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開戰臺灣哪裡安全?臺網友:臺積電或者臺北故宮博物院

2020-12-18 上海熱線

  @銳看臺灣報導 近年來兩岸關係緊繃,大陸軍機頻繞臺,網民熱議「爆發戰爭臺灣哪裡安全?」貼文一出隨即掀起熱烈討論。

  今天在網路「八卦板」發文指出,一旦臺灣發生戰爭,感覺軍事要塞會被狂轟爛炸一輪,包括機場、高速公路、發電廠、變電站…也是難逃一劫,臺灣「五都」到時候會變都市叢林大戰,讓他不禁好奇,「哪裡最安全啊?基隆、屏東、嘉義、雲林、臺東、花蓮?有無八卦?」

  貼文一出隨即掀起網友熱議,紛紛留言回應「蔡英文辦公室下面啊」、「蔡英文辦公室下面防空地下作戰碉堡」、「臺北只有臺北市長辦公大樓安全」、「彰化鋼彈基地啊」、「臺北故宮博物院」、「合歡山或阿里山」、「你家附近沒重要設施,或不在沿線上,不會浪費錢炸你的」。

  不過也有人認為「新竹看在科學園區和臺積電的份上應該最安全」、「臺積電裡面」、「臺積電吧?打下去全球大國都會出徵」、「當然是tsmc」、「炸臺積電,臺灣GDP崩崩」。

  (來源:綜合臺灣媒體報導)

  相關推薦:

  何時"武統"臺灣?美國防部總結7條大陸底線

  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

  近日以來,中國周邊的局勢可謂是十分的不太平,西南前線,印度軍隊屢次挑起摩擦衝突;東部沿海地區,美軍艦、機頻頻對中國實施抵近偵察……在這一系列的熱點事件當中,最具危險性的還是臺海方向。

  ▲東部戰區:「丟掉幻想,準備戰鬥」

  9月18日,為應對美國高級官員對臺灣的「竄訪」,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所屬部隊舉行了實戰化演練,在演練當中由2架轟-6K、8架殲-16、4架殲-11、4架殲-10所組成的大編隊機群突破所謂的「臺海中線」逼近臺灣本島演練了相關戰法。

