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來自英國金牌編輯的寫作建議與忠告

2021-01-10 宸媽侃侃育兒經

這是宸媽2020年發布的第64篇原創內容。全文共計3143字,大約需要4-6分鐘時間閱讀

寫作,是這個世界上最自由,成本最低的事情。

任何人,只要你想寫,你就可以用文字記錄下你的思想和你想要告訴大家的故事,不要害怕沒有讀者,要相信,終究有一天,你會遇上喜歡你的讀者。只要你堅持寫,也許下一個託爾斯泰就是你!

愛麗斯·馬蒂森在她的《寫作課》一書中說:

「一部好作品,像一隻高飛的風箏,風與線,張弛有度,情與理,收放自如。」

寫作有方法,古今中外的大師們關於寫作的方法論從來沒有吝嗇過,只要你想學習,隨便一搜就能找到好多好多。

今天推薦一本被稱為「腹黑編輯」和「冷麵段子手」,獨具慧眼的出版發行總監與金牌編輯編寫的寫作方法書:《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偉大作家們的創作歷險記》(後稱《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

這本書被評論為集「英式幽默 +硬核毒舌+作家怪癖 +文壇八卦」於一體,讓讀者捧腹大笑、茅塞頓開,是一本超級文學鑑賞盛宴!

在這本書中,除了寫作方法論,還可以讀到超多的古今中外偉大作家們的寫作八卦!

比如:

約翰·厄普代克曾四次被《文學評論》提名「最糟糕性愛描寫獎」;《兄弟連》原著作者史蒂芬·安布羅斯曾被指抄襲;偵探小說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竟差點被「偵探俱樂部」集體踢出局……

這是一部匯集了世界一流作家們的寫作八卦和怪癖,卻又充滿著無限硬核乾貨的寫作方法書。作者理察·科恩(Richard Cohen),曾任英國知名出版社哈欽森(Hutchinson)、霍德與斯託頓(Hodder & Stoughton)的出版發行總監,並創建了理察·科恩出版公司(Richard Cohen Books),經他編輯的作品曾有多本榮獲普立茲獎(Pulitzer)、布克獎(Booker)、科斯塔獎(Costa)……超過二十本書曾位居英美各大暢銷書榜單之首。

科恩曾擔任兩屆切爾滕納姆文學節(Cheltenham Festival of Literature)主席,並以客座教授身份在英國金斯頓大學(University of Kingston-upon-Thames)教授了七年創意寫作課。這本書就是在他的創意寫作課堂內容中歸納整理出來的。

看完這本《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你會發現,作者科恩就是一個技術嫻熟有著極其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帶你從我們熟悉的古今中外的那些作家們的寫作習慣中去找到一條通往寫作專屬於你自己的捷徑,看完這本書,恨不得馬上開始你的寫作!

1.寫作的三個基本要素

每一部備受讚譽的文學作品背後,都有一個巨大的倉庫,裝滿了素材、選擇與看起來毫不相干的奇怪裝置。從情節、人物發展,到對話和視角,每一個小說家都為故事的每一個元素投入過極大的,甚至強迫症式的努力。

讓我們先來看看要寫一個故事,應該具備哪些基本要素:

首先,你要創造你故事中的人物。

人物,是小說最重要的個體元素。小說裡的人物屬於我們,我們也和他們緊密的聯繫在一起。你要創造的屬於你故事中的人物,應該是有親切感的,ta會讓某個人群感受到深刻的共鳴感。而這樣的共鳴,是其他媒介的故事所不能達到的飽滿和心理深度。

大衛·洛奇認為:「小說,多多少少能為我們提供令人信服的典型人物,反映人們的行為及其動因。」比如他最喜歡的人物是《尤利西斯》中的主人公奧波德·布魯姆——「在他身上,我們大部分人都能看到人之常情、愚蠢、欲望和恐懼。」

從開始構思你的人物名字,到人物行為主線,到各種矛盾和衝突的逐漸呈現,你的人物,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而言,更像是被你創造出來的一個專屬於你,烙印上你的標籤的小孩。你賦予ta生命,你安排ta的生活,你決定ta的悲歡離合。

