。

六點鐘起床。回了好幾封信。從早上起,就想要寫下關於自己的葬儀的事情,還有關於要在那時誦讀的東西。可惜沒有寫下來。越發頻繁地感到死亡的來臨。

無疑地,我的生活,而且恐怕所有的人的生活,都跟著年齡的增加,而越發變成精神的東西。所有的人的全部生活的意義及本質也都在裡面。在散步時,好像從來沒有這麼清楚地感知到這件事情。現在是衰弱不堪。眼睛睜不開,連動一動也覺得累。

四月十六日

已經是該起床的鐘點了。我還活著,還活著。起來得很遲。

還想寫下一點兒什麼。但不了解是什麼,也沒有必要。

四月十九日

昨天也還活著,但什麼也沒有寫。從現在起,開始寫日記。

昨天,心情多少好了一些。午前修改分冊《思想》和《生命》。不壞。到歐夫夏尼科沃去。夜裡,看校樣。今天,人很爽快。

……

昨天,關於愛,我說過有興趣的話。世人都將把他的獨佔的愛看成至高無上,而把真正的愛露骨地稱作偽善。今天早上,來了兩個日本人。這兩個野蠻人,對於西歐文明,表示驚嘆和感動。反之,一個印度人(甘地)寄來了書和信,表示他理解到西歐文明的一切缺陷和不中用。

根據託爾斯泰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安娜·卡列尼娜》劇照

四月二十日

依舊還活著。起來得不很早。在嫩樅樹下散步。螞蟻在忙碌地勞動著。校正分冊四種:《罪》《惡的誘惑》《迷信》和《虛榮》。不壞。和布爾科夫一同騎馬散心。引得起興趣的來信並不多。夜裡,讀甘地的《文明論》。非常好。

要寫下來的是——

真正進步的活動,是要經過好幾個世紀的。

大多數人都只是過著動物的生活,對於人世間的各種問題,只是盲從著社會的輿論。思想上的努力,正如可以長出大樹的種子一般,在眼睛裡是看不見的。但人類社會生活的明顯變化正發生於其中。

五月二十四日

昨天,五月二十三日。沒有寫日記,但實在是很有趣味的一天。

要記下來的是——

世人喜歡訪問那由於思想表現之重要和明確而獲得名望的人。一跑去,就不讓他說一句話,而將那些對於他已經完全明了,或是老早就給他證明為愚妄的事情囉裡囉嗦地說個不停。

散步到很遠的地方去。思索。看到了各種的花,聞了聞,採了一些。心裡很是愉快。有如獨自跟上帝相對一般。回到家裡,跟伊利亞華希裡維齊大笑了一場。

下午,修改分冊《上帝》《獻身舍己》《謙讓》各篇。劇本還是不行,要拿出去請人家看一次。和朵香在樹林子裡面騎馬散心。夜裡,秋克、斯奇·彼得洛夫、亞略夏·塞爾更科、戈爾登維則爾來。在涼臺上愉快地談話。已經十二點鐘了。睡吧。

託爾斯泰和兒童

「所謂愛,就是在一切現象當中去認識自己」

身體的衰弱,家庭不和,夫妻情感衝突尖銳化就像是1910年的秋暮。

託翁與夫人經常日夜辯論,互相干擾並為此痛苦。

他寫「索菲亞·安得列維娜非常興奮而苦惱。展開在她面前的事情,我認為極其簡單,即不妨礙丈夫的工作和生活,跟丈夫在愛與和睦當中去消磨老年的餘生。可是,事實並非如此,她所企求著的——不懂得她企求什麼——卻是使得自己受苦。這明明是有病。不能不覺得她可憐。」

但縱使衰弱與痛苦,他也不曾停止過閱讀、思考與寫作。

八月十日

非常衰弱。起來得很早,但連走路也困難。總算好好地寫了東西。還寫了幾封信。跟朵香騎馬外出,很愉快。索菲亞·安得列維娜跌倒了。她整晚沒有睡,但很安靜。

(一)要原諒因悔悟而變得謙虛的人,是多麼容易呵。對那侮辱自己的、自信自滿的人,該多麼困難呵。但學習原諒這樣的人們,正是很重要的事情。

(二)所謂愛,就是在一切現象當中去認識自己。

(三)當你意識到自己是個謙虛的人的時候,你馬上就已經不是個謙虛的人了。

九月十五日 在卡柴特維

(一)在起初的時候,我覺得世界好像在時間裡面動著,而自己也跟著它一塊兒在動。但,你越生活得長久,尤其是精神生活過得越多,你就會越發明白地懂得:世界是動著的,而你卻是站著的。