聲明: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儘快與上海熱線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相關處理。聯繫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來源:海峽導報 作者:海峽導報社 責任編輯:顧銘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臺灣報摘精選30 November 2020最近坊間對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否更名,及改隸於臺文化部門成為三級機關一事,多所討論,本人初聞此消息,頗覺不可思議若說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名的政策目的是為區隔「北京故宮」,或是「去中國化」,那就更令人大惑不解了!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北京故宮」雖然原都屬於「故宮博物院」,但是藏品各異,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在數量上雖僅佔原「故宮博物院」的五分之一,但是許多珍品卻是精中之精的重寶。如今一個亮晃晃的金字招牌卻要白白讓給大陸獨享,有何可昭告天下的道理呢?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臺北故宮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臺北故宮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 2020年12月01日 13:5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12月1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島內上周傳出臺北故宮博物院將由原來隸屬於臺行政主管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歸屬於臺文化主管部門的三級機關,甚至還傳出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去中國化」,引發輿論熱議。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11月30日首次針對此議題表態,稱「沒有改名問題」。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今天就來說說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前世今生。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要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
    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 海外網11月30日電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吳密察30日赴臺「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時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他還稱,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即使改名換姓也難變其文物及中華文化脈絡的傳承
    北京故宮文物經過多年輾轉,1948年因北方國共戰事緊張,國民黨偽政府決定將文物運送至中國臺灣省,分三批以軍艦與商船運送2972箱文物,也就大約只運走掉兩成多,抵達臺灣省後先存放在臺中糖廠,之後於霧峰北溝依山建置庫房與防空洞,到1965年臺北故宮博物院落成,國寶曆經數十年戰亂和輾轉數千公裡後終於獲得安置。
  • 這回,「臺獨」選擇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手
    導語: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行政機關,欲對臺北故宮博物院更改名稱並降級。島內專業人士對此「心有餘而力不足」。明末清初,在收藏的基礎上故宮博物院被建立,為保護其收藏的文物不被破壞,在二戰前夕,故宮博物院不得選擇將文物南遷,運送到上海、南京等地。直至1947年抗日戰爭結束之後才運回南京。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南京國民黨政府從南京庫房中挑選出數千箱文物運往臺灣,而後成立臺北故宮博物院。
  • 走進臺灣,打卡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太現代——101大樓長期保持世界第一高度的美譽臺北太熱鬧——西門町無論白天黑夜都是人頭攢動臺北太前衛——臺灣青年的穿著總是那麼時尚靚麗臺北太文藝——誠品書店裡各種文創產品令人流連忘返臺北太美味——饒河街觀光夜市從餓死吃到撐死;半筋半肉的牛肉麵,麵條勁道,牛筋入口即化,牛肉讓人大快朵頤
  • 臺北故宮,何必自宮?
    臺媒11月28日消息稱,為推動「去中國化」,臺行政部門準備將臺北故宮博物院更名為「華夏博物館」,並從原先直屬行政部門,降格改為隸屬文化部門。對此,島內網友痛批,民進黨政府推動「去中國化」不遺餘力,那有種乾脆把寶物都還給大陸,這樣豈不更快也更符合「臺灣價值」。
  • 臺北故宮改名?學者潘朝陽:「臺灣永遠是中國的臺灣,不可分割」
    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教授潘朝陽作者:吳生林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將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前院長潘朝陽向筆者表示,臺灣永遠是中國的臺灣,臺灣的生命內在於中國的長江巨河中而不可分割。潘朝陽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裡面珍藏的文物,不僅是中國人的也是整個人類文明珍寶,民進黨當局改其名降其級,根本是「臺獨」幻想在作祟。
  • 臺北故宮博物院2014年4月起 門票由160元漲至250元
    臺北故宮博物院2014年4月起 門票由160元漲至250元【導語】: 據了解,臺北故宮博物院日前在臺立法機構審查2014年預算時提出,將於明年4月調漲門票價格。其中將普通票從160元(新臺幣,下同)漲到250元,;團體票從100元漲到230元。
  • 臺北故宮博物院:隱藏於青山之下,嵌於萬綠之中!
    中國有兩個故宮,一個是北京故宮,一個是臺灣故宮。對於這兩個故宮,人們是這樣評價的:北京故宮,有宮無寶;臺灣故宮,有寶無宮。在這個小故宮,我在那宮外、宮內徘徊了半天,想起了中國那絕大部分的國寶如何通過蔣介石最終輾轉的在這裡落地,心裡不禁感慨萬千。無論這國傳之寶最終在哪裡,只要它們安然無恙的保存下來了、保存在我們龍的傳人手裡,就好。我相信終有一天,他們終究會成為所有華人共同的財富。
  • 臺北故宮博物院更名「華夏博物館」?馬英九:我不贊成,毫無必要
    來源:澎湃新聞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期傳出將改隸文化部門,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臺當局行政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引發兩岸輿論議論。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島內媒體中時新聞網11月28日下午報導透露,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在受訪時候對於上述事件直言「我不贊成,毫無必要」。中國國民黨方面則表示,臺北故宮博物院併入文化部門勢必縮編職能,試問未來如何支撐臺北故宮博物院各項專業的重要工作?若民進黨當局基於政治因素或意識型態考慮,而縮減故宮的層級與員額,國民黨將全力捍衛。
  • 見證故宮國寶流離臺中山洞的往事,臺北故宮展「北溝傳奇」
    澎湃新聞獲悉,2020年是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運存臺中北溝七十周年,10月9日,「北溝傳奇」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展覽分「文物遷臺」、「典守維護」、「清查點驗」等六大單元,以臺北故宮博物院院史資料室集藏的檔案文獻及歷史影像為主要內容,輔以當時文物被運的舊照史料,呈現故宮文物流離中被運到臺灣地區初期的歷史經緯與往事記憶。
  • 讓文物走入民眾生活: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影院合作推出創意產品
    新華社臺北9月17日電(記者劉歡 吳濟海)臺北故宮博物院與臺灣威秀影城合作,將乾隆時期四款珍貴花瓶花紋,轉化成爆米花與飲料包裝商品,於17日推出「乾運興隆」故宮限定款系列產品。雙方首次合作,讓傳統與現代相互碰撞,也讓臺灣影迷更加親近中華傳統文化。
  • 臺灣旅行最不可錯過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擁有「中華文化寶庫」美名
    深受臺灣文化的影響,但自己卻一次都沒有去過臺灣,接下來展開了「臺灣之旅」,出行交通的選擇上, 臺北 全靠Taxi+捷運, 花蓮 當地靠租車,另外 臺北 往返 花蓮 和 九份 /十份等選擇坐小火車,出行方式相對算是比較便捷的。
  • 謝小韞:臺北故宮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將因應機構改造,因此鬧得沸沸揚揚,外界更流傳臺北故宮將更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一說。(本報資料照)若說臺北故宮改名的目的,是為區隔北京故宮,或是「去中國化」,那就更令人大惑不解了!臺北故宮與北京故宮藏品各異,地位也不盡相同。
  • 臺灣有人建議臺北故宮改名「華夏博物館」,國民黨「立委」回應
    【環球網報導 記者尹豔輝】據臺灣《聯合報》「東森新聞雲」等臺媒11月26日報導,外傳臺「行政院」推動組織改造,擬將隸屬於臺「行政院」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屬「文化部」。26日,民進黨「立委」黃國書稱,有人擔心臺北故宮降級後矮化,建議改名為「華夏博物館」、「亞洲博物館」。
  • 臺北故宮,何必「自宮」?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 現任院長緊急澄清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民進黨當局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今天緊急滅火稱,一個星期以來,關於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並沒有改名問題。他還表示,一切尊重臺行政管理機構的決定。
  • 遊記:臺北賓館故宮博物院
    從總統府郵局寄出明信片,不一樣的郵戳臺北賓館,這個可是獨家哦,一個月僅開放一天,是日治時代的日本總督府,後來用來接待外賓,因為平日不對外開放網上基本找不到攻略可愛的導覽大叔建築文化被他講的栩栩如生臺灣很多景點都有這種志願者
  •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年5大展覽亮相
    (圖/臺北故宮博物院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北故宮博物院最新公布2020南北院展覽檔期,從人氣國寶、書畫名品、明清宮廷藏書、盛清琺瑯彩瓷,到蒙藏四大活佛、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珍藏等宗教特展,五大展覽內容縱跨歷代,橫越東西,精採可期。