當然,討巧的是,我們都是社會人,我們完全可以拿我們生活中的經歷去進行一些創造性的創作。所以很多作家都會將認識的熟人放入自己的作品中,以個人經歷進行創作。

比如託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中的每個人物都是他自己的家庭成員,他本人也說過,每一個人物都不是虛構,都源自於他的熟人。

第二,你最好有屬於你的獨特的視角。

「看世界,帶著偏見。」我喜歡看許知遠的《十三邀》,喜歡他看待這個世界帶著他固有的獨特的偏見視角,專屬於他的視角。

寫作的視角,可以是第一人稱,第三人稱,當然也可以是書信類型的第二人稱。實際上不同的視角自然應該配合不同的人物觀察和角色定位。

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他一開始設定為一部中篇小說,考慮了四種備選的第一人稱敘述方式:拉斯柯爾尼科夫回憶錄;謀殺八天後錄下的口供;五天後開始寫的日記;前半部分是回憶錄,後半部分是日記的混合體——最終他選擇犧牲小說家的傳統特權,以求實現不確定性。他想到一種新方法:作者的敘述視角,一種隱身卻又無所不能的存在,不離開人物半步。儘管他用了第三人稱敘述,但也並非無所不知,陀思妥耶夫斯基創造了完美的距離和完美的視角。

所以,你最好有屬於你的獨特視角,專屬於你,專屬於你的那部作品。

第三,你應該有屬於你個人的獨特的表現手法。

敘事、諷刺、對話……每個作家的表現手法都自成一體,卻又多種表現手法雜糅。

海明威在寫作中始終努力運用冰山原則:除了顯露的部分,水下還有7|8。

去找到專屬你個人的獨特的表現手法。你習慣的,你覺得恰好能為你的人物和視角服務的,就是最合適的。

2.寫作中各個部分的佔比

在寫作過程中,如果用100分來為寫作佔比打分,應該有怎麼樣的分值構造在寫作中呢?

1.佔比80%的開篇。

好的開篇佔比一部優秀作品的80%。其實只說80%還不足夠,一部作品,如果開篇沒有吸引到讀者,估計很少有讀者有耐心繼續讀下去吧?所以,務必請重視你的開篇,開篇決定了你作品的基調,決定你的作品被打開,被讀完的可能性。

2. 佔比10%的獨特視角。

視角,我在前文已經說過,這裡不再贅述。之所以視角佔比10%,只解釋一句話:獨特的視角是保證你和以往那麼多的故事,那麼多的作品不雷同的唯一捷徑。

3. 佔比5%的寫作節奏。

我喜歡《想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中作者科恩提到的寫作節奏。

科恩拜訪紐約鋼琴名師索菲亞·羅索夫關於節奏的觀念,索菲亞說:「生命就是關於節奏的。」我們日常說話,我們日常走路,每個人都是自帶著自己的生命節奏的,而寫作,同樣應該有專屬於你自己的寫作節奏,像波浪,或規律,或跌宕起伏。

屠格涅夫曾抱怨託爾斯泰寫作過於痴迷於事物的細節,可是託爾斯泰的寫作節奏就是痴迷於事物的細節呀,所以找到專屬於的寫作節奏,讓它成為你個人的寫作DNA吧!

4. 佔比3%的反覆修改,調整。

一氣呵成絕不更改的作品有沒有?也許有,但是絕對不常見,所以,反覆修改,反覆調整幾乎是所有作品的常態。

簡·艾斯汀現存的唯一手稿,從11頁擴展成了35頁,增寫中的大篇幅擴展,小篇幅微調,隨處可見。巴爾扎克喜歡在午夜時分開工,連寫18小時,他的印刷工面對他的手稿很絕望:從每句話的開頭、中間到結尾,直到紙張頁邊,都畫滿了線。每條線都指向一處增寫、發展、補充的修飾語或副詞。幾小時後,整張紙看起來就像煙花表演的設計圖,隨後會更加混亂,字裡行間各種符號讓頁面更為複雜,頁邊釘著或用封蠟貼著許多紙片。