你還會理解:不但世界在動,你站著,而且跟它一塊兒動著的,乃是你的肉體。不久,你的頭髮會變白,牙齒會脫落,人會衰老,會生病。但這一切,都發生於肉體,當越來越多地把自己的生命轉移到自己之外,這使你更相信你對於時間的獨立性。另外,還存在著一種更鞏固的意識——這就是對於我,即對於形成我之「自我」這東西,時常從時間中獨立起來……意識的解放,也進行於時間裡面。只有這才是真正的存在。

(二)我們果真能把大部分精神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意識和檢討上面嗎?

(三)名譽心——企求世俗榮譽的心情,是以把自己移轉於他人的思想和感情的能力為基礎的。倘使人們只是過著肉體的利己生活的話,那麼,這種能力,就會為人們利用來察知他人的思想和感情,而在他人的內心喚起對於自己的讚美和愛。可是,對於過著精神生活的人,這種能力,只會喚醒跟他人的苦惱發生同感的心情,喚醒要怎樣做才能服務於他人的知識,喚醒他人心胸中的愛。難得的是:我正體驗著這種心境。

(四)雖然還只是一點點,但現在我正在努力於只為靈魂而生活著,而我還從未體驗到這種苦痛到流淚的、跟他人的苦痛切實有同感的心情——的百分之一。

(五)今天是一九一〇年九月十五日。我明白地理解物體、空間、運動(時間)的意義。空間是物體的尺度,時間是運動的尺度。因此,真正存在著的,只有一種超肉體的東西——超空間的、不動的,即超時間的東西。而這唯一,正是我之意識到自己的那種東西。(說法不高明,但這很好。)

(六)對於女性,做母親絕不是最高的天職。

(七)最愚蠢的人,乃是自以為無所不知的人。這是糊塗蟲的特殊典型。

託爾斯泰

十月十八日

依舊很衰弱。天氣也不好。難得的是:我感到了沒有任何欲望地對於死亡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稍微散了一會兒步。午覺起來非常衰弱。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我很驚異於他的不乾淨、不自然和虛構。

作者:雷陣小雪

編輯:陸紓文

責任編輯:王雪瑛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託爾斯泰的性愛日記,比小說還刺激
    他找了一個年齡偏大價格便宜的女人結束了自己的童貞的身體,之後他在一篇日記裡大罵自己,並詛咒女人,他的原話是這樣的:"誰是我們身上淫蕩放縱的根源,難道不是女人嗎?"讓他難過的是,他一下陷進性愛的泥潭裡,從那以後,他找過不同的妓女,有時候還和相熟的妓女借錢去嫖另外的女人。他很快染上了性病。1847年,19歲的託爾斯泰在自己的日記裡寫道:"從通常的渠道染上的性病,不得不接受治療。"
  • 託爾斯泰最後的日記:「忍耐吧,列夫·託爾斯泰!努力吧」 - 新京報...
    《託爾斯泰最後的日記》,作者:託爾斯泰,譯者:任鈞,版本:果麥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0年6月  一月十五日健康好像漸次地壞了下去在來信中,引得起興趣的很少。繼續從事《教化的泉源》的工作。弄好了五六天的。沒有騎馬到什麼地方去。只是稍微走了一些路。須得寫下來的是——我清清楚楚地想起來了:現在已是八十二歲的我,意識到自己,正跟五六歲時意識到的自己完全相同。意識是不動的。因此,存在的,只是那被我們稱之為時間的東西在運動。如果時間是個進行著的東西,那就不能不應有停止著的東西。我的「我」這一意識,就是不動的。
  • 作家私生活| 託爾斯泰的性愛日記,比小說還刺激
    他找了一個年齡偏大價格便宜的女人結束了自己的童貞的身體,之後他在一篇日記裡大罵自己,並詛咒女人,他的原話是這樣的:"誰是我們身上淫蕩放縱的根源,難道不是女人嗎?"讓他難過的是,他一下陷進性愛的泥潭裡,從那以後,他找過不同的妓女,有時候還和相熟的妓女借錢去嫖另外的女人。他很快染上了性病。1847年,19歲的託爾斯泰在自己的日記裡寫道:"從通常的渠道染上的性病,不得不接受治療。"
  • 託爾斯泰:上帝的兄長
    託爾斯泰竭力想在上流社會和藝術家圈子中都能佔據上風的行徑令他們頗為不滿。屠格涅夫曾經很生氣地質問他:「你為什麼要到我們中間來呢?這兒不是你待的地方——回到你夫人那裡去吧。」隨著年齡的增長,託爾斯泰摒棄了特權階級許多浮華的秉性,但代之以一種更為深入的土地購買慾,用他的文學創作的收益,以一種王國奠基者般的冷酷無情,貪婪地接二連三地買下數公頃土地。
  • 槍林彈雨中不間斷寫作的託爾斯泰
    在1855年的《日記》中,他記載了一段禱文,感謝神在危險中保護他,同時他請求神繼續保護他,他說:「這樣我才能認識到,生命的永恆與光榮的目的……」而他這個生命的目的,並非是藝術,而是宗教。在1855年,他寫道:「我已經認識到一個偉大的思想,我感覺我可以把我整個的生命奉獻給它。這思想,是創立一種新的基督的宗教……」然而,為了忘掉眼前的情形,他又開始重新寫作。
  • 毛姆:列夫·託爾斯泰及其《戰爭與和平》
    屠格涅夫曾說最叫人驚惶的莫過於託爾斯泰審訊式的目光,那種目光加上幾句刻薄話,可以把人氣得半死。他對別人的批評很難接受,當他偶然讀到一封對他稍有微詞的信件,他立刻向寫信的人挑戰,朋友們很難阻止他進行可笑的決鬥。當時俄國正興起一股自由主義思潮。
  • 日記從冬天寫到春天,我們從中讀到的卻是:春天,其實一直都在武漢!
    今天,《查醫生援鄂日記》正式上架。三個多月來,我無意中成了這些日記的見證者與編撰者。日記從冬天寫到春天,我們從中讀到的卻是:春天,其實一直都在武漢!4月26日,《查醫生援鄂日記》正式上架,三個多月來,我無意之中成為了這些日記的見證者和編撰者。
  • 託爾斯泰
    這個看出田宅宮出事不難,難的是出事到什麼程度。西洋佔星不看炁孛。還有木炁克日,這個會不會因為炁導致喪父的呢,其實也不大可能,因為炁在月度,在偏垣,不在日度正垣。那有個問題,是不是如果有災事,就必然有兇煞出現,比如陽刃在田宅喪父太陽在火度有水克限,其實這個根本不是水克火的原因。翼火度也是水。再就是結婚,1862年結婚。
  • 日記中的蔣介石:絕不讀野史 對獨裁者印象好
    我們就是想舉一個例子,某一個問題的某一個觀點,以前是怎麼看的,現在有什麼新的看法。你的某一個問題,以前是怎麼看的,現在給你顛覆了。  金以林:書中有一篇文章是我寫的,講1932年的蔣介石。1932年,除了「一二八」滬淞抗戰沒什麼事。蔣1932年的日記我讀了三四遍,這一年對他的變化和影響很大。  1932年以前的蔣,更多的是在追求軍權跟黨權。
  • 從這本二手書店流水帳中我們能讀到什麼
    在《書店日記》中,「不務正業」的消遣比比皆是:只要店裡有人看顧,便可同三兩好友去湖裡釣魚、去山上騎行、去海中遊泳,或者是,開車載著女友去古宅收書——沒錯,收舊書有著讓他痴迷的神奇魅力。在日記中肖恩不止一次地提及,自己在即將面對那些可能買入卻尚未得見的藏書時都會獲得狩獵般的樂趣。
  • 託爾斯泰很刺耳的語錄,道出了一個人比較可怕的一面,警醒世人!