所以,反覆修改,反覆調整,反覆潤色,是常態。

5. 佔比2%分的結尾。

海明威曾為《永別了,武器》寫了47種結尾,有的坦率直言,有的表現出樂觀的態度,文字長度也從短句到幾段不等。然而最終海明威沒有選擇任何一種思考後的結尾作為終稿,終稿的最後一段是這樣的:「但等我把護士趕出去,關門,熄燈,一切卻無濟於事。我好像在與雕塑告別。過來一會兒,我走出去,離開醫院,在雨中走回酒店。」

這樣的結尾,避開了重大的宣言,也避開了那些舉足輕重的墨守成規,輕輕的,卻讓人無限回味。

說完你想說的東西——就停筆。結尾,就是這麼簡單——拒絕畫蛇添腳。

寫在最後

閱讀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站在作者思想的肩膀上向前看,而本《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因為作者科恩這位金牌編輯的豐富經驗,極其老辣又有料。科恩的坦率真實、一針見血,很容易激發起你的文學想像與創作衝動。

這本寫作指南,不僅僅包括了小說的基本框架,還有很多細節和實例,通過閱讀這本書,你將成為一個更敏銳的寫作者與鑑賞家!這本書,值得每一個有寫作夢想的人閱讀!推薦給你!

我是宸媽,專注於青少年教育教養,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分享、點讚、關注和評論,原創不易,轉載請聯繫本人!謝謝!