    那麼縱觀我們這個年代,大部分人可怕的一面是什麼呢?哪怕不去讀託爾斯泰的語錄,很多人都能夠回答出來。 就好比說為了錢改不了自己的理想,這一點可以說在我們這個年代是很普遍。很多人原來是有理想的,可剛出社會,理想賺不到錢,難以養家餬口,就看別人做什麼賺錢,就去做了。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來自英國金牌編輯的寫作建議與忠告
    在這本書中,除了寫作方法論,還可以讀到超多的古今中外偉大作家們的寫作八卦!比如:約翰·厄普代克曾四次被《文學評論》提名「最糟糕性愛描寫獎」;《兄弟連》原著作者史蒂芬·安布羅斯曾被指抄襲;偵探小說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竟差點被「偵探俱樂部」集體踢出局……這是一部匯集了世界一流作家們的寫作八卦和怪癖,卻又充滿著無限硬核乾貨的寫作方法書。
  • 託爾斯泰一針見血的語錄,讓人感嘆他的一生真的不容易,令人敬佩
    託爾斯泰的婚姻是不幸的,他即便很討厭自己的妻子,但現實中他也只能順從,只能從一些文字中來釋放他自己的心情。現實中只要託爾斯泰有一點不順從妻子的意願,違拗了妻子的意志時,妻子就跟個沒有長大的小姑娘似的。大家不知道託爾斯泰容忍妻子到了什麼地步,跟妻子結婚48年後,連看妻子一眼都忍受不了。直到有一天的晚上,她那已經衰老不像樣的妻子,心靈幾乎也是支離破碎,因為心愛的丈夫連看都不看她一眼,可想心裡是多麼傷心。
  • 託爾斯泰竟然厭惡莎士比亞?!這位大文豪的讀書筆記裡都是秘密
    閱讀莎士比亞感到「厭惡和無聊」《託爾斯泰讀書隨筆》中收錄了作者晚年的一篇著名的文論《論莎士比亞和戲劇》,文章中託爾斯泰明確表達了他極度厭惡莎士比亞及其作品的觀點。「還記得我第一次讀莎士比亞時體驗到的那種驚詫,我本來期望獲得很大的審美享受。
  • 課文詳解丨八上第二單元《列夫·託爾斯泰》
    二、主題概述本文是一幅列夫·託爾斯泰的「肖像畫」,作者不僅為我們描繪了託爾斯泰的外貌特徵,而且為我們揭示了託爾斯泰豐富而深邃的精神世界,表達了對託爾斯泰的無限憧憬和讚美之情。三、文章結構第一部分(1~5):詳細描寫託爾斯泰的外貌特徵。這是「抑」的寫法。
  • 託爾斯泰的書單:一生用5種語言,閱讀了整個世界的經典文學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它一直放在我「最常讀之書」的書架上。(我的書架分類有點兒奇特……)這次拿到《託爾斯泰讀書筆記》,我迫不及待用30分鐘速讀了一番。書中有一處給我留下印象極深的內容,就是「1891年9月14日致彼·戈·漢森」的書信中的一段內容,記錄了託爾斯泰從童年時期一直到63歲所讀過的書中,令他感到印象「深刻」「非常深刻」「強烈」的書籍。我認為這份書單是具有極高參考價值的。特摘錄於此,供大家參考借鑑。
  • 懺悔的一生—託爾斯泰們的一生
    是因為在20歲左右就看過盧梭、託爾斯泰和奧古斯丁的《懺悔錄》,蘇格拉底說過:「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而託爾斯泰很早就開始審視自己了。在他完成《安娜·卡列尼娜》這部小說之後,他就停止創作,他給世人的解釋是一篇《懺悔錄》。而當我24歲的時候,懂得了什麼是懺悔,雖然並不懂得太多關於人世間的對與錯、是與非。
  • 託爾斯泰:只有愛賦予人真正的幸福
    ——託爾斯泰:《生活之路》只有愛賦予人真正的幸福文 | 託爾斯泰來源 | 《生活之路》轉自 | 商務印書館(ID:shangwu1987)01每個人都儘可能多地為自己爭取利益,而世上最大的利益就是置身於愛,
  • 大兒子託爾斯泰、小兒子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人在恩典裡藏身
    01託爾斯泰的神學、陀思妥耶夫斯基:二人不同的人生和神學我每次讀託爾斯泰宗教題材的作品都會感到悲哀。仿佛一條逆流而遊的鮭魚,一生掙扎著往上遊,至終卻在道德的煎熬與消耗中崩潰。但我很感激託爾斯泰,他那股竭誠追求真正信仰的努力,給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我第一次讀他的小說,是在我苦不堪言的「主日學」期間。至少在我青少年時期自大的眼光中,我委身的教會充斥著太多的錯誤。
  • 世界文豪託爾斯泰至情至性的求婚信,姐姐哭吼:是我的,拒絕他!
    託爾斯泰有時喜歡玩些文字遊戲,常在黑板上快速地寫下一段文字的首字母,結果索菲婭每次都能完整地猜出這一長列字母的含義,都是些情意綿綿的愛語,兩人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啊。這段親身經歷以後被託爾斯泰寫進了《安娜.卡列尼娜》這一文學巨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