相關焦點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幽默+毒舌,聊聊作家寫作那點有趣事
    寫作天賦與生俱來,或許我們也難單靠他人的指導就成為著名的作家,但來自他人適當性的指導,將有助於我們發現自己寫作中出現的問題,避免誤入歧途。不過,現如今市面上的這類指導寫作的書籍,大多都是乾巴巴的工具書。
  • 從《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看如何寫好一篇故事的開頭
    故事的每個人都很喜歡看的一種文體,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寫好看的故事。為此,我問過不少能寫好故事的能手,但是得到的答案大多都是「跟著你的感覺走,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於是我的故事就寫成了流水帳;也有人說「寫故事並不難呀,按照你平時說話的樣子寫出來就行了」,結果我寫的故事並不吸引人,根本沒有講述的那麼有效果。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人人都有小說夢,大多數人沒敢開始寫
    小說故事不僅活在虛構世界中,往往來源於現實生活。我們都有現實的生活,為什麼卻不成為作家呢?這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或沒敢嘗試,或中途放棄,或敗給自己!最近讀了《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深受感觸,原來大多知名的作家和我們一樣苦於開始,苦於故事的開頭,伍迪艾倫要靠洗澡來找靈感,格特魯德斯泰因卻要靠看奶牛獲得思路。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重鑄「飛輪效應」,拆解名家創作秘籍
    不知你是否也曾對小說創作有過這樣的思考:寫作的方法是否具有可教性和可學性?文學巨匠們為何能創作出讓讀者為之著迷的開場白?怎樣才能創作出深度爆款文章呢?這些問題都能在英國著名作家理察·科恩的《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中找到答案。《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的作者理察·科恩,曾任多家英國民出版社的出版發行總監,並創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出版公司。
  • 英國金牌編輯「另類解讀」故事創作:高妙的平衡術,一流的魔法師
    英國資深出版人、金牌編輯理察·科恩在《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偉大作家們的創作歷險記》一書中提出,「左拉們」所面臨的困境可以劃歸到「剽竊」行列。小說家們經常「借用」他人的生活,作為創作的素材,但是這不可避免地帶來爭議,極端情況下,可能會摧毀自己或者他人的生活。
  • 最會寫小說的作家之一威廉·福克納,給你的寫作忠告
    最會寫小說的作家之一威廉·福克納,給你的寫作忠告 2020-05-11 0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別費勁了,託爾斯泰的寫作你學不到。(原創,洗稿必究)
    #託爾斯泰#這幾天,一直在讀那本厚如磚頭的託爾斯泰的名作《安娜卡列尼娜》。我買這本書是因為我最喜歡的作家格非老師的推薦。通過這幾天的閱讀,我再次確信買這本書確實是非常正確的選擇。剛讀的時候,我為書中俄國人那異常難記的名字而頭痛不已(最長的名字有十多個字),慢慢的我被書中的故事所吸引,這個問題就成為了次要的問題了。提到託爾斯泰,一定就會想到俄國另外一個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們被稱為俄國文學的雙子星座。很多人把他們的文學成就並列在一起。託爾斯泰是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而陀氏為西方新思潮意識流寫作的代表,後世像加繆、卡夫卡都被稱為陀氏的傳人。
  • 槍林彈雨中不間斷寫作的託爾斯泰
    這思想,是創立一種新的基督的宗教……」然而,為了忘掉眼前的情形,他又開始重新寫作。在槍林彈雨之中,他怎麼能有精神上的自由來寫第三部回憶錄《青年》呢?所以那部書的構思十分凌亂,分析抽象,大概是當時的環境造成的。但是,那時的他竟然能參透一個青年頭腦裡模糊的幻想與思想,也的確令人佩服。在作品中託爾斯泰對待自己罕見地坦率。
  • 如何在學術期刊上發表paper:來自期刊編輯的頂級建議
    發表文章沒有簡單的公式——編輯的期望可能在不同的主題領域之間和不同的主題領域之間有所不同。但是,無論哪個學科,所有的學術作家都將面臨一些挑戰。你應該如何回應審稿人的反饋?有正確的論文結構嗎?你應該經常修改和重新提交嗎?我們向來自不同背景的期刊編輯詢問了他們發表文章的建議。
  • 託爾斯泰:上帝的兄長
    但是,創作的衝動時有時無,而這正是託爾斯泰的悲劇所在。有時,他寫作時精神振奮,並自豪地意識到自己的才能。例如,1858年10月,他寫道:「我將講一個既無頭又無尾的故事。」1860年初他寫道:「我正在寫一些東西,它們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我以應受譴責的驕傲感向你坦白,我的寫作使我鄙視你們其他人正在做的事情。」
  • 託爾斯泰
    託爾斯泰是非常理性的人,風格跟雙魚座雨果悲慘世界的完全不一樣。當然也跟處女座理性有關。他在年輕時就關注農奴問題,和道德哲學,是非善惡有關的哲學。將來成為道德模範。以及批判東正教,被開除教籍。這些一輩子的事情,教育,思想家,信仰,解放農奴,都在相貌限有所體現。另外就是他的真誠和坦白。
  • 託爾斯泰竟然厭惡莎士比亞?!這位大文豪的讀書筆記裡都是秘密
    託爾斯泰在文章中寫道。其實,託爾斯泰並不是一個非常偏激的人,在此後的五十年中,他聽從別人的建議「一遍一遍以盡我所能的方式去讀莎士比亞」。他閱讀了俄文本、英文本、席勒的德譯本等,把莎士比亞的悲劇、喜劇、歷史劇讀了好幾遍,「體會到的感受卻別無二致:厭惡,無聊和困惑」。
  • 託爾斯泰的性愛日記,比小說還刺激
    託爾斯泰還有一個變態的嗜好,就是,他喜歡把每一次做愛的細節都寫在日記裡。把他的表現,女人的叫床的聲音等等都記錄得清晰可辯。他為了防止自己忘記是哪一個女人,他在日記裡還畫了女人的漫畫,並編了不同的號碼。記完日記的最後,他會開始像正常人一樣地自責,說自己是個禽獸不如的東西。他好像最愛罵自己的是豬。他的一篇日記的原話是:"今天,在古老的大樹林裡,我是一個傻瓜,一頭野獸。"
  • 作家私生活| 託爾斯泰的性愛日記,比小說還刺激
    託爾斯泰還有一個變態的嗜好,就是,他喜歡把每一次做愛的細節都寫在日記裡。把他的表現,女人的叫床的聲音等等都記錄得清晰可辯。他為了防止自己忘記是哪一個女人,他在日記裡還畫了女人的漫畫,並編了不同的號碼。記完日記的最後,他會開始像正常人一樣地自責,說自己是個禽獸不如的東西。他好像最愛罵自己的是豬。他的一篇日記的原話是:"今天,在古老的大樹林裡,我是一個傻瓜,一頭野獸。"
  • 《哈利波特》作者羅琳被質疑寫作水平,是編輯不識貨還是另有隱情
    史蒂芬·金被譽為現代驚悚小說大師,曾獲得美國文學傑出貢獻獎章,和愛倫坡大師終身成就獎,他所寫的小說已經累計售出3.5億冊,每寫一本都能輕鬆進入當年暢銷書榜單。但是寫作早期的史蒂芬·金並沒有這麼光鮮。他寫作的第三部恐怖小說—也是出版的第一部小說—《魔女嘉莉》,足足被退稿了30次,直到1974年,才由Doubleday公司決定出版。
  • 卡爾維諾 | 託爾斯泰的《兩個驃騎兵》
    他身為神話英雄的力量來自於他把那股活力引向正面結果,然而在社會中,這樣的活力只展現了它的破壞性:因為這是一個由騙子、竅國者、酒鬼、吹牛大王、乞丐與浪蕩子所組成的世界,可是在這個世界中,溫馨的相互寬容也將所有的衝突轉變為遊戲與慶典。這種假裝文雅的文明性幾乎不能掩飾足以媲美野蠻部族的殘暴;對於寫作《兩個驃騎兵》的託爾斯泰來說,野蠻風俗是貴族俄羅斯的先驅,貴族俄羅斯的真相與發展就存在於這樣的野蠻性當中。
  • 作家寫作建議 | 伍爾夫、桑塔格、凱魯亞克等作家的寫作忠告:做筆記!
    一個故事必須刺痛我身體裡的神經,當開篇第一句話進入我的頭腦時,我的心應為之停止跳動,我想在讀到那樣充滿危險感的作品時,全身心為之顫抖。3. 要做一個好作家,第一,要知道所有關於形容詞、標點符號和詞語韻律的知識;第二,要有道德上的智商,這是真正創立作者權威的關鍵。4. 不但要有勇氣做一個壞作家,而且要敢於接受真正的不快樂的狀態,絕望,但不要拯救自己。否則,我便剝奪了我自己的主題,我便沒有事情可寫。
  • 正午回顧|李翊雲:寫作的兩種野心
    我認為凡是容易被模仿的作家都不是大師,像瑪裡琳就不能被模仿,託爾斯泰也是,大師之所以是大師就是因為他們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效仿的。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而已,我認為卡佛是一位出色的作家,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但還不是大師。講到「紐約客風格」,這個東西就很有意思,大家總說存在「紐約客風格」,但這個東西我也不清楚,因為我的小說風格和其他《紐約客》作者的小說風格也不一樣。
  • 一給李華寫建議信就頭疼?開言英語用地道語料讓寫作更絲滑
    李華和韓梅梅這兩尊大神可以說是必會出現在每個人初高中的英語書中,李華更是英語考試作文中的固定嘉賓,不僅要給全世界數以萬計的筆友寫信,還經常帶外國友人來觀看自己的家鄉,有時還要提出「建議」,可以說是非常忙碌。提起「建議」就不得不提及「advice」這個單詞,有的小夥伴常常在寫作過程中將advice的用法用錯,導致丟分。
  • 我的2021年寫作書單,重新梳理寫作人生
    這本書談論的不只是寫作,更是生活哲學、生命智慧。 娜塔莉·戈德堡: 詩人、畫家、作家、書寫教練,至今已出版作品14部。她結合禪修和書寫開辦「真正的秘密」寫作營,一教三十餘年,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她認為寫作跟修行一樣,都要學會信任自己的心,以專注、創意和開放的態度,回到當下,洞察生活的細節,正視內心真實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